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陆地棉品种数量性状的典型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 2 3份陆地棉品种 (品系 )形态、产量、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 ,形态性状与产量、品质性状组间极显著典型相关 (0 .0 1水平 ) ,说明可以通过形态性状间接选择产量、品质性状。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组间典型相关不显著 ,说明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同步改良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60个品种(系)24个性状的考察数据为材料,对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产量和品质性状作了详尽的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产油量及硫甙均与各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关系;含油量、蛋白质及含油量 蛋白质3个性状与其余各性状的关系不大。因此建议:低硫高产育种宜采用多个性状综合选择的方法,而高含油量、高蛋白质育种宜以直接选择为主。  相似文献   

3.
玉米抗寒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7×7 GriffingⅡ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28个组合,测定了冷胁迫下玉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玉米抗寒性与其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抗寒性构成因素组与产量构成因素组的典型相关关系中,主要起作用的是脱落酸含量(ABA)、丙二醛含量(MDA)、穗行数、行粒数;在抗寒性状构成因素组与植株性状构成因素组的典型相关分析中,主要起作用的是ABA、株高;在植株性状构成因素组与产量性状构成因素组的典型相关分析中,主要起作用的是雌穗数、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4.
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籼粳交(Lemont×特青)构建的一套包括265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F14)的株高、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10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株高和有效穗以外,8个农艺性状在双亲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性状在RIL群体中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单株产量与结实率、粒数和株高呈极显著相关;除千粒重外,所有性状均与株高具有相关性。对单株产量作用大的性状依次为结实率、有效穗、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这4个性状解释了单株产量90.7%的变异。另外还对6份优良株系进行了评价。这些结果可为水稻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分析提供有用的信息,也为水稻育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4个杂交水稻品种(组合)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产量性状中,前4个公因子对变异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5%,这4个公因子能恰当地反映了所控制的10个产量性状及其相互关系.(2)品质性状中,前4个公因子的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88.6%,这4个独立的公因子能够代表品质性状绝大部分的遗传信息及其相互关系.(3)杂交组合博Ⅱ Ax2006和博Ⅱ Axl-10具有较为理想的产量构成性状结构,但其品质性状的得分较低.其品质性状有待于进一步改良;杂交组合特AxR248不仅具有结构较好的产量构成性状,同时也具有较高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因子得分,建议在生产上进一步验证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周口生态区12个芝麻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芝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对周口生态区12个芝麻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周10J5、驻11J19、周芝5号等品种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较好,抗病性较好。相关性分析显示,芝麻产量与每蒴粒数、单株产量、单株蒴数、果轴长、株高、千粒重、空稍尖呈正相关,与始蒴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密植条件下国审冬油菜品种主要性状特点与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增大种植密度后油菜品种的群体优势和单位面积产量,以2013年品种区域试验中密植条件下(3.45×105~4.05×105株/hm2)国家审定的22个冬油菜品种为材料,研究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抗病性状,分析不同区域审定品种各性状的差异,比较密植条件与稀植条件下油菜品种在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2 861.25kg/hm2,平均含油量为44.88%;3个产量构成因子中,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平均分别为280.52个、21.13个和3.85g,其中,以单株角果数的变异系数最高,为0.21,表明其在不同品种间差异大,是最不稳定的产量因子。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分枝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68,达到极显著水平,与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无显著相关关系;单位面积产量则与3个产量构成因子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综合指标的累计贡献率81.83%,可以用其对单位面积产量进行概括分析。与2001-2010年间稀植条件下审定的冬油菜品种相比,2013年密植条件下审定的冬油菜品种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10.61%,然而3个产量构成因子中,单株角果数降幅为29.08%,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则无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主要归因于油菜种植密度的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的改良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5年在北京和新疆两个生态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产量、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位高、茎倒率、倒伏率、病株率9个农艺性状和不同年代的改良进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位高、茎倒率、倒伏率、病株率等不同年代农艺性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北京和新疆的产量改良进展结果相似。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的农艺性状改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穗粒数、千粒重、倒伏率、空秆率及病株率的改良提高了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小麦F1代谷蛋白大聚合体(glutenin macropolymer,GMP)含量的杂种优势以及GMP含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用6个小麦亲本材料,按照Griffing方法Ⅱ组配一套杂交组合,测定和分析了F1代GMP含量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杂交组合GMP含量的平均杂种优势呈现负向效应.GMP含量的遗传呈现出倾向于低值亲本的趋势.GMP含量与株高、穗长、单株生物产量、单株粒重、千粒重、单株粒数、收获指数等农艺性状相关不显著,有利于高产优质的结合改良.因此,通过合理组配亲本和选择,可望获得GMP含量高,烘烤品质好和农艺性状优良的丰产品系,从而提高中国小麦的烘烤品质.  相似文献   

10.
