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在揭示草地碳源/汇功能,提高草地碳管理水平上至关重要。阐述了碳科学的重要意义;对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排放量评估结果予以总结比较;探讨工程建设、草原开垦、放牧管理、施肥、草地恢复技术和气候变化及其他自然因素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概括并评价目前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评估的研究方法及意义。指出目前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
碳循环与碳蓄积等问题日益成为气候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其中,草地生态系统作为独特的生态系统类型又是全球碳循环中最复杂、受人类影响最大的部分。本研究从草地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谈起,介绍了CO2浓度变化、碳失汇与草地生态系统的关系,并重点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与草地生态系统各自的碳循环过程及影响碳循环的因素。总结了不同研究中,我国草地碳储量及分布格局,分析了碳循环过程中源汇关系,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为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碳蓄积及碳循环特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陆地碳循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土壤碳矿化是连接全球碳循环和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近年来,学者们开展了大量有关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矿化的研究。本文从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矿化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了未来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矿化的研究趋势。土壤碳矿化作用受土壤微生物和土壤有机碳质量的直接影响,同时受气候、植物、土壤、人类干扰等因素的间接影响;多数草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研究采用室内土壤需氧培养法进行测定,培养产生的土壤碳矿化CO2的测定方法有碱液吸收法、气相色谱法、CO2红外气体分析仪法,其中碱液吸收法是应用最早、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未来的研究中,土壤碳矿化可以作为评价退化草地恢复、放牧地管理、合理配置草地等措施实施效果的指标之一,并且需要加强土壤活性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矿化过程的土壤微生物学调控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草地生态系统碳蓄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介绍了全球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下草地生态系统碳蓄积研究的进展,并对世界和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循环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草地初级生产力、土壤有机碳、枯落物、放牧利用、草地开垦等因素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蓄积的研究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蓄积研究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研究动态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林慧龙  王军  徐震  陈钟 《草业科学》2005,22(4):59-62
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维系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机制之一,并与陆地生态系统的维持、发展和稳定性机制等相联系.通过对草地植物碳库、草地凋落物碳库、草地土壤碳库等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动态进行综述,旨在把握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特征及规律,从而深入研究碳元素各个贮存库间的定量迁移和转化关系的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效应以及由此造成的气候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是未来陆地生物圈碳源/碳汇的关键环节之一,揭示这一作用对精确理解碳循环的过程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围绕气候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土壤呼吸、凋落物输入与分解、土壤碳库的影响,探讨了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响应的机制及其过程,简述了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世界和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碳循环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同时,对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储存的初级生产力、土壤有机碳、枯落物、放牧利用、草地开垦、火烧等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草地退化演替过程及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洪来  鲁为华  陈超 《草地学报》2011,19(5):865-871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现代工农业文明的冲击,草地生态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组成、结构、过程和功能等方面发生量和质的变化;对草地退化的系统理解是进行草地恢复与重建的基础与前提。本文综述了草地退化的内涵、驱动力、退化过程与特点,以及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等一系列问题,绘制了描述草地退化程度的概念模型;建议从生态学角度研究草地退化程度诊断时选择相应的气候顶级系统或受干扰程度较轻的"自然生态系统";从草地经营学角度研究草地退化程度诊断时选择适度放牧草地作为参照系统。归纳了退化草地生态系统诊断的生物途径、生境途径和功能服务途径;分析了草地退化程度诊断的方法与可选择的指标体系,并对草地退化程度诊断及草地恢复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基于涡度相关法的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涡度相关法使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长期和连续观测成为可能。本研究介绍了以涡度相关法为手段的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同时概括了不同的环境因子对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控制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世界和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碳循环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格局。同时,对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储存的初级生产力、土壤有机碳、枯落物、放牧利用、草地开垦、火烧等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庄洋  赵娜  赵吉 《草业科学》2013,30(9):1469-1474
草地固碳潜力巨大,而我国北方草地退化现象严重,恢复和保护草地资源,增强草地植被和土壤固碳增汇潜力,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本研究通过分析内蒙古草地退化的现状,对不同类型草地的固碳增汇潜力进行了评估,估算出内蒙古退化草地的增汇潜力为每年45.86 Tg,潜在的自然碳汇价值可达到每年119亿元。根据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地固碳潜力的评估结果,预测了草地碳汇的收益前景,在分析完善草地碳汇机制和政策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探索和建立促进牧区发展,使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草原碳汇经济发展的基础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蒙古草原碳汇潜力及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内蒙古草原面积约7586.67万hm2,占全国草场面积的27%,草原碳汇储量高达1亿t以上,折合CO2约4亿t,大约能抵消我国全年CO2排放总量的6.5%,为内蒙古发展草原碳汇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内蒙古草原碳汇经济发展应从国内与国际两个层面寻找路径。国内路径应本着完善地方行政法规,促进草原增汇措施、碳汇评估以及碳汇交易的法制化;国际路径一要依托"清洁发展机制",构建草原碳汇机制;二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完善草原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内蒙古草地资源、草业发展现状及特点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内蒙古草地资源及草业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内蒙古与国外畜牧业发达国家在草地畜牧业中的最大差距不在畜牧养殖上,而在人工草地的发展还十分滞后,生产者及决策者对草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建议根据地区不同的降雨量,采取不同的保护与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4.
