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和广西两种文蛤的分子鉴定及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蛤如东群体(RD)和北海群体(BH)为对照群,利用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苍南文蛤(CN)和北海白壳文蛤(BW)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苍南文蛤和斧文蛤的碱基组成非常相似,通过文蛤属贝类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和分子系统聚类分析发现,苍南文蛤CN1、CN2与斧文蛤的同源性分别达到100.0%、99.2%,在依据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2个苍南文蛤也与斧文蛤单独聚为一支,据此将苍南文蛤确定为斧文蛤,此结果将斧文蛤的分布区域向北扩展到了浙江南部沿海,修正了现有文献中记载的仅在我国南海诸省分布的说法;而白壳文蛤与其它6种文蛤的基因序列同源性都不高(79.6%~85.3%),在系统进化树上单独分出一支,明显是独立于这些文蛤之外的新种。斧文蛤、白壳文蛤与文蛤群体COⅠ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文蛤BH群体的变异位点数、单倍型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均最大,斧文蛤其次,而白壳文蛤10条基因序列完全相同,未发生任何核苷酸位点变异,说明其遗传多样性很低。应用方差分析和Tukey多重比较,分析了斧文蛤、白壳文蛤与文蛤群体的形态差异,发现斧文蛤的壳长明显大于壳高,且SMW/TW、IW/TW 2个参数与文蛤、白壳文蛤群体差异显著(P<0.05);而白壳文蛤的壳宽指数大、壳型相对膨胀,SW/SL和SW/SH值均最大,与文蛤和斧文蛤群体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文蛤属贝类种间鉴别、种质资源保护及系统进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池养文蛤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蛤是舟山市池塘混养的主要品种之一,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是人们喜食的水产品,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水产品之一。去年5~7月,舟山市定海区出现了池养文蛤大批死亡的现象,笔者接到过无数的求治电话,要求对池养文蛤死亡现象进行防治。现对这次池养文蛤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一、池养文蛤死亡的特点1郾池养文蛤死亡往往是大批的,传染速度很快,一般10天左右能引起整塘文蛤都死亡。排干文蛤大批死亡的池塘,整塘发臭,几十米外都能闻到。也有的池塘,文蛤死亡率在20%~60%之间,死亡的都是大文蛤,小文蛤一般不死亡。2郾濒临死亡的文蛤不能…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文蛤属贝类线粒体基因组CDS序列密码子偏好性,采用CodonW、Excel 2007、SPSS 16.0和MEGA 5.0等软件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斧文蛤(M.lamarckii)、丽文蛤(M.lusoria)、短文蛤(M.petechialis)以及皱肋文蛤(M.lyrata)5种文蛤属贝类,并以青蛤(Cyclina sinensis)为参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文蛤属贝类线粒体基因组偏爱使用U结尾的密码子,使用频率最高的是UCU,其次是ACU,而对C结尾的密码子使用频率最低。5种文蛤属贝类密码子的偏好性反映出了彼此的亲缘关系,即文蛤与短文蛤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丽文蛤,与皱肋文蛤和斧文蛤的关系较远,与青蛤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4.
