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美洲黑石斑鱼,中文名为条纹锯和黑锯,通称黑石斑。其体表旱深褐色或蓝黑色,各鳍较大并有大量条纹和白色点状色块分布,头部与鳍边晕翡翠色。绚丽多彩.所以有翡翠斑、珍珠斑、天星斑、宝石斑等多种美名.是美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商业捕捞对象、重要的游钓鱼种和观赏鱼类。它的肉质丰腴、口感鲜软清爽、富含营养、骨刺少、骨肉容易分离、方便加工利用,很符合欧美人的口味。所以被认为是当今美国东南沿海最具商业开发价值的鱼类之。在过去的20年间,美国和加拿大市场需求一直趋旺.价格持续攀升.导致对大西洋自然种群捕捞压力的不断增强,而出现过度利用的局面。另外,由于近年美同黑石斑鱼寿司市场日趋火爆,产品供不应求,政府则积微倡导开展养殖生产,而使黑石斑值的养殖业顺势而起。养殖试验证明:黑石斑鱼属于暖温性和广温、广盐性鱼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饲料蛋白水平和能蛋比对美洲黑石斑幼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按照粗蛋白41%、46%5、1%,能量12.50 MJ.kg-1、13.77 MJ.kg-1、15.04 MJ.kg-1二因素3水平配制9组不同饲料投喂美洲黑石斑幼鱼,以含蛋白40%以上的5#鲈鱼饲料为对照进行为期70 d的试验,研究蛋白水平与能蛋比对幼鱼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美洲黑石斑幼鱼的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特别是蛋白水平在46.0%、能蛋比在30.80 MJ.kg-1时,养殖效率最高.经回归分析发现,美洲黑石斑幼鱼饲料蛋白水平在45.62%~46.86%、能蛋比在29.73~31.78 MJ.kg-1时,可获得理想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3.
6月22日,福建省大成水产良种繁育试验中心承担的"美洲黑石斑引种繁育与养殖试验示范"重点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是2007年省海洋与渔业局第一批重点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4.
淡水石斑鱼fCichlasoma managuense)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慈鲷科鱼类。1988年引入中国台湾,是台湾南部地区普遍的淡水养殖品种。1996年广东、江西一些养殖单位从台湾引入。淡水石斑鱼具有生长速度快、耐低氧、产量高、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优点,目前市价达每千克70元左右。因其体型、体色、肉质与海水石斑鱼相似,故一些酒家常作用来假冒海水石斑鱼,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相似文献   

5.
<正>如今,石斑鱼养殖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产业之一,2015年以来,养殖产量已超过10万吨。从目前看来,石斑鱼不仅是我国南方沿海各省海水养殖的主要对象,北方工厂化石斑鱼繁育与养殖企业也在大量涌现,市场逐步拓展,养殖品种不断增新,石斑鱼养殖产业的发展出现南北互相联系、互相推动的新格局。整体来说,石斑鱼养殖产业表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但产业目前  相似文献   

6.
3种人工养殖石斑鱼肌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3种人工养殖石斑鱼肌肉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评价石斑鱼的营养价值。[方法]对人工养殖并投喂配合饲料的3种石斑鱼(褐点石斑鱼、东星斑、斜带石斑鱼)肌肉氨基酸的组成和营养价值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褐点石斑鱼、东星斑和斜带石斑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9.24%、19.78%和21.17%。褐点石斑鱼、东星斑、斜带石斑鱼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分别为:76.53%、27.66%、32.44%,76.88%、24.55%、34.77%和77.61%、26.29%、33.48%。3种石斑鱼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比较接近。3种石斑鱼是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营养价值基本接近,但其鲜美程度以东星斑最佳。[结论]该研究为石斑鱼必需氨基酸需求研究和配合饲料的研发与优化提供了基础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7.
点带石斑鱼溃烂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烂病是我国北方海水工厂化养殖点带石斑鱼的主要病害之一。作者连续3a对天津地区的养殖点带石斑鱼溃烂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从患病鱼病灶分离到7株致病菌,采用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7株致病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株为杀鲑气单胞菌,5株为哈维氏弧菌,1株为河流弧菌。在连续3a的调查中,每年都分离到哈维氏弧菌,表明哈维氏弧菌是天津地区海水工厂化养殖点带石斑鱼溃烂病的主要条件致病菌,而杀鲑气单胞菌和河流弧菌是次要条件致病菌。研究结果将为控制石斑鱼溃烂病在海水工厂化养殖中的爆发和流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金钱斑种苗产量偏少,限制了其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开展金钱斑亲鱼培育,对海南省石斑鱼养殖产业增加养殖品种,改变养殖结构,扩大养殖规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养殖设施、养殖用水、亲鱼驯养、强化培育及催产等方面阐述了金钱斑亲鱼的培育技术,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由邢克智教授主持的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工厂化养殖石斑鱼营养需求及人工配合饵料的研究"成果——"石斑鱼人工饲料配方"转让仪式在天津市海发珍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举行。成果转让费为200万元。邢克智校长与天津市海发珍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树森分别代表天津农学院和天津市海发珍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仪式上签字。石斑鱼是我国南方沿海名贵的海水养殖鱼类,也是天津地区的特色养殖对象。我国养殖石斑鱼的饵料以冰鲜野杂鱼为主。随着石斑鱼养殖业的兴起,天然饵料越来越供不应求,且投喂野杂鱼带来的如营  相似文献   

