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豆粕是饲料工业应用最广泛的植物性蛋白质原料,但由于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豆粕的利用率。通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可以去除豆粕抗营养因子,提高豆粕营养价值。该文综述了豆粕抗营养因子种类及作用原理,重点论述了微生物发酵降解豆粕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抗营养因子是指饲料本身含有或从外界进入饲料中的阻碍营养的消化吸收的微量成分。抗营养因子可影响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消化吸收。有些抗营养因子毒性很强,可造成动物中毒和死亡。1 影响蛋白质消化的抗营养因子1.1 主要抗营养物质: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皂素、单宁等。1.2 副作用:抗营养因子与消化酶结合,使其失去活性或减弱其活性。可与蛋白体结合,使粘膜发育异常。可与金属元素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影响蛋白质、能量消化的抗营养因子、来源、抗营养作用及加工处理等详见表1。2 影响矿物质消化的抗营养因子2.1 …  相似文献   

3.
饲料抗营养因子是影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消化利用和导致动物代谢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为深入了解饲料抗营养因子消除方法,文章对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种类、抗营养作用机理及其消除方法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三、抗营养因子澳大利亚列出了受抗营养因子影响,蛋白质精料在日粮中的最大推荐用量。存在于天然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影响消化吸收的主要机理有:毒性(如棉籽饼中的棉酚)和阻碍消化(如生豆饼中的抗胰蛋白酶),在较低的水平时,抗营养因子对猪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表4给出了某些饲料的抗营养因子及其在猪饲粮中的最大含量推荐值。  相似文献   

5.
大豆抗营养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抗营养因子是限制大豆在动物饲料中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鉴于对动物生产的重要影响,人们对大豆抗营养因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获得了一些进展。文中简要介绍了大豆中存在的抗营养因子,并对几种主要的大豆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菜籽饼(粕)的抗营养因子及其对奶牛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籽饼(粕)中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其在饲料中的应用.文章主要阐述了菜籽饼(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作用机理,以及这些抗营养因子对奶牛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于雏禽和仔猪而言,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可能是有害的。减少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能改善动物的健康、促进生长。本文讨论了几种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及如何克服其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1 抗营养因子抗营养因子普遍存在于豆类及饼粕、谷实及糠麸等饲料原料中 ,同一种饲料中可以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 ,同一种抗营养因子也可能存在于多种饲料中。下面介绍几种主要抗营养因子 :1 1 蛋白酶抑制因子 蛋白酶抑制因子主要存在于豆类及饼粕和某些块根块茎类中 ,能抑制  相似文献   

9.
抗营养因子是存在于饲料中,阻碍饲料营养成分在体内消化吸收、代谢,导致动物体病变,影响动物生长、繁殖性能的物质。消除抗营养因子是保证饲料营养成分的有效利用、保证动物正常生长发育与健康,降低养殖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为了深入探索饲料抗营养因子消除方法,文章对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机理和影响后果、消除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的营养学家在抗营养因子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人们对畜禽营养水平的需要已有较深入的了解。随着动物科技事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抗营养因子同样在营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营养学家的重视。所谓抗营养因子(ANFs)是指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及使人和动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的物质。抗营养因子普遍存在于植物中,其抗营养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降低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动物健康水平。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很多,如豆类籽实中的脲酶、抗胰蛋白酶和凝集素,  相似文献   

11.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质和油脂来源,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畜禽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大豆及其制品在畜禽饲料中的利用水平.因此,人们对大豆抗营养因子的钝化方法进行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大豆抗营养因子,并对使大豆抗营养因子失活的方法和发酵豆粕的营养特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发酵豆粕在畜禽饲料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饲料抗营养因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们对食品和饲料中抗营养作用物质的深入认识和研究,迄今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植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许多对动物生长和健康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如果对动物主要产生毒性作用,称之为毒素;如果对动物主要产生抗营养作用,则称之为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factors—简称ANFs)。抗营养因子可定义为“植物代谢产生的并以不同机制对动物产生抗营养作用的物质”。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动物的健康水平。抗营养因子和毒素之间没有特别明确的界限,有些抗营养因子表现一些毒性作…  相似文献   

13.
抗营养因子存在于饲料中,抗营养因子阻碍动物吸收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进而导致动物体出现病变,对动物繁殖性能和生长产生影响。因此,必须要将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消除,保证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被有效利用,降低养殖的生产成本。下面,笔者就浅谈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危害作用及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14.
豆粕抗营养因子及其生物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粕是饲料工业应用最广泛的植物性蛋白质原料,但由于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豆粕利用率。微生物发酵法不仅可有效去除豆粕抗营养因子,而且能积累有益代谢产物,提高豆粕营养价值。本文综述了豆粕抗营养因子种类、特征及其作用机理,重点论述了微生物发酵豆粕增值除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饲料原料抗营养因子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植物中的抗营养因子 植物体内存在的抗营养因子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致甲状腺肿素、生物碱、草酸盐和植酸.采食后将削弱营养物质的吸收,抑制动物生长.有些抗营养因子则由真菌和细菌代谢产生或植物在抗损伤和感染过程中产生.对原料进行适当加工可中和抗营养因子的毒性或脱毒.  相似文献   

16.
对幼龄仔猪而言,抗营养因子可能是有害的。因此,使饲料含有较低水平的抗营养因子能够改善动物的健康,并促进生长。识别并减少主要的抗营养因子有助于克服这些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抗营养因子是植物为抵御外界伤害产生的物质,所有植物都含有不同种类的抗营养因子。抗营养因子在饲粮中的含量控制在一定浓度内对动物有利,若含量过高,则会阻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利用,抑制动物生长发育。文章综述了常见的抗营养因子单宁、硫代葡萄糖苷和植酸在饲料中的含量、畜禽对其耐受阈值,以及降解方法,以期为饲料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及其去除方法概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人们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以及使人和动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的物质,统称为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factors,ANF)。其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动物的健康水平等。目前,按照大豆抗营养因子对热敏感性的程度将其分为以下两类:热不稳定性抗营养因子和热稳定性抗营养因子。主要的去除方法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文章主要就大豆中不同类别的抗营养因子的性能,以及去除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9.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导致饲料营养价值降低,所以在配合饲料生产中,要采取各种加工或抗营养因子钝化技术,提高含抗营养因子的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0.
米糠中的抗营养因子及消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糠是一种优质的能量饲料,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米糠油、米蜡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但亦由于米糠中含有较多的抗营养因子,致使米糠在饲料中不能大量添加。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米糠中的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非淀粉多糖、血凝素、生长抑制因子等抗营养因子,并从物理、化学、生物学几个方面对其抗营养因子的消除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