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0 只2 月龄健康兔,随机分为 3组,活体结扎圆小囊,分别注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 R P)、兔巴氏杆菌等抗原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后,于不同时间剖杀取材,观察圆小囊的细胞化学变化,并对其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数量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注入 H R P 及兔巴氏杆菌后,均可见到圆顶表面贴附一层 P A S阳性反应物,并且在圆顶上皮被包裹的细胞中可见少数阳性细 胞,小囊内淋巴组织中阳性反应物增多。本研究首次采用 Gom orl技术,对圆小囊的碱性磷酸酶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对照组及 H R P组圆小囊粘膜上皮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较弱,圆顶上皮呈阴性。硝酸银反应进一步证实了在动物的肠道淋巴组织中存在嗜银细胞,注入示踪物后可见圆小囊内嗜银细胞显著增加,弥散于淋巴组织内,在滤泡处呈片状分布。同时,圆小囊圆顶两侧粘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的数量在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但 H R P 组较巴氏杆菌组更为明显。注入 H R P及兔巴氏杆菌后所引起的圆小囊的组织细胞化学的不同结果提示,圆小囊的主要功能不是吸收营养物质,它对上述两种不同抗原的刺激有不同的反应机制并且圆小囊内嗜银细胞的 数量变化与兔肠道粘  相似文献   

2.
30 只2 月龄健康兔,随机分为 3组,活体结扎圆小囊,分别注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 R P)、兔巴氏杆菌等抗原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后,于不同时间剖杀取材,观察圆小囊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注入示踪物质后1 h,兔圆小囊圆顶上皮同普通粘膜上皮融合,圆顶及滤泡中淋巴细胞减少,后期,深部淋巴组织及滤泡中细胞排列疏松,生发中心淋巴细胞成片排空,呈“星空”样变;圆顶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扫描电镜下,粘膜上皮及圆顶上皮细胞间连接松散,圆顶上皮的 M细胞减少。 H R P组粘膜表面及圆顶表面有较多渗出物,损伤较轻;巴氏杆菌组粘膜上 皮及圆顶上皮损伤严重,呈现不规则的微孔和严重出血;粘膜上皮局部可见固有膜裸露,圆顶变性、坏死、脱落。圆顶淋巴组织中巨噬细胞明显增加。试验结果表明,注入 H R P后,兔圆小囊主要表现为以防御为主的形态学变化;而注入兔巴氏杆菌后,兔圆小囊主要表现以损伤为主的形态学改变。同时,还揭示 H R P 除可以通过圆顶上皮进入深部淋巴组织外,还可能通过粘膜上皮细胞的间隙进入固有膜,再由固有膜进入粘膜下淋巴组织。  相似文献   

3.
30 只2 月龄健康兔,随机分为三组,活体结扎圆小囊,分别注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 R P)、兔巴氏杆菌等抗原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后,于收稿日期:19990510基金项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870584) 不同时间剖杀取材,观察圆小囊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注入示踪物质后1 h,兔圆小囊圆顶上皮同普通粘膜上皮融合,圆顶及滤泡中淋巴细胞减少,后期,深部淋巴组织及滤泡中细胞排列疏松,生发中心淋巴细胞成片排空,呈“星空”样变;圆顶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扫描电镜下,粘膜上皮及圆顶上皮细胞间连接松散,圆顶上皮的 M细胞减少。 H R P组粘膜表面及圆顶表面有较多渗出物,损伤较轻;巴氏杆菌组粘膜上皮及圆顶上皮损伤严重,呈现不规则的微孔和严重出血;粘膜上皮局部可见固有膜裸露,圆顶变性、坏死、脱落。圆顶淋巴组织中巨噬细胞明显增加。试验结果表明,注入 H R P后,免圆小囊主要表现为以防御为主的形态学变化;而注入兔巴氏杆菌后,兔圆小囊主要表现以损伤为主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4.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兔圆小囊及其他肠道组织中产抗菌肽细胞的分布定位。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发现,产抗菌肽细胞在兔圆小囊的黏膜上皮、圆顶上皮以及淋巴组织的滤泡生发中心、圆顶区和帽区均有分布;在兔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后,圆小囊及其他肠道组织中的抗菌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阳性反应增强。免疫电镜细胞化学观察结果显示,除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异嗜性白细胞、巨噬细胞中存在抗菌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信号外,在淋巴细胞内也发现阳性反应信号,尤其是在圆小囊淋巴组织中的DNES细胞内发现抗菌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信号。表明圆小囊的DNES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可产生抗菌肽。  相似文献   

