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芝麻菜属与芸薹属属间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芝麻菜具有抗旱、抗病、耐瘠等特性,是优异的油料作物资源。针对芝麻菜的利用现状,从芝麻菜属与芸薹属属间远缘杂交以及杂交不亲和性研究等方面,综述有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大豆属(Glycine)亚属间和种间种子氨基酸组成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大豆属14个种的种子蛋白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①不同亚属的各种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天门冬氨酸次之,其它氨基酸含量的位次也基本一致。②大豆属中亚属间种子蛋白的氨基酸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Soja亚属各种氨基酸含量最高,Glycine亚属均低,而Wighlii最低。③亚属内种间、以及种内地理来源不同、或染色体基数不同,氨基酸含量也有差异。④Glycine亚属中latrobeana种的种子蛋白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种。讨论了Glycine属、亚属间氨基酸含量与进化的可能联系,以及Wighlii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3.
芸薹属与萝卜属间远缘杂交研究进展李旭峰(四川联合大学生物系)近年来我国对油菜品种资源及十字花科野生油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收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3,4,8]。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我国学者亦将开发和利用这些植物资源,为培育优良油菜品种作出贡献。许多学...  相似文献   

4.
辣椒属种间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利用辣椒属种间杂交进行种质创制、传统遗传学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及遗传改良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辣椒属不同种间有性杂交成功的难易、障碍及机制;指出今后辣椒属种间杂交的三个研究方向:开发辣椒栽培种(Capsicum annuum L.)以外的种间有益基因;探索杂种获得的方法并提高其效率;加快杂种获得后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甜菜属种间杂交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甜菜属组间远缘种杂交困难的克服方法。观察到糖甜菜初级三体对B.corolliflora,B.Procumbens杂交的成功率为9%~41%,单体异附加系为12.5%~60%,说明远缘杂交中基因型构成有重要作用,三体及异附加系是良好的桥梁材料。发现B.vulgaris×B.patula→F_1,对前两个物种及B.Patellaris杂交成功率为20%~60%,说明它们不仅是良好的桥梁材料,而且所获三杂种材料可能具有重要的潜力。添加赤霉素、延迟及重复授粉只有辅助作用。生根素及受精胚珠培养是保证杂种存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伏军 《作物研究》1999,13(2):1-3
野生稻种中有一些优良性状,是目前栽培稻品种所不具备的。为了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有利基因,进一步提高水稻新育成品种的产量潜力、品质与抗性,进行稻属种间远缘杂交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论述了野生稻种中目前已知的可利用性状,栽培稻与AA染色体组和非AA染色体组的种间杂交技术原理、方法及研究进展,提出了进行稻属种间远缘杂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即目标的明确性、选材的精确性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芸薹属是属内种间关系研究得较深的一个属。自从1935年禹长春根据细胞遗传学研究提出芸薹属6个种的“U”三角关系以来,许多分类学研究都支持这一假说(Parakash andHinata,1980),包括解剖学比较(Berggren,1962)、细胞遗传学研究(U.1935),  相似文献   

8.
试验于1991年12月12日至1992年1月10日在海南岛崖城本所野生棉种植园进行。以陆地棉品种中棉12为母本和4个染色体组的10个野生种进行杂交,共10个组合,并以中棉12自交为对照,不辅助任何保铃措施。最后收杂交单铃,统计成铃率、种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对大豆属Glycine亚属8个种23份材料和Soja亚属1价野生材料、1份栽培材料的超氧物歧化酶谱型的分析,发现:1.供试材料中共出现16条SOD谱带。2.染色体组型与SOD谱型有一定的关系,染色体组型相近的材料的SOD谱型相似。3.一年生野生大豆(G.Soja)与多年生野生大豆种G.tabacina(2n=80)、G.tomentella(2n=78)的SOD谱型比较接近,可供大豆属进化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属间远缘杂交水稻苗期耐盐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YoshidaS.常规营养液培养为对照,添加不同浓度的NaCl作盐渍处理,对二叶龄的属间远缘杂交水稻“远诱1号”和“遗传工程水稻1号”以及三系杂交组合“汕优63”进行为期4周的液培结果表明:0.5%的NaCl浓度鉴定各试材间耐盐性强弱的适宜浓度;因盐渍伤害而导致的根系外渗及叶片外渗情况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以远诱1号最强,遗传工程水稻1号居中,汕优63耐盐性相对较弱;不同时期的测定结果表  相似文献   

