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对中国荷斯坦后备牛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1头体质量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后备牛,分为3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亿CFU/(头·d)的热带假丝酵母菌,试验Ⅱ组在试验Ⅰ组的基础上添加200亿CFU/(头·d)的地衣芽孢杆菌。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添加500亿CFU/(头·d)的热带假丝酵母菌及同时添加500亿CFU/(头·d)的热带假丝酵母菌和200亿CFU/(头·d)的地衣芽孢杆菌,均能提高后备牛0~14、14~28和0~28 d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02 4、P=0.022 6及P=0.002 5),同时,单独添加热带假丝酵母菌及同时添加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复合菌均降低14 d时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 M)的质量浓度(P=0.000 4)。在试验条件下可得出,日粮中添加益生菌(热带假丝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能增加后备牛的采食量,同时会降低血清中Ig M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2.
试验在单因素优化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一步对热带假丝酵母菌固态发酵工艺进行研究,包括发酵时间、接种量、料水比、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因素,最终确定热带假丝酵母菌的固态发酵工艺。发酵条件:在自然pH值条件下,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8 h、接种量11%、料水比1∶0.75。培养基成分:麸皮与甘油8.5∶1.5 (g/g)、尿素0.5%、磷酸二氢钾0。依照此工艺进行发酵,热带假丝酵母菌活菌数最高可达32.94×108个/g。  相似文献   

3.
轻工业部标准QB596—82“酵母及其检验方法”中规定,饲料酵母系由亚硫酸纸浆废液、木材水解液、糖蜜等为原料,经热带假丝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菌等发酵而制得的可作为家畜、家禽等优良蛋白质饲料的产品。但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不少与上述定义不相符合的产品,所采用的原料和生产工艺也不相同,其产品并非纯粹的酵母菌体,而是酵母等菌体  相似文献   

4.
奶牛假丝酵母菌乳房炎的诊断与防治郇心连,胡伟,张秀美(济南牧工商联合总公司,250002)1990年7~8月份,济南某奶牛场,在治疗乳房炎时,乳头灌注抗生素,因器械消毒不严格,造成真菌污染,发生假丝酵母菌乳房炎48例,感染率占全场泌乳母牛的20%。报...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从乳房炎患牛的牛乳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和假丝酵母菌为试验菌株,观察了其对三氯异氰尿酸钠、戊二醛、氢氧化钠、乳酸、聚维酮碘五种消毒剂的敏感度,探讨不同消毒剂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5种消毒剂的敏感度依次为三氯异氰尿酸钠、戊二醛、氢氧化钠、乳酸,对聚维酮碘不敏感;假丝酵母菌对5种消毒剂的敏感度依次为三氯异氰尿酸钠、戊二醛、氢氧化钠、乳酸,对聚维酮碘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旨在调查大熊猫体表酵母菌种属及其对小鼠的致病性。通过传统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并利用真菌ITS序列通用引物ITS1、ITS4对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和系统发育学分析,从而鉴定其种属。利用丹麦Rosco纸片扩散法,用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对12种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和耐药性分析,同时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本次共在37个熊猫被毛样本中分离到45株酵母菌,分属于3个属,12个种。酵母分离菌分别为毛孢子菌属(Trichosporon)40株,隐球菌属(Cryptococcus)4株,假丝酵母菌属(Candida)1株,分别鉴定为皮肤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cutaneum)、串珠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moniliiforme)、指间毛癣菌(Trichosporon interdigitale)、秋吉台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kiyoshidainum)、星形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teroids)、芸苔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brassicae)、辜氏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guehoae)、耶氏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jirovecii)、蒙得维的亚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montevideense)、毛孢子菌(Trichosporonsp.)、链状假丝酵母菌(Candida catenulate)和长莓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fragicola),共12种酵母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皮肤毛孢子菌、指间毛癣菌、星形毛孢子菌和长莓隐球菌对小鼠致病,其余对小鼠条件致病。多数菌种对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其中长莓隐球酵母对酮康唑耐药;链状假丝酵母菌、指间毛癣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链状假丝酵母菌、耶氏毛孢子菌对伊曲康唑耐药;毛孢子菌(Trichosporonsp.)对氟康唑耐药;皮肤毛孢子菌、指间毛癣菌、辜氏毛孢子菌和链状假丝酵母菌对制霉菌素耐药。大熊猫体表酵母菌种类丰富,各种属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本研究丰富了对大熊猫源酵母菌种群的认识,为大熊猫酵母菌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反刍动物微生态制剂高活性菌种的筛选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的目的是对8株酵母菌和4株霉菌生物学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筛选出优良高活性菌株。方法:通过对8株酵母菌的生物量、粗蛋白含量、活菌数、发酵香味及4株霉菌生物量和产酶能力等指标的测定,筛选优良菌株作为试验基础菌种。结果表明,酿酒酵母BC和BD、产朊假丝酵母BY、热带假丝酵母BR和黑曲霉H3,以其优良的生产性能被选为反刍动物微生态制剂试验用菌种。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的目的是对8株酵母菌和4株霉菌生物学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筛选出优良高活性菌株。方法:通过对8株酵母菌的生物量、粗蛋白含量、活菌数、发酵香味及4株霉菌生物量和产酶能力等指标的测定,筛选优良菌株作为试验基础菌种。结果表明,酿酒酵母BC和BD、产朊假丝酵母BY、热带假丝酵母BR和黑曲霉H3,以其优良的生产性能被选为反刍动物微生态制剂试验用菌种。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的目的是对8株酵母菌和4株霉菌生物学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筛选出优良高活性菌株.方法:通过对8株酵母菌的生物量、粗蛋白含量、活菌数、发酵香味及4株霉菌生物量和产酶能力等指标的测定,筛选优良菌株作为试验基础菌种.结果表明,酿酒酵母BC和BD、产朊假丝酵母BY、热带假丝酵母BR和黑曲霉H3,以其优良的生产性能被选为反刍动物微生态制剂试验用菌种.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通过固态发酵实验,比较了灭菌条件和不灭菌条件下不同酵母菌的脱酚率,最后从4株酵母菌中筛选出1株对棉粕中游离棉酚具有较好降解作用的热带假丝酵母。  相似文献   

