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为全面了解畜禽屠宰行业发展现状,笔者对陕西省畜禽屠宰企业进行调研,分析了畜禽屠宰行业和监管现状,指出了畜禽屠宰监管不充分、生猪屠宰整体发展不均衡、牛羊屠宰发展相对落后、家禽规范化屠宰实施难等问题,针对性提出了持续强化畜禽屠宰监管、促进生猪屠宰企业转型升级、统筹规划牛羊屠宰产业、尽快规范家禽屠宰管理等策略,以期为陕西省畜禽屠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陕西省略阳县生猪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五大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意见,旨在不断发展壮大略阳县生猪产业,充分体现主导产业优势,确保生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分析了武威市生猪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当前生猪生产面临的堵点、难点,提出了稳定生猪生产、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旨在为生猪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4.
结合我国生猪产业历史与发展现状,指出生猪产业存在着育种工作滞后、疫病多发风险高、饲料利用效率低、污染问题突出、养猪设施设备落后等主要问题,论述了我国生猪产业必须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之路;提出了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协同创新,以期破解生猪产业创新困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同时概述了生猪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正>自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在全国暴发,对生猪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提出更高要求,为全面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亟需对现有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就影响云阳县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因素及转型升级建议进行简要阐述,以供行业参考。1生猪产业发展现状云阳县因“四时多云、山水之阳”而得名,位于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沪蓉高速和郑万高铁横贯县境,长江过境68 km,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会宁县生猪稳产保供的主要做法,提出了保持非洲猪瘟防控力度不松劲、强化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保障、重视人才对生猪产业发展的作用等进一步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夷陵区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县,生猪产业在畜牧业中的比重超60%,生猪产业发展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本文就近年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趋势,对夷陵区生猪产业转型提出调整政策导向、优化资源分配和强化安全保障等对策,旨在进一步促进夷陵区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切实做到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8.
近年陕西省略阳县郭镇能繁母猪数量逐年递减,严重影响生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和物价稳定。本文对此现象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发展当地生猪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陕西省洛川县生猪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产业在陕西省洛川县畜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洛川县饲料资源充沛,发展养猪业有很大的优势。通过分析洛川县生猪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洛川县建立生猪产业体系的思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生猪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传统生猪养殖大县是我国生猪养殖的主力军,在稳产保供、引领畜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进畜牧业转型发展的新时代,传统生猪养殖大县仍然存在着无序发展、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需要加强规划引领,多措并举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发展,大力保证肉类供应。东海县位于江苏省最北端,紧邻山东,是全国畜牧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  相似文献   

11.
正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陕西省畜牧业协会主办,洛川县畜牧产业协会、《中国猪业》杂志社承办的陕西·洛川本香生猪产业大讲堂于2014年4月11~12日在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成功举办。农业部畜牧业司、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有关领导专家和陕西省规模猪场、畜牧技术推广部门代表,共330余人参加了大讲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德发,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副司长巩爱岐、饲料处处长王晓红,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  相似文献   

12.
童瑶 《中国猪业》2023,(3):31-36+42
为提升我国生猪现代化发展水平,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从生猪产业投入、产出、技术、规模和绿色发展水平5个维度选取18个指标构建生猪产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对2010—2020年我国西部地区(不含西藏)生猪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分析,探索影响其生猪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10—2020年,我国西部地区生猪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生猪产出、规模和绿色发展水平是西部地区生猪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提升的主推因素;近10年,制约西部地区生猪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包含猪肉生产价格指数、规模化产值、科技人员投入量等,这些障碍因子重要程度的变化反映了西部地区生猪产业逐步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智能养殖模式靠拢。最后,本文提出推进养殖模式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科研技术投入、提高资源转换效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绿色安全水平的对策建议,为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响过之后,转眼已有十五个年头,生猪产业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生猪产业投资价值的显现,资本的持续流入,生猪产业转型政策的引导,财政补贴扶持项目的推动,是实现生猪产业由零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型的主要因素。目前,生猪规模养殖比重总体不断提高,生猪产业基本告别了小、散、弱、脏、累的局面,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但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伴随着速度与质量不同步、转型与市场不协调的现象,笔者认为,生猪产业转型应围绕速度、质量、市场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认为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以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区域优势更加明显等为主要特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对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效非常突出。鉴于此,在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国家应加大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的扶持力度,通过整合资源,强化规范,落实政策,进一步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生猪产业整体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15.
2014年4月11~12日,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陕西省畜牧业协会主办,洛川县畜牧产业协会、《中国猪业》杂志社承办,陕西省杨凌本香农业产业集团特别赞助,陕西杨凌富仕特饲料有限公司、天兆集团协办的陕西?洛川本香生猪产业大讲堂在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胜利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德发,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副司长巩爱岐、饲料处处长王晓红,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陈瑶生,中国畜牧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殷成文,陕西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张辉农、陕西省畜牧业协会秘书长郭庆宏、《中国猪业》杂志社社长冯艳秋等专家和领导出席了会议。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负责人,中国畜牧业协会会员单位代表,陕西省畜牧业协会会员单位代表,陕西省规模猪场场长、技术人员及畜牧技术推广人员共计35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正>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陕西省畜牧业协会主办,洛川县畜牧产业协会、《中国猪业》杂志社承办的陕西·洛川本香生猪产业大讲堂于2014年4月11~12日在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成功举办。农业部畜牧业司、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有关领导专家和陕西省规模猪场、畜牧技术推广部门代表,共330余人参加了大讲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德发,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副司长巩爱岐、饲料处处长王晓红,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生猪产业地位重要。2000年以来特别是2007年至今,猪价波动频繁,给宏观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影响。笔者通过对陕西省7个生猪大县、34个养猪大村、136个养猪场(户)、15个屠宰场、35个基层体系的实地调查和对2000年以来陕西省生猪价格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剖析陕西省生猪产业的波动成因,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政务     
正首提"畜牧业强市",清远出台方案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7月1日,清远市人民政府发布《清远市加快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方案透露,清远将全面推动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业转型升级,紧扣关键环节,大力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构建完善的生猪产业体系,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清远由畜牧业大市向畜牧业强市跨越。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生猪存栏达到200万头以上,生猪出栏总量稳定在500万头左右,规模化养殖出栏量占80%以上,联农带农、种养循环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猪产业正处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现有养殖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积极推行低碳健康养殖,已成中国生猪产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本文阐述了我国生猪产业的新形势和发展低碳健康养殖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发展生猪低碳健康养殖的八条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河北省生猪产业遭遇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冲击,面对严峻的"双疫情"防控形势,河北省生猪市场的稳定受到了极大挑战,生猪和猪肉价格出现高位大幅波动.与此同时,危中有机,河北省生猪养殖主体加快了淘汰落后生产方式的步伐,加速了河北省规模化养猪的发展进程,使全省生猪产业在尽可能稳产保供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