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冷害是采后果蔬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对果蔬的贮藏品质及商品价值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综述冷害对采后果蔬叶绿素含量及果蔬褐变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旨在为采后果蔬冷害的深入研究与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硫化氢(H2S)作为气体信号分子,参与调控植物体的一系列生命活动,并在果蔬采后生理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H2S的理化性质、发展应用历史及其在果蔬采后生理调控机制中的信号分子作用,讨论了H2S对果蔬生理代谢的调控作用,包括对果蔬采后抗逆性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采后果蔬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在果蔬贮藏保鲜上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热处理对果蔬采后生理生化及品质的影响、热处理对防止果蔬腐烂和抗冷害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对热处理在果蔬贮藏保鲜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后热处理降低果蔬贮藏冷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害是果蔬组织在其冻结点以上的不适低温所造成的生理伤害。冷害导致果蔬采后品质下降,迅速腐烂,造成严重的采后损失。采后化学处理由于残留的问题备受质疑,而且使用种类、剂量和时间都受到严格限制。热处理因其具有杀虫、杀菌、抗冷性和无化学残留的优点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介绍了果蔬的冷害机理、症状以及减轻冷害的方法;并重点介绍了热处理减轻果蔬冷害的方法和机理,并对热处理减轻果蔬冷害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探究不同浓度一氧化氮(NO)和冷藏处理对巨峰葡萄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巨峰葡萄作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NO溶液浸泡处理葡萄果实,在0,25℃条件下恒温贮藏,研究不同浓度NO和冷藏处理对巨峰葡萄采后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浓度、可溶性糖含量、活性氧含量、丙二醛含量及脯氨酸含量等物质含量的变化。相比5,30μmol/L NO处理,15μmol/L NO处理有效地保持了采后葡萄果实的果实硬度,推迟了果实中可溶性蛋白浓度、可溶性糖以及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时间,抑制了活性氧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提高了采后葡萄果实的脯氨酸含量,使葡萄果实在采后储存过程中能较长时间保持果实风味,延缓腐败时间并提高果实抗逆性。而0℃冷藏能有效保持采后葡萄果实的果实硬度,抑制了果实中的丙二醛含量和活性氧含量的增加,从而大大减缓了采后葡萄的腐败时间,提高了葡萄果实采后的可运输性。5μmol/L NO处理对采后葡萄果实各生理指标的影响并不明显,30μmol/L NO处理对葡萄果实表现出轻微毒害作用。15μmol/L NO和冷藏能有效地保持采后葡萄果实的果实硬度,推迟可溶性糖、维生素C等各营养品质指标的降低时间,抑制活性氧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从而保持果实风味,提高果实抗逆性。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热处理在果蔬贮藏保鲜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涉及热处理对果蔬硬度、风味、颜色和失重等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及对果蔬呼吸强度、乙烯及相关酶、保护酶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理生化的影响,果蔬贮藏保鲜中热处理可以控制果蔬虫害、果蔬采后病害以及减轻果蔬的冷害,提出了热处理在果蔬贮藏保鲜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热空气处理对‘白玉’枇杷品质及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热空气处理对“白玉”枇杷贮藏品质及冷害的影响,本文以“白玉”枇杷为试材,探索了46℃热空气处理对蛋白组分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对各处理(6±1)℃冷藏期间果实冷害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失重率、腐烂率和果实硬度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冷藏及货架期间,46℃热空气处理果实可维持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抑制了冷藏期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保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显著降低了果实的腐烂率、失重率和冷害指数,其中以46℃热空气处理30min后冷藏效果最好。以上结果显示,果实蛋白组分含量的变化与果实采后冷藏过程中抗冷性有关,且热空气处理提高了果实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8.
冷敏型果蔬在不适宜的低温下会出现冷害症状,使其抗病性和耐贮性下降,造成品质劣变或严重腐烂,从而影响果蔬的食用与商品价值。本文在阐述采后果蔬冷害的基本特征及其生理生化特性变化的同时,综述冷害的发生机理及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对采后果蔬冷害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8):6179-6183
为了揭示褪黑素处理是否可缓解桃果实的冷害伤害。本研究采用0.15 mmol/L褪黑素处理1℃下贮藏30 d的桃果实,并考察褪黑素处理对桃果实的冷害、膜脂肪酸含量和酚类代谢的影响。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处理降低了冷害发生率、冷害指数和硬度损失,并有助于维持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例。褪黑素处理抑制桃果实中LOX的激活和MDA形成,并且抑制总酚含量损失,提高内源性水杨酸含量。这些结果表明,褪黑素处理是降低桃果实低温贮藏期间采后冷害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0.
