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免疫功能、肠道微生物和蛋品质的影响及相互关系。选取600只16周龄海兰褐商品蛋鸡,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常规笼养和散养,每组300只,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于不同周龄对蛋鸡免疫指标、肠道微生物及蛋品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除24周龄外,散养蛋鸡血液IgA、IgM和IgG含量均高于普通密度笼养蛋鸡;β-内啡肽含量除24周龄外均低于普通笼养鸡;散养方式下蛋鸡盲肠中乳酸杆菌数明显高于笼养方式,且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表明散养鸡整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高于笼养鸡。笼养鸡的平均蛋重为(60.02±1.75)g,高于散养鸡的平均蛋重(59.43±2.31)g,差异显著(P<0.05);和笼养鸡蛋相比,散养鸡蛋的哈夫单位和蛋黄颜色较高,且差异显著(P<0.05),而蛋白高度相比,散养鸡随周龄逐渐下降,笼养鸡逐渐上升,但2种饲养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正> 为摸索蛋鸡笼养的经验和实际效果,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改善农村传统的散放养鸡方式,充分利用农户现有庭院和空地,多养鸡、养好鸡,为家庭蛋鸡笼养提供一些科学依据和饲养经验,供养鸡户参考。就此将笼养、散养蛋鸡的产蛋效果对比试验总结如下:一、试验方法本试验在农村养鸡重点户进行,利用原有庭院和房舍饲养。分组:选取100只148日龄的健康白色单冠来航母鸡,随机分为两组。笼养60只,散养40只。随机抽样20只称重,平均体重(?)=1.397±0.129公斤。并进行鸡新城疫Ⅰ系苗和禽霍乱菌苗预防接种。笼养为试验组,散养为对照组。鸡笼是  相似文献   

3.
高产蛋鸡放养对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选择一种矮小型高产蛋鸡农大3号,60只按常规进行笼养,60只进行室外林地散养。试验从3月份开始,11月份结束,共273天。结果表明,饲养日产蛋量散养鸡比笼养鸡低9.5%(207.5个和229.3个),差异显著(P<0.05);平均只日耗料基本接近(88.9g和89.2g),180日龄和280日龄蛋重散养鸡显著低于笼养鸡,蛋形指数散养鸡蛋比笼养鸡蛋大,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差异不显著。哈氏单位以及蛋黄颜色散养鸡蛋要优于笼养鸡蛋。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散养与笼养对产蛋鸡内脏器官发育、繁殖性状、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5周龄笼养蛋鸡18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将其中一组放至地面进行散养。试验第42天,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4只鸡,翅静脉采血,然后屠宰并测定内脏器官发育及繁殖性状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散养鸡体重极显著小于笼养鸡(P<0.01),肌胃指数、肝脏指数、十二指肠指数、空肠指数、回肠指数、盲肠指数极显著大于笼养鸡(P<0.01),腺胃指数、直肠指数显著大于笼养鸡(P<0.05);散养鸡产蛋率、输卵管重量、卵泡重极显著小于笼养鸡(P<0.01),输卵管长度显著小于笼养鸡(P<0.05);散养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但白细胞介素-2含量与笼养鸡相比有提高的趋势(P>0.05)。结果提示,与笼养相比,散养降低了鸡体重,增大了内脏器官指数,降低了繁殖性能,对机体的健康状况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户养鸡越来越多采用立体笼养,这种饲养方法既扩大了空间利用率,又便于实行机械化管理,节约人力,减轻了劳动强度。笼养蛋鸡脱肛症在养鸡生产上发生较普遍,从而每年给养鸡场家都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分析开脱肛的原因及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治方法,是确保鸡只健康,提高养鸡效益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选择鸡群变动小、生长良好的成年笼养蛋鸡2000只和5家放养比较规范的农户(每户700只),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绿壳蛋鸡产蛋性能、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放养的绿壳蛋鸡产蛋率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笼养比生态放养的蛋重平均值高15.80%(P<0.01)。笼养鸡的效益为44.76元/只,生态放养鸡的效益为59.39元/只。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海兰褐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22周龄的健康海兰褐蛋鸡300只,随机分成2组,分别进行笼养和林地散养,除饲养模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每10 d统计2组的产蛋性能和蛋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产蛋性能方面,笼养组的破软壳率显著高于林地散养组(P0.05),而两组间产蛋率、平均蛋重、日均采食量、料蛋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在蛋品质方面,散养组的哈氏单位、蛋壳强度、蛋黄颜色均好于笼养组,且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的蛋相对体积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笼养蛋鸡的产蛋性能高于林地散养蛋鸡,而林地散养鸡的蛋品质高于笼养鸡。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散养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繁殖系统发育的影响。选取25周龄笼养海兰蛋鸡18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将其中1组放至地面进行散养,2组均自由采食,每天统计产蛋量和耗料量。试验第42天,每个重复随机取4只鸡屠宰、测定繁殖系统的相关指标,同时随机取6枚蛋测定蛋品质。结果表明,散养鸡期末体重、产蛋率极显著小于笼养鸡(P<0.01),料蛋比极显著大于笼养鸡(P<0.01),平均蛋重显著小于笼养鸡(P<0.05);散养鸡鸡蛋的蛋白高度、蛋壳厚度极显著大于笼养鸡(P<0.01),蛋黄颜色与笼养鸡鸡蛋相比有提高的趋势,蛋黄免疫球蛋白含量大于笼养鸡,但差异不显著(P>0.05);散养鸡输卵管重量、卵泡重极显著小于笼养鸡(P<0.01),输卵管长度显著小于笼养鸡(P<0.05)。由此可知,与笼养相比,产蛋期间散养降低了鸡体重,降低了繁殖性能,改善了蛋品质。  相似文献   

