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鹏 《农家顾问》2008,(9):26-26
秸秆还田配施适量化学氮肥可以提高氮效率,增加产量。在每公顷配施90千克、180千克和270千克的本次试验中.以秸秆还田配施纯氮270千克的产量最高,增产幅度最大。与单施氮肥相比,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的小麦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占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的百分比较低,  相似文献   

2.
正近两年,笔者通过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的探研,集成了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植保技术模式,为今后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特别是病虫害科学防控提供了技术保障。一、麦播期病虫害防控(一)培肥地力,做好土壤处理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增施有机肥,实行配方施肥,坚持氮、磷、钾配合,切忌重氮肥轻磷钾肥,一般每亩施尿素20千克和45%(15:15:15)复合肥50千克做底肥。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4千克,耕地前或耙前撒施,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17,(1)
<正>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一般可增产5%~10%。秸秆还田一般作基肥用。还田量要适中,一般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折干草150~250千克为宜。秸秆施用要均匀,并要适量深施速效氮肥以调节适宜的碳氮比。还田的途径有间接和直接两种。1.间接还田(1)过腹还田利用秸秆饲喂牛、猪、羊等牲畜,经消化吸收变成粪、尿,以粪尿施入土壤还田。(2)堆沤发酵还田将作物秸秆制成堆肥、沤肥等,经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秸秆全部还田对减施化肥、增加经济效益的影响,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麦—稻轮作秸秆全部还田化肥减量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区土壤容重下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于秸秆不还田区;随着秸秆还田次数的增加,土壤中缓效钾含量增加,有效磷含量下降;秸秆还田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经济效益。配合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调整施肥结构,水稻土麦—稻全年连作区种植作物,可以适度减少化肥用量(20%左右),对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减量增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秸秆全部还田对减施化肥、增加经济效益的影响,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麦-稻轮作秸秆全部还田化肥减量试验。试验设五个处理,分别是:秸秆不还田+常规施肥100%,秸秆还田+常规施肥100%、90%、80%、70%。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区土壤容重下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于秸秆不还田区;随着秸秆还田次数的增加,土壤中缓效钾含量增加,有效磷含量下降;秸秆还田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经济效益。配合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调整施肥结构,水稻土麦-稻全年连作区种植作物,可以适度减少化肥用量(10%左右),对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减量增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获悉,为积极引导农民实施玉米秸秆还田,促进农业生产健康持续发展,黑龙江省对2016年玉米秸秆还田作业的补助对象,给予每亩20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按照规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实施范围为2016年由各市(地)、县(市、区)核实上报的玉米秸秆翻埋和碎混还田面积;补助对象包括采取翻埋和碎混两种还田方式进行玉米秸秆还田作业的现代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  相似文献   

7.
王迪轩 《中国农资》2014,(13):21-21
<正>生姜全生育期吸收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每生产1000千克鲜姜约需吸收氮10.4千克、磷2.64千克、钾13.58千克,其养分吸收比例为3.9∶1∶5.1。生姜耐肥,一般在耕地时每亩用腐熟优质厩肥5000-8000千克,随即翻入土中。将地做好垄,在播种前,再在沟中施种肥,一般每亩施饼肥75千克、复合肥15-20千克,与土混匀,浇水、播种。也可采用"盖粪"的施肥方法,即先摆放姜种,然后盖上一层细土,每亩再撒入5000千克农家肥或少许化肥,最后盖土2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秸秆是一项重要的农业资源。据测算,全国有各种作物秸秆5亿多吨,含氮280多万吨、磷近60万吨、钾570多万吨,相当于我国目前化肥施用总量的25%,并且还有大量微量元素及有机质。在现有农业生产水平下,如耕地每年667平方米还田农作物秸秆.300~500千克,可增产粮食25千克以上,并能补偿土壤有机质的损耗。实验表明,连续3年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0.2~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正>一、秸秆反应堆技术的正确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指在温室或大棚的低温季节采用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分解秸秆过程中释放出热量、二氧化碳、无机和有机养分,促进作物早熟高产及土壤改良的生态农业生产新技术。目前广泛应用的是定植行下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1、秸秆、菌种和其他物料的准备。每亩用秸秆2500—4000千克,腐熟的羊、马粪10—20方,菌种6—10千克,使用当天,按1千克菌种掺20千克麦  相似文献   