火是生态系统重要干扰因子并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显著影响。该研究基于2005-2014年内蒙古地区MODIS遥感卫星火点数据,结合畜牧业统计年鉴,估算各区域草地火燃烧生物量,运用排放因子法、核密度法和克里金插值法,估算10年间内蒙古地区草原排放污染物总量及时空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草地生物质密度存在显著差异,由东北到西南呈递减趋势。此外,内蒙古地区草地火时空分布不均匀:草地火年变化呈阶梯式上升趋势,月变化呈双峰分布,火灾多集中3-4月和9-10月;空间上,火点密度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包头、呼和浩特、巴彦淖尔、鄂尔多斯、乌海和阿拉善盟分别占区域总火灾次数的48.1%、7.4%、2.8%、1.9%、8.3%、3.8%、4.3%、1.2%、1.0%、20.6%、0.3%和0.3%。内蒙古地区草地火灾排放污染物CO2、CO、NOX、CH4、VOCS、PM2.5、OC和EC总量分别为:658.31 kt、39.09 kt、846.18 t、1.22 kt、1.87 kt、2.49 kt、1.65 kt和197.96 t。此外,各污染物排放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均衡,且与草地火密度的时空分布密切相关。该文通过对内蒙古地区草原火释放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研究,为深入揭示草原火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时坤 《草地学报》2007,15(5):491-499
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增加以及各种社会变化的影响,内蒙古北部草原传统的游牧方式逐步被定居放牧所取代。这种放牧体系的根本性变化的结果是,定居放牧村落周围的过度放牧现象日趋严重,植被严重毁坏;同时,由于放牧抗性较强的植物的侵入,许多原生植物已经被这些外来种所取代。这种植被退化和环境干扰造成了放牧草原和采草草原鸟类多样性和种群数量的减少以及群落结构的改变;自然鸟类群落只存在于未被利用的天然草原中,在该地区人口与牲畜数量快速增加的社会背景下,这类草原提供了良好的野生动物栖息地。然而,这些重要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正随着草原私有化和人类活动区的不断扩大而逐渐消失。论文论述了该地区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以及促进生态旅游建设,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实现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存的必要性和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6.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西藏草地退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西藏草地退化的成因以及恢复治理措施的效应问题,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研究了西藏草地退化的成因和各种恢复治理措施的效率。结果表明,超载放牧对西藏草地退化的贡献率达到45.6%,气候变化异常、自然条件恶劣的贡献率是30.43%,两者是导致西藏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鼠虫毒杂草危害,贡献率占11.4%;治理措施层各因素对总目标权重的大小顺序为:围栏封育和划区轮牧(0.2078)建立人工草地(0.1459)降低放牧强度(0.1402)鼠虫和毒杂草控制(0.1337)停止滥挖乱采活动(0.1211)施肥、补播、松耙(0.1059)优化畜群结构(0.0939)优良牧草选育(0.0515)。实行围栏封育和划区轮牧是治理草地退化的有效措施,而建立人工草地、控制鼠虫和毒杂草、停止滥挖乱采活动、施肥、补播、松耙等措施也不能忽视,草地退化治理应该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天然草地退化成因的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选取内蒙古草地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及农牧交错带典型区,通过对区域内影响草地退化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以草地退化面积为参考数列,以牧草生长季积温、降水变率和年大风日数等气候因子,草地超载比例、人工种草与围栏草场面积、年割草量、畜棚与畜圈面积和牧民人均收入等人类活动因子作为比较数列,对草地退化进行了多因素关联分析。研究结果客观、定量地揭示了草地退化与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认为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受损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胁迫的结果,人类对草地的管理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具有巨大影响,人类可以通过多种管理措施来减轻牲畜对草场的压力,积极解决人与资源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有草地总面积4212.72×10^4hm^2,其中天然草地面积4191.72×10^4hm^2。草地总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0.47%,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0.72%,草地面积仅次于新疆、内蒙和西藏,居全国第四位。草地不仅是青海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草原植被长势MODIS遥感监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基于MODIS数据对我国2005年的草原植被长势进行监测。结果表明:2005年全国草原植被长势总体上比2004年略差,并呈现“前期较好、后期较差”的时间演变特征;长势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北部、青藏高原东部青海与四川交界区域、新疆天山北部等区域,总体长势差的区域则分布在内蒙古中部、西南地区,以及西藏西南高山草原等地区;重点省区草原长势变化各异,例如内蒙古总体长势与2004年接近,但时空分布不平衡,而西藏前期长势好于2004年同期,后期则差于2004年同期。  相似文献   

20.
禁牧对巴林右旗天然草地生产力及植被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不同草地类型测定了未禁牧、禁牧当年以及禁牧4年后草地生产力和植被群落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禁牧能够明显提高天然草地的草地生产力;对天然草地的植被组成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