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症状表现。番茄激素中毒常表现为叶片向上卷曲僵硬,纹理(叶脉)较粗重、发潮,为渐进式。而番茄病毒病症状表现不是渐进式,发病后马上表现出来,叶片卷曲细如针丝。番茄激素中毒往往在大棚中表现为弱株叶片卷曲,点花越多,卷曲越重。番茄病毒病则不表现点花越多卷曲越重的症状。番茄激素中毒在叶片皱缩卷曲时,叶片颜色不变或变得更绿。而番茄病毒病则表现出叶片颜色比正常株要黄的症状。番茄定植越早,气温越高,激素中毒的可能性越大,菜农住往为防止徒长,苗期就开始使用矮壮素、助壮素、矮丰灵,植株体内积累了很多激素,虽未有表现,一旦点花,症状马上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目的】干旱胁迫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水平,对玉米干旱胁迫快速、精确监测,及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对保障玉米丰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对玉米干旱卷曲叶片进行监测是实现快速精确地监测玉米干旱胁迫的重要方法。【方法】文章使用单反相机获取干旱胁迫和适宜水分处理下的玉米植株数字图像,使用多边形框手动标注玉米卷曲叶片,建立玉米卷曲叶片目标检测数据集,使用目标检测模型Mask R-CNN对玉米卷曲叶片进行检测。【结果】目标检测模型进行玉米卷曲叶片检测的置信度高于98%,在IOU阈值为0.5时,卷曲叶片检测模型的均值平均精度为74.35%。【结论】目标检测算法能精确地对玉米卷曲叶片进行检测和分割,卷曲检测置信度高。基于叶片卷曲信息的玉米干旱胁迫识别具有快速、及时、精确等优点。随着作物表型组学的发展,目标检测算法可广泛应用于作物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以及作物表型研究中感兴趣区域的识别和定位等研究。  相似文献   

3.
牛元  陈雅平  吴国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325-3327,3330
介绍了卷叶突变体的类型,并从细胞水平、激素调控、分子遗传及环境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叶卷曲突变体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1生理性卷叶 1.1症状.在番茄进入转色期前后,叶子自下而上逐渐卷曲,严重时全株叶片卷曲,使果实暴露在阳光下,叶片变脆.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荷兰盆花最流行品种是丝苇‘Curly Kai’(VBN编码:102176),它在2007年德国国际植物展览会(德国IPM)上首次推出。由于叶片为卷曲形,故起名为curly(卷曲)。叶片自然卷曲时长度为15cm-20cm,叶色为深绿色,叶脉为灰绿色,叶片边缘为锯齿状。当丝苇新芽萌发的时候,远远看去形似花朵。  相似文献   