5.
感染球虫兔圆小囊淋巴组织内嗜银细胞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硝酸银反应法对15、35和60日龄健康兔及同日龄感染艾美球虫兔圆小囊内的嗜银细胞的分布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随着健康兔日龄 的增大,圆小囊内嗜银细胞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而同日龄兔感染球虫后的嗜银细胞数量增多,并成群成片出现于淋巴组织各处。表明嗜银细胞的出现及数量变化除了与兔日龄有关外,还与兔受到抗原刺激密切相关,即圆小囊内嗜银细胞的数量变化与兔肠道黏膜局部免疫有一定关系。提示嗜银细胞可能与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DNES)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半月龄、5周龄和2月龄兔口服感染4种兔肠球虫后,圆小囊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以及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感染后,5周龄组第4天、第5天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2月龄组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显著增加,其余组上皮间淋巴细胞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杯状细胞数量的变化呈现相对的不规律性:半月龄组和5周龄组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呈增加趋势,而在2月龄组和5周龄组绒毛粘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则呈减少趋势。这些结果表明,圆小囊的局部细胞免疫机制可能在机体抗球虫免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半月龄,5周龄和2月龄兔口服感染4种兔肠球虫后,圆小囊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怀状细胞以及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和怀状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感染后,5周龄组在,第5天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2月龄组绒毛粘膜上皮间淋巴细胞显著增国中,其余组上皮间淋巴细胞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怀状细胞数量的变化呈现相对的不规律性;半月龄组和5周龄组圆顶两侧粘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  相似文献   

8.
试验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感染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蚓突、圆小囊这两个兔所特有的肠道淋巴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蚓突的病变主要在黏膜层,黏膜上皮细胞脱落、淋巴细胞增生、固有层毛细血管充血、肠腺内有细胞分化增生;间区内血管充血。圆小囊的病变主要也是在黏膜层,黏膜上皮细胞脱落、淋巴细胞增生、固有层毛细血管充血严重、肠腺大量增生、肠腺内有细胞分化增生;间区内血管充血。这些病变对研究兔巴氏杆菌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贝氏莫尼茨绦虫自然感染绵羊对小肠黏膜免疫组织的影响,分别从宏观、微观及亚微观水平对自然感染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成年绵羊(感染组)肠道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并与正常成年绵羊(正常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感染组肠道所见虫体平均长度为1.5m,头节主要吸附在空肠淋巴集结分布丰富的部位,一般寄生数量为1~2条.眼观,虫体寄生部位黏膜增厚,表面有大量灰白色黏液附着,其间可见点状出血.镜下,局部黏膜上皮脱落,而在完整的黏膜上皮处,其上皮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的数量都明显增多;固有层内毛细血管充血,淋巴细胞、浆细胞、弥散淋巴组织以及肠腺杯状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头节寄生处部分肠腺坏死;黏膜下层淋巴小结、淋巴集结显著增生,部分增生凸入固有层形成新的圆顶区;固有层与黏膜下层以及黏膜肌层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扫描电镜下,感染组肠黏膜上皮脱落;贝氏莫尼茨绦虫头节呈椭球状,有4个吸盘,无顶突,小沟,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微绒毛.研究结果表明,肠黏膜增厚,主要是局部黏膜免疫相关细胞在寄生虫虫体表面覆盖的微绒毛的不断刺激下,机体抗感染自身组织增生所致.成年绵羊对抗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感染可能是通过黏膜免疫相关组织增生来加强局部免疫力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食品用蜡对大白鼠肠道黏膜及其相关淋巴组织的影响,运用解剖学、组织学方法对巴西棕榈蜡、液体石蜡处理的大白鼠与对照组的肠道黏膜形态、淋巴滤泡数量和杯状细胞数量进行比较研究。解剖学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肠道黏膜无病理变化,黏膜表面淋巴集结(PP)的形态特征和数量无明显差异;小肠内PP的形态呈结节状,主要分布于空肠和回肠的黏膜表面;大肠内PP的形态呈火山口状和结节状,主要分布于盲肠和结肠的黏膜表面。组织学结果:巴西棕榈蜡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肠绒毛有轻微脱落,淋巴滤泡和杯状细胞的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液体石蜡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肠绒毛脱落严重,淋巴滤泡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杯状细胞数量增多。食品用蜡对大白鼠肠道黏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对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无明显影响,巴西棕榈蜡相比与液体石蜡对大白鼠肠道黏膜损伤小,选用巴西棕榈蜡作为食品用蜡比液体石蜡对肠道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荷斯坦牛产后前60 d患隐性乳房炎(SCM)次数反映了泌乳牛产后乳房的生理健康状况.本研究旨在探究荷斯坦牛产后前60 d患SCM次数对各泌乳月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的影响,以期为牧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隐性乳房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收集江苏地区12个奶牛场2017-2019年荷斯...  相似文献   

