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新时代背景下将茶文化融入到高职思政教育中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高职院校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发挥茶文化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作用,本文从引言入手,对新时代高职思政教育现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的探析了新时代茶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意义,最后探究了新时代茶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延伸和进化,也是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茶文化视角下,将"课程思政"理念渗透到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为此,本文以《茶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课程思政"理念实现路径》为课题,从引言入手,对茶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课程思政"理念融合现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茶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课程思政"理念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茶文化视域下,为促进"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笔者从前言入手,结合茶文化视域下"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影响,对茶文化视域下"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落实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茶文化视域下"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载体,与思政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由此,茶文化也应被纳入高职院校思政理论教内容.现阶段,政府为促进全民参与思政学习,国家大力推出权威思政学习平台"学习强国",不少高职院校开始积极探索利用该学习平台提高思政理论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阐述茶文化视域下学习强国APP在高职院校思政理...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思政教育是备受高职教育负责部门关注的一类教育教学领域。因思政教育在不同专业的课程安排中覆盖面广,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较大,所以,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结果影响着学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质量。而另一方面,高职学校因其教学性质的特殊性使得大部分师生把心思都集中于专业学科,对思政教育并不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新媒体的发展为我国高职教育创造了便利,在提高思政教育效率的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而我国茶文化对于充实思政教学内容上又有很大的帮助。对此,本文先分析了新媒体视域下的茶文化的传播特征,然后论证了新媒体视域下茶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探究了新媒体视域下茶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传统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不仅蕴藏着深厚浓郁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具有非常丰富、有益的德育价值。近些年,在文化强国战略发展背景下,各大高职院校开始把传统茶文化和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以此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充实高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本文基于对传统茶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意义进行解读,明确高职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而后总结出具体融合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海林 《福建茶叶》2023,(9):162-164
茶文化不单单是品茗、对茶事活动的研究,更是蕴含了“崇俭”“尚德”“贵和”等传统文化思想。高职院校引用茶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茶艺与茶文化课程专业知识过程中接受思政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本文阐述了挖掘茶艺与茶文化课程思政元素的依据,然后重点论述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育的途径等。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发挥茶文化元素在高职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价值作用,本文拟从茶文化元素基本特征概述入手,对高职英语跨文化教学中融入茶文化元素的重要性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高职英语跨文化教学中融入茶文化元素的可行性分析来深层次地剖析了当前高职英语跨文化教学中融入茶文化元素的现状,最后根据其存在的问题笔者给出了几点具有建设性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思政教学改革背景下,合理应用茶文化元素,不仅能够有效丰富思政教育素材,更是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全面升级的重要"辅助"。本文拟从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问题性出发,通过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在茶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融合可行性分析前提下,充分探究融入茶文化元素辅助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实施作用,并且尝试性分析融入茶文化元素辅助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创新的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10.
微电影拍摄课程是影视专业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微电影创造能力、创作能力的培养中发挥主要作用。在课程思政理念视域下,促进微电影拍摄课程教学的革新,不仅为思政元素融入到微电影拍摄课程体系中提供保障,也为茶文化融入到微电影拍摄课程体系中提供支撑,从而达到微电影拍摄课程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对此,本文将立足于微电影拍摄课程的教学现状,从分析茶文化微电影拍摄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价值入手,并提出茶文化微电影拍摄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了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文明和传统礼仪,构成了中国传统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茶文化过程中选茶、沏茶、饮茶、品茶一系列茶艺步骤中蕴含了丰富茶学知识和智慧,其内在传达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理念也多种多样。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茶文化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和教学思想融入高职院校课堂中,分析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发展现状,探寻传统茶文化与思政课堂内容的关联,教师团队及学生之间扮演的积极角色。深入研究和开展实践,将茶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提升学生文明素养,深挖茶文化背景下思政教育所传递的价值核心理念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2.
茶文化背景下,为促进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教学的有效融合,本文从引言入手,对茶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教学有效融合的重要性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茶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教学融合现状,探究了茶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教学的有效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为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的革新注入动力。而将茶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体系中,以文化信息为导向,能助力于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也能彰显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的革新。本文拟以茶文化为基础,分析跨文化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论述跨文化能力与茶文化之关联,并提出茶文化课程中高职英语教学跨文化教学方面的改革价值及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背景下,为促进茶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融入,本文拟从课程思政与茶文化相关内涵解读入手,对“课程思政”背景下茶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融入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课程思政”背景下茶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现状,最后根据其现状探究“课程思政”背景下茶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融入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诸多学者展开对文化自信视域研究。基于文化自信领域内的高校思政教育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播教学的核心元素,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更是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重要作用。对此,本次研究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为研究切入点,针对茶文化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为类似研究及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提供可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将中国茶文化融入到高职公共英语和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局限性,而且还可以丰富英语教学内容,并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英语学习思路。为充分发挥中国茶文化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作用,从而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拟从引言入手,对中国茶文化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中国茶文化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来探究中国茶文化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闫丽丽 《福建茶叶》2017,(12):227-228
音乐教学需要融入全新内涵,尤其是创新教学机制。音乐教学体系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教学训练活动,不仅需要创新训练方案,同时也要注重完善融入相关元素内涵,本文拟从当前高职院校音乐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分析入手,结合传统茶文化理念的具体体系内涵,通过分析传统茶文化理念对高职院校音乐课程的价值影响,结合高职院校音乐课程开展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究高职院校音乐课程中茶文化理念的具体融入思路。  相似文献   

18.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知识教育之中,从而达到在课程学习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之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对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大有裨益。文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茶文化入手,探讨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中,不但能够弘扬推广传统文化,而且还能丰富思政教学内容,更好开展素养教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对各大院校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全面发挥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效用和价值,本文基于对茶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的意义进行解读,明确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而后总结出具体创新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高职思政教育工作中,推动茶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充分彰显我国茶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所具有的价值,而且对于传统茶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传播与传承也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与论述了茶文化对高职思政教育的影响,并对依托茶文化开展高职思政教育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