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投苗养殖之前,虾塘水体一般都已经过10天左右的养水,水体中已富含以单胞藻类为主的浮游生物。单细胞藻类可以满足虾苗捕食的需要,又能保证水体中有足够的溶解氧(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来自于藻类的光合作用),藻类以水体中的腐殖质为营养源,能净化水质并调节水体透明度。单细胞藻类又是轮虫等浮游动物的饵料,而浮游动物的大小、游动的速度和营养价值,都适宜于虾苗摄食。所以虾苗投塘后,首先捕食的就是藻类和浮游动物,而白对虾的天性也决定了虾苗在水体中首先捕食天然饵料。因此,虾苗投塘后,在一段时间内可不必投喂人工饵料。如果投苗…  相似文献   

2.
<正>一、科学地选择饵料开始投喂时间南美白对虾苗种入池前半个月,池塘要依次进水、肥水,池塘内以单细胞藻类为主的基础生物迅速繁殖,浮游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保证了水体中有足够的溶解氧;浮游藻类以腐殖质为营养源,净化水质并调节水体透明度;浮游藻类作为饵料促进了轮虫等浮游动物的大量繁殖。因为南美白对虾为杂食性虾类,在自然环境中,虾苗首先捕食的是天然饵料,池塘内的浮游藻类和浮游动  相似文献   

3.
单细胞藻作为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活体饵料,除了具有营养全面、摄食方便、容易消化等优点外,对水质也具有改良作用。文章从饵料藻类的种类、培养条件(水体环境、光照、培养基等)、应用前景3个层面概述了饵料藻类的研究进展,可为今后开展饵料藻类的培养以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向水体中施肥,其目的就是培养水体内活的生物饵料和单细胞藻类。单细胞藻类在水体中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解除水中富营养化物质,改善水质,并为生物饵料的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生物饵料营养丰富、均衡,利于养殖动物的摄食和生长,特别是贝类,以及绝大部分养殖动物的幼苗时期,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是无法以人工饵料来代替,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然而,目前的水产用肥基本上是使用农业种植用肥,尽管也有很多公司推出了水产专用肥,但使用效果表现出不稳定性,对各种水体的适用性不强,地区差别很大,传统的施肥养殖尽管为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做出了较大…  相似文献   

5.
单细胞藻类与我们的水产养殖息息相关,不同的单细胞藻类品种及组成使养殖水体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单细胞藻类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水体中单细胞藻类的优劣决定了鱼、虾、蟹、贝类等生态环境的好坏.在水体中培养单细胞藻类有多种方法,笔者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刺参育苗设施中60%-70%的水体用于幼体孵化和培育,30%-40%的水体用于培养单细胞藻类,供投喂耳状浮游幼体。培养单胞藻的工作,通常要早于幼体培养2个月之前进行。这不仅造成幼体培育水体缩水、生产周期延长,而且培养和储存大量优质单细胞藻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山东省文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经过多年的育苗生产发现,刺参浮游幼体并不是必须以单胞藻类作为主要饲料来源,采用以面包酵母为主、多种营养成分综合配制的饵料投喂刺参浮游幼体,也取得了很大成功。因此试验总结出取消单胞藻饵料培养环节,利用人工配制饵料培育刺参苗种的新技术。现将刺参育苗新技术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体颜色与鱼类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学 《齐鲁渔业》2006,23(10):20-20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鱼类养殖水体的水质好坏一般从两方面来判定:一方面是通过常规的水质化验来衡量水体的各项指标是否适合鱼类的生长;另一方面是通过水色“看”水质。1黄褐色水质(包括褐色水、褐绿色水)此种颜色的水体中所含的藻类以硅藻门、绿藻门的藻类为主。硅藻是许多水生动物及其幼体的优质饵料。  相似文献   

8.
Hugg.  WL  范大岳 《渔业现代化》1989,(3):33-37
前言在滤食性生物培育时,最重要的是它们获得饵料数量的方法。能从周围水体里滤食微细藻类细胞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在连续投饵情况下,用较小的饵料密度。能达到最大的生长率。当超过最适饵料密度时,浪费了部份滤食细胞成为假粪便排出,摄食这些细胞无益于消化。例如在牡蛎和蛤子幼虫和幼体密集培育的双壳类孵化场里,有效地使用成本昂贵的藻类是很重要的。通过幼体自动摄取藻类能得到最佳效益,以致在所有的时间里,都能维持最适的饵  相似文献   

