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树种间杂种叶变异大,对垂柳×紫柳,旱柳×紫柳、朝鲜×(旱柳×紫柳)、卷边柳×紫柳、垂柳×绵花、旱柳×(旱柳×紫柳)、簸箕柳×川滇柳的F12年实生苗叶面大小,叶形、叶柄长、托叶、叶缘、叶基等遗传与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长、叶宽、叶长/叶宽比,多数杂种表现近似于亲本平均值,杂种间变异大于杂种内变异,叶缘,叶基及叶尖形状分别相似于母本或父本。  相似文献   

2.
从垂柳×白柳(S.babylonica×S.alba);垂柳×爆竹柳(S.babykibuca×S.fragilis);垂柳×旱柳(S.babylonica×S.matsudara);旱柳×白柳(S. matsudara×S.alba);旱柳×爆竹柳(S.matsudara×S.fragilis)、旱柳(东善)×旱柳(哈尔滨)等杂种一代,以及垂柳自然授粉实生苗中选出45个单株,分别扦插获得无性系。利用其插条进行无性系苗期测定,测定是以亲本和外引优良杂种无性系为对照,根据对苗高、底径、分枝特性等性状的测定分析,被测定的无性系其杂种优势非常明显,绝大多数属超亲优势。按生长优势和优良的分枝性状,评选出ba1、bf36、mf4、ma2、ma4、bm1、bm4、b1、b4、及m2等十个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3.
杨黑点叶蜂综合管理技术研究孙国青,张剑卫,王云铭(黑龙江省林业管理干部培训中心齐齐哈尔161000)孙薇,冯文(齐齐哈尔林业学校)杨黑点叶蜂(PrisiiphoraconjugataDahlb)是杨、柳人工幼林和苗圃重要的食叶害虫,群聚为害,食叶速度...  相似文献   

4.
垂枝柳( Salix babylonica L .),别名水柳、倒挂柳等,乔木,树高10~20m ,小枝细、长,下垂,枝条直立的很少,深褐色。叶互生,叶披针形,长7~15cm ,宽4~11mm ,顶端渐尖,叶基部大多楔形,无毛或幼叶微有毛,有细的锯齿。雄蕊2,花丝分离,花药呈黄色,有腺体2个。雌花子房没有柄,具有腺体1个。蒴果,果内具有种子2~4粒,成熟的种子较细小,呈深绿色,外果皮具有白色柳絮。千粒重约0.1 g。花期4月,果熟期5月。  相似文献   

5.
我国树木种类极为丰富(已知的共8000余种,隶属1300余属,192科),树种名称繁多,更由于古今书籍记载的不同,地方名称的差异,一个树种常有数个名称,或多至数十个名称,出现了“同树异名”、譬如我们在河岸两边常见的胡桃科的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DC.),其中文名称有秤柳、燕子树、柜柳、枫柳、榉柳、麻柳、大叶柳、柳丝子、水槐树、魁柳等。另外,也由于观察不够细致,有时把形状近似的一些树木误认为是一种树  相似文献   

6.
采用乡土植物、地带性植物优先原则,物种多样性原则进行恢复植物物种选择,同时结合植物群落的演替理论、植物种群的生态位理论、植被恢复的美学理论等对其恢复植物进行组合设计,提出了新河高速公路路域边坡及相似类型的裸露边坡地区在植被恢复中可供选择利用的5种植物组合:①苦楝(或香樟)+美丽胡枝子+葛藤+坡柳+狗牙根组合;②山黄麻+清香木+含羞草+皱叶狗尾草+地果+牛筋草组合:③黄金间碧玉+棕叶芦+椭圆叶木蓝+皱叶狗尾草+掌叶鱼黄草+竹节草组合;④五节芒+绢毛木蓝+委陵菜(或草玉梅)+稗+密花葛(或粉葛、苦葛)+山麦冬组合;⑤羊蹄甲(或苹婆)+香花崖豆藤(或多花崖爬藤)+地果+积雪草(或杠板归)组合。  相似文献   

7.
经对杂交柳水湿地区适生性研究表明,杂交柳有比杨树更强的耐水湿能力。初步认为洞庭湖地区适宜推广杂交柳的水湿地有:水淹时间每年240d(一次连续3个月以内)、林分或接近没项不超过120d(一次连续43d)的湖洲滩地;季节性水淹河洲及岸边洼地;内垸低湿地。季节性水淹对杂交柳的生长是有利的,淹水100~240d(一次连续3个月以内)的湖洲滩地最适宜杂交柳造林。常年积水的洼地不适宜杂交柳造林。  相似文献   

8.
敌马烟剂防治刺槐外斑尺蠖试验初报①耿长明(鹤壁矿务局内黄林场内黄456350)厉天斌张学正(郑州市林业工作总站)杜现军(濮阳市林业局)吕松江(辉县市林业局刺槐外斑尺蠖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除危害刺槐外,还危害杨、榆、柳、苹果、梨等树种和玉米、花生等多...  相似文献   

9.
柳毒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毒蛾Stilpotiasalicis(Linnaeus)是“三北”地区防护林杨柳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分布广,危害重。在内蒙古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2、3龄幼虫在2m以下树皮裂缝及根部杂草中越冬。  相似文献   

10.
柳毒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毒蛾Atilpnotia salicis(Linnaeus)是“三北”地区防护林杨柳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分布广,危害重。在内蒙古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2、3龄幼虫在2m以下树皮裂缝及根部杂草中越冬。  相似文献   