9.
<正> (一) 近代养鸡实践证明,笼养鸡是一种技术成熟、易于推广、效益较高的先进养鸡技术。从微观上看发展农户笼养鸡技术的优点有: 1.节省占地面积,提高饲养密度。一般笼养蛋鸡饲养密度全阶梯式为10~14只/m~2,三层叠层式鸡笼为18~22只/m~2,而平面散养的饲养密度仅为5~6只/m~2;笼养肉仔鸡的饲养密度为20~38只/m~2,而平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村养蛋鸡,除少数专业户、重点户用笼养外,绝大多数农户都是散养。我们在基层工作,经常可见到一些村庄到处是鸡。这种状况大大增加了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加之散养不便防疫,因此,便常发生鸡新城疫、禽霍乱、鸡痘、球虫病等的流行,致使很多农户春天买上四、五十只  相似文献   

11.
层叠式笼养蛋鸡饲养模式为新兴的集约化养殖模式,国内对此模式下的球虫病防控鲜见报道.绝大部分养鸡生产者、专家及学者均认为球虫病大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雏鸡或35 ~60日龄的青年鸡,笼养鸡、成年鸡则较少发病.根据笔者对层叠式笼养蛋鸡的饲养实践,认为需要对该养殖模式下产蛋鸡的球虫病予以足够的重视.目前国内层叠式笼养蛋鸡发展速度较快,笔者作为一个投产不久的30万只层叠式笼养商品蛋鸡养殖场的技术主管,经历了一例蛋鸡群暴发球虫病的病例,通过观察分析,探究了这一养殖模式下球虫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控意见.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鹤壁市柳江畜禽有限公司针对笼养蛋鸡饲养方式高发病率,低生产性能的情况,探索了一种荒山育林林下低密度散养蛋鸡、林牧结合型高效养鸡模式。本文对这一模式的技术要点作了阐述,并对其特点作了简述。  一背景和依据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鸡业的发展,养鸡专业村的出现,笼养蛋鸡疾病逐年增加,生产性能普遍不高。集约化饲养,人为改变了鸡的生存和生长环境,加之禽场条件和管理问题造成鸡粪乱堆、污水乱流、臭气熏天、蚊蝇孳生的恶劣环境,这尤如一个“瘟疫炸弹”、一个细菌和病毒繁殖扩散场,对家禽饲养环境和人类生活环…  相似文献   