9.
吴多伟 《科学养鱼》2005,(10):21-21
一、富营养化的危害1.引起藻类种群的变化水体富营养化极易使原来为罗非鱼提供饵料的优势种群如硅藻、甲藻等数量减少,而被一些不易消化的藻类等代替,水体颜色也随优势种群而改变。这些藻类的过度增殖,一方面,使水面形成云斑状“水华”,并发出腥臭味,恶化水质,影响罗非鱼生长发育。另一方面,藻类过多,吸附到鱼鳃上可影响呼吸,藻类死亡后,其蛋白质分解可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威胁着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2.造成水体溶氧的剧烈波动白天由于藻类及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使水体溶氧处于饱和状态,而夜晚则因大量藻类、藻类尸体、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0.
硅藻是海水养殖水体浮游植物和底栖藻类中的最主要类群,也是鱼类、贝类和虾类的重要饵料生物,在养殖水体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生态作用。本文对海水养殖水体硅藻的种类多样性、微型硅藻的分布与作用、硅藻的分类研究、硅藻的营养价值与饵料作用等进行了综述,为丰富硅藻的分类学和多样性研究、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生产力等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藻类对淡水渔业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英 《淡水渔业》2001,31(3):41-42
藻类是自然水体中初级生产者 ,藻类对渔业生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滤食性鱼类的饵料来源 ,也是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浮游植物量的多少是水体生产力高低的标志之一。但另一方面 ,某些藻类也会对渔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被人们忽视 ,下面就简介几种对渔业生产产生危害的藻类及防治方法 :1 青泥苔青泥苔是丝状绿藻 (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 )的总称。青泥苔在春季随水温逐渐上升 ,在池塘浅水处开始萌发 ,早期像毛发一般附着在池底 ,颜色深绿 ,逐渐繁殖成丝网一样 ,附着在池底或漂浮于水中 ,衰老时变成棉絮状 ,漂浮水面 ,颜…  相似文献   

12.
浮游藻类又称浮游植物,生活在水层中,营浮游生活。个体一般较小,通常用肉眼看不清其形态结构。浮游藻类不仅是鱼类和其他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饵料,而且还是水体的初级生产者。在自然条件下,静水养鱼池内溶解氧的总收入中,由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氧约占89%。由此可见,浮游藻类的种类、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水体的溶解氧。笔者根据这几年的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小球藻光合作用非常强,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繁殖能力强,在增殖中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在水产养殖中,小球藻既可以作为初级生产者,为养殖水体提供氧气,又是饵料资源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各种鱼类天然的开口饵料和滤食性鱼类的直接饵料。小球藻可以有效地利用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机物,从而改善水体生态环境,还可以抑制蓝藻、裸藻、甲藻等有害藻类。  相似文献   

14.
目前刺参育苗设施中60%~70%的水体用于幼体孵化和培育,30%~40%的水体用于培养单细胞藻类,供投喂刺参耳状浮游幼体。培养单胞藻的工作,通常要在幼体培养2个月之前进行。这不仅造成幼体培育水体缩水、生产周期延长,而且培养和储存大量优质单细胞藻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每年因单细胞饵料供应不足造成育苗失败的厂家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5.
饵料藻类对贝类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藻类是贝类育苗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贝类育苗的饵料藻类有多种,不同的藻类对贝类幼虫的食用效果不一样,单独投喂藻类和混合投喂也会产生不同的生长状态。饵料藻类从多方面影响着贝类幼虫的生长、成活、附着变态。  相似文献   

16.
<正> 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是影响水生动物生长、健康的因子之一.这种现象在循环水系统中尤其明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想办法除去水中的有害物质.利用藻类转化有害物质(主要是氮素)的往复式培育系统也就应运而生.然而以往的装置由于藻类需另外培养,使用起来比较复杂,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式组合系统,并对新装置培养饵料生物、鱼苗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实验研究了2种微生物制剂对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种群结构等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制剂不仅能够提高鱼的抗病能力,防治鱼病,而且能够促进鱼的生长发育,提高饵料的效率。微生物制剂影响藻类种群的组成、数量和生物量,不仅能够使藻相比较复杂,而且使鱼类易于消化吸收的藻类增加,而使代表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降低;微生物制剂还具有影响养殖水的理化环境,改善池塘底泥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淡水渔业》2021,51(5)
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饵料投喂率,研究养殖系统吉富罗非鱼肌肉中土臭素(GSM)物质影响因素,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连用和微波蒸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MD-SPME-GC-MS)连用方法分别对水中和鱼肉中土腥异味物质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1%和8%饵料投喂率下吉富罗非鱼肌肉中土臭素(GSM)含量较高;不同的饵料投喂率通过向养殖吉富罗非鱼系统中输入不同量的营养盐,影响了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改变了可能产GSM浮游植物藻类栅藻(Scenedesmus)、微囊藻(Microcystis)、小环藻(Cyclotella)的丰度,进而对水体中GSM的含量产生作用;鱼肉中GSM含量与水体中GSM含量无明显相关性,影响吉富罗非鱼肌肉与水体中GSM含量的主要藻类品种并不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吉富罗非鱼肌肉中的GSM含量主要与水体中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有很强的相关性,表明吉富罗非鱼可能通过自身摄食颗粒直链藻,进而被肠道消化吸收富集于肌肉中。  相似文献   

19.
3.9浮游植物 也称藻类,是指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它是养殖水体是否达到"肥、活、嫩、爽"的主要生物学指标,藻类是养殖水体中最大的初级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水体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许多海水养殖动物幼苗期的天然饵料,也是浮游动物及甲壳动物的天然饵料。  相似文献   

20.
(五)幼体培育技术的改进1饵料的改进(1)螺旋藻用作状幼体的饵料传统的育苗生产中首先是通过施肥培育出藻类及轮虫供蟹苗摄食,但施肥对水质有影响,同时受培养条件限制和天气影响,培养藻类及轮虫失败也是常有的事。而采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和β-胡萝卜素含量高,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