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方半地下菇棚栽培姬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菇由于菇体幼嫩、风味独特、口感极佳,深受消费者欢迎,且商品价格高出平菇3-4倍,平均成品菇转化率80%,投入产出比利时1∶2.5,所以栽培者也不少。近几年来,吉林省不少种植户采用半地下菇棚越冬生产姬菇,延长了产品的供应时间,满足了消费者的不断需求,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真姬菇是从日本引进的一种珍稀食用菌.市场上有很多有创意的商品名:蟹味菇、海鲜菇、松茸菇、灵芝菇、鸿喜菇、玉蕈、胶玉蘑、偏耳…….据杨祝良报道,云南省也有野生的真姬菇,但目前各地栽培的真姬菇都是从日本传入的.多数栽培户对日本的栽培技术并不了解,真姬菇的产量、质量也参差不齐.为了帮助各地栽培者掌握日本的栽培技术,特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3.
真姬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志强 《食用菌》2006,28(3):58-60
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是从日本引进的一种珍稀食用菌。又名:蟹味菇、海鲜菇、鸿喜菇、玉蕈、胶玉蘑。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离褶菌族、玉蕈属。据杨祝良报道,云南省也有野生的真姬菇。但目前各地栽培的真姬菇都是从日本传入的(在日本长野,20世纪70年代开始栽培)。真姬菇味道鲜美,质地脆嫩,营养价值高,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4.
利用油橄榄冬剪枝栽培真姬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姬菇又称玉蕈、海鲜菇、蟹味菇,质地脆嫩、口味鲜美,是一种高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2009年在陇南市科技局支持下,笔者进行了引种试验,并利用油橄榄冬剪枝栽培真姬菇,对真姬菇菌丝的营养生长周期、菌种类型和栽培真姬菇的培养料配方进行了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真姬菇又名蟹味菇,其菇形美观,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自2000年以来,笔所在的食用菌教学基地利用棉壳和玉米芯生产真姬菇,并总结出了一套人工栽培真姬菇技术。该技术操作简便,投资少,见效快,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真姬菇工厂化生产配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真姬菇为试材,以工厂化生产常用原材料为基础,设计12种栽培配方,研究真姬菇(蟹味菇和白玉菇)在其中的菌丝生长情况和栽培单产,筛选出适合真姬菇工厂化生产的栽培配方。结果表明:配方1即杂木屑25%、棉籽壳15%、玉米芯20%、米糠23%、麸皮12%、玉米粉5%为最适宜的工厂化生产配方。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屑栽培食用菌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瓶栽、袋栽和生料地床栽培等三方面试验.分析比较了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在小白菇、姬菇、平菇、秀珍菇栽培中的应用效果与配方要求。试验照示,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经粉碎后可以替代杂木屑栽培4种食用菌,但受基质特性影响,采用全一枝黄花配方栽培时,菌丝生长速度快、出菇早、出菇期短,产量、生物效率和予实体体积均略低于对照。采用一枝黄花+棉子壳配方,平菇等发菌、生长、出菇性状和予实体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栽培效果更接近棉予壳对照,其中平菇、姬菇的产量分别比全一枝黄花配方增加19.05%、44.68%.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小白菇、秀珍菇增产20.00%和30.00%,比对照减产14.29%和31.58%。此外,一枝黄花+棉子壳配方还可进行生料地床栽培,小白菇、姬菇的生物效率达67.33%~73.07%,平菇高达117.04%,秀珍菇较低。  相似文献   

8.
陈文杰 《食用菌》2001,23(4):42-42
小平菇又称假姬菇,以其味美价廉的独特优势,走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一改夕日小平菇仅靠出口外销这一局面,因此希望进行小平菇生产的栽培户也越来越多,现将该菇栽培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海鲜菇因颜色不同分为白玉菇和灰色真姬菇。目前南方各省工厂设施周年温控栽培的主要是白玉菇(海鲜菇、纯白蟹味菇)。北方山西、河南、河北等地主要栽培灰色(大理石斑纹)品种。栽培者要根据消费市场来选择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10.
真姬菇、白灵菇等品种需要菌丝后熟培养之后才能出菇,皆为生物学特性使然,但在平菇等品种的生产中从未有人提出类似概念。自新世纪初即在平菇等品种的生产中应用菌丝后熟培养技术,在近年的技术推广及技术服务中将之作为生产的必须工序,除可呈现爆发出菇的生产效果以外,一般可使生物学效率增加13%左右,并因出菇整齐、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病虫害等优势,受到菇农和企业的欢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孙育红  郭倩  张军 《食用菌》2004,26(5):45-46
随着我国平菇属品种的不断增多和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平菇、秀珍菇和姬菇等品种在栽培过程中黄菇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程度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特别在平菇和秀珍菇的栽培过程中,病情严重,轻者减产欠收,重者只菇无收。为了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笔者在上海南汇康桥等地试验了一种新型的消毒剂——菇安消毒剂(中试产品,其主要  相似文献   