6.
以卷曲程度不同的一组水稻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研究叶片卷曲性状对株型、群体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平展叶而言,卷叶及凹叶叶片披垂角、单株遮光面积较小,群体各层透光性好,上部叶面积比例稍大,消光系数较小,群体光合速率高。并对叶片最适卷曲程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一个水稻矮化剑叶卷曲突变体进行鉴定与基因定位,为水稻等禾谷类作物剑叶形态发育及分子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在籼型水稻恢复系缙恢10号的甲基磺酸乙酯(EMS)突变库中筛选到一个隐性矮化剑叶卷曲突变体,命名为dcfl1(dwarf and curled flag leaf 1)。田间小区种植,全生育期内观察dcfl1和野生型的株型变化。苗期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鞘内表皮细胞大小;孕穗期和抽穗期利用石蜡切片观察剑叶基部形态;开花期测定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叶绿素含量;成熟期考查株高、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配制西农1A/dcfl1杂交组合,利用F1和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F2隐性群体进行基因定位。【结果】生育期内,突变体dcfl1都表现出矮化性状。dcfl1叶鞘内表皮细胞长度明显比野生型要短,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与野生型相比,穗长、倒1节间和倒2节间均显著变短,倒3节间和倒4节间无显著变化。抽穗期dcfl1剑叶的叶片和叶鞘连接处硬化,剑叶基部展开受阻,半边叶片向内卷曲,剑叶上部和中部正常,其他叶片也正常。农艺性状调查发现,dcfl1的有效穗数为14.24,极显著高于野生型的11.62,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则无显著变化。此外,dcfl1的叶色略深,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叶绿素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野生型,类胡萝卜素含量也略有升高,但仅剑叶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叶绿素b的含量则无显著变化。西农1A/dcfl1的F1群体中,株高和剑叶表型与野生型一致。F2群体中分离出正常和突变两种表型,突变表型与dcfl1类似,植株株高变矮,剑叶基部特异卷曲,说明矮化和剑叶基部特异卷曲是一对共分离性状。且两种表型分离比符合3﹕1,表明dcfl1突变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620株F2隐性单株,最终将DCFL1精细定位在第3染色体短臂In Del标记Ind03-11和Ind03-6之间78 kb的物理范围内,包含15个注释基因,为DCFL1的克隆和水稻剑叶形态发育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结论】dcfl1是一个水稻矮化剑叶基部特异卷曲突变体,基因精细定位在第3染色体78 kb的物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番茄的叶片发生卷曲、皱缩,在生长期会经常出现,发生卷缩的原因很复杂,除极少数品种的叶子卷缩属生理特性外,大多是环境条件不适,以及病毒病发生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OsRRK1(rop-interacting receptor-like kinase 1)属于胞质类受体激酶RLCK Ⅵ家族成员,通过对OE-OsRRK1转基因水稻的叶片形态观察,明确OsRRK1在水稻叶片发育中的作用。【方法】依据水稻基因组数据库公布的目标序列设计引物并构建OsRRK1超量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转入到粳稻品种合江19,通过PCR分析鉴定阳性植株,Southern blot鉴定转基因植株插入外源基因的拷贝数,Northern blot杂交和qRT-PCR鉴定转基因植株在RNA水平的表达情况;选取T2代纯合植株抽穗期的剑叶进行叶片卷曲指数(leaf rolling index,LRI)测定;通过石蜡切片和苯胺蓝染色观察水稻横切后泡状细胞的变化情况,用Image J软件统计泡状细胞的面积;采用叶绿素测定计测量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结果】共获得OE-OsRRK1转基因阳性植株44株,随机选取17株,经Southern blot鉴定8株为单拷贝株系,9株为多拷贝株系;随机选取2份多拷贝株系(OE-1和OE-4)和5份单拷贝株系(OE-5、OE-21、OE-22、OE-24和OE-25)用于后续试验。经分析发现OsRRK1在不同的转基因株系中具有不同程度的过表达情况,其中OE-1、OE-4和OE-25株系超量表达程度高,OE-5株系超量表达程度低,OE-21、OE-22和OE-24株系超量表达程度居中。从中选取OE-5、OE-22和OE-25共3份单拷贝转基因株系和WT对照经Northern blot鉴定后与qRT-PCR结果一致。统计选取的7个株系和WT对照的叶片卷曲指数发现:卷曲程度与OsRRK1表达量呈正相关,表达量越高卷曲程度越高。水稻叶片经切片和染色后发现OE-OsRRK1转基因植株叶片中泡状细胞发生了明显变化,转基因株系中泡状细胞数目都小于对照中泡状细胞均值4.6个。叶片卷曲得越明显,泡状细胞退化得越严重,数目更少,面积更小。经叶绿素含量测定发现,OE-22、OE-24和OE-25转基因的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野生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高。【结论】过量表达OsRRK1会影响泡状细胞的数目和面积,从而使水稻叶片发生卷曲,且卷曲程度与表达量呈正相关;OsRRK1在水稻中的过量表达导致叶绿素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水稻品种南粳46,发现2个可以稳定遗传的叶片卷曲变窄的突变体rnl1-1(rolling and narrow leaf1-1)和rnl1-2.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从苗期开始表现出叶片卷曲变窄的表型,一直持续到成熟期.此外,突变体抽穗期延迟,株高、穗长、剑叶长、剑叶宽、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粒厚、每穗粒数和粒宽均显著降低.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的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rnl1-1与籼稻品种Dular杂交建立F2群体,将该基因定位在水稻第12染色体长臂上的InDel标记HF36和HF43之间约277 kb的区间内.该区间内NRL2基因突变引起的表型与rnl突变体相似,测序发现rnl1-1突变体中RNL2基因的第1708位核苷酸由C突变为T,使得编码的氨基酸由丝氨酸突变成脯氨酸;rnl1-2突变体中RNL2基因的第2011位核苷酸由G突变为A,使得编码的氨基酸由精氨酸突变成甘氨酸.  相似文献   

11.
对天津蓟县地区红地球葡萄发病率较高的日烧病、黑痘病、灰霉病、霜霉病、白腐病的发病时期、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基因芯片是一种高通量、快速、平行核酸序列测定及定量分析技术。它是将大量特定序列的核酸片段有序地固定在载体上作为探针与标记核酸分子进行杂交,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弱,进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组成及数量。目前基因芯片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序列测定、基因表达研究、动植物疾病诊断及生物药物筛选等领域,是一种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检测手段。文章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种类和制备过程,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在基因测序,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基因多态性检测,药物筛选,以及在预防兽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文献[1] 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插齿刀切入刃、顶刃和切出刃的切削厚度,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并绘制了切削厚度曲线图,避免了繁杂的人工计算。  相似文献   

14.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文龙  康占海  陶晡  赵春辉  霍建飞  耿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79-14280,14297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通量、快速、高准确度的新技术,该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基因表达水平检测、特异相关基因分离、基因突变性检测、植物杂种优势预测、种子纯度检测、转基因植物检测及植物检疫等多种研究领域。该研究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的概念、分类、制作原理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动态应变采集系统是通过便携式微机向单片机发送命令,由单片机根据频率,量程,数量等参数控制采集工作的进行。便携式微机用于对所得数据作进一步处理。该系统可方便的用于设备的可靠性验证,故障分析等。  相似文献   

16.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的种类、原理、特点、基本过程及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徐振彪  宋林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67-4868
基因芯片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尖端技术,具有检测效果灵敏、快速、高效的特点,已经在生命科学的很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基因芯片技术在检测基因表达情况,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高产、优质、高抗性、早熟等新基因筛选,杂交机理研究,优良杂种后代选育以及基因突变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基因芯片在农业研究领域的深入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山茱萸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山茱萸为木本珍贵中药材,用普通方法嫁接成活率低、嫁接时间短。1985~1988年采用生长季节贴枝接、改良长块削芽接和花苞接,共接苗40余万株,成活率85%以上。嫁接苗当年部分形成花芽,第三年普遍结果,结果年限比实生苗提早7~12年。  相似文献   

19.
单片微型计算机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单片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干扰形成原因及传播系统,采用光中、接、屏蔽、退耦、滤波、软件陷阱、WATCHDOG等多种技术、加强单片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实践证明,采用这些抗干扰技术后,微机系统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基因芯片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功能的新技术,目前此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植物基因组研究中。本文对基因芯片技术在水稻的基因表达检测、特异性相关基因分离、生长发育研究、杂种优势预测、种子纯度检测以及转基因植株检测与鉴定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