香蕉是对低温非常敏感的水果。为探索安全、有效防控香蕉采后冷害的方法,以巴西香蕉为试材,分别采用0℃p H 2.4电生酸性功能水和p H 11.3的电生碱性功能水冷激处理30 min(以蒸馏水冷激处理为对照),于(4±1)℃、相对湿度85%条件下贮藏16 d,研究电生功能水冷激处理对香蕉耐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4±1)℃条件下贮藏16 d时,酸性和碱性功能水冷激处理使香蕉的冷害指数分别降低了12%、7%(P0.05);可显著提高果实硬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细胞膜透性,减少丙二醛(MDA)和H2O2的积累量,其中酸性功能水处理组效果更为显著。表明电生功能水冷激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低温胁迫下香蕉的耐冷性,减少冷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石榴果实采后生理变化与贮藏保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石榴果实采后成熟衰老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变化,包括品质变化、呼吸和乙烯释放、冷害以及褐变生理、采后病理等进行论述;为提高石榴果实的贮藏保鲜品质,对石榴贮藏保鲜技术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氧化氮(NO)熏蒸处理对日本李‘Amber Jewel’果实后熟、冷害控制及贮藏品质的作用效果。将达到商品成熟的李果实分别用0、5、10、20μL.L-1的NO气体在20℃条件下熏蒸2 h。熏蒸之后的果实一部分放置在(21±1)℃环境下后熟,其他果实在(21±1)℃环境下放置5 d后置于0℃条件下分别贮藏5、6、7周。结果表明,所有浓度的NO熏蒸处理均能够显著(P≤0.5)抑制李果实在(21±1)℃环境下的呼吸强度及乙烯生成速率,并且抑制了果皮颜色的变化,延缓了果实软化,说明NO熏蒸处理推迟了果实的后熟进程。10、20μL.L-1浓度的NO熏蒸处理能够推迟果实后熟过程中可滴定酸(TA)含量的下降,同时保持可溶性固形物(SSC)浓度不发生显著变化(P≤0.5)。在0℃条件下贮藏5、6、7周时,NO熏蒸处理能够有效抑制果实后熟的相关参数如皮色、硬度和TA的变化。经过NO熏蒸处理之后,冷藏和(21±1)℃环境下后熟的果实中单糖(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糖)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NO熏蒸处理、在(21±1)℃环境下放置5 d后冷藏5、6、7周的果实其冷害症状(果肉褐变及水浸状变化)要显著低于未使用NO熏蒸处理的果实。NO熏蒸处理能够有效减缓李果实的后熟进程及控制之后冷藏过程中腐烂的发生。综上所述,日本李‘Amber Jewel’果实采后用NO气体(10μL.L-1)熏蒸处理能够使其在(21±1)℃环境下的后熟进程推迟3~4 d,并且可以减轻果实在0℃下贮藏6周内的冷害症状。  相似文献   

13.
