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骨鸡蛋形指数对孵化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乌骨鸡种蛋按蛋形指数分为A(≤72.0%)、B(72.1%-74.0%)、C(74.1%-76.0%)、D(76.1%-78.0%)、E(≥78.1%)五组进行孵化,结果表明:五组包骨 受精蛋孵化率分别为82.6%、86.1%、90.2%、87.2%、82.5%、C组显著高于A、B、D、E各组(P〈0.05),并极显著地高于A组和E组(P〈0.01),蛋形指数为74.1%-76.0%的乌骨鸡种蛋孵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蛋重和蛋形对肉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于种蛋的大小及形状对于孵化效果的影响已为很多学者所指出。如邱祥聘(1980)认为,蛋的形态构造,如蛋重、蛋形、蛋壳质量等均与孵化率有关。指出最好的蛋形指数为74%,范围为72%~76%,小于72%的蛋过长,大于76%时蛋过圆,都不符合要求[1]。王庆民(1990)、杨宁等(1995)指出,蛋重过大或太小都影响孵化率和雏鸡质量。一般要求蛋用鸡种蛋为50~60g,肉用鸡种蛋52~68g。合格种蛋应为卵圆形,蛋形指数为0-72~0-75,以0-74最好[2,3]。蔡雄成(1983)[4]等认为,一般…  相似文献   

3.
三黄种鸡蛋重和蛋形指数对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选取38周龄三黄种鸡蛋990枚,分别测定其蛋重和蛋形指数(短径/长径),采用4×4两因子交叉分组设计,将蛋重分成A1(50 g以下)、A2(50.1~55 g)、A3(55.1~60 g)和A4(60.1 g以上)四个水平,将蛋形指数分成B1(0.72以下)、B2(0.721~0.76)、B3(0.761~0.80)和B4(0.801以上)四个水平,然后进行交叉分组,以研究不同蛋重和蛋形指数对种蛋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蛋重A2(50.1~55 g)和A3(55.1~60 g)受精蛋孵化率显著高于A1和A4(P < 0.05),且A2、A3间差异不显著(P > 0.05) ;蛋形指数在B2(0.721~0.76)范围内,受精蛋孵化率极显著高于B1、B3和B4(P < 0.01)。故蛋重在50.1~60 g、蛋形指数在0.721~0.76范围内,受精蛋孵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山鸡蛋形指数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山鸡种蛋按蛋形指数分成a(≤1.19)、b(1.20~1.30)、C(≥1.31)三组进行孵化,结果表明,三组山鸡的受精蛋孵化率分别为55.6%,78.5%,48.8%,b组显著高于a、c两组(P<0.01)。孵化率、健雏率、孵化期长短等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蛋形指数为1.20~1.30的山鸡蛋孵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非洲猪瘟间接ELISA诊断试剂盒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用带有编码非洲猪瘟病毒衣壳蛋白P72 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Bacp72)作载体,在sf9细胞中表达并得到重组P72蛋白,SDS-PAGE可得到分子量在 72kDa左右的电泳带。用标准阳性非洲猪瘟血清对 P72蛋白进行 ELISA检测,证明该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用P72作为间接法的包被抗原,对ELISA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包被液为PBS(pH7.2)、最佳封闭液为1%PCT、最佳血清稀释液为4%PEG6000/PBS、最佳冲洗液为0.5M NaCl/0.5%Tween-20/PBS(pH7.2)。本实验反应体系采用50μl的微量法,可节约试剂及抗原。反应在2小时内即可完成,达到了快速诊断的目的。包被了抗原并用封闭液封闭后的酶标板密封后保存于-20℃的冰箱中,至少可以保存5个月。阻断试验和交叉试验表明ELISA法有良好的特异性。间接ELISA比Dot-ELISA法具有更高的灵敏性。血清学调查没有得到阳性结果,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用Bacp72表达的非洲猪瘟病毒P72蛋白抗原作为间接ELISA的检测抗原来检测非洲猪瘟血清具有快速、简单、无感染的特点。本实验为非洲猪瘟ELISA检测试剂盒的最终组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超排山羊卵巢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TCM199+10mmol/LHEPES+青霉素(6mg/L)+链霉素(5mg/L)为基础培养液(BM),再分别加入不同成分,配成5种卵母细胞成熟液:(A)BM+10%EGS;(B)BM+10%EGS+HCG(2.5mg/L);(C)BM+10%EGS+HCG+E2(1mg/L);(D)BM+10%FCS+HCG+E2;(E)BM+10%EGS+HCG+E2+颗粒细胞(1.5×106~3.0×106个/mL)。在38.5℃、5%CO2下培养26h,排卵后第1天卵巢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分别为67.67%(20/30),60.42%(29/48),83.67%(41/49)和80.82%(59/73),排卵后第5天卵巢卵母细胞,在培液D中体外成熟率为71.43%(45/63)。排卵后第1天的98枚卵巢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卵裂率为21.43%,21枚2细胞胚移植5头受体获2头羔羊。研究表明,超排山羊卵巢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可获得大量廉价的成熟卵母细胞,并可通过体外受精获得试管山羊  相似文献   

