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长猪饲喂A、B、C 3种日粮,A、B、C的消化能均为12.7MJ/kg,赖氨酸含量分别为0.70%、0.75%、0.80%,A、B、C赖氨酸/消化能比分别为0.55g/MJ、0.59g/MJ、0.63g/MJ。结果表明,饲养4周时,头均增重B>C>A,B、A间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A>C>B,B、A间差异显著(P>0.05);饲养8周时,头均增重B>C>A,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A>C>B,B、A间差异显著(P<0.05),3组间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比较A>C>B,综上所述B粮为最优。  相似文献   

2.
三种体色黄鳝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20个随机引物对洞庭湖区三种不同体色的黄鳝群体(分别以A、B、C区分)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结果12个引物的扩增效果良好,统计学分析表明,黄鳝A与黄鳝B的遗传距离较小(0 054107)且与A、B两个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 045000、0 038217)相近,说明黄鳝A、B两个群体的遗传差异不明显;而黄鳝C与黄鳝A的遗传距离(0 123654)以及黄鳝C与黄鳝B的遗传距离(0 134074)均明显大于黄鳝A与黄鳝B的遗传距离,且由引物S326和S462扩增出的5条特异性谱带可以作为区分黄鳝C与黄鳝A、B两个群体的遗传标记,说明黄鳝C与黄鳝A、B两个群体之间遗传差异性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三种肉鸭日粮A、B、C进行对比饲养试验,A为对照组基础日粮,B为基础日粮+50mg/kg喹乙醇,C为基本日粮+100mg/kg阿散酸。经过42d的试验,结果显示:只均增重B组比A组高11.97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B组比C组高9.85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A组与C组差异不显著(P>0.05);A、B、C组饲料利用率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每只鸭毛利B组、C组比A组分别高1.45元、0.2元。试验表明B组饲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研究影响鱼类保肝中药复方提取效果的各种因素,确定最佳提取工艺。运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溶剂倍量(A)、浸泡时间(B)、煎煮时间(C)和煎煮次数(D)4个因素对中药复方中君药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水煎煮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在所考察的4个因素中,对中药复方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CADB,即煎煮时间溶剂倍量煎煮次数浸泡时间,确定最佳水煎煮工艺为A_2B_1C_1D_2,即10倍水量,浸泡0.5 h,煎煮时间为0.5 h,煎煮2次。本研究优选工艺设计合理,稳定可行,可为鱼类保肝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卵磷脂、维生素E、鱼油或附加动物饵料(黄粉虫、中华圆田螺肉)等营养源,研究了不同营养源或其组合对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亲鱼生长与性腺发育的影响。实验分A、B、C三组进行:A组添加鱼油、卵磷脂、黄粉虫,设置4个实验组(A1、A2、A3、A4);B组添加维生素E,设置2个实验组(B1、B2);C组添加卵磷脂、维生素E和螺肉,设置2个实验组(C1、C2);另对应设置3个对照组(A0、B0、C0,仅投喂基础日粮)。结果显示:经过数月的养殖(A、B组300 d, C组240 d),各试验组亲鱼生长总体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雄鱼性腺均能发育成熟,成熟率达到100%;而雌鱼性腺发育则存在较大差异。在基础日粮中单独添加2%卵磷脂组(A2),雌鱼成熟率达到16.13%;同时添加2%卵磷脂、5%鱼油、25%黄粉虫组(A4)雌鱼成熟率19.13%,均高于对照组(A0)的8%。添加0.1%维生素E组(B1)、0.2%维生素E组(B2)的雌鱼成熟率分别为16.22%、21.21%,均高于对照组(B0)的6%。添加0.2%维生素E和2%卵磷脂组(C1),雌鱼成熟率...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题 1.C 2.C 3.A 4.B 5.C 6.B 7.A 8.A 9.B 10.A 11.B 12.B 13.C 14.A 15.C 16.A 17.B 18.C 19.A 20.B二、填空题 1.1994 1 双月月 2.山西省临猗县兽药厂《倚顿导报》 3.胡麻饼硫酸亚铁氢氧化钙各抗营养因子 4.硅藻、丝状藻和高等植物 2 粘性 5.青饲料为主型的投喂法精饲料为主型投喂法水施法鱼苗消毒法  相似文献   

