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紫菀为试材,采用HPLC法,研究磷肥的不同施肥量(35、40、45kg/667m2)对紫菀的产量、有效成分(紫菀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磷肥施用量为40kg/667m2时,其对紫菀的农艺性状及有效成分含量影响显著;当施用量为45kg/667m2时,紫菀产量最高,但与40kg/667m2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确定40kg/667m2为紫菀磷肥的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明淮2号和安砂小叶薯淮山为试验材料,比较种薯不同部位作种对商品薯的单薯重、薯长、薯横径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薯的头段和中段作种在不同品种的不同商品薯块性状和产量间均无显著差异,种薯头段、中段作种与尾段作种间仅在单薯重和产量上差异显著。明淮2号淮山种薯中段作种商品薯单薯重及产量最高,分别为0.429 kg、1 842.83 kg/667 m~2,分别是尾段作种的1.16倍和1.13倍;安砂小叶薯中段作种商品薯单薯重及产量最高,分别为0.386 kg、1 621.67 kg/667 m~2,分别是尾段作种的1.18倍和1.12倍。相比安砂小叶薯,明淮2号淮山具有更高的商品薯产量和更小的商品薯块性状变异度,具有较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吉林地区关苍术为试材,设5个施肥量处理水平,即5kg/667m2(N1)、10kg/667m2(N2)、15kg/667m2(N3)、20kg/667m2(N4)、25kg/667m2(N5),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施用不同量氮肥对关苍术生育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探讨有利于关苍术高产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施肥与不施肥比较,关苍术产量、质量有很大提高,不同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水平;最佳的施氮量为15kg/667m2(N3)。  相似文献   

4.
以马铃薯‘荷兰15’原种一级为试验种植材料,探讨6种种植密度对马铃薯‘荷兰15’块茎产量与商品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5 290株/667 m2的块茎产量与商品薯产量最高,每667 m2分别为2 858.4 kg和2 581.4 kg。其中,5 290株/667 m2的块茎产量极显著高于密度3 180、3 530、3 970株/667 m2,显著高于密度4 540株/667 m2,与6 350株/667 m2的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商品薯产量极显著高于密度3 180、3 530株/667 m2,显著高于密度3 970/667 m2,与4 540、6 350株/667 m2的商品薯产量差异不显著;每667 m2纯收入经济效益最高,为1 466.5元,比3 180、3 530、3 970、4 540和6 350株/667 m2分别增效549.6、354.3、266、166.5和278.6元。综合考虑,马铃薯‘荷兰15’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 290株/667 m2,该密度的块茎产量与商品薯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最高。  相似文献   

5.
以"青杂油白菜1号"为试材,研究了栽培密度、播种量、肥料施用量对"青杂油白菜1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杂油白菜1号"的合理栽培密度为株距5.00cm、行距8.00cm;最佳播种量为1.00kg每667m2;最优施肥量为每667m2施尿素30kg、磷酸二铵15kg。  相似文献   

6.
郭凤  陈松柏  罗小敏 《西南园艺》2013,(Z1):126-129
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1)‘渝马铃薯1号’、‘中薯3号’、‘南中552’、‘川芋4号’等品种为稻草覆盖秋马铃薯优选品种。(2)秋马铃薯的最佳覆盖物为稻草,稻草全覆盖最佳用量为1000~1300kg/667m2。(3)稻草全覆盖栽培秋马铃薯,采用密度9000~11000窝/667m2、尿素10~15kg/667m2、氯化钾15kg/667m2的栽培组合可获得较高产量。(4)稻茬稻草覆盖栽培秋马铃薯以净作产量最高,667m2平均产量可达1236.9kg;不同间套作模式马铃薯产量高低顺序为"马铃薯/油菜">"马铃薯/秋菜">"马铃薯/榨菜"。(5)稻茬秋马铃薯纯收益间套作高于净作,高低顺序为"马铃薯/榨菜">"马铃薯/秋菜">"马铃薯/油菜">马铃薯净作,表明稻茬秋马铃薯间套作栽培十分有利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7.
以"十月红"红菜薹品种为材料,采用二次回归"3415"试验设计方案,研究氮、磷、钾3种肥料的施肥量对红菜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配方施肥处理红菜薹的产量均有所提高;从拟合的红菜薹氮、磷、钾肥料效应三元二次回归模型Y=1169.93+42.91 N+71.7 P-5.65 K-1.65 N2-3.63 P2-3.12 K2-1.56 NP+2.55 NK+2.62 PK分析,在施有机肥2 000 kg/667 m2的基础上,确定该区域最大施肥量为纯氮15.76 kg/667 m2、五氧化二磷9.97 kg/667 m2及氧化钾9.72 kg/667 m2,预测最高产量1 838.21 kg/667 m2;生产上红菜薹最佳N、P2O5、K2O配比为1︰0.63︰0.61。  相似文献   