7.
青海藏羊血清运铁蛋白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和达日县的196份藏羊血样进行了血清运铁蛋白多态性的研究。结果发现:①在被检藏羊的血清运铁蛋白位点上共发现TF ̄I,TF ̄A,TF ̄G,TF ̄B,TF ̄L,TF ̄C,TF ̄D,TF ̄M,TF ̄E,TF ̄Q和TF ̄P11个等位基因,其中TFC(0.3240),TF ̄B(0.2679)和TF ̄D(0.2168)为优势等位基因;②共发现TFIE,TFAA,TFAB,TFAC,TFAD,TFAM,TFGB,TFGL,TFGC,TFGD,TFBB,TFBC,TFBD,TFBM,TFLC,TFLD,TFLE,TFCC,TFCD,TFCE,TFCQ,TFCP,TFDD,TFDM,TFDE和TFDQ26种基因型,其中TFBC(20.41%)、TFCC(13.78%)和TFBD(11.74%)为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发病鸡群中分离的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AA-2株,经常规方法提取其病毒核酸后,构建了限制性内切酶PstⅠ及HindⅢ水解片段的基因文库。对其中HindⅢ-F片段(52.9~58.9mu)的正反2条链的序列测定发现,其反链存在1个编码容量为387个氨基酸(aa)的开放读码框架(openreadingframe,ORF),经Genebank/EMBL同源搜寻后证实其编码产物为EDSV的DNA结合蛋白(DBP)。与其他腺病毒DBP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比较,其N端同源性在19.0%~46.2%之间,C端同源性在27.7%~60.4%之间。腺病毒DBP的3个保守序列CR1,CR2,CR3在EDSVDBP中有较大变化,但EDSVDBP的锌指框架(Zn2+fingermotif)却保留了对其功能必需的残基。  相似文献   

9.
用蔗糖不连续梯度纯化的减蛋综合征*(EDS-76)病毒包被ELISA板,建立了检测EDS-76抗体的间接ELISA法。经测定,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1μg/mL,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200,以OD490〉0.3,P/N〉2.1判为阳性结果。对4个鸡场的120份鸡血清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43.33%,80.00%和93.33%。  相似文献   

10.
采用Lasota种毒和NIBV同胚接种,EDS-76种毒鸭胚培养的方法研制了ND-EDS-76-NIBOEV,并依据有关标准进行了安检和效检试验,30日龄雏鸡接苗1毫升/只,临床无不良反应;接苗0.02毫升/只,21天后ND攻毒保护率为100%,接苗0.2毫升/只,21天后NIB攻毒保护率为80%,接种0.5毫升/只,2天天后采血测EDS-76HI抗体GMT为222.8试验结果表明本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采用3.0Mrad60CO_γ射线辐照和高压熏蒸(121℃,20min)SPF鸡饲料,并对处理后饲料营养成分于试验后7天进行分析。辐照后7天粗蛋白、VA、VD3、VE、VB1、VB2、VB6、VB12、Cu、Fe、Mn、Zn、Se的损失率(%)依次为1.1、4.4、2.3、5.3、5.0、6.7、10、0、0、0、0、0。辐照后VB6、VB1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熏蒸后粗蛋白、VA、VD3、VE、VB1、VB2、VB6、VB12、Cu、Fe、Mn、Zn、Se的损失率(%)依次为9.7、11.5、15.3、26.7、20、10、13.3、20、0、0、0、0、0。熏蒸后粗蛋白、VA、VD3、VE、VB1、VB2、VB6、VB1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应用血清学方法对甘肃省64个县(市、区)142个鸡场鸡的14种传染病进行了调查,结果IBD阳性率为36.34%,MD为28.47%,ND为34.82%,IB为34.82%,EDS-76为7.20%,REO为18.96%,AAI为21.06%,AL为4.44%,MGG为38.71%,FC为18.01%,PD为23.27%,IC为31.12%,AC为36.35%,表明甘肃省普遍存在着上述14种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
采用3.0Mrad^60CO-γ射线辐照和高压熏(121℃,20min)SPF鸡饲料,并对处理后中料营养成分于试验后7天进行分析,辐照后7天粗蛋白、VA、VD3、VE、VB1、VB2、VB6、VB12、Cu、Fe、Mn、Zn、Se的损失率(%)依次为1.1、4.4、2.3、5.3、5.0、6.7、10.0、0、0、0、。辐射后VB6、Cu、Fe、Mn、Zn、Se的损失率(%)依次为9.7、11.5  相似文献   