7.
何文 《畜禽业》2001,(4):42-43
试验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仔鸭300只,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A组饲喂基础日粮,B、C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08%甜菜碱、0.2%蛋氨酸而设计。结果表明:B组日增重比A组提高了11.10%(P<0.01),比C组提高了1.58%(P>0.05);B组料重比较A组降低了15.10%(P<0.01),较C组降低了3.85%(P<0.01);B组的成活率与A、C组无显著差异(P>0.05);B组分别比A、C组多盈利1.56元/只、0.61元/只。  相似文献   

8.
采用颗粒饲料(A组)、颗粒饲料与鲜饵料(B组)、纯鲜饵料(C组)对三组条纹锯鱼旨Centropristis striata Linnaeus生长性能及营养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颗粒饲料营养物质含量(除少数脂肪酸外)远大于鲜饵料,营养价值较高,在饵料的利用率以及鱼体的生长发育方面拥有一定优势。颗粒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5.4%,是鲜饵料的3.66倍,相对于鲜饵料而言,颗粒饲料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质。A组条纹锯鱼旨幼鱼蛋白质含量(20.3%)高于其他两组,C组含量最低,三组生长效率由高到低为A组B组C组。A、B、C三组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4.93、66.40、61.02,B组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最高,营养价值更丰富。C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最高,分别高出A、B两组5.94%、7.84%,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比A、B两组高13.26%、9.61%。实验中共检测出5种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除精氨酸外,其余4种为非必需氨基酸(NEAA)。C组鲜味氨基酸含量为5.9%,占总氨基酸的42.66%,高出A组8.8%、B组10%。以整体生长效果与营养物质组成作为标准评价实验效果:C组A组B组。  相似文献   

9.
采用颗粒饲料(A组)、颗粒饲料与鲜饵料(B组)、纯鲜饵料(C组)对三组条纹锯鮨Centropristis striata Linnaeus生长性能及营养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颗粒饲料营养物质含量(除少数脂肪酸外)远大于鲜饵料,营养价值较高,在饵料的利用率以及鱼体的生长发育方面拥有一定优势。颗粒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5.4%,是鲜饵料的3.66倍,相对于鲜饵料而言,颗粒饲料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质。A组条纹锯鮨幼鱼蛋白质含量(20.3%)高于其他两组,C组含量最低,三组生长效率由高到低为A组>B组>C组。A、B、C三组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4.93、66.40、61.02,B组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最高,营养价值更丰富。C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最高,分别高出A、B两组5.94%、7.84%,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分别比A、B两组高13.26%、9.61%。实验中共检测出5种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丙氨酸,除精氨酸外,其余4种为非必需氨基酸(NEAA)。C组鲜味氨基酸含量为5.9%,占总氨基酸的42.66%,高出A组8.8%、B组10%。以整体生长效果与营养物质组成作为标准评价实验效果:C组>A组>B组。  相似文献   