11.
念珠菌又称假丝酵母菌 ,它属于真菌 ,一般是条件致病菌 ,可引起黏膜、皮肤、内脏的念珠菌病。该属菌种类繁多 ,与医学和兽医学有关的主要有 :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类星形念珠菌及克柔氏念珠菌。禽念珠菌病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禽类上消化道的一种霉菌性传染病 ,其形态与酵母菌相似 ,以特殊的出芽方式繁殖 ,在病变组织及普通培养基中能产生卵圆形芽生孢子和假菌丝 ,且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也常存在于健康禽类的肠道内 ,是禽类上消化道的念珠菌病 ,其特征为口腔、咽喉、食道、嗉囊黏膜形成白色假膜或溃疡。 1 95 8年最早报道火鸡发生本…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证明1974年冬从我国某岛鼻疽菌素点眼和鼻疽补体结合反应阳性马骡肺瘤块状病变中分离的球拟酵母属的白色球拟酵母(Torulopsis candida)和假丝酵母属的季氏假丝酵母嗜果实变种(Candida guilliermodii var.carpophila)与鼻疽杆菌之间是否存在免疫学的交叉反应关系,曾将这些酵母样菌分别或混合培养制备了酵母菌素,并同时制备了两属酵母菌的抗血清与鼻疽菌补体结合反应(以下简称“补反”)  相似文献   

13.
不同酵母菌种富硒能力比较与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啤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克鲁斯假丝酵母和葡萄汁酵母4种酵母菌株分别接种到不同硒浓度的YEPD琼脂培养基中,观察不同酵母菌株的耐硒能力;比较4株酵母菌株在相同硒浓度下的生长情况以及有机硒的转化率,选出1株富硒能力强的酵母,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硒添加量和添加方式。结果表明:啤酒酵母的耐硒能力和富硒能力均为最强,当硒添加量为20μg/mL时,在发酵12,18和24 h分3次添加,啤酒酵母的综合富硒效果最好,活菌数为2.74×108cfu/mL,有机硒转化率为85.5%。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饲用产朊假丝酵母增殖产率,采取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产朊假丝酵母增殖的影响,对产朊假丝酵母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培养基成分配方。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麦芽浸粉质量浓度为29.19 g/L,酵母浸粉质量浓度为19.30 g/L,K_2HPO_4质量浓度为2.54 g/L。在优化后的条件下培养24 h,产朊假丝酵母菌液OD_(600)值可达0.959 7,活菌数平均值为1.82×10~8cfu/m L,菌体干重可达19.76 g/L,是对照组菌体干重的2.3倍。说明以麦芽浸粉质量浓度为29.19 g/L、酵母浸粉质量浓度为19.30 g/L、K_2HPO_4质量浓度为2.54 g/L作为培养基可以有效提高产朊假丝酵母的增殖产率。  相似文献   

