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池塘养殖鱼类稳产高产,应做好以下管理技术工作。一、要加强饲喂夏季水温较高,一般20—28℃,特别是25—28℃之间时,鱼类生长最快,饲料效率最高。一般精饲料投喂3次,以投下后半小时吃完为适度,青饲料每天投喂1—2次以当天吃完为适度,鲜活贝料(破壳)每天投喂一次,以下次投喂前吃完为适度。投饵量还要根据天气、水质情况灵活掌握,如天气晴朗,水质清爽,水中溶氧量高,鱼类摄食旺盛应  相似文献   

2.
王文彬 《农技服务》2006,(11):37-37
春季水温低,鱼小,摄食量也小,在晴天气温升高时,可投放少量的精饲料。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1%左右。夏初水温升至20℃左右时,日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1%~2%。这时是多病季节,因此要注意适量投喂,并保证饲料适口、均匀。盛夏水温上升至30℃以上时,鱼类食欲旺盛,生长迅速,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3%~4%,但需注意饲料质量并防止剩料,且需调节水质,防止污染。  相似文献   

3.
<正>1.合理投喂秋季前期水温适中,是鱼类生长的第二个高峰期,可适当增加投喂次数和数量,每天投喂2~3次,日投喂量为池鱼重量的3%~5%,同时饲料质量也要相对提高。进入10月以后,随着水温逐渐降低,可适当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日投饵1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3%,投饵可持续到11月中旬,特别是一些鱼种池,晚停食是晚秋管理应强调的  相似文献   

4.
吴草 《农家致富》2005,(22):40-40
适量投饲 秋冬季,鱼病高发季节已过.天气正常.养殖鱼类浮头危险也减轻.可适当加大投饲量.让鱼日夜吃饱。如“青绿饲料养殖为主的,须提高投喂商品饲料的比重。但也要防止投故太多或饲料变质危害鱼体和恶化水质。这段时期投饲量一般约占全年总投饲量的40%左右。随着水温降低.鱼的食量减退,可减少投喂量,只要求保鱼不掉膘.维持到捕捞收获为止。此期投饲量只占全年总饲量的10%-15%。  相似文献   

5.
三、池塘养殖 1.投饲投喂沉性配合颗粒饲料,日粮占虾体重的6%~9%,分2次投喂.饲料投在池塘四周浅水处,具体投喂量根据水色、天气、水温及虾的生长情况等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6.
三、池塘养殖 1.投饲投喂沉性配合颗粒饲料,日粮占虾体重的6%~9%,分2次投喂.饲料投在池塘四周浅水处,具体投喂量根据水色、天气、水温及虾的生长情况等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7.
2.投饵管理龙虾是杂食性的,尤喜食水生动物性饲料。成虾养殖可直接投喂米糠、豆饼、麸皮、杂鱼、螺蚌肉、蚕蛹、蚯蚓、皤宰场下脚料或配合饲料等,保持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每天投喂饲料2次,分别在上午7-9时和下午5-6时。因小龙虾有晚上摄食的习性.上午投喂日投饵量的1/3,下午喂2/3。5~10月份日投喂量占存塘虾总重量的5%~8%,可根据天气、水温及摄食情况及时增减。春季和晚秋水温低时.日投喂量为体重的2%~3%,一天投喂1次。  相似文献   

8.
《当代农业》2011,(15):45-45
投喂次数关系到饲料的利用率和鱼类的生长。投喂过频,饲料利用率低,劳动强度高;投喂次数太少,每次投喂量必然加大,饲料损失率也大。一般情况下,同种鱼类,鱼苗时期投喂次数适当多些,鱼种次之,成鱼可适当少些。  相似文献   

9.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鱼的食欲渐趋旺盛.做好成鱼池的春季管理,是夺取全年成鱼高产的重要环节.1注意投饵施肥池塘水温上升到10℃左右时鱼开始摄食,摄食量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大.根据鱼的生理特点,春季成鱼池的投饵应掌握由少到多的原则.投喂的方法是先投喂精饲料,以后逐渐投喂人工栽培的青饲料和鲜嫩草.饲料要投喂在固定的食台上,每天上午投喂1次或上、下午各投喂1次.  相似文献   

10.
入秋季,螃蟹经过半年多的饲养,规格已经长大,对水体空间、饲料须求都在增长,必须提高水位、加大投喂量.随着投饵量加大,池水变肥在所难免,一旦遇上天气突变(气压低、闷热天、雷雨天),水质极度恶化,极易发生毁灭性损失.因此,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证后期生长所需.  相似文献   

11.
正一、适当控食夏天水温高,水中溶氧相对较少,过饱的饮食会增加水生动物的耗氧率而使水生动物易因缺氧死亡。同时在高温条件下,由于水生动物体质弱,摄食量本来也低于平时,而过量的投喂会造成剩余残饵污染水体而加速养殖水体的水质败坏。一般情况下,高温季节的投饲量控制在平时的60—70%,而遇闷热或雷阵雨天气,投饲量可减少到平时的40—50%。二、保持良好水质对养殖池塘应灌满塘水,鱼类养殖池塘水深达到1.8—  相似文献   

12.
入秋季,螃蟹经过半年多的饲养,规格已经长大,对水体空间、饲料须求都在增长,必须提高水位、加大投喂量。随着投饵量加大,池水变肥在所难免,一旦遇上天气突变(气压低、闷热天、雷雨天),水质极度恶化,极易发生毁灭性损失。因此,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证后期生长所需。  相似文献   

