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孕前补饲对山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健康、空怀、经产、膘情中等以上的母羊分为两组(试验组70只,对照组52只),比较孕前补饲对山羊受胎率、产羔率、初生重、羔羊成活率等繁殖性状的具体影响程度.结果发现试验组与对照组母羊产单羔和双羔的百分率差异不显著,产多羔的母羊比对照组高4.3%;母羊受胎率差异不显著;羔羊死亡率比对照组下降16.9%;产单羔的初生重差异不显著,双羔的初生重比对照组高0.14 kg,差异极显著(P<0.01).在配种前搞好放牧抓膘和补饲,实行满膘配种,是提高母羊繁殖性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讨用波尔山羊杂交改良北川白山羊的繁殖效果,选用北川白山羊经产母羊(n=100)为母本,波尔山羊(n=3)和北川白山羊(n=3)公羊为父本,通过人工辅助配种,分别测定母羊窝产羔数及其后代的初生重。结果显示:波尔山羊与北川白山羊杂交F1代(杂交组)的初生重与纯繁北川白山羊后代(本地组)无显著差异;杂交组母羊窝产羔数为1.76只,极显著高于纯繁组(母羊窝产羔数为1.42只),提高了23.9%;杂交组平均初生窝重为4.33kg,比本地组提高了31.2%,差异极显著。本试验表明,波尔山羊与北川白山羊杂交能极显著提高窝产羔数及初生窝重,可作为对北川白山羊繁殖性能改良的优秀品种。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绒山羊母羊日粮营养水平和羔羊早期补饲对羔羊生长发育及早期断奶的影响。将20只产单羔的哺乳母羊及其所产羔羊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母羊、10只羔羊,试验组母羊参照前苏联绒山羊母羊泌乳期饲养标准进行日粮配制,羔羊10日龄开始补饲;对照组母羊及羔羊按羊场原日粮配方饲喂,羔羊50日龄补饲,试验羔羊均随母羊自由哺乳。结果表明,试验组羔羊20、30、40、50、60日龄体重及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羔羊的颗粒料和苜蓿干草的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各阶段母羊平均日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母羊断奶时体重比产羔后体重增加了8.21%;对照组母羊断奶时体重比产羔后体重减少了13.12%。综合分析认为,通过合理调整母羊营养水平、羔羊适时补饲,可促进羔羊生长发育,缩短断奶日龄,保障母羊良好的种用体况。  相似文献   

4.
为了验证枯草期对母牦牛进行产前和产后7个月补饲对其来年繁殖性能和后代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了枯草期妊娠母牦牛“产犊前5个月”+“产犊后2个月”暖棚补饲试验,方法是从2020年10月1日开始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妊娠母牦牛白天放牧,夜间暖棚过夜,但试验组早上出牧前和黄昏归牧后精料补饲,对照组不补饲,试验于2021年4月30日结束,试验期共7个月。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妊娠母牦牛所产犊牛的繁殖成活率、公母犊牛平均初生重、母牦牛翌年发情时间、受胎率比对照组母牦牛分别高30%、2.94 kg和2.71 kg、40 d、45%,公母犊牛平均初生重差异极显著(P<0.01)。另对两组母牦牛所产后代犊牛进行短期集中育肥效果观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试验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公、母牛的体重分别增长46.91 kg和41.74 kg、34.47 kg和30.35 kg,验期期内两组公母牛的日增重分别为52.12 g和46.38 g、38.30 g和33.72 g,试验组公母牛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13.82 g和12.22 g。通过本组试验得出如下结论:如果保证了母牦牛在妊娠期和哺乳前期的营养需要,不仅可以提高其来年繁殖性能,其后代犊牛的生长发育水平远高于不补饲母牦牛后代犊牛,进行育肥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影响波尔山羊初生重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分析了遗传因素、羔羊性别、母羊年龄、窝产羔数等因素对波尔山羊初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波尔山羊初生重的遗传力为0.22,公母羔的平均初生重分别为3.72和3.15 kg,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母羊产羔年龄对羔羊初生重有显著差异影响(P<0.05),其中母羊在3岁时所产羔羊的初生重最大,而母羊在1岁时所产羔羊的初生重最小;窝产羔数对羔羊初生重也存在着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窝产单羔数的羔羊初生重最大,而窝产3羔数的羔羊初生重最小.  相似文献   

6.