10.
中草药与抗生素作为添加剂对本地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本地鸡设计了A、B、C、D四种饲料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A组(混合型基础日粮+中草药添加剂)平均日增重比B组(混合型基础日粮+抗生素添加剂)、C组(玉米型基础日粮+中草药添加剂)、D组(玉米型基础日粮+抗生素添加剂)分别提高20.03%、18.3%、46.8%,与B、C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D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经济效益以A组最好,比B、C、D组分别提高26.37%、26.05%、59.75%。平均采食量A组比B、C、D组分别提高1.20%、0.87%、9.87%。A、B组比C、D组平均日增重提高19.94%,差异显著(P<0.05),经济效益提高26.04%。A、C组比B、D组平均日增重提高22.04%,差异显著(P<0.05),经济效益提高22.67%。因此,用稻米来代替部份玉米,用中草药添加剂代替抗生素添加剂是可行的,且能获得较好的日增重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将海水分为5个盐度,每个盐度设一组重复,分别为14‰(0A、0B)、16‰(1A、1B)、18‰(2A、2B)、20‰(3A、3B)、22‰(4A、4B),观察不同的盐度对刺参存活及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0组未摄食、21d死亡50%,31d全部死亡;1组17d后停止摄食,119d死亡50%,156d死亡90%;2组29d后停止摄食,105d开始死亡,125d死亡50%,156d死亡60%;3组基本未停食,后期偶尔间歇停食,121d开始死亡,156d死亡25%;4组基本未停食,后期偶尔间歇停食,没有死亡。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奶牛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对热应激小鼠机体耐力的影响。试验分A、B、C、D4个处理,每个处理20只小鼠,分别喂以不同添加剂浓度的饲料21d[A组:0.5g/(10g体重)、B组:0.25g/(10g体重)、C组:0.13g/(10g体重)、D组0g/(10g体重)],每日光暗节律各12h,自由摄食与饮水。试验结果表明,A、B组体重增加显著高于C、D组(P<0.01),A、B、C组小鼠死亡数显著少于D组(P<0.05),受热90min后,A、B、C组小鼠肛温比D组分别低0.3℃、0.3℃、0.5℃(P<0.05),说明该添加剂具有一定的提高小鼠热耐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在甲壳动物的存活、生长、繁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添加量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生存、生长和免疫的影响。研究设立三个因子A、B、C,分别为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的添加量。每个因子设3个水平,维生素A添加量的3个水平为:0.0048、0.0054、0.006%;维生素C添加量的3个水平为:0.02、0.05、0.08%;维生素E添加量的3个水平为:0.02、0.04、0.06%。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幼虾成活率最高时的因子水平组合为:A3B1/B3C2;增重率最大时的因子水平组合为:A3B2C2;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气化酶(SOD)活性和SOD基因表达水平最低时的因子组合水平都为:A2B1C1;酚氧化酶(PO)活性最高时的因子水平组合为:A3B2C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GPx表达水平最低时的因子水平组合为:A3B1C1。将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成活率和增重率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综合考虑免疫指标及成本因素,我们建议在本次实验设计的条件中,选择A3B1C2作为最佳组合方案,即维生素A添加量为0.006%、维生素C添加量为0.02%、维生素E添加量为0.04%时,最有利于克氏原螯虾幼虾的存活、生长,提高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不同光色(白光,A1;蓝光,A2;红光,A3)、光周期(24L︰0D,B1;12L︰12D,B2;8L︰16D,B3)和光强(0.88 W/m2,C1;4.55 W/m2,C2;8.60 W/m2,C3)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体质量(850.97±82.77)g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生长和摄食的影响。实验设A1B1C1(1)、A1B2C2(2)、A1B3C3(3)、A2B1C2(4)、A2B2C3(5)、A2B3C1(6)、A3B1C3(7)、A3B2C1(8)、A3B3C2(9)9个处理组,在相应设定条件下饲养180 d。结果表明,在光色为红光、光周期为12L︰12D和光强8.60 W/m2条件下大西洋鲑的成活率最高,但光色、光周期和光强对成活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期间各组鱼的相对增重率和肥满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至第120天,2、5、6组鱼的体长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组(P0.05);至第180天,1、2、4、7、8组鱼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6组(P0.05),1、2、3、4、7、8、9组鱼的日增重显著高于6组(P0.05),9组鱼的体质量变异系数显著低于7组(P0.05)。9组鱼血浆中生长激素显著高于1、2、3、4、6、7和8组(P0.05);摄食率、饲料转化效率和饲料系数最佳时的光照条件为:红光、12L︰12D、8.60 W/m2,但光色、光周期和光强对摄食率、饲料转化效率及饲料系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本实验条件下,较为适宜的光照条件是:红光、12L:12D、8.60 W/m2。  相似文献   

