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水陆稻在水田和旱地栽培的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有代表性的陆稻(TANGARA,IAPAR9)为试材,水稻新香优80为杂交组合,R80为常规稻,采用裂区设计,通过水田和旱地栽培比较试验,探明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主要是干旱对水、陆稻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条件下各品种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旱地栽培时,产量明显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旱栽产量低的原因陆稻主要是有效穗数不足、结实率下降,水稻表现为有效穗数增多,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陆稻;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1.4530.干旱对生育期、株高、茎蘖数、叶面积和米质有一定影响.旱种时生育期较短,株高中等,叶面积较小的品种有利于抗旱,各品种米质水田栽培优于旱地的,但旱地栽培能明显提高水、陆稻品种的粗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2.
水旱栽培条件下水、陆稻品种产量和生理性状比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选用来自日本、中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的早熟粳型水稻品种8个和陆稻品种7个,在盆栽保水、盆栽旱种和大田旱种3种栽培条件下,比较水稻品种和陆稻品种的穗长、穗粒重、实粒数、结实率、百粒重和株粒重等产量性状、叶片水势、叶片鲜重、气孔阻力、植株高度和叶片卷叶度等生理及其它地上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旱种条件下水稻、陆稻产量都低于保水栽培的产量,水稻品种的抗旱系数(旱种产量/保水产量)低于陆稻;旱种下株高低于保水种植;陆稻品种的叶片水势均高于水稻品种,且叶片水势与抗旱系数密切相关;旱种条件下陆稻气孔阻力低于水稻品种,保水条件下并无规律性;品种间叶片鲜重差异不大,但陆稻品种稍大于水稻品种;陆稻的叶片卷叶度低于水稻。此外还提出苗期通过根系或旱种卷叶度,后期通过叶片水势鉴定水陆稻抗旱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巴西陆稻虽然抗旱能力强,但在分蘖期、孕穗期间和灌浆期,对水分胁迫仍然相对较敏感,适宜的水分条件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提高,尤其是孕穗至灌浆期间适时补水有利于高产的形成。不同栽培方式与水分条件对巴西陆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显著。巴西陆稻应用旱育、旱栽、旱管“三旱”栽培技术,节工省本,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光明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陆稻(亦称早稻)是在日本旱作农业中不可缺少的旱粮作物之一,日本主要栽培糯陆稻,每年生产糯稻60万吨,其中糯陆稻占10万吨。由于糯陆稻比糯水稻价格合理,大部分用于制造饼干、点心等食品加工工业原料。  相似文献   

5.
种植方式对陆稻和水稻籽粒灌浆及垩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揭示种植方式对籽粒灌浆及垩白的影响。【方法】连续2年以中旱3号(陆稻)和武香粳99-8(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2种旱种方式,以水层湿润灌溉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与水种(对照)相比,陆稻覆膜旱种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而水稻覆膜旱种的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裸地旱种的产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陆稻旱种(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后强、弱势粒的相对起始灌浆势(R0/W)、最大灌浆速率(Gmax)、平均灌浆速率(G)均大于对照,活跃灌浆时间(D)小于对照,粒重均高于对照,垩白粒率显著低于对照。水稻旱种后强、弱势粒的R0/W、Tmax和粒重与陆稻旱种的结果相反。水稻覆膜旱种的垩白粒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裸地旱种的垩白粒率显著下降。水稻和陆稻旱种的垩白度均显著减小。稻米的垩白粒率与籽粒的Gmax和G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结论】水稻和陆稻旱种可以增大籽粒的灌浆速率,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6.
水、陆稻根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选用来自日本、中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的粳型水稻品种8个和陆稻品种7个,在大田旱种和雾培条件下测其根系性状和叶片水势等。结果表明,在2种栽培条件下水、陆稻的根长、根数、根基粗、根中粗和根体积等性状相关显著;水、陆稻不同的品种间根系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陆稻品种的根比水稻品种的长、根的基部粗。陆稻品种的叶 片水势比水稻高,并且与根长、根基粗相关显著;水陆稻幼苗4叶期根基粗和灌浆期的根基粗相关极显著。因此水、陆稻苗期根基粗可以作苗期初步鉴定抗旱性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7.
据1985~1986年实验,适合华北地区麦收后栽培的水、陆稻特早熟品种中,陆稻比较适应干旱地,旱种时性状负向反应的程度较小。水稻旱种时的适应性变化主要表现为:①延长水分敏感期(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②削弱非生产性的营养器官,包括分蘖;③削弱通气组织,增加输导和贮藏组织。  相似文献   

8.
思茅市陆稻新品种及规范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茅市是云南省陆稻主产区,过去由于陆稻种植品种单一,种植技术不规范,在陆稻栽培过程中科技含量不高,平均单产2100kg/hm 2左右,生产效益低下。2000年以来,通过引种栽培、试验示范,选育出一批适宜思茅市栽培的陆稻新品种,总结出了适应思茅市不同海拔种植的陆稻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每公顷单产4500kg以上的规范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陆稻在三亚及思茅的生育期及株高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具有代表性的18个水、陆稻品种,在云南思茅夏季的低温长日照下旱栽及海南三亚冬季的高温短日照下水栽表明,云南粳型水稻主体亲源对光、温敏感、水栽时植株升高不显著;矮杆灿型水、陆稻品种及粳型陆稻品种的和育期受光、温、水影响不大,但水分使灿稻的植株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0.
引进中旱209号等10个旱稻品种,在建阳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1587、中旱209、UR97等3个品种,比对照巴西陆稻增产14.84%~11.69%,其中1587产量最高,综合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1.
农村水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水资源现状 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总量(不包括黄河过境水)为509.22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86%,排名第16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369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88%。单位土地面积产水量仅为4.38万立方米,公里,为全国平均值的15%.居第28位。在水资源总量中,地表水资源371.27亿立方米。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72.9%,地下水资源137.95亿立方米。占全区水资源总量的27.1%,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仅为160亿立方米(p=75%降雨保证率)。  相似文献   

