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对农民进行革命价值观塑造是取得革命斗争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党通过农民协会、农民运动讲习所和革命报刊等组织媒介,采取系列策略,塑造了农民革命价值观,为大革命及以后各时期农民参与革命斗争提供了价值动力和思想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坚持党的领导,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增强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创新培育阵地,打造融媒体时代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于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668-7669,7689
分析了建国初期农民协会的积极作用,结合当前农村实际,提出重建农民协会,以期通过农民协会整合农村的建设力量,协调农村的干群关系,维护农民的权益,促进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自2014 年10 月8 日“制度治党”被首次提出之后,总书记在强调党的建设时多次强调制 度治党的重要,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近百年的历史中,党的制度建设不断创新、不停发展,是一 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起源、探索的重要时期,随着大革命的 开展这一时期的党员数量猛增,人数的增加也就代表着管理难度的增加,同时又要面对复杂的 革命环境,这对还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无疑是种挑战。可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共产党在 大革命时期借用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高涨的机会不断探索,并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进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对农民教育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农民教育思想,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民教育工作。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20年代爆发的大革命是毛泽东农民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开端,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对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合作化运动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黔东南民族地区开始兴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展多种经营和勤俭办社,这就激发了各族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增产,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使农村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高级社离开生产力水平拔高公有制层次,从长远来看反而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对高级社的成立与经济绩效应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而培育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农民教育。毛泽东同志是农民教育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农民教育的成功实践者。他曾指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他认为,农民是分散的,教育农民和改造小农经济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在不同的革命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都倾注大量心血和精力对农民进行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大革命时期办韶山夜校、农讲所,土地革命时期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抗日战争时期开展延安整风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做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在毛泽东同志的众多文章中都能看到关于农民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了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要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且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与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相结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基层干部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农民协会对于维护农民权益,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总结了国外农民协会成功发展的经验为:政府提供法律和资金支持,城市带动农民协会发展与壮大,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提供服务支撑,居民参与农民协会活动,以及因地制宜地实现农民协会整体效益。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农民协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对中国发展农民协会的建议是:正确认识农民协会的核心价值、调动农民协会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兼顾农民素质提高和农村公共服务完善、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民协会。  相似文献   

9.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极大的发挥了维护农民群众利益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的探讨,来说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今后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几年我国西部相对落后地区有了很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相当的提高,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分析了西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大革命前期,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得以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国国情,对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知识有了相当的认识,并制定一系列正确的路线和方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革命实践过程中,通过总结这一时期农民运动的经验教训,逐步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本文旨在说明中共在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认识中国国情和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也一直在努力探索革命的构想与对策,并最终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2.
合作化时期,党和人民政府凭借强大的政权力量介入到乡村日常生活中。带着各种对社会主义的不同认识,西南民族地区农民的社会心理是复杂的,有衷心拥护合作化的,有功利性参与的,有观望的,也有反对合作化运动的。从总体上来说,农民加入合作社并不是出于自主的理性选择,而是利益、政策与环境多重作用和互动的结果。然而无论农民的心态如何复杂,最终中国共产党却在没有发生社会震荡的情况下,领导西南民族地区广大农民怀着对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憧憬,完成了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土地所有权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付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296-7297
毛泽东土地所有权思想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从井冈山时期到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土地所有权论述,结合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对土地问题的探索,在局部地区逐步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形成了毛泽东土地所有权思想,这一思想对今天解决农村土地承包问题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立农民协会不仅受宪法保障,而且是实行民主政治、建立有限政府、构建农村市民社会、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应通过准确定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自身建设等途径,推动农民协会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前期,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得以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国国情,对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知识有了相当的认识,并制定一系列正确的路线和方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革命实践过程中,通过总结这一时期农民运动的经验教训,逐步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本文旨在说明中共在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认识中国国情和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也一直在努力探索革命的构想与对策,并最终走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村出现了许多农民自发筹建的农民协会,它的产生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但其运行中却也存在着些许问题.只有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制定"农会法",完善农会制度,进行典型示范,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农会素质,才能使农民协会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4):215-216
加快推进"三农"问题解决步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化、高效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幸福感、满足感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美好和谐家园的重要历史使命。"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建设时期,同时也是推动"三农"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人力资源作为"三农"发展的内在动力,发挥着持续与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三农"发展中人力资源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从"三农"与人力资源概述入手,论述了人力资源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创新式路径。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庆云县依托中澳集团这一农业龙头企业,成功探索推出了“中澳模式”,这一模式在带动农民致富、发展现代农业、塑造新型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了切实效果,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肯定,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并被联合国列为扶贫开发案例。推广这一模式。对于推动山东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根据不同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的变化,不断探索处理好国家、土地和农民之间关系的有效制度,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变迁与完善,其变迁历程可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四个主要阶段。经过百年的艰难探索,中国特色农村土地制度已基本形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改革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渐进式"推进变革。结合新阶段的世情、国情与党情,这些经验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新型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的提出又推动了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