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大蒜、花生是宁陵县的优势作物.近几年,为了提高种植效益,该县采用地膜覆盖大蒜套种花生栽培模式,平均蒜头产量22500 kg/hm2,蒜薹产量4500 kg/hm2,花生荚果产量5400 kg/hm2,经济效益6.75万元/hm2左右.该栽培模式为大蒜优质高产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一级商品蒜占90%左右,增产蒜头30%左右,增产蒜薹20%左右;使花生的播种期比麦垅套种提前15~20 d,比麦后直播提前30~40 d,收获期提前10~15 d,增加花生荚果产量20~30%.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1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目前,世界上各类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约300万hm2,其中甜玉米种植面积约100万hm2。美国种植面积最大,约占10%。在欧美发达国家,鲜食玉米被视为一种蔬菜作物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在所有蔬菜作物中,鲜食玉米的总产值排在鲜售市场蔬菜产品的第4位,加工产品的第2位,成为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目前世界鲜食玉米罐头的贸易量超过10万t,其中日本的年进口量就达到5万t。美国鲜食玉米罐头的产量仅次于番茄罐头  相似文献   

3.
我省杂交玉米亲本种子常年繁殖面积在1 333hm2以上,年产种量在500多万kg,如何供应玉米良种,以满足玉米制种田的需要,亲本种子质量是关键.据资料证明,种子纯度对作物产量影响显著,纯度下降1%,减产104kg/hm2,按我国现行种子分级标准,玉米杂交种一级种纯度不低于98%、二级种纯度不低于96%,一级与二级纯度级差2%,按上述数据计算,用二级种比用一级种可造成减产270kg/hm2,实际上生产用种纯度之差还要大于上述幅度,可见提高杂交种纯度对发挥良种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甜玉米赖氨酸含量、食用消化率、硒含量比一般玉米高20%左右,其产量一般在1.2万~1.4万kg/hm2,是农民增收的有效栽培作物.在一般栽培管理的基础上有如下十项关键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倒伏及其评价方法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倒伏是由外界因素引发的植株茎秆从自然直立状态到永久错位的现象。倒伏是作物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倒伏的严重性和对产量品质所造成的损失与作物生长环境和倒伏的发生时期有关。一般来说,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的措施会引发倒伏或使倒伏程度加重。鉴于倒伏性对产量、品质的严重影响,国内外学者对作物的抗倒伏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笔者综述了对倒伏类型的划分,归纳为茎倒(折)、根倒和根茎复合倒伏三种类型,并对评价抗倒性的方法和指标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曹家洪 《种子》2004,23(8):66-69
我国玉米面积从1949年的1 106.6万hm2扩大到1997年2 377.5hm2,总产由1 175万t上升到10431万t,每公顷产量由1.06t上升4.38t,发展十分迅速.贵州玉米播种面积占秋粮作物播种面积的36%,至1998年播面达72.878万hm2,单产达4.24t/hm2,1993~1998年全省粮食增长29.6%,其中玉米则增长36.6%.  相似文献   

7.
2015 年土培条件下,以‘日本晴’和‘L81’为供试材料,在抽穗后20、10 天进行人工模拟倒伏处理,研究结实阶段不同时期倒伏对水稻籽粒产量、产量构成以及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后20、10 天人工倒伏处理使‘日本晴’籽粒产量平均下降8% (P>0.1)、20% (P<0.1),使‘L81’平均分别下降21% (P<0.01)、29% (P<0.01)。人工倒伏处理对供试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均无影响,但使结实能力明显下降:抽穗后20、10 天倒伏处理使‘日本晴’饱粒率分别下降8%、16%,使‘L81’分别下降16%、21%,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水稻饱粒重、所有籽粒平均粒重表现出相似的趋势,但降幅均小于饱粒率。品种与抽穗后20 天或10 天倒伏处理对水稻结实能力特别是饱粒率有交互作用。两期人工倒伏处理使地上部总干重和各器官干重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最大降幅达31%。与此不同,人工倒伏对两品种特别是‘L81’物质分配的影响因处理时期而异:抽穗后10 天倒伏处理使生物量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减少,而抽穗后20 天倒伏处理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本试验结果表明:结实期倒伏对水稻最终产量的影响因供试品种和倒伏发生时期而异,倒伏引起的产量损失主要与结实能力特别是饱粒率下降有关,后者可能又与灌浆结实期光合生产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中国种业市值从250亿元增至了1000亿元,其中,玉米从60亿元增至222亿元。据报道,2012年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为29万hm2,其中甘肃10万hm2,新疆6.67万hm2,黑龙江3.33万hm2,宁夏1万hm2。上述4地玉米产种量占全国的80%以上,其他还有辽宁、吉林、内蒙等基地。2012年风调雨顺,气候适宜,制种产量较高,创下连续十年玉米制种产量的新高。据全国农技中心资料,2012年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量为15.7亿kg,有效库存约5.5亿kg;2013年可供种量为21.2亿kg,预计玉米种植面积约  相似文献   