针对湖羊产羔数多、妊娠毒血症和流产率高的情况,作者研制了“湖桐2号”妊娠湖羊预混料.从妊娠3个月开始至哺乳期结束进行了湖羊补饲试验.结果表明:补饲母羊所产羔羊初生重和断奶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3.06%和17.23%;母羊妊娠毒血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下降9.8个百分点;母羊流产率对照组10.0%,试验组0;初生羔羊成活率和断奶羔羊成活率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6个百分点和8.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盐亭汇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种羊场2002~2005年山羊的繁殖生产记录资料和部分质量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舍饲条件下,山羊全年均可发情,但配种季节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尤以秋季最为集中;使用人工授精技术的受胎率达到自然发情配种母羊的受胎率;产单羔母羊的妊娠期极显著和显著地长于产双羔和三羔的母羊;不论公、母,单羔的平均初生重极显著高于双羔和三羔;出生双羔公羊的初生重显著高于三羔,双羔和三羔母羊的初生重无显著差异;窝产单羔和双羔时,公、母羔的初生重差异极显著,而窝产三羔时,公、母羔的初生重无显著差异;有胡须母羊的平均窝产羔数比无胡须母羊的平均窝产羔数高8.26%,无角母羊的平均窝产羔数比有角母羊的平均窝产羔数高5.70%,有肉髯母羊的窝产羔数高于肉髯母羊.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日粮补饲量对母羊体况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安徽白山羊能繁母羊为试验对象进行分组饲喂,对照组补饲玉米,试验组补饲不同的混合精料量,测定母羊的繁殖性能和膘情体况等指标。结果表明,通过补饲精料后,提高了试验组能繁母羊的繁殖性能和妊娠母羊体况,提高了羔羊初生重、成活率,但对平均产羔数没有影响,补饲0.4 kg/d混合精料对提高母羊的繁殖性能和维持整个妊娠期的体况最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湖羊妊娠后期补饲颗粒料对母羊繁殖性能、羔羊初生重、断奶重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将30头妊娠后期湖羊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头,对照组补饲羊场自配粉料,试验组补饲研制的颗粒饲料,两组基础日粮饲喂一致。试验预饲期为10d,正式试验期120d,待羔羊出生后分别测定羔羊初生重和断奶重,统计母羊产羔率和羔羊成活率,并分析不同补饲方式下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羊繁殖率和羔羊存活率分别提高了13%和6%;较对照组相比,补饲颗粒料对羔羊初生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试验组羔羊平均断奶总重比对照组羔羊提高了2.17kg(P<0.05),试验组羔羊平均日增重(237g/d)比对照组(199g/d)提高了18.15%(P<0.05);补饲颗粒料的经济效益比补饲自配粉料提高了27.91%。试验表明,湖羊妊娠后期补饲颗粒料切实可行,能提升湖羊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0.
高寒地区补饲复合预混料对放牧绵羊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枯草期在青海省门源县5家牧户中选择青海半细毛绵羊100只(其中周岁幼羊80只,怀孕母羊20只),将复合预混料添加于精料及燕麦干草中补饲60~120d.结果表明周岁幼羊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每只羊多增重1.45~6.91kg,增加幅度为81.0%~237.4%(P<0.01),增加纯收益8.77~53.64元,投入产出比为13.1~147;怀孕母羊所产羔羊初生重平均每只羊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0.56kg,增幅为17.9%,产后60d比对照组羔羊多增重1.76kg(33%、P<0.01),增加纯收益13.1元,投入产出比为113.4.表明牧户在自配精料混合料或燕麦青干草中添加复合预混料补饲放牧绵羊,增重效果显著,投入低,产出高,易操作.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在山丹县境内祁连山浅山区选择饲养条件相对一致的10户养羊户,其中5户采用冷季全舍饲模式(试验组),另外5户采取放牧+补饲模式(对照组),开展冷季不同饲养模式对肉羊生产效益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羊体重在产羔后1个月内分别下降了1.20和2.64kg,产羔1个月后试验组母羊体重开始恢复,对照组母羊体重持续降低,产羔后3个月对照组平均掉膘5.93㎏,占其体重13.55%。羔羊初生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0~2月龄试验羔羊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高出12.24元/只。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喂瓜氨酸对妊娠90 d湖羊母羊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的影响,为瓜氨酸在湖羊母羊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取妊娠90 d的湖羊母羊5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2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瓜氨酸10 g/d进行补喂。试验一直进行到母羊产后45 d,记录羔羊初生重和45日龄体重。每组选取6只母羊,测定产后16~30 d泌乳量及乳成分变化,采集母羊产后第15、30、45天晨饲前颈静脉血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羔羊初生重极显著提高了19.6%(P <0.01);试验组羔羊45日龄体重显著提高了6%(P <0.05);试验组母羊产后第16~30天平均日泌乳量和总泌乳量分别极显著提高了19.6%(P <0.01);试验组母羊产后第1天乳蛋白率极显著提高了20%(P <0.01);试验组母羊产后第7~15天以及20~30天乳脂率分别极显著提高了21%和16.7%(P <0.01);试验组母羊产后第15天血浆中催乳素(PRL)含量极显著提高了167%(P <0.01),其血浆中孕酮(P4)含量显著降低207%(P <0...