用9个郑58的株系为母本,昌7-2为父本组配了9个近缘组合,以郑单958为对照,分析了近缘组合的性状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显示,各近缘组合农艺性状间存在差异,在株高、穗位高、茎粗、SPAD值等性状上,多数组合均优于对照,但单株叶面积则表现出减少的趋势。通过亲本株系的选择,可以改良原杂交种的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1.
对1923~2008年间育成的吉林省主推的57个大豆品种按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品种进行分类,研究了不同熟期组品种各冠层农艺性状和叶片部分光合特性指标的演化趋势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熟期品种的产量、百粒重、株高、单株叶面积、叶柄长、始粒期的光合速率和SPAD与育成年代均成正相关,单株分枝数与育成年代成负相关;单株荚数、单株荚重、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茎重、始粒期SPAD与产量成正相关,其中单株荚重与产量显著相关。总体上看,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各性状的演化趋势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较相似,它们的百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叶面积、叶柄长、始粒期光合速率及始粒期SPAD与育成年代及产量都成正相关;始粒期SPAD在所有性状中表现最稳定,在各熟期组中与育成年代及产量均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亲本冀豆12(高蛋白)和冀nf58(高油)及其175份F_(9∶11)重组自交系(RIL)材料,对大豆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遗传分析,以期初步解析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亲本在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百粒重、油分含量、蛋白含量和单株粒重7个性状上具有显著差异。在RIL群体中,12个农艺性状均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征,且具有相对较高的遗传率。其中,株高的遗传率最高(0.98),茎干重最低(0.63)。除3个性状(油分、蛋白含量和百粒重)外,其它9个性状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0~0.90;蛋白含量与6个性状显著负相关,但与百粒重显著正相关。各性状与单株粒重相关性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叶干重株高分枝数叶片数茎干重、主茎节数百粒重蛋白含量油分含量。选取19个单产最高的家系材料进一步分析表明,所测试的9个农艺性状主要遗传于母本冀豆12,而株高和主茎节数受到父本冀nf58的改良,说明通过聚合不同品种优异性状仍有提高品种产量的潜力。本研究结果可为培育高产优质大豆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长江中游地区夏大豆品种资源中随机抽取的94个品种为材料,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产量性状及其它农艺性状间的相互纲时利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与形态及生育期性状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是: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关系较大,与形态数量性状之关系次之,与生育期性状之关系较小。产量构成三因素中以荚数/株、百粒重对产量,生育前期及分枝数对荚数/株,生育前期及生育后期长短对  相似文献   

14.