浅海滩涂文蛤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文蛤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海洋富营养化程度的日趋加重,文蛤的病害也随之发生。山东西部沿海滩涂是我国文蛤苗种生产的主要产区,近几年该海区文蛤死亡现象时有发生。另外,文蛤死亡主要是由于环境条件差、文蛤体质虚弱以及费尼斯弧菌感染等因素共同  相似文献   

5.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系国内外增养殖的重要对象,也是最佳的健康食品,常食能防病治病。作者围绕文蛤生物学基本特性、文蛤的苗种生产、文蛤养成技术、文蛤的收获、加工与销售以及文蛤增养殖的发展前景等专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正>文蛤属帘蛤目、帘蛤科、文蛤属,是一种埋栖型的双壳经济贝类。文蛤适应性强、养殖周期短、产量高、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丰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文蛤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文蛤的自然资源量却日渐萎缩,为满足滩涂、池塘养殖需求,开展文蛤人工育苗势在必行。在文蛤人工育苗过程中,可通过对文蛤种贝进行性腺促熟和催产,提早获卵,以达到延长文蛤生产周期、提高人工育苗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文蛤是蛤中珍品,肉味鲜美,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滨州市海域位于渤海湾南岸,水质肥沃,地质平坦,是我国文蛤四大产地之一。近年来,文蛤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为有效增殖保护文蛤和合理开发利用文蛤资源,2000~2001年我们进行了文蛤网围增殖护养技术试验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文蛤(Meretrix meretrix)为蛤中上品,是我国出口创汇率较高的水产品之一。近几年来,文蛤的生产方式由护养发展成为人工移养增殖,需要的文蛤苗种量增大,全靠自然海区的苗种已不能满足文蛤生产发展的需要。我们从1990年起即进行了文蛤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现将我们多年探索出的文蛤人工育苗技术介绍如下。1 亲贝蓄养促熟 文蛤人工育苗所用亲贝的性成熟程度直  相似文献   

9.
文蛤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是贝类海鲜中的上品.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地处瓯江入口处,气候温和,滩涂资源丰富,盛产文蛤.近几年,文蛤池塘养殖在龙湾区得到迅速发展,全区现有文蛤塘养面积近20000亩,年产文蛤近3000吨,出口量2000吨以上,成为浙江省最大的文蛤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0.
池塘养殖文蛤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蛤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是贝类海鲜中的上品。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地处瓯江入口处,气候温和,滩涂资源丰富,盛产文蛤。近几年,文蛤池塘养殖在龙湾区得到迅速发展,全区现有文蛤塘养面积近20000亩,年产文蛤近3000吨,出口量2000吨以上,成为浙江省最大的文蛤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主要通过对浅海滩涂文蛤生态习性的研究,结合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特点,进行浅海滩涂文蛤增养殖,摸索适宜当地条件的文蛤增养殖技术措施,进一步指导生产。试验期间主要开展了文蛤防逃、文蛤半人工采苗、文蛤苗种底播密度生长等试验,并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详细地阐述了文蛤的苗种培育及养殖技术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文蛤苗种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及文蛤稚贝的室内、外越冬技术,大规格文蛤苗种的中间育成技术;指出目前文蛤增养殖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最近据了解,产量占全国50%以上的江苏沿海文蛤资源已受到严重破坏,目前采捕量已由每亩40公斤下跌到15公斤,文蛤滩面也正在日益萎缩,不少以文蛤为生的渔村竞因资源枯竭而全村转业。连成江苏文蛤资源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一是出口渠道混乱,文蛤采捕量过大。1987年以前,江苏外贸每年可出口文蛤8000吨左右,但没有资源的上海,1989~1990年出口的江苏文蛤每年竞达8000多吨,目前文蛤资源已逐渐萎缩,符合出口规格的文蛤锐减,今年春天,竞有大量幼蛤流入日本市场。二是野蛮采捕,糟  相似文献   

14.
