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协作学习、自主创新,实现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是网络教学系统构建的目标和原则。英美文学网络教学系统以素材库、教师子系统和学生子系统三大板块为主要建设内容,保证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英美文学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是英美文学教学适应网络教学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木材加工是指通过刀具破坏木材纤维之间的联系,从而改变木料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工艺过程。本文介绍了木材加工的特点及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木材加工是指通过刀具破坏木材纤维之间的联系,从而改变木料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工艺过程。本文介绍了木材加工的特点及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木材切削原理与刀具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必须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专业的发展要求和新的培养目标。在课程小型化这一发展趋势下,改革现有的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更新,多介绍一些与生产实际相关的内容;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对该领域的要求,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采取课堂讲授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木工机械与刀具实验课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工机械与刀具实验是培养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改革其实验教学过程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河北农业大学木工机械与刀具实验课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探索,提出若干改革措施,包括维护原有实验条件、增加新的试验设备、根据实验条件和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合理设置实验内容;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以废弃设备为对象,开设拆装试验;突出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和连贯性;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旨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动手能力强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刘明  危贵元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2):96-96,110
介绍了瑞金市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基层护林网络;加强木材生产计划管理,严格控制各类耗材;落实管护责任,减少盗伐滥伐;加强木材流通管理,杜绝无证运输行为;开展加工企业整治工作,规范木材加工管理等。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形塑学生思想的重要教学环节与手段。本文以Y大学多年运行模式以及近三年的网络调查和同行评价为基础,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可行路径。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解决了长期困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难题;开设得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绝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该教学模块,是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知识与能力。实践证明,该模式找到了通往“彼岸”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数控机床通过计算机用数字化信号对其运动和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简称为CNC机床。CNC为Cornputerized Numerical Cotltrol(计算机数字控制)的缩写。CNC加工中心是在CNC机床基础上发展而来,一些CNC木材加工中心就是以CNC木工铣床、钻床等为基础研制而成。一般CNC木材加工中心有多个加工装置、刀具库和自动换刀装置,能在工件一次装夹后将木材加工中的铣、钻、锯……等多道工序集中于其上进行。CNC木材加工中心适用于加工品种更换频繁、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生产批量不大而生产周期短的产品。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在木材切削过程中,五种典型形状的切屑的形成机理;分析了在木材切削过程中,切削力、刀具角度、切屑厚度和相对于木材的纤维方向对切屑形成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如提高木材切削加工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兽医生物制品学"是面向动物药学与动物医学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之一。根据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意见,课程组从教学素材库、教学基地、教学方法及考核制度4个方面进行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开发多媒体课件,建成教学素材库与教学实习基地。开放实验室,开展网络教学与创新能力训练,提出了"选择主题-实施项目-展示交流-评价完善"的"四步"教学模式,同时摸索出了创新能力训练、实验测评、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MCSYS系统的第二部分——CAM系统。该系统以CAD部分的数据为基础,按着线元数据生成数控加工指令,其特点是用通用算法语言实现了自动编程。通过简单运算,排除了刀具与工件间的相互干涉,在粗加工和精加工刀具路线生成后,给定具体加工条件即可生成实际的数控指令。  相似文献   

12.
李瑞玲 《安徽农业科学》2022,(12):260-261+264
为助推乡村振兴,培养优质应用型农业人才,对园艺植物昆虫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融入思政元素,拓宽知识面;以学生为主体,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教学素材库;完善成绩考核办法。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谈教师备课素材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备课素材库是将教师备课所需的一切材料制作成电子文档 ,教师在备课时可以直接从素材库中获取内容。微型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建设教师备课素材库为教师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1  2 1世纪对教育和教师的需求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 :人类近 30a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 ,占有史以来所积累科学知识总量的90 %。知识总量正以爆炸式的速度增长 ,而低效率的传统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信息社会中知识的爆炸式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的教育需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落后的教学方法 ,许多知识学生还没学会 ,…  相似文献   

14.
畜产品加工学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实践课程的改革与进一步完善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将Short-course的教学方式引入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结合四川农业大学的实际情况,从short-coures的方案制定、实施、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实践教学的探索,以丰富畜产品加工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增加实践教学方式,培养适应社会的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之一。在对当前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弊端分析的基础上,以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提升为基础,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相关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依据木材切削的基本知识及有限元分析方法设计刀具,首先利用ANSYS对刀具进行建模,然后对刀具进行模拟加载和结果分析,从而确定刀具前角可取57°~62°,后角可取8°~13°,最后通过超薄木片切削机实际加工加以验证.最终结果证明所采用的刀具设计方法可行,木片切削质量和效率能满足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288-289
近几年细胞工程的发展极为迅速,新的知识和技能大量涌现。新的形势对生命科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为此,对细胞工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探索,主要包括该课程的网络化学习、互动式学习及课堂加网络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教学表明,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在线学习适时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无土栽培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校级精品课程《无土栽培学》课程组以建设省级精品课程为目标,开展了大量实践工作。在总体规划思想指导下,进行了知识体系的合理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优化,使课程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建设了立体化的教材体系和完善的师资队伍,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保证了教学的质量;构建了网络教学平台并进行教学实践,使学生成绩和课堂表现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实践技能培养和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改革,增加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16,(17):147-148
本文主要研究在吉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中设置生物质加工系列课程,考察了教学改革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在农业院校设置《生物质加工与利用》课程,建立健全相应的教学文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并在教学中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系统的生物质课程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及其生物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在对微生物及其生物技术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中,将教学体系从原有的单一《微生物学》教学,拓展为以《微生物学》为基础,以《生物技术》、《酶制剂工艺学》、《微生物遗传学》、《细胞工程》为应用基础及技术,包括《微生物综合大实验》、《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微生物学进展》等课程的多方位与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形成了“传统 现代”、“理论 实践”、“课堂 课外 网络”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科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不断进行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修订,及时增加学科前沿内容;形成了“平时成绩 实验成绩 期末考试”模式的综合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