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2018年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疫情迅速蔓延至我国的31个省份。随着疫情的发展,快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技术成为养殖企业及时发现和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一个手段。本文从非洲猪瘟病毒的核酸检测技术、完整病毒颗粒检测技术和抗体检测方法等3方面论述了当前我国在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面的技术和方法。并列举了当前国内非洲猪瘟病毒诊断制品的注册批准情况,以期为养猪企业在排查(检测)非洲猪瘟病毒、选择诊断试剂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病毒基因组庞大,能编码100种以上的蛋白质分子。20世纪20年代该病毒首次在非洲的肯尼亚被发现,经过几十年,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不断蔓延,我国于2018年8月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目前,非洲猪瘟抗原检测方法有红细胞吸附试验、荧光抗体试验、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抗体检测技术主要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金试纸条法等。根据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了非洲猪瘟现场快速检测评审,对各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技术把关,为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和防控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及防控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兽医学报》2019,(2):357-369
非洲猪瘟在我国境外已流行多年,2018年在我国首次出现。现概要介绍了非洲猪瘟流行、病原特性、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技术、疫苗研究和防控的基本情况,并讨论了非洲猪瘟防控面临的主要技术等问题,以便对非洲猪瘟及其防控有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4.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感染各品种及各年龄段的家猪以及野猪,死亡率高达100%。2018年8月1日,辽宁沈阳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这是我国发现的首例非洲猪瘟。本文介绍了此次非洲猪瘟的发生情况及诊断结果,阐述了非洲猪瘟的流行特征,与猪瘟的鉴别诊断及非洲猪瘟的科学防控。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国内外非洲猪瘟的流行情况,特别是2018年8月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后全国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进行分析,并对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综合防控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近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全国非洲猪瘟现场快速检测试剂比对结果,由洛阳普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内首创的非洲猪瘟病毒荧光热对流PCR(简称cPCR)快速检测试剂盒及便携式cPCR扩增仪顺利通过比对和专家评审,批准应用于非洲猪瘟防控,为我国非洲猪瘟病毒现场即时准确诊断再添利器!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8月3日,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后,国家高度重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及时出台防控非洲猪瘟系列政策,强化生猪调运监管,消除生猪调运给非洲猪瘟疫情传播带来的潜在风险,有效防范因生猪调运引发的非洲猪瘟疫情。山东省也相继出台了生猪调运监管新措施、新规定和新要求。1 生猪产地检疫新措施1.1 检疫申报1.1.1 检疫申报实名制生猪出栏离开养殖场(户)前,货主(畜主)凭身份证明按规定的时限和程序实名申报检疫。  相似文献   

8.
自2018年我国首次确诊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各规模化猪场纷纷进行了非洲猪瘟防控的探索,根据非洲猪瘟病毒通过接触传播且传播速度慢的流行特点,有关猪场发明了精准清除策略,推广后得到了业内人员的广泛认可。然而随着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和基因缺失株(又称为“疫苗株”)的出现,这一方法已经不如之前那样有效。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以及精准清除策略的回顾,分析了当前猪场存在非洲猪瘟病毒强毒株、弱毒株和基因缺失株并存和干扰等现状,总结了非洲猪瘟诊断与防控策略。根据目前的情况,生物安全依然是预防非洲猪瘟最根本的方法,精准清除需要更加严格的采样和检测,对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和疫苗株的猪群进行更专业的精准清除,同时需要加强对各种应激因素的控制,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潜伏感染猪的排毒量。希望本文能为我国防控和根除非洲猪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非洲猪瘟与典型猪瘟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8月,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在辽宁省沈阳市被确诊,该病的确诊以及原先存在的典型猪瘟必然会对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造成冲击和影响。对非洲猪瘟和典型猪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和防控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非洲猪瘟和典型猪瘟的有效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卫秀余 《猪业科学》2019,36(10):136-137
自从2018年8月3日我国报告第1例非洲猪瘟病例以来,疫点已遍布全国各地;但是点状散发并不等同于区域流行,因此对猪场来说在发病早期进行非洲猪瘟的临床排查与鉴别诊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非洲猪瘟相关资料结合对部分疫点的流行病学调查,笔者现将非洲猪瘟临床排查与鉴别诊断的注意点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非洲猪瘟血清学诊断靶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高致死性传染病。ASFV编码蛋白p30、p54和p72等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且部分氨基酸序列较为保守,常被作为血清学诊断靶点,用于评价ASF不同阶段或发病程度的抗体水平变化,ASF血清学诊断靶点相关深入研究有助于其感染检测、致病机制和机体免疫系统反应等探究。本文系统阐述用于ASF血清学诊断的主要候选蛋白及其靶点的检测应用进展,并分析候选靶点的抗原表位(区域)及其抗体结合的特点,探讨其作为ASF血清学诊断新靶点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贺灿  张彬 《猪业科学》2020,37(11):96-98
非洲猪瘟是养猪业的第一杀手,自1921年东非国家肯尼亚首先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以来,这个病毒已经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区域传播了近百年,对世界养猪业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我国于2018年8月在辽宁省沈阳市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全国,对我国养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养猪业在近2年时间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文章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阐述一种快速、准确的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法,并结合非洲猪瘟传播感染途径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诊断程序与防控措施来保证养猪业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3.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出血性以及高死亡率的传染病。20世纪中期以来,已在非洲、欧洲和美洲等数十个国家流行,并在近几年内蔓延至欧亚两洲接壤处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以及俄罗斯境内,其一旦侵入我国,将会给我国养猪业带来极大的危害。非洲猪瘟病原学研究以及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对非洲猪瘟病毒快速诊断技术研究和疫苗研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主要从病原学和单克隆抗体制备方面对非洲猪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virus,ASFV)引起家猪或野猪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不明原因死亡、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及脾肿大且质脆为主要特征。该病的致死率最高可达100%,是一种传播速度极快、危害性极强的传染病。就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ate of decline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by municipality of clinical and subclinical African swine fever (ASF) in the affected areas of Spain. A second aim wa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diagnostic tests in the Spanish ASF eradication program. Clinical outbreaks were confirmed using both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test (and if both were negative, by the hemabsorption test). The serological status of swine was determined by a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nd suspect serum samples were confirmed by the immunoblot assay.

