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渔业简讯     
《水产科技情报》2007,34(2):90-93
“富营养化海水的藻类处理系统及其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建国研究员等完成的“富营养化海水的藻类处理系统及其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的富营养化海水的藻类处理系统包括大型经济海藻、水循环设备、搅拌装置和藻类栽培平台,其中大型经济海藻栽培于藻类栽培平台中,水循环设备与藻类栽培平台连通,搅拌装置安装于藻类栽培平台。利用大型经济海藻吸收无机营养、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和比微藻容易收获的特点,将富营养化海水流经大型藻类处理系统,去除使海水富营养化的污染物质(主要是无机氮和磷),达到在实现…  相似文献   

2.
强氯是目前水产养殖中新兴起的一种含氯量高,外用兼内服的高效杀菌剂。其对多种病毒病原菌、芽胞细菌等杀灭效果显著。同时还可使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大幅度降低,从而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提高养殖品种产量和效益。笔者就其使用强氯的亲身体会,谈一下强氛在育苗及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技术,供养殖人员参考。一、强复在单细胞藻类培养上的应用单细胞藻类培养的多寡直接影响育苗的成败,在单细胞培养中如水质处理不好,往往导致敌害生物污染,引起藻类败落而影响育苗生产。因此水的处理无论是一级藻种培育还是大生产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单细胞藻类与我们的水产养殖息息相关,不同的单细胞藻类品种及组成使养殖水体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单细胞藻类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水体中单细胞藻类的优劣决定了鱼、虾、蟹、贝类等生态环境的好坏.在水体中培养单细胞藻类有多种方法,笔者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鱼产量,盲目地加大放养密度,致使池内残饵、粪便等有害物质逐渐增多,水体越来越富营养化,进而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严重者更引起鱼类中毒死亡。笔者经多年的养殖生产实践总结出了清除鱼塘中有害藻类的有效途径。1、放养前,用生石灰进行干法清塘。用量为每亩70kg-80kg。对底质差的池塘,可施有机肥,每亩150kg-250kg,培养优势种群的藻类,以  相似文献   

5.
藻类水华会释放大量毒素和有害物质,造成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给渔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生物控制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控制藻类的过度繁殖,防止有害藻类大量爆发。主要生物控制作用包括,一方面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加速营养元素沉降或脱离水生生态系统;另一方面限制或抑制水华藻类的生长,使水体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选用市场销售的益生活水素和高浓缩芽孢杆菌进行水质改良的试验。两种微生态制剂在净化水质、降解NH_4~+-N、NO_2~--N等有害物质,培养藻类,平衡藻相,保持水质鲜活,减少疾病发生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青苔是河蟹养殖过程中困扰广大养殖户的一大难题。青苔发生的原因是养殖水体中营养盐适宜、水质清瘦、温度适宜、光照强,其他藻类还没形成优势藻类。青苔的暴发会消耗掉大量的营养盐和肥料,会抑制河蟹养殖池塘中水草和其他藻类的正常生长,妨碍河蟹觅食。青苔的大量死亡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败坏水质,严重影响河  相似文献   

8.
在单胞藻的培养中,常会发生敌害生物的污染,而导致培养失败。为防治污染,保证单胞藻培养的成功。现把敌害生物对单胞藻的危害及防治简介如下,以供生产者参考。1敌害生物对单胞藻的危害1.1直接吞食一些较大的敌害生物,如轮虫、游仆虫、尖鼻虫、变形虫、海生残沟虫等,直接吞食藻细胞。由于单胞藻生长繁殖较快,如果敌害生物的数量不多,吞食量不大,则影响并不显著。但当敌害生物大量繁殖后,吞食量也增大,则对藻类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轮虫的吞食量达到惊人的程度,在两三天内可以把藻细胞吃光,使藻液变清。1.2通过分泌有害物质对单胞藻起抑制和毒害作用一些较小的敌害生物,如小白虫、微孢子虫等通过其分泌的抗生物质对培养藻类产生毒害作用。当敌害生物分泌的抗生物质的量还较少时,培养藻类繁殖不快,生长不良。当敌害生物大量繁殖,抗生物质大量分泌后,即造成培养藻类下沉死亡,使培养失败。敌害生物分泌的抗生物质对培养藻类的毒性大小,依不同种类而异,有些种类毒性大,虽然还未在培养液中达到大量繁殖的程度,已能使培养藻类严重受害。但一般情况下,当敌害生物在培养液中达到较大数量后,才会造成严重后果。一种生物对藻类的危害作用,可能是一个方面的,也可能两个方面同时发...  相似文献   

9.
秋季到来,海参经过一段时间的夏眠,体质变弱,参圈底部有害物质积累,池底恶化,急需加强养殖管理。秋季海参养殖管理常见问题如下:一、秋初,夏眠过后,海参下礁晚每年夏眠过后,都会有一些池塘的海参下礁时间延后,海参迟迟不下礁。分析原因是:①经过一个夏眠的时间,海参池底有害物质积累,池底恶化,而且海参夏眠期间未曾摄食,体质较弱,不愿下礁到恶化的池底觅食;②由于池塘底部底栖藻类等可供海参摄食的食物缺乏,海参停留在藻类比较丰富的参礁上采食,不愿下礁。  相似文献   

10.
正俗话说"养鱼先养水",养水的关键则是培藻。培藻能够提高池塘溶氧,吸收络合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同化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调节酸碱度,培育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等浮游动物,为苗种提供优良饵料,增强养殖动物抗病力,抑制有害藻类、底生丝藻繁殖,营造良好水色和合适透明度等。培藻的目的是将有益藻类培养成优势种群,构建一个平衡、稳定的藻相。影响培藻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藻种、光照、营养、温度、酸碱度、水体硬度等。  相似文献   

