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饲料蛋白水平对1月龄灰胸竹鸡的摄食量,采用单因素水平试验设计,各水平早晚2次定时定量投食,记录灰胸竹鸡的摄食情况。饲料蛋白水平为17%时,日摄食量整体高于其余饲料蛋白水平的日摄食量,平均日摄食量最高为66.86 g,30 d料重比最低。结果表明,用饲料蛋白水平为17%饲喂灰胸竹鸡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笼养灰胸竹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韩庆  张彬  夏维福  游江 《经济动物学报》2004,8(3):148-150,170
以 2 35 .75~ 339.4 0g的成年笼养灰胸竹鸡为研究对象 ,对笼养灰胸竹鸡 (2 6♀、14♂ )的 2 6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按性别分组统计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结果表明 ,所测生理生化指标在性别之间有差异 ,但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3.
笼养棕胸竹鸡繁殖生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笼养和野生棕胸竹鸡繁殖生态的比较表明:笼养棕胸竹鸡与野生棕胸竹鸡一样具有占区、求偶、交配、营巢和产卵等繁殖行为,但孵卵、育雏行为基本消失,这种变化的产生可能与环境条件和生理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2018年2-6月,笔者对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和冷水滩区野外捕获的麻面灰胸竹鸡(1~2月龄的小竹鸡称为麻面)和成年灰胸竹鸡采用不同尺寸的笼子进行人工驯养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驯养野生竹鸡时,易死亡期发生在驯养期前10 d;野生麻面竹鸡成活率比成年竹鸡高,适应笼养驯化快;笼顶加1层3 cm厚的海棉比笼顶用铁丝网的成活率高;黑暗矮小的竹鸡专用竹笼比其他铁丝笼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5.
对野生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的笼养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并对竹鸡的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和比较,以便为人工饲养竹鸡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舍饲竹鸡在生活习性方面仍然保持有野生时的鸣叫、梳羽、集群等习性。环境因素对竹鸡生活习性的影响较大。在体尺指标方面,雄性体重大于雌性,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竹鸡胫长指标、强壮指数均高于雌性竹鸡且差异显著(P<0.05)。其它生理指标雌雄个体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灰胸竹鸡肌肉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胸竹鸡,肌肉干品中氨基酸总量高达83.01%,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0.81%,高于白鹇、雉鸡和泰和乌骨鸡肌肉鲜味氨基酸的含量。灰胸竹鸡肌肉中含有高水平的牛磺酸。  相似文献   

7.
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是中国特有鸟类.利用近缘种家鸡(Gallus gallus)中已发表的微卫星DNA标记引物,对灰胸竹鸡进行跨种扩增,得到10个多态位点.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4-13个,观察杂合度为0.1220-1.000,期望杂合度为0.1183-0.8898.4对引物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这些引物将为研究灰胸竹鸡的系统地理学和保护遗传学提供非常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野生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的人工饲养和繁殖,试验在测定蛋形指数的基础上,初步研究野生灰胸竹鸡人工孵化和育雏的条件。结果表明:不同批次野生灰胸竹鸡蛋的长径和重量差异不显著,但短径差异显著。在温度为37.2~38.0℃和湿度为42%~63%的条件下,孵化率最佳,可达80%。对1~10日龄的雏鸡采取逐渐降低温度(从37℃降低到33℃)和相对湿度(从75%降低到55%)的方法,在光照强度为150 lx的条件下育雏获得成功。说明野生灰胸竹鸡的人工孵化和育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畜禽摄食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现象,采食行为决定采食模式,包括在一段时间内摄食量,摄食餐数、采食时间等。我们研究室曾经采用计算机辅助的记录方法,应用引进国外的摄食行为计算机监测系统(FIDAS系统)研究了舍饲水牛采食行为[1-2]、添喂大豆黄酮和填喂丙谷胺对蛋鸡摄食行为的影响特点[3-4],得到动物随意采食行为数据,从而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了畜禽在不同条件下采食行为特点。本试验旨在利用摄食行为计算机监测系统(FIDAS系统)收集笼养条件下蛋鸡不同日龄采食行为参数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探讨蛋鸡摄食行为特点及有关内分泌的变化。1材料…  相似文献   