10.
海水池塘鱼虾贝综合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海水池塘混养青石斑鱼、南美白对虾、翡翠贻贝试验,探索海水鱼虾贝的综合混养模式。试验表明,通过10个月的养殖,收获青石斑鱼规格平均体重0.5 kg,产量12.375 t/hm2;南美白对虾平均体重43 g,产量3 750 kg/hm2;翡翠贻贝平均体重12 g,产量2 400 kg/hm2。  相似文献   

11.
淡水石斑鱼     
淡水石斑鱼(Cichlaso 138ma-managuense)为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慈绸科鱼类。1988年引人中国台湾,是台湾南部地区普遍的淡水养殖品种,1996年广东、江西一些养殖单位从台湾引入。近年来,淡水石斑鱼的养殖技术的研究已引起  相似文献   

12.
淡水石斑鱼为慈鲷科鱼类,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是尼加拉瓜的主要淡水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易捕捞、肉质鲜美等特点。近年来,淡水石斑鱼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淡水养殖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侯和菊 《农家科技》2006,(10):25-25
淡水石斑鱼为慈鲷科鱼类,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是尼加拉瓜的主要淡水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易捕捞、肉质鲜美等特点。近年来,淡水石斑鱼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淡水养殖新品种。1.生物学特性。①形态特征。淡水石斑鱼体型为纺锤型,口上位,体形同鳜鱼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眼斑双锯鱼幼鱼在自然海水和人工海水养殖环境下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 律。【方法】对眼斑双锯鱼进行自然海水、人工海水养殖试验,分别在放养 6、24、48、96 h 时进行取样分析, 测定个体胃蛋白酶、肠淀粉酶以及不同组织抗氧化酶活性,主要包括肾、脾、肝脏、鳃丝及肌肉的超氧化物歧 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结果】不同养殖 环境对胃蛋白酶影响显著(人工海水养殖条件下胃蛋白酶活性较高),而对淀粉酶影响不显著;不同养殖环境下, 幼鱼抗氧化酶活性均存在组织差异性;人工海水养殖环境下,抗氧化酶活性虽然随时间呈波动变化,但其变化 无明显规律。其中,人工海水养殖幼鱼胃蛋白酶活性仅于 6 h 低于自然海水处理,其他各时间点高于自然海水处 理,而淀粉酶活性情况相反,即仅于 6 h 时高于自然海水处理;SOD 活性最大值(36.70±3.55 U/mgprot)来源于 人工海水养殖 48 h 后取样的肌肉组织;鳃和肌肉 POD 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自然海水养殖 96 h 时,其他各组 织 POD 活性最大值均出现在人工海水养殖处理;脾组织 CAT 活性最大值出现在自然海水养殖 24 h 时,其他各 组织均出现在人工海水养殖处理;脾和鳃 GSH 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在自然海水养殖 96 h 时,其他各组织 GSH 活性最大值均出现在人工海水养殖处理。【结论】眼斑双锯鱼幼鱼在人工海水养殖下存在一定应激,而个体亦 对该应激存在一定调节作用,且不同组织所具调节功能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摄食行为、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工厂化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工厂化条件下,设60、100和140尾/m~3 3种养殖密度,养殖周期50 d,记录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摄食行为,并测定其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在摄食行为方面,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和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幼鱼摄食形态基本遵循圆锥形—碗形—团形—平铺形的变化规律;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鱼分布在上层摄食比例逐渐降低,对应的平均摄食比例分别为80.0%、72.0%和66.7%,其在摄食等级1所占比例也逐渐降低,分别为82.7%、73.3%和64.0%。在生长性能方面,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平均增重、日增重、饵料转化率和生长效率等4项指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饵料系数则随养殖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体长、全长、增重率、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存活率等6项指标受养殖密度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在血液生化指标方面,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珍珠龙胆石斑鱼白细胞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而葡萄糖含量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均不显著。综合各项指标,以养殖密度为100尾/m~3的效果最佳。【结论】养殖密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工厂化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适宜密度为100尾/m~3,既能保障其健康生长,降低生产成本,又可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对赤点石斑鱼的养殖技术研究较早,比较成熟的养殖模式是围塘养殖、网箱养殖及水泥池养殖等,而在海南地区由于常年海域水温较高,严重制约赤点石斑鱼的养殖发展。介绍赤点石斑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包括养殖设施、养殖用水处理、品种选择及投放、养殖密度、投喂、病害防治、日常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提高赤点石斑鱼在海南地区水产养殖业中的分量。  相似文献   