8.
为使农户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2016年进行错期地膜马铃薯"3414"肥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承德中南部区域错期地膜马铃薯种植,N、P、K肥料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40 kg/667 m~2、P2O5 15 kg/667 m~2和K2O 20 kg/667 m~2,此配比的商品薯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2 516.7 kg/667 m~2和3 310.6元/667 m~2,为大面积推广配方施肥实现高产、高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宁夏中部干旱区以圆葱"巴顿"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氮、磷、钾配施不同用量对圆葱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15kg/667m2、磷17.5kg/667m2、钾25kg/667m2(T1)处理对圆葱株高、叶片数、生长量有明显地促进作用,鳞茎产量5 580.83kg/667m2,较当地常规施肥氮10kg/667m2、磷12.5kg/667m2、钾20kg/667m2处理(CK)产量4 478.93kg/667m2,增产24.6%;氮20kg/667m2、磷22.5kg/667m2、钾30kg/667m2处理(T2)产量4 702.09kg/667m2,较CK增产4.98%,较T1减产15.75%;进而优化得出"巴顿"丰产高效的合理施肥模式为氮15kg/667m2、磷17.5kg/667m2、钾20kg/667m2,为当地圆葱大田栽培合理施肥提供参考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以马铃薯‘荷兰15’一级种为试验种植材料,探讨马铃薯‘荷兰15’磷肥4种施用量的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磷肥(P2O5)施用量,可以提高出苗率,增加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与经济效益。磷肥(P2O5)施用量8 kg/667 m2的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最高,每667 m2分别为2 513.3 kg和2 254.5 kg,极显著高于不施磷肥鲜薯产量与商品薯产量,显著高于磷肥(P2O5)施用量12 kg/667 m2的鲜薯产量与商品薯产量。磷肥(P2O5)施用量8 kg/667 m2的经济效益最高,为2 965.9元,比不施磷、磷肥(P2O5)施用量4、12 kg/667 m2分别增效1 175.4、805.3和646.4元。综合考虑,承德中南部区域种植马铃薯‘荷兰15’,磷肥(P2O5)施用量8 kg/667 m2最适宜。此水平磷肥(P2O5)施用量的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在海南冬季种植的适应性,特引进21个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进行了生育期、耐热性和产量等性状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薯11号和中薯20号综合性状表现较佳,平均小区产量分别为9.10、10.20 kg,折合667 m2产量分别为1 124.0、1 259.9 kg,且中薯20号具有较强的耐热性,收获时植株仍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2.
设置N施肥量为18 kg/667 m2,P2O5施肥量为3~12 kg/667 m2,K2O施肥量为14~26 kg/667 m2,研究不同磷、钾肥施用量对贵州遵义辣椒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辣椒N、P2O5、K2O最佳施肥量为18、6~12、18~22 kg/667 m2时,干辣椒产量可达250 kg/667 m2以上。  相似文献   