9.
顾根宝  王才林 《种子》2002,(6):87-87,90
菲律宾水稻种植面积在 32 0万~ 40 0万 hm2 ,灌溉区只种植水稻 12 0万 hm2 。产量约 3.4t/ hm2 ,雨育区、旱作区种植的水稻产量在 2 .1~ 1.5 t/ hm2 。菲律宾政府非常重视杂交水稻生产。从 1998年正式开始推广杂交水稻技术 ,认识到应用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增产 15 %~ 30 % ,在中菲两国政府推动下 ,1999年 9月 14日两国农业部签订合作协议 ,2 0 0 0~ 2 0 0 1年中国赠送 15个杂交水稻品种约 45 0 0 kg,给菲律宾进行试种 ,现将试种情况介绍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者。1 试种基本情况1.1  2 0 0 0年旱季和雨季分别试种 13个和 6个中国杂交水稻 …  相似文献   

10.
葱姜蒜一直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和特色产业,并在国际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有关资料统计,2006年,世界葱、姜、蒜栽培面积分别约为60万hm2、50万hm2和120万hm2,其中中国葱姜蒜的栽培面积约计54万hm2、24万hm2和77万hm2,分别占世界葱、姜、蒜栽培面积的90%、48%和65%左右;我国葱姜蒜出口量分别为6万t(保鲜大葱)、15万t和125万t,分别占世界葱、姜、蒜出口贸易量的90%、68.2%和80%.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农四师六十一团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每年播种面积都在2 000hm2(旧制为3万亩)以上.而玉米主栽品种SC704株型高大,抵御风灾的能力差,极易造成倒伏减产.  相似文献   

12.
黄淮地区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黄淮地区夏播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约1000万hm2,玉米倒伏一直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可导致玉米减产15%以上,严重地块能达50%,甚至绝收,研究玉米倒伏的原因,采取合理的管理和补救措施,才能确保玉米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上的杂粮大国,其中谷子的栽培面积及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杂粮在我国的种植分布非常广泛,其中又以内蒙古自治区为首.谷子是我区杂粮中具有粮饲兼用双重特性的主要作物,历年种植面积在20万hm2左右,最高年代达到86.7万hm2.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沈丘县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 《种业导刊》2013,(5):25-25
2012年小麦赤霉病在沈丘县大面积发生,据沈丘县农业局植保站调查:平均病田率91%,病穗率在19/6以下的麦田面积0.87万hm2,病穗率1%~5%的为4万hm2,病穗率5%~10%为0.67万hm2,病穗率在10%以上的有0.87万hm2,一般地块造成小麦减产8%~15%,严重地块造成小麦减产40%以上。全县防治面积1.33万hm2,占发生面积、的87%。现将2012年沈丘县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的原因及采取的主要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1978年考察了日本的茶业,对茶叶生产机械化、科研和技术等方面的情况作了一些了解。学到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技术。据日本农林省统计,日本全国有茶园约60,000公顷(折合90万亩),占耕地面积550万公顷的1%左右。1978年茶叶产量达220万担。全国有40多个县产茶,以静冈县产量最多,1978年产茶1,023,000担,占全国总产量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16.
<正>胡麻通称为油用亚麻,主要种植在亚洲、北美洲、欧洲的40多个国家。胡麻产量居世界油料作物产量的第7位。在我国,胡麻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两大区域,常年种植面积约40万hm2,年总产量约50万t。1.胡麻籽油开发的重要性胡麻籽油中含有50%左右的α-亚麻酸,而其他大宗油脂中α-亚麻酸的含量都在10%以下,有的甚至没有(如花生油);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类油中的α-亚麻酸的含量也只有30%左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倒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倒伏是由外界因素引发的植株茎秆从自然直立状态到永久错位的现象。倒伏是作物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倒伏的严重性和对产量品质所造成的损失与作物生长环境和倒伏的发生时期有关。一般来说,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的措施会引发倒伏或使倒伏程度加重。作物倒伏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现象,它受到外界风雨、栽培技术、植物本身特性以及支持土壤系统等的多重影响。鉴于倒伏性对产量、品质的严重影响,国内外学者对作物的抗倒伏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笔者综述了对倒伏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作物倒伏与否主要受到4个系统共同制约:气候因素、生态因素、栽培因素和植物内在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纹枯病在河南省原属次要病害,虽有发生,但危害不严重.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由于小麦品种、肥水条件等多种因素的改变,发生危害普遍、病情逐年加重,成为流行性病害,引起小麦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还引起倒伏.特别在近几年来,危害普遍严重,重病区病茎率达 83%~ 95%,造成减产 10%~ 20%,局部地块产量损失达到 40%.该病已成为制约小麦高产、优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西瓜种子产销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瓜年播种面积约106.7万hm2,总产量约3500万t,年产值约95亿元,人均占有量约为30kg.西瓜面积与总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约占世界西瓜总面积和总产量45%以上.目前全国西瓜生产面积在百万亩以上的省区有山东、河南、安徽、河北、黑龙江、江苏、江西和湖北等省,约占全国西瓜总面积的70%以上,总产量约占全国西瓜总产量的80%,是我国西瓜的主产区.西瓜生产规模以山东省最大,年播种面积在20万hm2以上,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年产量在700万t以上,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2%.河南省居第2位,年播种面积在13.3万hm2以上,年产量在500万t以上.  相似文献   

20.
甘肃陇东旱塬区冬小麦育种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是陇东的主要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35~40万hm2,平均产量2250~3750kg/hm2,占粮田总面积的55%~60%.根据20多年的小麦生产和育种实践经验,综合分析小麦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与气候要素的影响,对产业结构调整和育种目标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