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法解释是否能达到预定的目标,首先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正确的罪刑法定观。而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直接影响法官适用法律。本文以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的关系为切入点,就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认为:罪刑法定中的“明文规定”不等于“明确规定”;罪刑法定并不是仅仅强调形式合理性,要求解释尽量做到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统一;保障人权并不是刑法的首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玉梅 《甘肃农业》2004,1(10):100-101
本文通过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历史演进 ,刑法解释的诞生、存在的必要性两个方面的论述 ,意图来说明二者并不是互相排斥 ,而是相辅相成的 ;罪刑法定原则为刑法解释提供了存在的空间 ,同时也为其提供了诸多的限制 ;刑法解释有利于罪刑法定原则的真正意义上的贯彻实施。因此 ,我们应规范、加强刑法解释 ,以使罪刑法定原则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3.
不作为犯尤其是不真正不作为犯历来是刑法理论中量刑争议的焦点,本文以义务违反标准来区分作为和不作为,并分析了不作为的行为性问题。在面对处罚不真正不作为犯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冲突问题时,以“保证人说”和“构成要件等值性判断标准”解决与罪刑法定中禁止类推解释原则的矛盾,阐述其可罚性问题,提倡用开放性构成要件理论解决与罪刑法定原则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张建军 《甘肃农业》2005,1(11):155-156
刑法的价值内容是以公正为基石的,刑法的公正性就表现在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统一,而罪刑法定主义是刑法人权保障机能优先观念的最集中体现与表述。对罪刑法定原则社会保护价值的偏失可以通过严格限制的类推起到价值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建军 《甘肃农业》2005,(11):152-153
学者们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基本精神及其内容的把握存在着界限不清等混乱状况,对被告人的人权保障是对罪刑法定原则修正的最终界限。学者们同时对罪刑法定原则如何应对法无明文规定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个必须面对的理论难题感到困惑,严格限制的类推制度对此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了罪刑法定原则与类推制度的内涵以及确立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取向,同时论述了在我国如何从立法和司法上实现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疑罪案件中,由于定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与非疑罪案件相比,司法人员更容易使用侵犯人权的方式迫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服法"。为解决好疑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问题,提出以下对策:树立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罪刑法定、适用刑法人人平等、罪责刑相适应、无罪推定、实体与程序并重、疑罪情况下应当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司法理念;进一步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构建与之配套的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罪刑法定原则在97刑法典中的确立,是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客观要求。罪刑法定原则的法典化,意味着刑法发展方向的定位,对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法理论的研究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法条间的逻辑关系、立法目的、类似的立法例和罪刑法定原则四个方面对刑法第20条第3款加以分析,认为此款应定性为正当防卫。它是对刑法第20条前两款规定的补充、说明和解释。  相似文献   

10.
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新刑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可是要在现实中得到贯彻,必须树立应有的刑法理念,本文试从刑事立法理念和刑事司法理念两方面分析之。  相似文献   

11.
刑法第225条中关于非法经营罪有三处模糊性规定:作为构成本罪前提的“违反国家规定”这一空白罪状;描述客观行为的“其它”行为这一兜底条款;限定罪与非罪的“情节严重”这一概括性构成要件,这三个方面都会与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明确性发生冲突。本文从罪刑法定原则层面就刑法第225条中的空白罪状、兜底条款和情节犯规定三个方面予以论述,认为刑法对非法经营罪的规定是科学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2.
罪刑法定原则作为我国刑法基本原则之一,不仅在刑事立法中起到了规范的作用,而且还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历史发展和在司法实践中的适应,推动罪责刑相适用理论更加趋于完善,适用于我国法治建设之中。所以,要根据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亟需不断地深化罪责刑相适原则理论,以便于更好地运用在司法实践中,保护受害人或者犯罪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张建军 《甘肃农业》2005,(10):144-145
成文法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及经济生活变化的冲击对罪刑法定原则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避免绝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僵化和弊端,罪刑法定原则开始了由绝对到相对的转变,并对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人权的内容及其逻辑形态的转变条件入手,揭示出切实保障人权需要借助于国家政权采取法律手段,而为了充分发挥法律手段的积极作用,消除其负而影响,禁止国家机关及其司法人员滥用刑罚,必须将其限制在理性范围之内,而根本方法就是罪刑法定,由此,文中揭示了罪刑法定原则对人权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受传统文化习俗影响,青海藏区社会舆论对强奸行为的社会反应明显不如其他地区强烈,并且,在强奸案件的处理过程(主要是定罪和量刑过程)中,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均呈现被害人地位缺失、“话语权不足”的特点。通过民族地区刑法变通的实施,可改善这一不足。从理论上来考量,对青海藏区的强奸犯罪进行定罪变通是可能的,但无论是从法益侵害性角度还是从规范违反性角度审视,对强奸犯罪的定罪变通,其可能的空间并不大。最后,刑法变通与罪刑法定原则、“司法变通”之间的关系也应从理论上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6.
《天津农业科学》2017,(3):69-71
就法律而言,法律的制定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制定法基于立法技术与立法环境的局限无法时时圆满,有时会出现法律漏洞,而类推适用即为弥补法律漏洞的方法之一。《物权法》中禁止耕地抵押,所以农地经营权的抵押存在法律障碍。在现行政策条件下,严格的禁止耕地抵押与现行政策允许农地经营权抵押及农地经营权抵押的社会需求相悖,因此,类推适用有了一定的空间。同时,类推适用在物权法定原则下也有一定的适用空间。本文从农地经营权抵押在民法的适用中应当有限应用为视角研究农地经营权抵押的若干问题,以期促进农地经营权抵押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严格责任作为刑法中的一种归责原则,是英美法系国家刑法理论的一个特色。严格责任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值得借鉴,以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严格责任理论。  相似文献   

18.
行政强制权与行政抵抗权既有其"冲突"的一面,又有其"一致"性,具体到拆迁中,前者要求在拆迁中坚持法定、比例、程序三原则,后者要求在实践中坚持正义原则、诉讼原则以及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9.
陈毓  苏丽芬 《甘肃农业》2005,(11):154-154
在刑事法律中,由于立法者认识能力的有限,社会的复杂以及变迁的迅捷,法律的概括性和简明性所限使得罪刑法定主义尤其派生原则——明确性原则难以贯彻,于是出现了立法上的空白与缺陷,同时由于弥补手段之一的法律解释的不周与杂乱,使得在具体的刑事司法审判中,法官司法自由裁量权就成为必要,而且其运作在整个刑事司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体现并决定着刑事司法的公正的程度,本文主要就刑事司法裁量权产生原因和影响其运作的几个因素进行大致的分析,从而寻求使其更加正确及有效运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刑罚个别化的正确内涵与在量刑中的作用,关系到量刑原则的合理确立和罪刑均衡的实现,因此,探讨刑罚个别化的内涵,合理确立其在量刑中的地位,把刑罚个别化包含在罪刑均衡原则应有之意中,对罪刑均衡原则的实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