17.
无锡地区美洲斑潜蝇的发生及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无锡地区 ,美洲斑 潜蝇危害 蔬菜达 9 个科 30 个 种, 尤以 葫 芦科 的甜 瓜、黄瓜 、丝 瓜和豆类的 四季豆 、豇豆、扁 豆及十字 花科的大 白菜等 受害较 重。试 验药 剂中 ,制潜 灵、蝇蛆 净、 Bt 等对美洲斑 潜蝇防 效较好,且 以幼虫 初害期用 药效果 更佳。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生长阶段的澳洲龙纹斑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动态变化,同时探讨并比较处于商品鱼阶段的澳洲龙纹斑、石斑鱼、鲟鱼肌肉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变化,以期推广澳洲龙纹斑的养殖技术与引导消费,本研究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澳洲龙纹斑亲鱼、商品鱼、幼鱼以及石斑鱼商品鱼、鲟鱼商品鱼中肌肉氨基酸含量,系统分析了澳洲龙纹斑不同生长阶段氨基酸组成的变化规律,同时比较了不同种类商品鱼氨基酸组成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澳洲龙纹斑氨基酸总含量最高为商品鱼70.96%、其次为幼鱼69.24%、亲鱼最低为65.36%(以干基计算),在氨基酸组成中亲鱼和商品鱼的比例较为接近,而幼鱼的氨基酸组成比例则有所变化,在必需氨基酸中,其EAA/TAA值则比亲鱼以及商品鱼低2%左右,而在非必需氨基酸中,EAA/NEAA比值又高于亲鱼与商品鱼2%左右;澳洲龙纹斑、石斑鱼、鲟鱼3种商品鱼肌肉中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之和均超过50%(澳洲龙纹斑57.17%,石斑鱼57.68%,鲟鱼57.85%),其反映了3种商品鱼肉质味道鲜美度是处在同一等级上;同时,澳洲龙纹斑商品鱼(E/T比值为40.34、E/NT比值为67.62)符合WHO/FAO提出的E/T应为40%左右和E/NT应为60%以上的参考蛋白质模式标准。  相似文献   

19.
美洲黑石斑鱼血清IgM纯化及其兔抗血清部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蛋白 A 亲和层析法对健康美洲黑石斑鱼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M)进行分离纯化。实验结果表明,蛋白 A亲和层析法一步纯化即可得到电泳纯IgM,其重链和轻链的分子量约 74.1 ku和26.0 ku。用纯化的黑石斑鱼IgM免疫实验兔,获得效价高达1∶128 000的兔抗黑石斑鱼IgM血清。Western-blot和间接ELISA 检测证明,本工作制备的兔抗美洲黑石斑鱼IgM血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为后续的黑石斑鱼免疫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海水养殖斜带石斑鱼弧菌病的病原,为生产中有效防治石斑鱼弧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患病斜带石斑鱼病原菌分离,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以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试结合16S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并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广东省湛江市某养殖场患病斜带石斑鱼中分离获得l株优势菌株(M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对斜带石斑鱼具有较强的致病性.M1菌株的16S rR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鳗弧菌具有较高相似性,其同源性均在95.7%以上.根据M1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特征,可鉴定其属于弧菌属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药敏试验结果显示,M1菌株对庆大霉素、新生霉素、阿奇霉素、氟苯尼考、利福平、诺氟沙星和左氟沙星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阿洛西林、强力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和甲氧苄啶等14种药物敏感.[结论]引起广东省湛江市某养殖场海水养殖患病斜带石斑鱼弧菌病的病原菌为弧菌属鳗弧菌,生产中可适度选用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和甲氧苄啶等抗菌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