13.
选用1日龄济宁百日鸡(纯种)母鸡800只、公鸡80只,分为地面散养和传统笼养2个试验组,对不同饲养方式下济宁百日鸡生产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济宁百日鸡育雏期(0~6周龄)雏鸡的体重增长迅速,育成期(7~18周龄)笼养公鸡的体重始终高于笼养母鸡体重。在22、32、42、52四个周龄,笼养组母鸡体重均高于散养组母鸡,散养母鸡的产蛋期饲料转化比和每个鸡蛋耗料量高于笼养母鸡。在整个产蛋期,济宁百日鸡笼养组蛋重都高于散养组。综上,笼养鸡具有低耗料及高产蛋性能的特点,但是笼养鸡的死亡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年来现代化笼养蛋鸡生产发展极为迅速,在科学饲养的条件下,高密度笼养鸡均获得较高的产蛋量。例如北京市畜牧局82年五个大型蛋鸡场86万只蛋鸡统计,平均每只鸡产蛋240.3个,蛋重为55.8克,总蛋重为26.9斤,料蛋比(产蛋期)2.86。峪口鸡场20万只蛋鸡,82年平均每只产蛋253个。笼养蛋鸡是在人为的饲养环境条件下生活  相似文献   

15.
2010年8月,我区某养鸡专业户鸡群发生疾病,经现场查看该户饲养海兰褐蛋鸡3000只,其中450日龄蛋鸡900只及280日龄蛋鸡1000只全部笼养。98日龄青年鸡1100只网上平养。发病鸡全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寄生虫病教学实习中,通过随机抽样,对32只鸡进行蠕虫学剖检,检出17只鸡小肠中有绦虫寄生,并且每只鸡小肠中虫体至少4条,最多达15条,感染率达50%以上。此实习鸡来源于某户饲养海兰褐蛋鸡l200只,均为笼养。鸡绦虫病主要发生于卫生条件差的散养鸡群,近年来此病在笼养鸡群中流行。鸡绦虫病在我省感染率相对较高,对养鸡业危害较大,可使雏鸡生长发育缓慢,蛋鸡的产蛋量减少或停止。  相似文献   

17.
笼养蛋鸡的生长环境与散养蛋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长时间脱离地面无法自由活动,同时不能随意探寻机体所需营养物质,导致笼养蛋鸡在实际生长过程中极其容易患病,轻者鸡群产蛋量明显降低,重者可能会引发鸡只的死亡。因而,养殖户需要掌握笼养蛋鸡常见病极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散养模式对蛋鸡健康与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栖架舍饲散养模式对蛋鸡健康与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按照采食区、饮水区、栖息区、活动区和垫料区进行鸡舍内立体分布设计,并配置栖木、采食底网、料线、水线以及产蛋箱等规模饲养设施,建立栖架舍饲散养模式。选择日龄为140d的海兰褐蛋鸡2 000只随机分为栖架舍饲散养组和传统笼养组,每组4个重复,试验期为50周。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笼养相比,栖架舍饲散养模式使蛋鸡的发病率减少47.68%、死淘率下降43.36%、平均产蛋量提高16.32%(P0.05),鸡只外观、步态健康指标显著提高;鸡只异常行为的发生频次、持续时间比例和最大持续时间显著降低(P0.05);淘汰蛋鸡的胸肌率、腿肌率较分别提高了29.58%、30.72%(P0.05),蒸煮损失率与肌纤维密度分别下降了21.77%、7.99%(P0.05),而肌肉剪切力无显著差异。说明栖架舍饲散养模式可以促进蛋鸡健康,改善淘汰蛋鸡肉品质。  相似文献   

19.
笼养蛋鸡两种常见疾病的防治夏道伦(湖北省襄阳县畜牧局441104)笼养蛋鸡的生态环境与散养鸡不同,长期脱离地面和野外条件,如果宠养蛋鸡的饲料供应不足或饲料搭配不合理,则极易发生疾病,轻则降低产蛋量,重则致鸡死亡。为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现就笼养蛋鸡常...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养禽业已经从农户散养为主进入了散养与规模化饲养并重的时代。没有一定的规模养禽业就难以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是实现科学养殖集约化、产业化的突破口。因此,如何引导农户根据自身条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是畜牧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我们于2006年1-6月对秦州区养鸡小区笼养蛋鸡较典型的太京镇田稼庄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