13.
陈翠竹 《长江蔬菜》2013,(22):66-67
为探索紫皮洋葱新品种紫玉88的合理施肥量,进行了该品种的肥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紫玉88洋葱的单球质量、横径和产量随鳞茎膨大期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施肥量过大,单球质量、横径和产量反而减小;在保证紫玉88前期肥料足够的条件下,鳞茎膨大期每667 m2施复合肥(15-15-15)30~40 kg,其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4.
在川西南冬季马铃薯种植区,开展马铃薯专用控释配方肥不同用量对青薯9号增产效应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每667 m~2施用60 kg马铃薯专用控释配方肥作底肥为最佳施肥方案,该处理的平均单株质量、商品薯率最高,平均鲜薯产量为2 114.0 kg/667 m~2,比对照(不施肥)增产1 063.5 kg/667 m~2,增幅为101.2%。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临薯2号紫薯新品种的种植推广,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采用“3414”肥料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临薯2号产量的影响,并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中的“3414数据分析”系统工具分析得出最佳施肥量及最高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的氮、磷、钾肥对产量影响明显,其中氮、钾肥影响较大,磷肥次之。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施肥模型:每667 m2最佳施肥量为N 14.15 kg、P2O5 6 kg、K2O 24.13 kg,可得到最佳紫薯产量2 470.91 kg。  相似文献   

16.
以木薯品种‘南植199’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用量BGA土壤调理剂对木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280 kg/667 m2的BGA土壤调理剂和BGA 120 kg/667 m2与复合肥(15-15-15)27 kg/667 m2混施2种方式,均能有效促进木薯植株生长,显著提高鲜薯产量;BGA 120 kg/667 m2与复合肥(15-15-15)27 kg/667 m2混施,对木薯干物率和淀粉含量提高有显著效果。综合木薯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等综合性状,以BGA 120 kg/667 m2与复合肥(15-15-15)27 kg/667 m2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选择薯块食味佳并具有保健功能的渝紫263甘薯,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确定品种适宜收获期及种蔓扦插的有效部位。试验结果表明,渝紫263甘薯适宜收获期为123 d,667 m2产量1 091 kg,比109 d收获的增产24.63%,且109 d后平均每天每667 m2产量增加达17.8 kg,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大薯产量极显著增加以及迷你薯产量增加。扣除种蔓成本后,123 d收获的甘薯经济收益为5 802元,比109 d收获的增效22.0%,109 d后每延长1 d生育期,每667 m2直接收益增加达74.6元。不同种蔓扦插部位比较,带心部位与无心部位每667 m2产量与净收益差异均不大。  相似文献   

18.
陈娟  王一鸣  唐建  宋锐  缪鑫 《蔬菜》2023,(6):23-25
为确定紫甘薯新品种“内渝紫2号”最佳种植株距,为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提供技术依据,设置5种不同株距(20、25、30、35、40cm),对不同株距条件下紫甘薯“内渝紫2号”的植株性状、产量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加大株距有利于提高茎蔓长度、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单株鲜薯质量和大中薯比例;在30~40 cm范围内,缩小株距,有利于提高鲜薯产量、茎叶产量和薯干产量;30 cm株距时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最高,667 m2产量分别为1 722.67 kg和480.63 kg。综合考虑,建议“内渝紫2号”栽培株距为30 cm,可获得较为理想的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6个辣椒品种的抗病性、抗逆性和产量因素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生育期162~166 d,参试品种均比对照增产明显,增产幅度315~584 kg/667 m~2。其中,‘辣丰3号’和‘香辣美玉’品种的产量分别为1 464 kg/667 m~2、1 383 kg/667 m~2,分别比对照增产65.8%、56.7%,且抗病性和抗逆性较强,适宜在余庆县示范推广;‘卓香27号’和‘长辣7号’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余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对照品种‘三棵树贡椒’产量最低,为883 kg/667 m~2,且不抗疫病;‘卓香27号’品种抗性较差,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20.
在2013~2014年,调查了安徽弋江大叶籽、湘肥4号、闽紫6号、南昌种4个绿肥品种的生长特性、鲜草产量,筛选出适宜上栗县域种植的绿肥品种。试验结果表明,4个绿肥品种茎、叶特征类似,叶色和叶形略有差异;盛花期安徽弋江大叶较早,其余品种迟2天左右;安徽弋江大叶籽和南昌种鲜草产量较低,分别为1718kg/667m2和1802kg/667m2,显著低于闽紫6号和湘肥4号,分别为2744kg/667m2和2367kg/667m2。结合各个品种特征,可以认为闽紫6号、湘肥4号比南昌种和安徽弋江大叶更适宜上栗县域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