15.
对来自云南省25个传统乳饼样品进行分离培养,得到20株酵母菌.经过糖发酵试验对上述菌株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其中的10株分离株的特性接近比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7株接近博伊丁假丝酵母(Candida boidinii);另外的3株与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andida shehatae)接近;对上述分离株用Biomerieux API ID32C鉴定试剂盒进行生理生化试验,表明经糖发酵试验鉴定的10株比赤酵母、7株博伊丁假丝酵母和3株啤酒酵母分别与酵母菌资料库的相应的菌株有87%,90%和98%的相似度.  相似文献   

16.
饲料酵母(单细胞蛋白之一种)是借助工业发酵途径由亚硫酸纸浆废液、木材水解液、废糖蜜、食品加工、工业发酵废液等可再生底物,培养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菌等制得的富含 B 族维生素、高蛋白质、氨基酸组分齐全的产品,是家畜、家禽、水产养殖业饲、饵料的优良蛋白质添加剂;也是许多生化药物的生物聚合物;在抗生素、核酸发酵上对提高发酵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日粮添加产朊假丝酵母菌(Candida utilis)对肉牛育肥增重性能的影响,选取15月龄体重(376.53±30.31)kg的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杂交F1代公牛3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CT)与产朊假丝酵母菌组(CU),CT组饲喂全混合日粮(TMR),CU组在TMR中按10 g/100 kg体重添加产朊假丝酵母菌粉剂(活菌数≥4×109 CFU/g)。饲养期为120 d,每隔30 d测定TMR剩料粒度、体重变化,并采用粪筛对粪样分布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在TMR投料配方比例与制作粒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育肥期的延长,宾州筛第1层(粒径>19 mm)比例下降,说明添加产朊假丝酵母菌可以提高肉牛对长粗饲料的采食;15月龄肉牛体重变化随饲养天数呈一元线性增长模式;CU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DMI)比CT组降低9.9%(P<0.05);CU组平均耗料增重比(F/G)比CT组下降了15.4%(P<0.05),日增重(ADG)有所提高(P>0.05),说明CU组可以提高饲料转化效率;CU组胴体重高于CT组4.2%(P<0.05),但屠宰率无显著差异;利用粪筛对CU组与CT组粪便粒径分析,中上层比例有所降低表明CU组肉牛对TMR中饲料颗粒消化更加充分。综上所述,日粮添加产朊假丝酵母可以提高15月龄肉牛对TMR中长纤维的采食,DMI降低9.9%,F/G降低15.4%,胴体重提高4.2%。  相似文献   

18.
研究的目的是在不同底物蛋白质水平下,利用热带假丝酵母ZD-3及其与酿酒酵母ZD-5或产朊假丝酵母ZD-9二元混合菌种,分别对棉粕混合底物进行单菌或二元菌种固体发酵。通过对发酵产物回收率、游离棉酚和产物营养成分含量等的测定,探讨不同菌种的发酵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热带假丝酵母ZD-3与酿酒酵母ZD-5或与产朊假丝酵母ZD-9对不同蛋白水平下的棉粕混合底物进行二元复合发酵,均可显著降低底物游离棉酚含量,复合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效果,以热带假丝酵母ZD-3与酿酒酵母ZD-5间的复合发酵最为理想,且底物粗蛋白水平低,发酵脱毒效率高。不同酵母菌发酵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底物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不同发酵方式对不同蛋白水平的棉粕混合底物的发酵产率平均为95.53%。  相似文献   

19.
研究对动物来源的产朊假丝酵母菌和具有抑菌功能的乳酸菌进行固体发酵条件的筛选,制备活菌数高的功能性复合微生态制剂,通过在雏鸡日粮中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研究其对雏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经重复检测,验证出产朊假丝酵母固态发酵菌制剂和嗜酸乳杆菌制剂活菌数最高的发酵底物配比及最优发酵条件,并按照11的添加比例进行饲养试验。饲养试验选用1日龄的AA肉用公鸡雏240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产朊假丝酵母菌组、嗜酸乳杆菌组和复合菌添加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期28 d,分别在第1、15、29 d称重并记录采食量。研究结果表明:在活菌数最高的发酵底物配比及最优发酵条件下产朊假丝酵母菌固体发酵的活菌数稳定在1.05×1010CFU/g,嗜酸乳杆菌固体发酵的活菌数稳定在3.7×1010CFU/g;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的雏鸡日增重在各个时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料肉比在3~4周和1~4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增加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酵母菌发酵生产饲料酵母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5株酵母菌,分别利用4种培养基进行发酵试验,测定菌体生物量、粗蛋白含量和总蛋白得率,结果表明,糖蜜培养基为发酵饲料酵母的最佳培养基,其中产朊假丝酵母(8号菌)为发酵生产的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