12.
真姬菇幼菇在日本的商品名称叫做“玉蕈”,而因其形其味与松茸Tricholoma nauseosum极相似,所以又叫“假松茸”。我们对真姬菇进行了盐渍加工的探索,结果表明一般菇的盐渍加工步骤是可用的,但具体操作中有其本身的要求和鉴别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分级:真姬菇的采收应在子实体成熟时进行,菌盖直径为3.5—5厘米,最大者可达15厘米。而日本商人对真姬菇的商品要求标准菌盖要小得多。由于有些栽培者不知真姬菇的分级标准,一般收购单位亦没有关于真姬菇的收购分级标准,曾造成了一些经济损失。现根据日本商人对真姬菇的分级要求。将盐渍真姬菇的分级标准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真姬菇控温栽培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姬菇 (H ypsingus m amoreus)味道鲜美质地脆嫩 ,而倍受消费者欢迎。自然环境下的真姬菇菇盖过黑 ,菇体脆易受损伤 ,长途运输极不方便 ,再则菇体轻。反季节栽培的真姬菇有以下特点 ,菇体洁白 ,菇盖微有大理石水纹斑 ,菌柄偏长 ,菇体稍有韧性 ,不易损伤 ,出菇齐整 ,可盒装冷藏 ,在 5℃可保鲜 1个月 ,上餐桌其鲜、脆、嫩不变。菇体白 ,这刚好迎合南方大多数城市消费的特点。夏季真姬菇鲜品价格可达 16~ 2 4元 /kg,是自然栽培季节的2~ 5倍。真姬菇的反季节栽培 ,已是必然。高山高寒地区 ,夏季温度在 15~ 19℃都可以出菇。我们这里主要介…  相似文献   

14.
出口真姬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真姬菇又名玉蕈、斑玉蕈。其味比平菇鲜,肉比滑菇厚,质比香菇韧,口感甚佳,还具有独特的蟹香味,故又被称为蟹味菇。真姬菇菇形美观,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正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菇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较易长成畸形菇,如平菇的菜花形"块菌",金针菇多分支的小菇"针尖菇",香菇原基畸形,蘑菇、球盖菇、猴头菇、真姬菇等都易出现菇蕾菇体畸形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减少了菇农的收入。1畸形菇产生原因食用菌栽培中出现的畸形菇大多是管理不当造成的,少数是由菌种退化、变异和病毒感染所致。1)菇棚设计不合理,以致空气不流通,  相似文献   

16.
池惠荣  王朝江 《食用菌》2002,24(4):31-31
假姬菇是相对于真姬菇而言 ,是根据市场需求而采收的一种特定形态的平菇 ,形似真姬菇。因其菌盖小 ,又称小平菇。产品采收标准为菌盖直径 0 .8~ 2 .5 cm,菌柄长 3~ 5 cm。销售类型有鲜菇、清水菇、盐渍菇。前两种主要进入国内市场 ,后一种则出口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假姬菇易栽培 ,产量高 ,京、津、邢台、衡水等地区大规模栽培。市场潜力大 ,经济效益高。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用良种 假姬菇用种要求产量高 ,抗逆性强 ,子实体丛生 ,原基密集 ,菌盖厚、柄长 ,基部易分开 ,粗纤维少 ,口感细腻。目前作为假姬菇的当家品种有我室培育的…  相似文献   

17.
茅盛浩 《食用菌》2004,26(3):34-35
白灵侧耳又名白灵菇,由于近年来市场价格较高吸引了不少食用菌栽培者。但是不少栽培过白灵菇的栽培者反映。种白灵菇不赚钱。不赚钱主要原因是白灵菇出菇率低.不能保证每个栽培袋都能出菇。在多年野外菇棚和工厂化可调温菇房内栽培白灵菇的生产实践中,我们也碰到过类似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摸索了一套白灵菇高出菇率栽培  相似文献   

18.
笔者前期研究证明,以30%~50%棉秆添加到棉子壳中栽培姬菇,可收到节支增效18%~30%、增产5%效果。这项技术经过近两年的推广,目前在河北省姬菇(柄形微型平菇)产区已被一些种菇大户认可,从而使棉秆有望成为支持当地姬菇生产持续发展的新原料。但在应用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现将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用棉秆种菇者参考。1棉秆粉碎采摘完棉花的棉秆留在地里自然风干,待来春用QS300专用棉柴粉碎机将棉秆粉碎成碎屑状。粉碎机筛孔直径  相似文献   

19.
秀珍菇也称小平菇,姬菇,环柄侧耳。我所于2001年3月与延平区中洋村农技站杨昌焰协作,生产秀珍菇70,000袋,产量质量较理想。现将秀珍菇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菌株选择菌株性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产量,关系生产的成败,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菌株很多,福建省目前用的日本小平菇品种也是较为理想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平菇栽培中的污染防控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平菇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随着平菇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问题日趋突出,已成为平菇高产、稳产的一种限制因素,很多的老菇区因此已经不敢再进行平菇的大量生产,给广大食用菌栽培者经济上造成了很大损失。笔者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的积累,对平菇栽培污染的原因和污染的控制方法进行了有意尝试,现报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