12.
<正> 巴西陆稻不同于我国的陆稻品种。我国陆稻种源大都来自水稻,即水稻旱种,仍存在用水量较大、草荒难以控制、品质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而巴西陆稻则是真正的旱稻品种,有极为宝贵的耐旱性,其优良品  相似文献   

13.
旱稻也叫陆稻,适宜在完全旱田条件下栽培种植,只要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它就可以生长良好.早稻的水田种植与常规水稻种植相同.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早稻的旱播旱管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2月湖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组对湖南农业大学周清明教授主持承担的“南方红壤区陆稻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研究针对中国南方红壤区季节性干旱日趋严重的问题,着眼于干旱缺水缺粮地区发展陆稻生产的客观需求,开展“南方红壤区陆稻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对于充分利用干旱地区土地资源,提高稻米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5.
水旱两用稻新品系丰产性及耐旱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雨水偏少的安徽淮北地区 ,旱播旱管栽培条件下 ,对本课题组选育的 4个耐旱水稻新品系进行了丰产性和耐旱性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 ,4个耐旱水稻新品系 2PB0 1、2PB0 2、2PB0 3和 2PB0 4分别比对照巴西陆稻耐旱且增产 6.2 %、2 4.6%、18.5 %及2 3 .6%。除 2PB0 1外 ,其余 3个品系均比对照巴西陆稻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6.
陆稻秦爱生育期短,可与小麦接茬,一年稻麦两作,又具较强的抗旱能力,可充分利用7—8两月的集中降雨进行旱栽培,在北方几个省、市试种三年,种植面积就达到了十几万亩。深受群众欢迎。据对北京多年气象资料的统计:夏播作物在北京从适期播种至7月上旬的二十多天里出现干旱的年份基本上是三年一遇,这不利于陆稻苗期生长。加之陆稻播种正值三夏大忙,贻误正  相似文献   

17.
PEG胁迫下水、陆稻幼苗生长势比较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选用2个陆稻品种作为抗旱类型,2个水稻品种作为敏旱类型,以PEG作为水分胁迫剂,通过对幼芽,幼根和幼苗等不同时期或状态的PEG胁迫比较水,陆稻的生长势,。研究结果表明:水,陆稻幼芽粗度,幼根粗度差异相对较小;/陆稻幼芽长度,幼根长度,发芽率及3周后苗高等明显比水稻表现有较强的生长势,因此可用这些性状与抗旱品种的相对生长势鉴定水,陆稻的抗旱性,未浸种处理的种子可用15%的PEG溶液胁迫,浸种处理过的种子可用20%的PEG溶液胁迫,低浓度的PEG溶液(<15%)胁迫抗旱类型与敏旱类型差异不明显,高浓度的PEG溶液(>20%)胁迫对所有试验材料损伤严重,达不到鉴定抗旱类型与敏旱类型的目的,因此,可以在15%(未浸种)或20%(浸种)浓度的PEG处理下,以抗旱的陆稻品种作对照比较幼芽长度,幼根长度,发芽率及幼苗高度等性状的相对值Xu/Xp,%,称胁迫系数)来判别供试品种的抗旱性,以达到简单,快速鉴定抗旱品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通讯》2006,(7):63-64
穿鞋下田,节水种稻已经成为现实。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以罗利军研究员领衔的团队创造了世界首例杂交旱稻“沪旱1A”后,又获得新突破。旱优3号已经获得审定.在节约水资源50%的条件下实际亩产量首次突破了500kg。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使用携带空心莲子草DNA片段的变异系旱H8和H10,巴西陆稻和国审旱稻沪旱3号、水稻原受体6527为实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在旱作条件下4个耐旱品种(品系)的农艺性状特性。结果表明,1变异系旱H8比巴西陆稻显著增产834.55 kg/hm2,比国审旱稻沪旱3号增产466.09 kg/hm2,但没有显著差异。旱H10比巴西陆稻增产228.41 kg/hm2,但差异不显著。2耐旱品种的产量主要取决于多实粒数和高结实率。研究结果对于水稻耐旱品种的培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国际水稻研究所的陆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陆稻 ,亦称旱稻 ,泛指能适应生长于无垠旱地、坡地及干旱生态环境下的栽培稻类。陆稻的原始栽培可追溯到7000年前 ,通常种植于热带、亚热带的山区、半山区的坡地、台地或温带的少雨旱地。全世界陆稻种植面积约1900万hm2,占栽培稻总面积的12 7 % ,其中 ,亚洲1216万hm2,占64 % ,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 ;拉丁美洲475万hm2,占25 % ,主要种植于巴西、哥伦比亚和智利 ;非洲209万hm2 ,占11 % ,主要分布于西非(表1)。陆稻具有耐旱、耐瘠、适应性广等特点 ,在全球人口膨胀、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