能量状态与采后水果的成熟、衰老及生理失调紧密相关。为了研究NO处理在桃果实冷藏期间对其能量代谢的调控机理,选取八成熟"肥城桃"果实,分别用去离子水(对照)、5、15、30μmol·L-1NO溶液和5μmol·L-1c-PTIO(NO清除剂)溶液处理后于0℃下恒温贮藏。分别在果实贮藏当天、第1、2、3、4、5周测定不同处理"肥城桃"果实的冷害指数、硬度、丙二醛(MDA)、过氧化氢、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单磷酸腺苷(AMP)的含量和能荷水平的变化,以及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氢离子ATP酶(H+-ATPase)、钙离子ATP酶(Ca2+-ATPase)等线粒体呼吸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冷藏过程中,桃果实内ATP、ADP含量,能荷水平及桃果实线粒体内SDH、CCO、H+-ATPase、Ca2+-ATPase活性逐渐降低,而AMP、过氧化氢及MDA含量升高;与对照相比,NO处理能够显著延缓桃果实内ATP、ADP、能荷含量及能量代谢酶活性的降低,抑制过氧化氢、MDA、AMP含量的上升,其中以15μmol·L-1NO处理桃果实最为显著,而NO清除剂c-PTIO处理则加剧了桃果实ATP、能荷含量及能量代谢酶活性的下降以及过氧化氢、MDA、AMP含量的上升。上述结果表明,15μmol·L-1外源NO处理能有效维持桃果实在冷藏期间的能量代谢,延缓膜脂过氧化过程,提高桃果实的抗冷性,而c-PTIO处理则促进了冷藏期间桃果实能量代谢紊乱,加剧了桃果实的冷害程度。  相似文献   

14.
肥桃果实柔软多汁、风味芳香、营养丰富,是我国地方名优果品之一。采后常温下极易腐烂变质,低温贮藏易受冷害、褐变,不耐贮藏。从采后呼吸作用、乙烯、酶活、细胞膜的变化,以及低温贮藏下的冷害生理等方面论述了肥桃果实采后的生理变化,阐述了肥桃果实的物理保鲜、化学保鲜和涂膜保鲜等贮藏技术的研究现状,为深入研究肥桃果实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低温冷害是影响棉花生长的主要逆境因子,如何建立简捷、有效的棉花耐冷性鉴定及筛选体系是棉花耐冷研究的关键问题。在本研究中,阐述了如何用O-J-I-P参数来评价棉花幼苗的耐冷性。选用北疆棉区22个主栽棉花品种,对盆栽幼苗经过连续4d的4℃低温处理,进行了相应的冷害指数鉴定,并基于O-J-I-P参数Fv/Fm和PI所建立的冷害因子指数1及冷害因子指数2对各个棉花幼苗做了耐冷鉴定和分级评价。结果发现,冷害因子指数1和冷害因子指数2的鉴定、评价结果与冷害指数鉴定结果相近。中棉所36、新陆早25、297-5幼苗具有较强的耐冷性,而新陆早10号、新陆早12号及炮台1号的耐冷性较弱。叶绿素荧光动力学O-J-I-P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定棉花幼苗的耐冷性,这对棉花的耐冷性鉴定和培育耐冷型的棉花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贮藏温度对黄金梨品质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1.5℃、0℃、1.5℃和5℃贮藏温度对黄金梨采后品质和果心褐变以及软化、衰老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金梨在5℃下只能短期贮藏(<60d);0℃和1.5℃果实贮藏期为120d左右;-1.5℃贮藏180d 能明显抑制果实腐烂率,保持果实较高的硬度,但冷害果率达20%,未发生冷害的果实风味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化学诱抗剂在甜瓜果实采后病害控制中的应用,分别从活性氧代谢、苯丙烷代谢、细胞结构及病程相关蛋白四个方面综述化学诱抗剂对甜瓜果实采后贮藏病害的作用机制,并重点从分子生物学层面对化学诱抗剂控制甜瓜果实采后贮藏病害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防控甜瓜采后病害,延长其贮藏期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保鲜与加工》2007,7(4):I0002-I0002
田世平,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并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现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果实采后生理病理学研究”领域首席研究员。主要从事果蔬产品采后生理病理学研究,包括采后果实在不同环境条件胁迫下的生理失调(褐变和冷害)和调控机制研究;控制果实采后病害的生物技术及机理研究;果实抗病性诱导及机理研究以及拮抗菌细胞凋亡及调控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9.
芒果采后及贮藏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芒果是跃变型水果。采收后果实品质和代谢生理等发生重大变化,笔者从芒果果实的采后品质变化、呼吸强度、乙烯代谢、活性氧代谢、Ca2+对果实后熟的影响、逆境生理及不同采后处理对芒果采后生理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芒果采后和贮藏过程中的主要生理变化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芒果采后保鲜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0.
对1-MCP作用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同时从果实风味、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果皮叶绿素、采后生理病害、乙烯生成和呼吸速率等几个方面描述1-MCP对果蔬采后贮藏保鲜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