13.
越冬期内鱼类很少摄食或停止摄食,活动量明显减少,新陈代谢水平降低,生长速度减缓,鱼类抗病力明显下降,要认真做好池塘越冬期的日常管理工作。1巡塘喂料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注意观察池塘水色及鱼类活动情况。鱼种下塘后,若遇天气急剧变冷时,要加深池水,防止冻伤鱼种。在天气晴朗、水温较高时,要适当投喂一些饲料,以保证鱼种在越冬期内不断食、不掉膘。春季,气温回升后应及时恢复饲料投喂,争取让鱼"早开食、早恢复体质、早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14.
1加强投喂 夏季水温在20~28℃,鱼群生长最旺,饲料效率最高,这时应增加投喂.精饲料每天投喂1~2次,鲜活贝类每天投喂1次.投饵量可根据以下具体情况来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5.
进入秋季后,天气转凉,水温渐渐下降,鱼类的生长速度逐渐变慢,但此时水体的致病细菌减少,鱼类发病少,因此,秋后是鱼类生长和育肥的黄金季节.   (1)秋季气候温和,是鱼类育肥的好时期,此时,需要大量投饲施肥,以保证不同食性鱼类的摄食需要.饲料投喂量原则上是根据鱼类的摄食情况决定,即鱼类吃多少就喂多少,保证量足,同时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主养草食性鱼类的池塘,应先投喂青饲料后投喂配合饲料;而主养鲢鳙鱼的池塘,应以施无机肥为主,做到勤施、少施,一般每5~8天施1次,每次每667平方米(1亩)施尿素2公斤、磷肥3公斤,要求施肥后水色呈黄绿色或油绿色.进入冬季后,水温较冷,此时原则上不投饲施肥,但是,在水温7℃以上时,应适当投饲,使鱼不落膘,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2016,(3)
正投喂饲料是水产养殖中的一大关键环节,部分养殖户由于不懂饲料的科学使用与管理技术,不能识别鱼类的饥饱,不讲究投喂方法,导致单产低、病害多,经济效益差。所以,水产养殖过程中必须重视饲料的科学使用与管理技术。1.科学投喂饲料春季水温低,鱼体小,食量少,在晴天气温升高时,可投放适量的精饲料。当气温达15℃以上时,投饲量可逐渐增加,每天投喂量可占鱼体总重量的1%左右。夏初水温升至20℃左右时,每天投喂量  相似文献   

17.
6- 9月气温高,水体中的浮游重生物大量繁殖,为各种鱼类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加之鱼类活动迅速,摄食力强,新陈代谢度高,此时鱼类生长最旺盛、育肥最快。但此期鱼类特别容易发生缺氧、浮头甚至泛塘现象,鱼病也随之产生,极易造成鱼死亡。在这一黄金时期中,为了能让鱼类最大限度地生长增重,又不受到损失,可掌握以下诀窍进行饲养管理。 一、强化投饵 饵料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每天投喂量,精料按每 100公斤吃食鱼投喂 4- 5公斤;青料按每 100公斤草食性鱼投喂 40- 50公斤, 8月份可增加到 65- 80公斤。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天气变化较大,鱼类容易发生泛池,应严格控制投喂量,不给鱼吃夜食。 6- 8月份给鱼类投喂的饵料要新鲜,不喂腐烂变质的饵料。投饵要有固定的食场,浮性饲料可投在浮筐内。为提高饵料利用率,日投喂次数应不少于 4次。 二、合理施肥 人畜粪便等有机肥,每亩每次用 100- 150公斤,隔 7- 10天施一次。农作物的青绿茎叶等绿肥,先晒至半干,再掺合适量粪肥,堆于岸边浅水处,上面压以石块使之沉入水内,此后每隔 3- 5天翻动一次,使其腐败分解,然后每亩每次施 100公斤左右。化肥每亩每次用尿素 1公斤或硫酸铵 1.5公斤,加过磷酸钙 1- 1.5公斤,先溶化于水中,然后均匀泼于水面,隔 5- 7天施一次。总之,施肥次数和每次施肥量应根据天气、水色和饲养鱼类的品种来决定。如天气晴朗可适当多施,雨天或闷热打雷天气应少施或不施肥。水色呈淡黄色或淡绿色时,证明水的透明度大,要多施;水色呈褐绿、油绿或红褐色,透明度在 30厘米以下,可少施或不施肥。此外,每次施肥时均要避开食场。  相似文献   

18.
<正>每年的7-9月份,很多地方便进入多雨季节。这段时间天气变化无常,暴雨,雷阵雨及阴雨天气一般较多,多的会持续半月以上。而此时恰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随着气温,水温的逐渐升高,养殖投入品及杂物等开始出现腐败变质,加之久雨光照条件差,光综合能力弱,水体溶氧水平低,鱼类发生缺氧浮头机率大,易对水产养殖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广大养殖户应加强雨季鱼类的养殖管理。一、科学调整投喂,确保鱼类营养之需六至九月是鱼类生长旺季,饲料效率高,但此时天气变化对鱼类的进食有很大影响,应科学进行投喂调整。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久雨时水体溶氧条件差,鱼  相似文献   

19.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养殖稳产高产,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投喂 夏季水温在25℃~28℃时鱼群生长最旺,饲料效率最高,应抓紧这时进行强度投喂。一般精饲料每天投喂2次,青饲料每天投喂1~2次,鲜活贝类每天投喂1次。投饵量可根据以下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20.
江辉 《湖南农业》2007,(9):19-19
为防鳝病,可在饲料中定期加一些保肝宁、利骨散、复合维生素之类的药品。6月~9月是黄鳝生长旺季,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日投喂量一般为黄鳝总体重的5%~8%(以2小时左右吃完为度),配合饲料为黄鳝体重的2%~4%(以1小时左右吃完为度);水温高于30%或低于15%时要减少投喂量。残饵要隔天清理1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