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膳食纤维在戚风蛋糕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添加大豆膳食纤维的戚风蛋糕的生产工艺和配方,以及大豆膳食纤维对戚风蛋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豆膳食纤维添加量为面粉含量的5%时,通过调整生产工艺,改变加水量及泡打粉用量,生产出的戚风蛋糕的色、香、味和组织结构均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以麦麸为膳食纤维来源研制具有保健功能的戚风蛋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麦麸添加比例和麦麸粒度对戚风蛋糕品质的影响,确定配方中最佳麦麸添加比例和最佳麦麸粒度。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蛋白糊调制时间、蛋黄糊调制时间、烘焙温度、烘焙时间4个因素为考察对象,以戚风蛋糕感官评价评分为指标,确定麦麸膳食纤维戚风蛋糕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麦麸膳食纤维戚风蛋糕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麦麸添加比例20%,麦麸粒度60~80目,蛋白糊调制时间8min,蛋黄糊调制时间4min,烘焙温度180℃,烘焙时间22min。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介绍紫红薯戚风蛋糕的加工工艺和操作要点及成品感官品质指标,研制出一种纯天然、具有特殊营养价值的紫色蛋糕,使其成为深受人们喜爱、有益人们健康的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介绍紫红薯戚风蛋糕的加工工艺和操作要点及成品感官品质指标,研制出一种纯天然、具有特殊营养价值的紫色蛋糕,使其成为深受人们喜爱、有益人们健康的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5.
面包及蛋糕的质构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系统的量化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添加物、不同产品类型的面包和蛋糕的感官品质,采用物性测试仪和感官评价法,研究面包和蛋糕的质构与感官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硬度和弹性指标可系统的量化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添加物的面包和不同厂家生产的全麦面包的感官品质;弹性可系统的量化不同厂家生产的白面包的感官品质;回复性可系统的量化不同产品类型的海绵蛋糕的感官品质;硬度、黏聚性、咀嚼性、回复性可系统的量化不同添加物的戚风蛋糕的感官品质;硬度、弹性、黏聚性可系统的量化不同种类的蛋糕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6.
荞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应用于戚风蛋糕中可以提高戚风蛋糕的营养保健作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荞麦戚风蛋糕的配方,结果表明,荞麦戚风蛋糕的最优用量为荞麦粉6g,小麦粉24g,水15g,白砂糖22g,植物油15g,塔塔粉0.5g,泡打粉0.6g,食盐0.3g。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木糖醇牛肝菌核桃戚风蛋糕的最优配方,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牛肝菌粉、木糖醇、牛奶及蛋糕表面核桃颗粒的最适添加量;使用D-最优混料法优化牛肝菌粉、木糖醇、牛奶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蛋糕最优配方为:牛肝菌粉3.94 g,木糖醇15.55 g,牛奶16.01 g,蛋清70 g,蛋黄35 g,低筋面粉12 g,玉米淀粉6 g,食用油13 g,蛋糕表面添加核桃颗粒0.3 g。蛋糕烘烤条件为:上下火均为130 ℃,时间30 min。使用该配方和工艺制作的木糖醇牛肝菌核桃戚风蛋糕菌香浓郁、松软可口,为适合各年龄段人群食用的休闲食品。  相似文献   

8.
腐熟秸秆覆盖及EM菌发酵肥对黄瓜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有机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益生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发酵的有机肥和腐熟秸秆覆盖对黄瓜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EM菌发酵的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品质,其中由农家肥加入EM菌发酵肥(有机肥1)分别使黄瓜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24.03%、26.79%、22.12%、12.89%和18.81%。由米糠和豆粕加入EM菌发酵肥(有机肥2)分别使之提高了55.22%、24.24%、52.56%、3.68%和19.80%。有机肥1使黄瓜有机酸和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3.38%和5.14%,而有机肥2使其降低了10.96%和16.32%。两种有机肥对黄瓜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无显著影响。两种秸秆覆盖处理均能促进黄瓜营养品质提高,但提高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低聚异麦芽糖可以增加面糊黏度、减小面糊比重,使蛋糕气孔细密,还具有着色性,使蛋糕具有更好的色泽。将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替代白砂糖作为甜味剂添加到蛋糕中,结果表明低聚异麦芽糖对蛋糕面糊及蛋糕品质都有较大的影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结合不同低聚糖对蛋糕品质的影响,开发出合理的蛋糕配方。  相似文献   