15.
复合酶制剂在肉仔鸡低蛋白水平日粮中使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00只0日龄艾维茵公母混合雏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只,A组饲予饲养标准蛋白水平日粮,B组饲予低于A组蛋白水平两个百分点,等能量的日粮,观察复合酶制剂在低于正常蛋白水平日粮中对肉仔鸡生长发育、日粮能量转化效率ME、日粮净蛋白质利用率NPU的影响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B组在6周龄末体重与A组比较有增加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B组日粮ME较A组在3周龄增加1.6%,在5周龄增加6.7%;B组NPU较A组在3周龄增加2.94%,在5周龄增加1.78%。添加酶制剂对肉仔鸡4~6周龄饲料能量转化效率有明显影响,酶制剂在维持正常生长性能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在水温7.0~19.5℃和盐度28.7~30.9的养殖环境下,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和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混养在1 m3水体中,研究在一定养殖空间内刺参-海黍子适宜的养殖容量和密度及其对水质的影响。仿刺参平均湿重(25.2±1.21)g;养殖密度,A1~A3组:600 g/m3,B4~B6组:400 g/m3,C7~C9组:200 g/m3。海黍子养殖密度,A1、B4、C7组:0 g/m3,A2、B5、C8组:1 000 g/m3,A3、B6、C9组:2 000g/m3。结果显示:(1)A1、B4组仿刺参的平均日增重率(Mdwg)和特定生长率(SGR)最小;C8和C9组仿刺参的Mdwg和SGR最大;A2组海黍子的SGR最大;C9组海黍子SGR最小;(2)A1、B4组NH4+-N、NO2--N、NO3--N和PO43--P含量较高;A3、B6、C9组各营养因子含量较低。研究表明:海黍子能吸收水体中的营养因子,其密度显著影响仿刺参的生长(P0.05)。本试验条件下,C8、C9组搭配比较合适,生态互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选择繁殖性能好的A家系(F6)和生长与存活好的B家系(F3),设计家系内自繁和家系间杂交,比较其自交组与杂交组子一代的生长与存活,评价杂交效应。由自交组F66(A♀×A♂)、F33(B♀×B♂)和杂交组F63(A♂×B♀)、F36(B♂×A♀)4个实验组组成,比较各实验组子一代在80、100、120、150日龄时的各生长指标杂种优势。研究表明,同一生长发育阶段的同一杂交群体的不同性状,表现的杂种优势大小有很大差异,而且同一杂交群体的同一性状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表现的杂种优势大小同样有差异。自交组各阶段全甲宽、甲宽、甲长和体高的生长趋势比较一致,为F33F66;不同生长性状的生长速度方面,杂交组具有不同程度的总体杂种优势(-3.50%-19.47%)。结果显示,就存活而言,杂交组比自交组的存活率杂交优势明显,总体杂种优势率为24.8%,与存活相关的养殖产量的总体杂种优势率为15.99%,无论是生长性状还是存活,杂交使A家系获得的改良效果比B家系的好。A、B两个家系间存在的遗传差异获得杂种优势,是性状得到改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改进菲律宾蛤仔垦区育苗技术,设置一口池塘(A)培育高密度浮游植物并定期添加至育苗池(B),未添加藻类育苗池(C)作为对照,比较了A、B、C以及邻近自然海区(D)的水体、沉积物、浮游植物状况和池塘B、C中稚贝生长情况。结果显示,池塘A、B、C之间水质和沉积物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但三者水体中盐度、pH、溶解氧、氨氮、硝酸盐氮、活性磷酸盐和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与自然海区D差异显著;浮游植物密度ABCD,但仅A、D间差异显著;池塘B稚贝壳长和密度均显著大于池塘C。这表明垦区与自然海区环境差异大,而育苗期间通过外源补充藻类能提高稚贝的生长率和成活率,进而提高菲律宾蛤仔垦区育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案设计,选取平均体重为2.5g左右的南美白对虾120尾,随机分成对照、A、B、C四个处理组,每组15尾虾,分别用对照、A、B、C四种饲料进行过量投喂,计算单位时间单位重量虾的摄食量。4天后重复试验一次。试验结果表明,投喂添加诱食剂A的饲料的南美白对虾的摄食量均低于对照组,而投喂添加诱食剂B、C的饲料的南美白对虾的摄食量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第一次试验中B组上、下午分别提高3.3%和4.5%,C组上、下午分别提高19.6%和16.9%;重复试验中仅上午摄食量提高,B组提高4.1%,C组提高6.8%。经t检验,第一次试验中,A、B组与对照组摄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C组与对照组摄食量差异显著(P0.05),而重复试验中,B、C组与对照组摄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A组摄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表明:诱食剂A的诱食作用相对较差,与对照组相比摄食量数值偏低;而诱食剂B、C均有一定的诱食作用,且诱食作用C略优于B。  相似文献   

20.
在总磷(TP)、总氮(TN)、叶绿素a(Chl a)分别为0.91、3.80、0.10 mg/L的水体中分别培养2.73 g/L美人蕉浮岛(A组)、8.77 g/L背角无齿蚌(B组)及2.66 g/L美人蕉浮岛+8.89 g/L背角无齿蚌(A+B组),并设置空白对照,以TP、TN、Chl a为监测指标,研究各实验组对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对TP的去除率依次为:A+B(83.27%)A(82.53%)B(71.51%)空白组(59.45%);对TN的去除率依次为:A+B(77.82%)A(72.77%)B(57.58%)空白组(31.68%);对Chl a的去除率依次为:A+B(99.53%)B(98.49%)A(96.16%)空白组(93.38%)。实验组对TP、TN、Chl a的去除率均显著(P0.05)高于空白组,美人蕉浮岛和背角无齿蚌搭配组对TP、TN、Chl a的去除效果最好,但对TP、TN的去除率均与单一移栽美人蕉的实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Chl a的去除率与单一投加背角无齿蚌的实验组间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美人蕉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具有显著作用,背角无齿蚌对水体中藻类的去除具有显著作用,在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中美人蕉和背角无齿蚌的协同搭配能够加强水体中氮磷营养的循环,起到耦合强化净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