The number of clinical outbreaks (herds) of ASF for 1989, 1990 and 1991 was 170, 347 and 207, respectively. The numbers of municipalities within each affected province experiencing acute outbreaks for the same time periods were 49, 69 and 48, respectively. Serologically diagnosed animals positive for ASF were 1.1% of animals tested in 1989, 0.5% in 1990 and 0.8% in 1991.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the standard ELISA test used were 99.0, 97.9 and 98.8, respectively. Similarly, the number of municipalities within each affected province experiencing serologically positive subclinically infected animals was 269, 178 and 147 for each of the years 1989, 1990 and 199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自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已成为我国养猪业的头号疫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核酸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在对非洲猪瘟的诊断、感染监控和养殖复产过程中生物安全评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常用的核酸检测技术与特点、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的应用、核酸检测新技术展望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养猪企业在非洲猪瘟核酸检测和监测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非洲猪瘟(ASF)目前是生猪产业最重要的猪病。因为非洲猪瘟病毒(ASFV)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和宿主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导致ASF已经被报道一百年了,还没有商业化疫苗。理想的ASF疫苗不仅要有好的免疫保护性,更重要的是其安全性,同时如果能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接种,能在适合的高质量GMP车间进行稳定低价的生产,能用于不同物种就更好了。ASF灭活疫苗研制这条道路似乎不通;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的免疫保护能力不足;主要包含自然缺失、传代致弱、基因工程缺失的减毒活疫苗在免疫保护方面体现了非常大的优势,但是其潜在的持续感染风险,会造成猪只的副作用,包括皮肤溃烂、关节炎,导致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损伤等问题非常值得警惕。复制缺陷单周期病毒能有效地解决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问题,似乎是一个值得尝试的ASF疫苗研制方向,尽管存在难以确定缺失复制相关的基因,以及难以构建能高效表达缺失基因编码蛋白,且能让单周期病毒稳定大量生产的辅助细胞系。我国针对ASFV强毒的精准剔除策略,未注册非法弱毒苗造成临床严重损失,以及一些不使用疫苗但成功从国家层面净化ASF的案例,让我们认识到针对ASF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同时至少目前阶段,ASF的防控不一定要借助疫苗,更多的要做好生物安全管控和区域ASF净化。尽管ASF疫苗研制困难重重,但针对ASF理想型疫苗的研制也应该持续进行下去,未来可能作为ASF防控的一个突破点。  相似文献   

18.
魏玲  杨国淋 《猪业科学》2021,38(3):70-72
非洲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一旦发病,致死率达100%,会给整个养猪业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尚没有效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因此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控对于预防该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非洲猪瘟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现状、诊断方法、疫苗研制和生物安全防控要点等几方面进行叙述,旨在为该病的生物安全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African swine fever (ASF) is a highly lethal viral disease of domestic pigs and wild boar. ASF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southern Russian Federation in 2007 and is now reported to be spreading in populations of wild and domestic suids. An endemic situation in the local wild boar population would significantly complicate management of the disease in the livestock population. To date no sound method exists for ident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 pattern of an endemic situation, which describes infection persisting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n the same population. To support urgent management decisions at the wildlife–livestock interface, a new algorithm was constructe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of an endemic disease situation in wildlife on the basis of case reports. The approach described here uses spatial and temporal associations between observed diagnostic data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endemic and non-endemic patterns of case occurrence. The algorithm was validated with data from an epidemiological simulation model and applied to ASF case data from southern Russia. Based on the algorithm and the diagnostic data available, the null hypothesis of an endemic situation of ASF in wild boar of the region was reje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