10.
正济源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素有"豫西北门户"之称。今年全市种植冬小麦29.82万亩,小麦单产达388.8千克,较去年统计单产383千克增加了5.8千克,增幅1.51%。小麦总产1.1594亿千克,较去年增加0.0334亿千克,增幅2.97%。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小麦要高产,需要良种良法相配套。一、播种期管理1.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做饲料的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一、秸秆还田数量不要过大。秸秆还田数量以风干秸秆每667平方米(1亩)500~800千克为宜,最多不超过1000千克,否则,不仅影响秸秆腐解速度,还会产生过多的有机酸,对作物的根系有损害作用,影响下茬的播种质量及出苗。  相似文献   

12.
<正>秸秆是指小麦、玉米、油料等农作物在收获子粒后剩余的部分,秸秆含有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养分。据测定,湿玉米秸秆含氮量为0.61%,含磷量0.27%,含钾量2.28%,每667平方米(1亩)地一年若还田鲜玉米秸秆1250千克,相当于4000千克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相当于1 8.75千克碳酸氢铵,10千克过磷酸钙和7.65千克硫酸钾。农作物秸秆是工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源,可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及  相似文献   

13.
<正> 1.施足基肥 麦收后及时翻耕灭茬,同时施入大量的农家肥和适量化肥。基肥主要有猪圈粪、秸秆堆肥或沤肥及其他土杂肥,化肥常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和硫酸钾等,磷钾肥全部作基肥施入。一般亩产350~400千克的田块,施入农家肥2000~2500千克,碳酸氢铵35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硫酸钾10千克,锌肥1千克。有些地方利用秸秆直接还田,一般亩施秸秆200~300千克,在肥力较低的地块,应配施少量氮素化肥。  相似文献   

14.
秸秆还田方式对春播期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黑龙江旱作耕地土壤和眷播期气候条件下,对秸秆深施还田和覆盖还田耕地以及对照地的土壤温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深施还田耕地土壤日平均温度(9.1℃)高于覆盖还田耕地和对照地的土壤温度(8.3和7.9℃).秸秆深施还田与秸秆覆盖还田和对照地的土壤温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随着秸秆深施还田量的增加,对...  相似文献   

15.
从麦秸还田稻作试验效果看,麦秸还田稻作效果显著,配合施用有机废物发酵菌曲效果更加显著,较无秸秆还田分别增产47.26千克/亩、69.90千克/亩,增产率分别为7.13%、10.55%。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不同秸秆腐熟剂的应用效果,在江苏省赣榆县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示范区进行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腐熟剂可以加速秸秆腐烂,提升土壤有机质及各种养分,增产稻谷70千克/亩以上,增产率11%以上。  相似文献   

17.
<正>细菌性烂鳃病:每亩水面用生姜6千克,枫树叶6千克,桑叶1.8千克,混合煎熬2小时,然后加入猪血0.6千克;食盐1.2千克,全池泼洒可以治疗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每亩水面用生姜02千克、大蒜1.2千克、土茯苓0.1 5千克、紫苏0.6千克,混合煎汁,拌细糠喂鱼可以治疗鱼类的肠炎病。白头白嘴病:每亩水面用干姜、甘草、白术各0.09千克,金银花、白芷各0.135千克,煎汁拌豆浆适量,全池泼洒可以治疗白  相似文献   

18.
杨瑾 《现代农业》2013,(2):75-76
盘锦市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开展水稻工厂化育苗和实行秸秆还田等现代农业新技术,全面提升科学施肥水平,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11年全市44个国家级示范区水稻产量全部达标,作为全省惟一的国家级水稻高产创建整县推进试点的大洼县平均超建目标产量650千克/亩的4.6%,最高产量达850千克/亩,全县水稻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整地施肥播前一周左右,即应将地翻耕、整平、作畦。一般做法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即应及时耕地,耕地前每亩撒施优质厩肥7000千克,配施三元复合(混)肥60千克,随整地翻入。也可在厩肥中按其重量比加入30%鸡粪或羊粪后,每亩施5000千克,再配以高浓度蔬菜(叶用菜型)专用肥50千克。山东地区大白菜栽培,以垄栽为主,垄距65~70厘米,垄高  相似文献   

20.
《新农业》2018,(23)
正为促进联饶镇耕地的保护和质量改善,将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于水稻生产,实施了秸秆还田技术和秸秆腐烂剂辅助技术程序。结果显示每亩增加123元。1项目依据1.1联饶镇概况联饶镇位于饶平县东南部,是中央苏区县内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东与福建省诏安县交界,南与县城黄冈镇毗邻,西与高堂、樟溪镇接壤,北接新圩镇。全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