11.
王玉民  庄炳昌 《大豆科学》1994,13(4):340-344
本试验通过对大豆属Glycine亚属8个种23份材料和Soja亚属1份野生材料,1份栽培材料的超氧物坡化酶谱型的分析,发现;1,供试材料中共出现16条SOD谱带。2.染色体组型与SOD谱型有一定的关系,染色体组型相近的材料的SOD谱型相似。3.一年生野生大豆(G.Soja)与多年生野生大豆种G.tabacina(2n=80),G.lomentella(2n=78)的SOD谱型比较接近,可供大豆属进  相似文献   

12.
13.
水稻与假稻属间远缘杂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幼胚培养和延续授粉的方法,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提高杂交成胚率和结实率,使水 与假稻属间远缘杂交获得成功,常规授粉法的成功率为3.36%,延续授粉 成功率为8.56%,比常规授粉法的成胚率提高5.205并能获得饱满,结实率为0.86%,采用幼胚培养得F1绿苗31株,成苗率为18.235。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花生属植物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测定。结果表明:花生属植物有共同的特征酶带,不同种之间的酶带差异较大;与栽培种最相似的野生种是Amonticola;A.batizocoi是花生区组内与栽培种很不相似的野生种;二倍体野生种之间;A.stenosperma与A.cardenasii之间的关系很近,A.villosa与A.batizocoi之间的关系很远  相似文献   

15.
油菜与诸葛菜属间远缘杂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远缘杂交双受精前雌雄不亲和性,本实验采用60ppm的赤霉素、100ppm的甘氨酸涂抹油菜柱头、10ppm的H_3BO_3 5%的蔗糖涂抹去掉柱头的油菜花柱和蒙导法。赤霉素效果最好,获10粒种子,甘氨酸有一定效果得到3粒种子。而截去柱头和蒙导法均未见效果。在获得的13粒发育不全种子中,7粒种子萌发成苗。幼苗形态介于油菜与诸葛菜之间。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山茶属各种植物的光合特性,作者调查了山茶属植物光合机能的种问差异。一、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1:供试材料为山茶属不同组的4种植物,取带有上部叶片的枝条,测定其单叶光合速率。测定条件是:光强60—70klx,叶温15℃,通气速度3—51/min 实验2:供试材料为山茶属6组27种植物的成龄树,取年初第1轮生长的成叶,测定其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属间体细胞杂种雄性不育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新疆野生油菜体细胞杂交产生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材料NO CMS和NSa CMS。用隐性核不育材料的保持系,波里马CMS和陕2A CMS的保持系,波里马CMS和陕2A CMS的恢复系对NO CMS和NSa,CMS测交,结果表明,NO CMS和NSa CMS是恢保关系明显不同于陕2A CMS和波里马CMS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NO和NSa可育自交后代育性表现3(可育):1(不育)分离,初步认为不育性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8.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花生属种间亲缘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5份花生栽培种资源和花生属六个区组的19份野生种资源为研究材料,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DNA多态性并进行聚类分析。大多数从栽培种基因组分离出的SSR引物能在野生种中扩增出DNA片段,共筛选出21对多态性SSR引物;每对引物在花生基因组中扩增出的条带数为1~13条,在供试材料中扩增出的总条带数为5~40条,平均18.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4~40条,平均18.0条;SSR引物的多态性指数为0.92~9.04;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33~0.91,平均0.76。结果表明,大多数花生SSR引物为多位点引物,花生属种间种质存在丰富的DNA多态性, A. duranensis是花生栽培种(A. hypogaea L.)的野生种亲本之一,与花生区组野生种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异形花区组,最远的是大根区组。  相似文献   

19.
20.
水稻属种间超氧物歧化酶谱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氧物歧化酶(SOD)能催化超氧物阴离子自由基发生歧化作用而生成分子氧和过氧化氢,从而能防御活性氧对机体的伤害和衰老作用。Asada曾用SOD研究微生物的进化。我们发现Glycine属种间SOD谱型的差别,可供Glycine分类参考。林凤起等把SOD酶谱用于苹果种间分类研究,并绘制了苹果属9个种的亲缘关系图。本文分析Oryza属15个种的SOD谱型,发现酶谱型与染色体组型间有密切关系,栽培稻与野生稻的SOD谱型也有一定规律。可供Oryza分类,进化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