孟祥勋  胡明祥 《大豆科学》1991,10(3):179-186
利用3个大豆杂交组合研究了F_2或F_3代根据单株蛋白质含量进行高、中、低分組选择的选择效果及其对产量和脂肪含量的影响;分析了蛋白质、产量、脂肪及蛋白十脂肪总量之间的遗传相关及相关遗传进度。结果表明:(1)不同杂交组合早世代蛋白质含量分组选择的效果不同。F_2或F_3分组选择的F_3或F_4组间蛋白质含量有一定重叠,但一般高组蛋白质含量高于中组或低组;(2)早世代蛋白质含量分组选择对脂肪含量影响较大,对产量则无显著影响;(3)蛋白+脂肪总量与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脂肪和产量负相关不显著。以选择蛋白+脂肪总量估计的蛋白质含量相关遗传进度与直接选择的遗传进度相似;产量和脂肪的相关遗传进度有正有负但绝对值均很小。综上结果认为,早世代根据蛋白+脂肪总量进行选择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遗传改进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是每英粒数增多、每节荚数增多、英比提高、分枝数减少、茎秆增粗、抗倒伏能力增强、粒型增大、单株粒重提高,脂肪含量增加、株高、节数、节间长度,生育期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改进,产量的遗传改进幅度为1.2-2.5%。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脂肪含量、荚比、每荚粒数、主茎荚数、每节荚数、三、四粒荚数、百粒重、茎粗、节数、生育期与产量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聚  相似文献   

16.
《Field Crops Research》1988,19(2):103-111
The nature and magnitude of genetic variability and component analysis was assessed in 50 diverse genotypes of soybean grown in monoculture and in association with maize. Cropping system effects and interaction of cropping systems with genotypes were significant for all traits except 100-seed weight, oil % and protein %. Branches/plant, total pods/plant, pod clusters/plant, harvest index and seed yield/plant decreased under intercropping. There was no effect of cropping system in the manifestation of phenotypic and genotypic variability. The estimates of heritability and genetic advance for seed yield components were less in the associated cropping system than in the sole crop. Genotypes interacted differentially to the different cropping systems. The performance of as many as 30 genotypes was comparable under both cropping systems. Fourteen genotypes recorded reduction in seed yield/plant under intercropping. However, the performance of six genotypes was higher under intercropping. Among the commercial varieties, the performance of ‘Bragg’ and ‘Hardee’ was comparable under both cropping systems. ‘Punjab-1’ performed better in associated cropping, while ‘Shilajeet’ and ‘Lee’ performed better under sole-crop.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raits were found to differ, both in nature and magnitude, between monoculture and intercropping. In monoculture, seed size, harvest index and oil %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seed yield. By contrast, plant height, branches/plant, pods/plant and pod clusters/plant, besides 100-seed weight and harvest index, were correlated with seed yield under intercropping. Seed size followed by branches/plant appeared to be the important characters to undertake selection for higher seed yield under sole-crop. Yield improvements in intercrop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harvest index. Genotypes and the characters to be utilized to develop varieties suitable for sole-crop and intercropping have been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7.
大豆种质的倒伏性调查及其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倒伏是大豆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以60份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为材料,调查和分析了大豆倒伏性及其与茎秆性状和产量性状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倒伏性存在显著差异,倒伏的严重程度与茎秆性状有关.大豆品种的倒伏级别与株高、主茎节数、节间长、分枝数等性状的相关系数均达1%显著水平,茎秆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百粒重呈负相关.不同倒伏级别组之间产量性状表现显著差异,2级倒伏组是具有轻度倒伏和高产潜力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筛选到的20株麻疯树优良单株的产量性状指标和种子特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单株果数、单株种子数、单株果重和单株种子重的变异系数均大于60%,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而百粒重、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厚度、种子含水量和种子含油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09%、1.67%、1.99%、2.04%、11.84%和7.02%,相对选择潜力较小;(2)单株果数、单株种数、单株果重和单株种子重4个性状反映了单株产量,且相互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则反映了种子饱满程度,因此可选取单株种重和百粒重作为麻疯树优良单株筛选评价的主要指标;(3)种子含油量可在将来获得麻疯树高产稳产品种的基础上作为高油品种的筛选评价指标;(4)优良单株CPT1的单株种重、百粒重和种子含油量分别为676.84g、62.04g和34.43%,其产量性状和含油量表现较好,可作为生产上优良品种进一步筛选和培育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黑龙江省审定的10个高蛋白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与蛋白、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高蛋白大豆品种的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粗与产量呈正相关,底荚高度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大豆蛋白含量和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对产量的影响力最大。对于高蛋白大豆育种,应考虑选择株高中等偏高、主茎节数多、单株粒重大,同时百粒重较大、生育期为中晚熟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