10.
选用30个菜用大豆品种(系),测定其食用品质与籽粒的化学组分,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再选其中3个可溶性糖含量不同的品种(系)测定食用品质组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每个组分的作用,研究其积累动态。结果表明,蔗糖、果糖+葡萄糖、蜜三糖、水苏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脂肪对菜用大豆食用品质的总贡献率为67.8%;其中蔗糖含量与菜用大豆食用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0.864**),蛋白质含量与菜用大豆食用品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0.439*)。鲜食期不同菜用大豆品种籽粒中蜜三糖和水苏糖的平均含量仅有成熟期的7.4%和12.4%,对菜用大豆食用品质影响有限。菜用大豆的鲜食期一般在开花后42 d,可维持一周左右。此期蔗糖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比成熟期低3%左右,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成熟期,而蜜三糖、水苏糖含量最低,果糖+葡萄糖居中,食用品质最佳;鲜食期过后,籽粒中蔗糖和单糖含量降低,脂肪与蛋白质积累增加,蜜三糖和水苏糖含量显著增高,导致食用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1.
番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的代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测定番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蔗糖、果糖、可溶性总糖、淀粉的含量和糖代谢中涉及到的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的活性,研究了番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的代谢过程。根据番茄果实的生长发育曲线和相对日生长率,可以将番茄的生长发育过程按开花后39 d作为分界点分为2个阶段,39 d之前为产量形成期,之后为品质形成期。在产量形成期内,果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升高,淀粉含量逐渐下降,蔗糖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变化不剧烈,以积累淀粉为主。同期AI和NI的活性较低,SS和SPS的活性较高。在品质形成期,果糖含量升高,淀粉含量下降,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变化不明显,以积累果糖为主。AI和NI的活性急剧升高,SS和SPS的活性很低。统计分析表明,番茄果实单果重量与淀粉含量、淀粉含量与NI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可以参考淀粉的含量和NI的活性进行番茄高产研究。果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SS和AI,NI的活性均为显著正相关;番茄果实中的可溶性总糖与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SS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可以参考SS和AI,NI的活性进行高果糖含量的品质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种食品级酶处理梨汁,以蔗糖转化酶将蔗糖分解为果糖和葡萄糖,再用葡萄糖氧化酶复配过氧化氢酶,将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同时,添加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将葡萄糖酸中和成葡萄糖酸钙和葡萄糖酸钠,达到去除蔗糖和葡萄糖的目标,从而只剩余了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的果糖。结果表明,蔗糖酶和葡萄糖氧化酶的添加量分别为1.5%和2.0%时,在水浴温度50℃条件下酶解3 h,可以使蔗糖和葡萄糖的去除率达到92.2%和95.6%。为梨加工产业及功能性梨膏的研究开发提供试验依据,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法检测茶叶中掺杂糖类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超声提取与分散基质固相萃取对茶叶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进行提取和净化,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ELSD)法对茶叶4种糖进行测定,蔗糖、葡萄糖、果糖在50 ug/m L~500 ug/m L的线性范围,半乳糖在25 ug/m L~250 ug/m L的线性范围,各组分响应峰面积与其相应浓度呈良好相关性,r0.995。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在2%,5%,20%添加水平下,半乳糖在1%,2.5%,10%的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92%~102%,精密度为0.99%~2.26%。对黄山市休宁县和黟县两个茶叶产区的茶叶进行采样分析,并对其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进行测定以及分析统计。通过对阳性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当黄山地区夏秋茶中的蔗糖含量在10%以上,可以基本确定掺加了蔗糖;蔗糖含量在3%~7%之间的为可疑样品。  相似文献   

14.
以山药和核桃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为指标,得到山药、核桃戚风蛋糕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山药、核桃戚风蛋糕的最佳配方为低筋粉60 g,野木瓜籽调和油30 g,白砂糖70 g,鸡蛋150 g(蛋清100 g,蛋黄50 g),山药粉10 g,核桃粒5 g,柠檬汁0.5 g,鸡蛋搅打时间5 min,焙烤温度160~180℃,焙烤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该产品具有山药、核桃的独特风味,并有一定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以低筋面粉、马齿苋粉、黄豆粉、木糖醇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黄豆粉面粉比例,马齿苋粉、木糖醇用量对马齿苋黄豆无蔗糖蛋糕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马齿苋黄豆无蔗糖蛋糕感官品质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马齿苋粉用量黄豆粉面粉比例木糖醇用量;最优配方为鸡蛋250 g,马齿苋粉1.5 g,木糖醇70 g,黄豆粉与面粉(质量比2.5∶7.5) 100 g,牛奶50 g,调和油40 g,塔塔粉2 g。  相似文献   

