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红楼艺文苑”的创作就是对古典名著《红楼梦》所表现的意境美的追求。“红楼艺文苑”是以《红楼梦》为蓝本 ,取书中最有特色的几个场境作为对象 ,营造以植物为主题的园林景区 ,力图以园林为载体表现《红楼梦》的以美人香草作喻的文学韵味。该文介绍了“红楼艺文苑”的创作主题及“红楼艺文苑”主要意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第一部用较多笔墨全面、完整地描写园林艺术的古典小说,书中有关园林的论述,综合了我国南北方古典园林的特点,凝铸了千百年来人们关于园林的审美思想,不仅阐述了园林的物质美和精神美,还着意刻划了园林的真善美和意境美。本文对曹雪芹的园林美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抓住了其园林美学的思想本质——“天然图画”,即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同时还对其园林美学思想的形成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为对象,从自然、文化、哲学三方面分析两者对于意境的不同追求。在自然方面,中国园林的意境表达重山水性而日本园林重海岛性;在文化方面,中国传统的山水诗画对园林意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日本则以其茶道文化影响最为突出;哲学作为决定性的因素作用于园林意境营造,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而日本则以禅宗思想为核心。  相似文献   

4.
朱纯 《广东园林》2020,42(4):76-79
古人崇尚自然山水,从对自然山水的喜爱、感悟,发展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山水文化观。《瑶溪二十四景诗》正是受传统山水文化观影响的清代文人刘彤以诗文描述的瑶溪二十四处景色。对景诗的赏析,能感受到瑶溪蕴含的人居环境山水文化,更能为现代“诗文造园”带来启发。现代诗文造园者往往更需要具备学识广博的才能,通晓山水园林文化意境的特点,因地制宜、巧用心思,精细设计施工,才能创作出与环境相融,并能引人共鸣的优秀园林作品。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中国园林艺术是流传至今的珍贵传统艺术形式。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人们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观便进入到了一个高级阶段,园林营造才真正上升到意境的层面。从“意境”这一基点出发,以美学和历史哲学为理论根基,围绕中国园林意境营造这一研究主题,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起来,探讨并阐释了意境观在中国园林营造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浅析园林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简要分析园林意境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结合相关文献及景观实例,通过对形象、典型、联想、模糊、点景及利用植物的特性美等方法进行的大量具体分析,总结出园林意境是在生活美、自然美基础上升华产生的艺术美,站在欣赏的角度上来说,园林意境是“意随人异,境随时迁“的,创作的意境应该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并通过意匠去表现好的园林意境。  相似文献   

7.
园林意境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之一,对现代园林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深远意义,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意境说源于中国古典诗词,王国维先生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首次明确地建立了诗词的境界理论。通过对《人间词话》诗词境界理论经典言论的分析,将其与园林景观相联系,可以对其意境表现有更深的理解。有助于研究现代园林意境表现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楚园林依托于源远流长的楚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地位举足轻重。从楚文化视角入手,通过查找文献资料、文学作品及考古成果等途径还原先秦楚园林的原貌,总结出楚园林的总体意境:与自然高度融合,讲求虚实互补、有无相生的空灵美,追求自由奔放、浩瀚热烈的气质,浪漫主义色彩浓厚。从园址、水景、建筑、植物四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其造园要素的特点。藉此为当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展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营造最佳人居环境的理念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观,结合当代园林先进的设计理念、思想和科学技术,探讨具有时代特色、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现代园林的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10.
姜书纳 《绿色科技》2013,(7):131-132
以昆明古典诗词中描写的园林艺术精神生态建构要素为切入点,收集整理了描写园林艺术感官的典型诗词,从游赏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的感官角度出发,对诗词中由"形、色、声、香"所构成的园林场景的描写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园林意境的营造手法以及园林艺术中的美学风格,为今后园林景观设计中感官表达对园林意境的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寺庙园林意境设计初探——以河南少林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寺庙园林是我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寺庙园林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河南省少林寺即为典型的范例,该文以文献考证和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以少林寺寺庙园林为例,从选址、建筑、植物、理水4个方面揭示了寺庙园林的意境,对于在当今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园林绿地,体现现代园林风貌,将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园林是明代女性生活的重要空间,用香赏香是女性园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丰富的香气与女性的情感交融,营造出意蕴深远的香境,这在戏剧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选择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紫钗记》与《牡丹亭》为研究材料,梳理其中描述的女性园林空间的主要香气来源,解析氤氲的香气及其所在环境所蕴含的女性丰富情感,以此窥探明代女性园林香境...  相似文献   

13.
北宋洛阳名园在意境营造上相比前朝更加完善,成为后代园林的标杆,而园林意境非纯粹客观物象,需与观者共同完成,即产生共鸣。从营园思想和造园技法两大方向着手,借助各类古籍和文献资料梳理以及名园案例分析,从布局、理水、掇山置石、建筑、植物配置5种造园技法挖掘北宋洛阳名园营造特点以及园林意境营造技法,体会北宋园林生活场景和园林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燕  芦建国 《广东园林》2008,30(1):14-17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审美特征,也是构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寺庙园林中植物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意境的基本概念和营造手法,指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意境的营造特点是从“有我之境”上升到“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日本枯山水艺术与极简主义园林设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枯山水艺术的意境美与极简主义园林设计的本质特征;认为代表禅宗思想的枯山水艺术与极简主义园林在设计理念上具有相似性,表明日本枯山水艺术与极简主义园林设计在本质上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诗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影响至深.本文论述、分析了诗歌、绘画对中国造园艺术的影响,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追求诗情画意的美学意味和独特的美学传统.  相似文献   

17.
藏族林卡是藏民族创造的园林类型,在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环境和藏文化滋生下形成,具有独特的民族造园精神和艺术特点。该文立足藏族林卡生成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其造园精神作了系统论述,阐释了藏族林卡的艺术特征,从而使大家对藏族林卡和中国传统园林体系有更完整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钱泳履园位于常熟市翁家庄,此园以水为胜,树木繁茂,是一处简远雅致的文人园林,在私家园林日渐流俗的清代中后期独树一帜,成为研究清代江南园林的重要案例.履园现已消失,通过解读分析履园的园铭和园图题咏,探析其山水环境及景观元素,从水系、植物、建筑3个方面复原履园的基本面貌,再现其邻溪而建、植被丰富、朴雅清逸的景观特征.并以《...  相似文献   

19.
李金宇  吴怡 《广东园林》2021,43(3):92-96
琴与园林关系密切,许多园林题名都以琴命名,抚琴、听琴的环境也以园林为佳。园林听琴分为,听有形之琴和听无形之琴。无形之琴,也就是意会之琴,是听自然之音入耳后以琴声比拟。琴在园林中有身份定位、娱情忘忧、清音造境的功能,隐喻了一种雅文化,暗合了中国古人的审美理想和生活方式。园林中营造的虚实琴境,散发出的艺术氛围,是一种特有的雅赏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0.
邓锐  周妍 《广东园林》2020,42(1):41-44
澳门园林融合了中西方不同的风格,形成兼容、开放、多元的园林形式。卢廉若公园作为澳门近代"三大名园"之一,其独特的历史使公园形成与众不同的风貌——以大面积的水体、山石及植物进行造景,又融入了西式装修风格。通过史料考证和现场调研,对卢廉若公园的总体布局和景观序列进行分析,并探寻公园从叠山理水、建筑特色到楹联绘画体现出的诗情画意,继而深化人们对卢廉若公园意境美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