12.
简单介绍了两种常用热原检测——家兔法和细菌内毒素法的特性。随着临床要求越来越高,细胞法检测热原将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步应用到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联合作用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以CTLL-2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株)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ZEA (0、5、10、20 μg/mL)、DON (0、0.5、1、2 μg/mL)及联合(空白组、5 μg/mL ZEA、0.5 μg/mL DON、5 μg/mL ZEA+0.5 μg/mL DON)处理CTLL-2细胞48 h,采用ELISA法检测了细胞内及培养上清液中颗粒酶B (GZMB)、穿孔素(PFP)、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ZEA、DON能够降低CTLL-2细胞胞内及培养上清液中PFP、GZMB、IFN-γ的浓度,增加TNF-α浓度,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且均呈剂量效应关系;ZEA、DON联合染毒表现为加性效应。结果表明,ZEA、DON及其联合作用可通过影响免疫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免疫细胞杀伤活力,间接影响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负调节,从而导致动物机体免疫机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ZEA or/and DON on the immunologic function,CTLL-2 cell was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After exposing the CTLL-2 cell t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ZEA (0,5,10,20 μg/mL),DON (0,0.5,1,2 μg/mL) and ZEA+DON (blank group,5 μg/mL ZEA,0.5 μg/mL DON,5 μg/mL ZEA+0.5 μg/mL DON) for 48 h,the concentration of GZMB,PFP,IFN-γ and TNF-α in CTLL-2 cell and supernatant fluid were detected by ELISA metho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DON and ZEA could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of PFP,GZMB and IFN-γ in the CTLL-2 cells and the culture supernatant fluids,and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TNF-α. The intoxicated group had significant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P <0.05;P <0.01),which showed the dose effect. The group exposed to the combined of ZEA and DON showed an additive effect.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ZEA,DON and the two combined could reduce the killing activity of immunological cell by affecting the secretion of immunological cytokines, and indirectly affect the negative feedback regulation of humoral immunity and cellular immunity,which led to the decline of immune function in animals.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 1 4~ 1 8d兔胎儿的生殖嵴及周围组织与其同源成纤维细胞共培养 ,低糖DMEM +1 0 %NBS +1 0 %FCS +1 0ng/mLLIF +1 0ng/mLSCF+0 1mol/Lβ 巯基乙醇 +1 0 0U/mL青霉素 +80U/mL链霉素作培养基 ,分离出兔原始生殖细胞 (PGC) ,克隆并多次传代。从原始生殖细胞 (PGC)中获得胚胎生殖细胞 (EG)细胞集落 ,1 4d胎儿原代观察到类EG细胞集落 ,传至 4代后丢失。 1 6d胎儿的类EG只传 2代 ,1 8d胎儿没有得到EG细胞集落。EG细胞具有干细胞的诸多特征 ,呈典型的团块状聚集生长 ,碱性磷酸酶 (AKP)染色呈阳性 ,在衰老饲养层的培养基中生长形成类胚体、上皮细胞、神经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  相似文献   