11.
正循环水处理过程与原理:1.外源海水经过室外消毒杀灭海水中的细菌和浮游动物以及部分藻类。经过砂滤池过滤水中颗粒、藻类、浮游动物和寄生虫等后进入车间,此时的海水澄清透明。2.进入车间首先经过微滤机再次过滤。3.经过微滤机后进入蛋白质分离器,采用旋流法与气浮法复合去除水中蛋白质。4.去除大部分蛋白质的海水进入微生物处理系统,并联6个处理装置,  相似文献   

12.
循环水超高密度轮虫连续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循环水系统装置、浓缩藻类小水体培养及常规室内水泥池三种不同培养方式进行工厂化轮虫培养对照,以探索最佳的培养方式,结果表明:(1)在水温27℃,盐度28‰初始培养数量均为20亿的相同条件下,经过10d的培养,三种不同培养方式的轮虫分别采收5,300×108、6,300×108、650×108,日平均增值率分别为2.65、3.15、0.32;(2)三种不同方式培养的轮虫每亿成本分别为2.3元、5.2元和1.5元;(3)采用适合的饵料利用循环水装置培养方式可使轮虫培养密度保持在6,500个/ml以上,单位培养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13.
病原与病因分析 国内外学者对暴发型流行性虾病病因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经取样分离病原体,培养及接种后,对引起此病的病因观点颇不一致,大体有以下几种意见。 1.认为此病是全球性的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工业、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域中,导致发生赤潮。这种有毒藻类高密度繁殖,引起海水变色,化学耗氧量(COD)、硫化物等有害物质明显上升,从而出现水质恶化等灾难性的海洋大浩劫,使海洋生物包括养殖  相似文献   

14.
青蛤育苗成败的关键是是否能培养出满足育苗需要的大量优质藻类,而藻类培养并非易事,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关于藻类的培养有很多文献可供参考,然而大多有关藻类培养的资料理论性强,技术复杂,难以在大规模生产上应用。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结合藻类培养的实践经验,对青蛤育苗过程中藻类培养的相关技术进  相似文献   

15.
<正>单细胞藻类作为活体饵料,具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方便摄食、容易消化、改善水质等诸多优点,对海产经济动物的养殖,特别在育苗阶段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鱼、虾、蟹、贝类育苗中全部使用单细胞藻类及其他活体饵料,育苗成功率最高,其中贝类育苗尤其取决于营养全面、数量充足的藻类供应,成败将直接与藻类培养有关。单细胞藻类的培养过程环节多、操作繁琐,要想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6.
流式细胞摄像系统(FlowCAM)用于藻类形态特征识别与快速定量检测是目前先进和可行的方法之一。通过FlowCAM对3种培养藻类(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细胞密度和粒径大小进行检测,并与显微镜人工观察结果进行差异性统计对比。结果表明,FlowCAM为藻类分类鉴定提供了良好的图像及数据,可进行种类鉴定的藻类直径不应小于5μm。定量检测藻类样品的密度不应小于3×105个/L,即FlowCAM适合于藻类密度较高水体、特别是有水华发生水体的藻类鉴定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正>高温期,水中微生物和藻类代谢快、变化大。死藻和粪便积累多,温度高、毒性强,弧菌繁殖快。虾在底层生活,感染弧菌或摄食有害物质,容易出现肠炎、白便、肝出血,甚至爆发性死亡。常规性的预防操作,已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需加强系统性管理。1稳水需要补菌,更需要补充碳肥、微量元素、藻种藻类的稳定不只需要菌类的平衡,水中碳肥、微量元素、矿物质的缺乏,藻类也会大量死亡。尤其是在老养殖区,池塘底质矿物质含量少,氮磷含量高,水色容易从黄绿色逐渐转为浓绿、蓝绿色,导致虾慢料、肠炎。怕水浓而不  相似文献   

18.
海参、海胆、虾蟹的育苗生产都离不开单细胞藻类的培养,单细胞藻类具有生长快、易繁殖、营养价值高的特点,是水生动物幼体的良好饵料之一。单细胞藻类作为水生动物人工育苗的饵料地位目前尚无法被取代。单细胞藻类具有容易培养、可以节约育苗成本等优点,在环境条件差、生产成本不足的情况下培养单细胞藻类作为幼体的开口饵料显得更加重要。一、准备工作一级扩种培养主要用250~5000毫升三角烧瓶,  相似文献   

19.
王玉堂 《中国水产》2009,(11):49-52
为使水产养殖水体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降解或消除,近年来,多种类的有益微生物复合制剂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水产科技人员也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较好成果。研制和应用复合微生物制剂的目的,是针对水产养殖系统中复杂多变的环境控制为出发点,想通过利用微生物高新技术手段,产生并应用微生态制剂来快速和彻底地降解养殖池塘中的有害物质,抑制藻类及真菌等的繁殖和生长,消除致病微生物或抑制其滋生。  相似文献   

20.
曹红军 《科学养鱼》2007,(11):66-67
单细胞藻类培养是贝类工厂化育苗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解决贝类养殖特别是种苗培育阶段饵料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贝类人工育苗的成败。近三年以来,本单位开展了青蛤人工育苗,获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单胞藻饵料培养是关键,藻类饵料培养无菌操作是核心。单细胞藻类培养按培养规模大小和培养目的分为一级培养、二级培养和三级培养,即分为藻种培养、中继培养和生产性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