11.
洁泰毒蛾生物学特性王家双,陈宝泉,董彦才,栾风福(莒南县林业局,276600)洁泰毒蛾TeiaimmaculataGaede,属鳞翅目毒蛾科,省内已知分布于莒南、临沭等地,寄主为条编柳类(杞柳、筐柳、簸箕柳等)、山枣子(小灌木)、胡枝子及农作物花生。...  相似文献   

12.
编织柳是生产柳条供作编织原料用的一类柳树。用柳条编制的各种生活,工艺制品及小型家具,轻巧美观,行销国内外市场,是重要的出口贸易产品。在我国,能作为柳编利用的柳树种较多,但目前生产上普遍栽植的只是簸箕柳(Salix suchowensis)、筐柳(S. linearistiplaris)、细枝柳(S. gracilior)、北沙柳(S. psammophila)、篙柳(S. viminalis),杞柳(S. integra)等几种。为满足柳编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我国的柳树资源,选择适宜柳编的柳树进行人工栽培;另一方面要通过遗传改良的途径,选育高产优质的编织柳新品  相似文献   

13.
以沉水樟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通过试验设计得到沉水樟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2 mg/L(pH=6.0),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分别为1/2MS+6-BA 0.8 mg/L+NAA 0.05 mg/L+Na2S2O3150 mg/L(pH=5.5)和1/2MS+IBA 1.0 mg/L+NAA 0.05 mg/L,增殖系数达到2.5,有效生根率达到96%,且在增殖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Na2S2O3,解决了新抽芽顶梢或叶枯顶或掉叶难题,为沉水樟快繁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3个浙江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其中,纤梗叶下珠Phyllanthus tenellus Roxb.为华东归化植物新记录,同时确认浙江产的苦味叶下珠P. amarus Shumach. etThonn.系本种之误定;池州报春苣苔Primulina chizhouensis Xin Hong, S. B. Zhou et F. Wen和宝华山老鸦瓣Amana baohuaensis B. X. Han, Long Wang et G. Y. Lu为浙江野生植物分布新记录。凭证标本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院(ZM)和浙江大学标本馆(HZU)。  相似文献   

15.
刺槐尺蠖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对刺槐的蓄叶量、叶面积、刺槐尺蠖食叶量、人工模拟摘叶对刺槐生长量影响等因子的调查分析,得出胸径D与刺槐蓄叶量M之间的关系式为M=135265.73 + 13949.41D(相关系数r=0.976),刺槐叶面积与鲜重(长宽平均值)的关系:S=0.096W - 0.086(r=0.986),S=1.99L - 0.68(r=0.988),刺槐尺蠖幼虫期平均每头损叶量为295.45cm^2,根据CT=M*H/Q(1-R)关系式,计算出不同径阶刺槐树的刺槐尺蠖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6.
在干旱年份,从科尔沁沙地干燥沙丘选择特别耐旱的灌木树种进行育苗试验。通过对1、2年生苗木生长状况分析:叶底珠(Securinega suffruticosa)、鼠李(Rhamnus porflorus)、桃叶卫矛(Evonyms bungeanus)、驼绒蒿(Eurotia arborescens)和杠柳(Periplocasepium)等适应性强,1年生苗木高度为对照树种胡枝子的49.6%~101.8%,2年生苗木为对照树种胡枝子的89.0%~97.9%,可以进一步进行沙地造林试验;东北木蓼生长缓慢,不宜继续进行造林试验。  相似文献   

17.
林木营养与虫害-杨树不同栽培措施的抗虫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杨树与刺槐混交、间种绿肥、施土杂基肥和追施化肥等不同栽培措施后的抗害虫效应,并探讨了不同栽培措施后其抗性不同的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混交或间种明显降低了青杨枝天牛和杨扇舟蛾的数量及对杨树的为害。(2)用混交林杨叶喂饲柳毒蛾或用间种绿肥的杨树叶喂饲杨扇舟蛾,幼虫生长不利,蛹及成虫的雌雄比,怀卵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3)混交和间种后的杨叶所含总蛋白质,总游离氨基酸,粗纤维,灰分及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但总糖,碳氮比,游离胱氨酸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缺乏游离蛋氨酸和组氨酸,我们的资料表明,上述混交和间种措施提高了杨树对上述害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柳牡蛎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兰柱  杨金宽 《林业科学》1994,30(2):188-192
柳牡蛎蚧的研究姬兰柱,杨金宽,邵玉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5)关键词柳牡蛎蚧,杨树,生物生态学,综合防治柳牡蛎蚧(LepidosaphessalicinaBorchs.同翅目:盾蚧科)广泛分布于“三北”杨树防护林区。该蚧通过刺吸...  相似文献   

19.
簸杞柳JW8—26及杞簸柳JW9—6新无性系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簸箕柳(Salix suchowensis Cheng)与杞柳(Salix integra Thunb)的正反交杂种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通过无性系选择,选育出高产优质的编织柳优良无性系——簸杞柳Jw8-26(Salix suchowensis×S.integra)和杞簸柳J_w9-6(S.integra×S.suchowensis),其柳条平均产量分别为1941公斤/亩和1746公斤/亩,平均条长分别为230厘米和234厘米,产量和条长比对照簸箕柳高82.91—63.64%和16.75—14.25%,是适于江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的编织柳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20.
巨桉,柳按种源试验及其生长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巨桉13个种源,柳桉14个种源的试验林为研究材料,对生长在海拔100m,贫瘠山地上的5年生幼林进行分析,并对树种间和种源间的生长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树种水平上,柳桉的生长适应 ,生长速率臁通直度,径高比等方面均比巨桉好,只是在下高不及巨,但树种间差异,除抗寒性特别明显外,其余均洋显著。(2)树种内的不同地理种源之间,树高,胸长和材积生长差异、巨桉和柳桉在幼林3年生时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