16.
不同套袋处理对‘岳苹’果实品质及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岳苹’苹果的适宜果袋及摘袋后果皮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确定摘袋后的适宜采收时间,对其设定3种套袋处理,并对不同处理果实内含物、糖、酸和果皮色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套纸袋使‘岳苹’果实的硬度和果皮花青苷的含量分别提高7.7%和30.9%,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实外观品质,但降低了‘岳苹’果实的风味,使果糖、蔗糖和总糖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4.2%、59.7%和19.2%;套塑膜袋使‘岳苹’果实的硬度及果皮花青苷的含量分别降低了6.1%、10.0%和36.4%、35.3%;套塑膜袋摘袋使果实果糖和总糖的含量分别提高11.6%和6.8%;同时确定了‘岳苹’果实摘袋后采收的最佳时间为9~11天。  相似文献   

17.
杧果成熟过程中果肉可溶性糖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味是影响水果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而甜味主要由糖含量决定。杧果含糖量高,风味浓郁,但不同品种间甜味差异较大。为深入了解糖组分代谢机制,本研究针对不同杧果品种甜味差异大的问题,主要分析了‘贵妃’、‘土杧’和‘白象牙’3个杧果品种果肉糖含量。通过HPLC测定了杧果青熟期和完熟期两个时期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3个品种完熟期果实中,蔗糖含量均最高,果糖含量次之,葡萄糖含量最低。针对不同品种而言,蔗糖含量最高的是‘贵妃’,果糖含量最高的是‘土杧’,而葡萄糖含量最高的是‘白象牙’。在果实后熟的过程中,‘贵妃’和‘白象牙’果实中的蔗糖含量上升幅度较大,其次是果糖,而葡萄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土杧’果实中3种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果糖含量上升幅度最大。‘贵妃’的总糖含量和甜度值最高;‘白象牙’的最低。由此可见,杧果在成熟过程中的蔗糖含量最高,果糖含量次之,葡萄糖含量最低。本研究拟通过对不同杧果品种果实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积累模式阐述不同杧果品种在后熟过程中果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变化及趋势。并解析其影响果实风味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西瓜果实糖分积累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瓜果实糖分的积累类型是“中间类型”。其光合产物是棉籽糖和水苏糖,并以此形式运输,但是最终进入果实的糖分仍然是蔗糖。因此,蔗糖是许多果实中糖积累的主要形式,是果实品质形成的重要因子。在西瓜果实糖分积累的过程中,蔗糖转化酶、蔗糖磷酸合酶、蔗糖合酶是三种最为重要的代谢酶。同时,它们控制着另外两种糖分:果糖、葡萄糖的合成与转化。使得西瓜果实在成熟时各种糖分的积累达到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平衡,产生西瓜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9.
己糖激酶调控‘赤霞珠’酿酒葡萄蔗糖分解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L.)‘赤霞珠’果实为试材,研究己糖激酶与蔗糖分解代谢关键酶[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酶(分解方向)]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关系,以期为己糖激酶对蔗糖分解代谢的调控提供知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了发育期‘赤霞珠’葡萄果实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测定了其己糖激酶、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酶活性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果实整个发育过程中,蔗糖含量极微,己糖激酶表现出与葡萄糖、果糖相反的梯度变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低时,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酶的活性开始上升;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高时,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酶的活性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蔗糖含量与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显著相关,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与可溶性酸性转化酶、蔗糖合酶活性负相关,己糖激酶活性与所有因子负相关,但无显著相关。讨论后得出己糖激酶可能通过其催化活性调控葡萄糖和果糖的积累并反馈调节可溶性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酶。  相似文献   

20.
小麦粉中添加桑叶粉进行复配,制成桑叶海绵蛋糕,分别考察不同桑叶粉添加量(2%、4%、6%、8%)和桑叶粉粒径(60、120、180、240目)对桑叶海绵蛋糕品质及其质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桑叶粉会阻碍蛋糕面糊面筋网络结构的形成,影响蛋糕的持水性,从而影响蛋糕的品质。综合各项参数,制备桑叶海绵蛋糕的最佳桑叶粉添加量为6%,最佳桑叶粉粒径为180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