14.
有丝分裂原对离体boPBMC增殖和分泌Ig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3H-TdR掺入法,ELISA和FACS研究了离体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bpPBMC)对有丝分裂原的免疫应答。PWM和ConA能不同程度地诱导boPBMC增殖和分泌Ig;而SEB只能使boPBMC高度增殖而不分泌Ig(P〉0.05)。PWM诱导的boPBMC经12d培养,其中CD4+/CD8+细胞的比率为2.9:1;而SEB诱导的细胞为0.3:1。离体boPBMC主要分泌IgM和IgG1,只有  相似文献   

15.
抗℃型肉毒毒素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村培养法制备的C型肉毒毒素的类毒素,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2/0融合。经HAT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其细胞融合率平均为74.5%。用间按ELISA法筛选后,共获得94孔产生抗C型肉毒毒素抗体的杂交瘤阳性孔。选其中1C2、1D12、1E8、1G6、1G11、2B12、2C11、2E12、2G11、2H3、3A4、3C5、3D3、3F7、3H6共15孔用有限稀释法进行  相似文献   

16.
以长×荣二元杂交猪为研究对象,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测定了试验猪20~35、35~50、50~80、80~100kg阶段的生产性能和胴体无脂瘦肉生长指数(胴体无脂瘦肉沉积速度)。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猪全期日增重平均为762g,平均日采食量2153g,饲料报酬(F/G)2.787,各生产性能公母间差异不显著(P>0.05);日增重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ADG(g/d)=293.03+15.1BW-0.1 034BW2(R2=0.9988);试验猪全期胴体无脂瘦肉生长指数为227g/d;体蛋白沉积模型Y(g/d)=72.211-1.5275BW+0.0648BW2-0.0005BW3(R2=0.955);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模型Y(mg/d)=8665.41-183.3BW+7.7788BW2-0.0612BW3+36BW0.75,据此模型推算出20~50、50~80、80~100kg阶段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分别为9.67、13.63和11.61g/d,总赖氨酸需要量为11.12、15.76和13.42g/d,真可消化赖氨酸按占风干日粮的百分比表示为0.61%、0.56%和0.41%,总赖氨酸需要量按占风干日粮的百分  相似文献   

17.
青海细毛羊生化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火焰光度法对509只青海细毛羊细血液和乳汁中HB,EP-1,EP-2,KE,TF,AMY1,AMY2,ES,ALP,RBC-LDH,Hpα-LA和β-LG总共13个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为:(1)在青海细毛羊的HB,KE,TF,AMY2,ES,ALP,RBC-LDH1,Hp,β-LG总共9个位点上发现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的比例为69.23%;(2)每个位点实有的平均等位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以EDS76-NE_4和EDS76-BC两个毒株的鸭胚培养物混合或单独分别接种鸡,证明混合接种的鸡,其HI价高于单独接种的鸡。应用混合培养物(HA价≥1∶32768)制成3批灭活油佐剂EDS76疫苗,接种鸡6万只以上,接种鸡未出现不良反应,接种后15、21、35和60天时,鸡的平均HI价分别为7.5、8.3、9.3和8.0。  相似文献   

19.
ABC—Dot—ELISA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ABC-Dot-ELISA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方法,其最佳反应条件是:包被液为0.05mol/LpH9.6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液(CBS),免疫IBV IgG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80;抗原的最佳浓度为1:800;封闭剂选用0.01mol/L pH7.4含30mL/L白明胶的PBS,B-AgG和ABC-HEP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200。用ABC-HEP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20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柴达木黄牛和青海东部黄牛HB,KE,TF,PTF,PA,AMY1,ALPA,ALPB,RBC-LDH1,S-LDH1,α-LA,β-LG,αs1-CN和β-CN14个生化遗传基因座多态性的分的,研究青海本地黄牛的遗传变异性及两个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结果发现:(1)青海本地黄牛14个生化遗传基因座的Ppoly为85.7%,H为0.2662,Ne为1.4861个,H.I.为0.5798;(2)柴达木黄牛与青海东部黄牛两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58,基因分化系数为0.0071,表明青海本地黄牛两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程度极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