江苏文玲是我国文蛤中的上品,是该省沿海滩涂中最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年产量占全国文蛤总产量的50Oh。随着文蛤增养殖事业的发展,文蛤苗种的需求量日趋加大。但由于滥捕、环境污染等种种原因,文蛤苗种资源严重裹退,已不能满足增养殖业发展的需要。为有效保护文蛤种质资源,防止养殖良种性状变异和退化,合理和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自然文蛤苗种,推动文蛤种质资源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根据这个省文蛤养殖实际情况,经研究并报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在启东市吕四港镇建立江苏省文蛤良种场。该场为全民事业单位,挂靠在该省海洋…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日本文蛤与中国文蛤属2种贝类的形态差异及日本文蛤的物种有效性,采用多变量形态度量,结合传统分类方法,获得日本文蛤和中国大陆文蛤属2种贝类8个形态比例性状,并做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及Mantel检验。结果表明,(1) 单因子方差分析显示,日本文蛤与中国大陆文蛤属2种贝类,在8个比例性状中存在着5~8个显著差异(P<0.05);(2) 聚类分析表明,6个文蛤地理种群距离相近,且呈现南北分别聚为一类,而日本文蛤与长乐丽文蛤相近;(3) 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34.88%、18.61%、16.89%,累积贡献率为70.38%,三维主成分散布图进一步表明日本文蛤与丽文蛤均独立于文蛤不同地理种群重叠区之外;(4) 判别分析构建了8个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39.09%~100%,P2为47.06%~100%,日本文蛤与中国大陆文蛤属2种贝类的综合判别率为70.60%,其中日本文蛤判别准确率为100%,丽文蛤判别准确率高于91.67%;(5) Mantel检验结果表明,各种群间的地理距离与欧氏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623 7, P<0.01)。研究认为,日本文蛤属于丽文蛤,与长乐丽文蛤属于同一种不同地理种群;根据MAYR等提出的75%规则,8个比例性状中有5个性状大于1.28,两个丽文蛤群体已达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文蛤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海水富营养化程度的日趋加重,文蛤的病害也随之发生。山东西部沿海滩涂是我国文蛤苗种生产的主要产区,近几年该海区文蛤死亡现象时有发生。另外,据于志华等多年实地考察和多次对比试验证实:文蛤死亡主要是由于环境条件差、  相似文献   

17.
合浦沿海文蛤大批死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合浦沿海文蛤大批死亡情况 自2001年4月中旬开始,广西合浦县沿海各镇养殖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陆续出现死亡,最初西场、沙岗镇沿海养殖文蛤出现少量死亡,接着蔓延至党江镇。进入5月份,廉州、党江镇沿海养殖文蛤出现大面积死亡。据调查,全县文蛤死亡涉及4个沿海镇,死亡总面积1713hm2,占全县文蛤养殖面积的23.3%,死亡率达79.5%,较往年一般死亡率10%~20%严重得多。文蛤死亡有4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文蛤生态容量,实验根据动态能量收支理论,基于R语言构建了文蛤动态能量收支模型,采用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法估算模型参数,通过对比围塘环境下文蛤壳长、湿重、软体部湿重的实测值与模拟值验证模型,并应用于模拟黄海海域滩涂区文蛤的生长过程。结果显示,文蛤模型主要参数形状系数、阿伦纽斯温度系数和单位体积结构物质所需能量分别为0.57、9 278 K和2 056 J/cm3;实测与模拟的文蛤壳长、湿重和软体部湿重相关系数R2平均为0.996,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误差为3.58%;如东沿海区域6月实测文蛤软体部干重为0.48 g,壳长3.12 cm,模型模拟的软体部干重、湿重和壳长分别为0.476 g,6.6 g和3.2 cm。研究表明,实验构建的文蛤动态能量收支模型的准确度较高,可真实地反映出文蛤在自然水域中的生长过程,为评估文蛤生态容纳量及构建文蛤相关的生态系统模型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文蛤养殖和文蛤育苗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文蛤育苗中瓶颈问题的构想,并阐明了文蛤育苗规模化生产的迫切性,同时提出了实现规模化生产的有效途径为育苗室与土池人工育苗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正> 笔者最近在江苏沿海了解到,产量占全国50%以上的江苏文蛤资源已受到严重破坏,采捕量由每亩40公斤大幅度下降到15公斤,文蛤滩面也日益萎缩,有不少以文蛤为生的渔村竟因资源枯竭而全村转业。江苏文蛤资源的严重破坏主要原因是人为的.(一)出口失控,文蛤采捕量过大。1987年以前,江苏外贸出口文蛤8000吨左右,1987年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