10.
贮食行为是动物在应对环境变化为度过食物短缺期,或为交配、繁殖后代而储备食物的生存策略。为探究季节性环境因子变化和食物资源对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贮食行为的影响,本文测定了温度光周期、动物性别、限食对该物种贮食量、摄食量、体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雄性黑线仓鼠的体重、摄食量及贮食量均显著高于雌性;在类似于晚秋的低温等光照(10℃±2℃,L∶D=12∶12)条件下驯化1周,会诱导雄性个体体重降低,但摄食量不变,雌性个体则增加摄食量维持体重不变,雌雄的贮食量均不变;每日在白天时段限食可以降低雌性动物体重,但对其贮食量、摄食量无显著影响。结论,黑线仓鼠雌雄两性在低温和食物短缺条件下的能量对策不同。雌性由于体型较小,身体内不能贮存足量脂肪用于能量供应,在类似于晚秋的低温环境下只能通过增加摄食量以满足体温维持的能量需要,但由于受到身体消化吸收能力的生理限制,无法满足维持严寒条件下恒温的能量需求,因此体型较小的雌性个体会采取蛰眠的策略;雄性则由于相对较大的体型,身体贮存较多的可动员能量,且比雌性贮存更多的食物,这可能是其冬季能维持恒温,不蛰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教槽料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如何提高采食量和如何防止腹泻.现将如何提高仔猪的采食量作一分析. 1摄食控制理论 短时间摄食的调控是由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决定.当葡萄糖水平下降时,产生饥饿感.但从长时间的控制来说,体脂含量的稳定对摄食有调控作用.另外环境温度和基础代谢率对摄食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泌乳母猪的最适摄食温度为16~ 18℃,如果高于此温度,则摄食量按Y(摄食量)=6.5162-0.0786x(环境温度)的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1月龄竹鸡增重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21只灰胸竹鸡分成5个处理组,分别饲喂17%、15%、13%、11%和9%的不同蛋白水平饲料。每5 d对试验竹鸡称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第1~15 d与第16~30 d,17%蛋白水平组竹鸡平均日增重最大,分别为2.29 g和1.34 g;其次为13%、15%、11%,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86 g和0.84 g、1.78 g和0.8 g、1.44 g和0.43 g;9%蛋白水平组竹鸡平均日增重最小,为-0.22 g和0.11 g。试验第30 d,蛋白水平组17%、15%、13%与11%之间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但均与9%蛋白水平组之间差异显著。综上所述,1月龄竹鸡日粮的最适蛋白水平为11%。试验可为今后研究灰胸竹鸡的养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据英国农业研究局报道:温度每升高1℃,家禽摄食量减低1.7%。蛋鸡在高温时饲喂高浓度饲料能补偿摄食量的减少。因此,蛋鸡在常温和高温  相似文献   

14.
小灵猫是一种昼伏夜出的野生动物,其夜间摄食量与摄食行为很有规律性。2004年3~10月通过对小灵猫的摄食行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小灵猫夜间摄食高峰期在19:00~20:30之间,其摄食量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最适摄食温度范围为20℃~28℃,最适湿度在75%左右,其摄食行为反映了动物性饲料是小灵猫日粮中必需的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5.
Ghrelin对动物摄食量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hrelin主要由下丘脑弓状核和胃黏膜x/A样细胞分泌,是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的天然配体,对动物摄食量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就Ghrelin对动物摄食量的调节和途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小灵猫是一种昼伏夜出的野生动物,其夜间摄食量与摄食行为很有规律性.2004年3~10月通过对小灵猫的摄食行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小灵猫夜间摄食高峰期在19:00~20:30之间,其摄食量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最适摄食温度范围为20℃~28℃,最适湿度在75%左右,其摄食行为反映了动物性饲料是小灵猫日粮中必需的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7.
胃饥饿素(Ghrelin)又称作生长激素释放肽,作为脑肠肽,其可促进鱼类摄食。有研究报道禁食或摄食前可提高鱼类Ghrelin表达水平,中枢或外周注射Ghrelin可增加鱼类的摄食量。本文根据Ghrelin在哺乳动物和鱼类上的研究进展,阐述了Ghrelin的结构、组织分布和对鱼类摄食的调控及相关机制,为今后鱼类摄食调控及生长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肉仔鸡成长过程中行为变化对产热量的影响 ,将 2日龄肉仔鸡 36只分为自由摄食、 50 %摄食和绝食 3组进行观测。立位行为集中在明期 ,特别是摄食 30min前后 ,暗期几乎没有出现立体行为。 2日龄时 ,每天约有 70 0min是立位的 ,其后 ,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减少。在自由采食区 ,公雏比母雏摄食时间长。 50 %摄食区较自由采食区的摄食时间少。在绝食区 ,随着日龄的增加 ,公母的立位时间呈现减少倾向。 2 1日龄之前随着日龄的增加其摄食时间也增加 ,其后呈现相反倾向。产热 (HP ,kJ/kg0 75)与摄食时间有相同倾向。在 2 1日龄前公雏的HP比母雏低 ,2 1日龄后母雏比公雏低。 1天中各个区的HP活动规律是摄食后 1h内最高 ,暗期降低 ;限制摄食量后 ,HP降低 ,明期和暗期的HP差也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19.
胃饥饿素(Ghrelin)又称作生长激素释放肽,作为脑肠肽,其可促进鱼类摄食。有研究报道禁食或摄食前可提高鱼类Ghrelin表达水平,中枢或外周注射Ghrelin可增加鱼类的摄食量。本文根据Ghrelin在哺乳动物和鱼类上的研究进展,阐述了Ghrelin的结构、组织分布和对鱼类摄食的调控及相关机制,为今后鱼类摄食调控及生长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美国大学进行了许多实验,以检验母猪日粮中加糖是否能增加母猪哺乳期中的摄食量。结果表明加粮后对哺乳期猪摄食量没有影响,但发现母猪日粮中加糖,可缩短其断奶到发情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