16.
乳腺属于外分泌腺的一种,在雌性动物生殖周期中呈动态性变化。乳腺的发育可根据动物性别发育和繁殖时期的不同分为胚胎期、青春期前期、青春期、妊娠期、泌乳期和退化期。作者总结了上皮-基质(间质)之间相互作用对胚胎时期及出生后动物个体乳腺发育的影响,详细阐述了乳腺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种类激素所发挥的调控作用,并针对小鼠、人乳腺干细胞的发现及标记物进行简要描述。本综述旨在清晰、深入地揭示乳腺发育的基本过程及潜在的调控机理,为进一步了解乳腺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Mammary gland is a kind of exocrine glands and a dynamic organ.Structure of mammary gland changes throughout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cycles.Development of mammary gland occurs in the defined stages that are closely linted to sexual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namely embryonic, prepubertal and pubertal stages, pregnancy, lactation and involution.In this review, the roles of epithelial-stromal (mesenchymal) interactions in embryonic and postnatal mammary development were summarized, elaborated the regulations of different kinds of hormones on the mammary development after pubertal stage, and described the discovery of mammary stem cell populations (MaSC) and selection markers of mice and human.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learn the basic processes and potential regulation mechanisms of the mammary development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mammary gland.  相似文献   

18.
多效唑和烯效唑对草地早熟禾一些生化指标及其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在三叶期第1次修剪后,喷施生长抑制剂多效唑25~100 mg/m2、烯效唑20~40mg/m2,对Crest和Alpine草地早熟禾品种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细胞膜透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及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多效唑和烯效唑在18℃的室温条件下,都能降低这2个品种的细胞膜透性。在-30℃条件下,烯效唑能降低细胞膜透性和伤害率,有助于提高它们的抗寒性,对Alpine草地早熟禾尤其如此;多效唑没有这种功能。在50℃下,多效唑和烯效唑都增加了2个品种的细胞膜透性和伤害率,降低了它们的抗热性。2)施药后20和34 d,2个品种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延续到51 d,除烯效唑处理的Alpine草地早熟禾外,其他处理仍显著高于对照。3)喷施多效唑和烯效唑后20 d,2个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但不显著,至34和51 d,各处理的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增加均达到显著,有助于提高活力。同时也显著高于20 d时含量,表明多效唑和烯效唑能有效提高它们的抗旱性,Crest草地早熟禾的反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金丝桃素体外抗口蹄疫OS/99 BF13病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丝桃素属二蒽酮类,是贯叶连翘中最具生物活性的物质,为抗病毒的中草药活性单体,亦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抑郁及其光敏活性。本试验通过光敏活性及氧依赖性试验,发现氧气也是金丝桃素抗病毒活性的一个重要条件。氧气浓度增加时,0.5μg/mL的金丝桃素浓度即可对口蹄疫OS/99 BF13病毒起到很强的抑制作用。通过金丝桃素体外细胞毒性试验、所致细胞病变及其作用环节的研究观察,发现其对口蹄疫OS/99 BF13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并对吸附于细胞表面及进入细胞内的口蹄疫OS/99 BF13病毒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探讨MD疫苗免疫后器官组织的免疫学变化,采用MD三价疫苗和HVT疫苗免疫1日龄雏鸡后,观察中枢和外围免疫器官以及消化道,呼吸道相关局部免疫组织的免疫学变化。结果MD两种疫苗免疫后,胸腺,法氏囊,脾脏和盲肠扁桃体,肺支气管粘膜焉淋巴组织及哈尔腺中TAMAE+细胞,TACP+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表明MD疫苗免疫应签明显增强,其中MD三价苗较HVT疫苗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