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牧户传统自配饲料与全价精料补饲对妊娠后期青海半细毛羊羔羊初生重的影响,选择体重、胎次、预产期基本相近的青海半细毛羊妊娠母羊60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在临近预产期42d开始进行补饲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羔羊平均初生重为3.41kg;对照组羔羊平均初生重为3.06kg;试验组羔羊比对照组羔羊高0.35kg,提高11.33%,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湟源县肉羊规模养殖场生产效益低下问题选取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一家养殖场进行了综合科学技术应用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得出在全舍饲条件下,围产期母羊补饲与不补饲的生产性能变化差异显著,羔羊的初生重增加12%左右,母羊的体增重增加8.5%;在对围产期母羊进行补饲与不补饲时其羔羊的初生重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平均增重12%;试验组肉羊出栏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出栏重增加7%,平均日增重增加6.4%;试验组与对照组育肥肉羊的体重变化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选择2005年1~2月出生的母羔,10月份参加配种,次年3月份产羔,测定当年母羔10月龄达参配体重比例、发情率、受胎率,来年所产羔羊与成年母羊所产羔羊的初生体重、双羔率、健羔率、死亡率;产羔与未产羔的周岁母羊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当年母羔10月龄配种体重达到要求参配体重(38kg)比例为70%,两情期发情率为87.3%,受胎率为82.4%。周岁母羊所产羔羊比成年母羊所产羔羊初生重、双羔率分别低0.25g和3%,差异均不显著(P>0.05)。健羔率低6.2%,死亡率高出2.6%,差异显著(P<0.05)。产羔周岁母羊与未产羔周岁母羊相比,剪毛长度短0.44cm,剪毛量、净毛率、净毛量、剪毛后体重低分别低0.53kg、2%、2.06kg、3.1kg,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选择2005年1~2月出生的母羔,10月份参加配种,次年3月份产羔,测定当年母羔10月龄达参配体重比例、发情率、受胎率,来年所产羔羊与成年母羊所产羔羊的初生体重、双羔率、健羔率、死亡率;产羔与未产羔的周岁母羊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当年母羔10月龄配种体重达到要求参配体重(38kg)比例为70%,两情期发情率为87.3%,受胎率为82.4%。周岁母羊所产羔羊比成年母羊所产羔羊初生重、双羔率分别低0.25g、3%,差异均不显著(p>0.05)。健羔率低6.2%,死亡率高出2.6%,差异显著(p>0.05)。产羔周岁母羊与未产羔周岁母羊相比剪毛长度短0.44cm,剪毛量、净毛率、净毛量、剪毛后体重低分别低0.53kg、2%、2.06kg、3.1kg,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全新的肉羊品种双杂交技术,利用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等手段对所产杂交后代羊的初生重直至周岁重以及对4月龄、6月龄杂交羔羊的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抗病力等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2个双杂交组合平均初生重、4月龄平均重、6月龄平均重、8月龄平均重、周岁平均重分别比蒙古羊提高了0.77 kg、17.3 kg、17.2 kg、14.8 kg和14.7 kg,差异极显著(P<0.01).12个双杂交组合4月龄平均日增重、6月龄平均日增重比蒙古羊提高138g和97g,差异极显著(P<0.01);12个双杂交组合平均初生重、4月龄平均重和周岁平均重与二元杂交组合相比较,提高了0.73 kg、16.7 kg和7.9 kg,差异极显著(P<0.01);12个双杂交组合4月龄平均日增重(338 g/d)与两元杂交后代4月龄平均日增重相比较(158 g/d),提高180 g,差异极显著(P<0.01);双杂交组合6月龄羔羊胴体达到28.9 kg/只,已接近世界最高水平31 kg/只(美国),比国内平均羔羊酮体重13.7 kg/只高15.2 kg/只(P<0.01).双杂交带来的杂种优势已达到国外优秀肉羊品种的指标,其抗病力已与蒙古羊极为相近.  相似文献   

18.
500只母羊通过补饲,羔羊早期断奶和半舍饲养殖育肥,另组建200只作为对照组,试验组羔羊总增重32.45kg、日增重180.28g,分别比对照组高16.95kg、94.16g,差异极显著(P0.01),每只羔羊比对照组多增加经济收入123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两种养殖模式对母羊繁殖性能和初生羔羊成活率的影响,测定放牧(Ⅰ组)与舍饲(Ⅱ组)两组母羊配种前体重和产前体重、妊娠时间、难产率、流产率、平均产羔数、羔羊初生重和羔羊病死率等,并采集血液分析母羊和羔羊血常规和部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Ⅰ组妊娠母羊相比,Ⅱ组母羊妊娠期平均日增重、平均产羔数和羔羊初生重极显著或显著提高(P<0.01或P<0.05),RBC、HGB和PCV指标极显著提高(P<0.01),血液中GLOB含量显著提高(P<0.05);但WBC和UN水平下降(P<0.01或P<0.05),平均妊娠时间延长(P<0.05),难产率提高,但流产率降低.与Ⅰ组羔羊相比,Ⅱ组羔羊的RBC、HGB、PCV和MCH指标以及血液中的TP、GLOB和ALP含量提高(P<0.05或P<0.01),但UN水平和WBC降低(P<0.01),羔羊病死率下降.由此得出,受不同营养水平的影响,两种养殖模式下母羊繁殖性能差别较大,在科学合理的舍饲养殖模式下,母羊的繁殖性能得到提高,妊娠母羊对营养的需求得到满足,产羔率、初生重和羔羊成活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用欧拉羊杂交改良山谷型藏羊,对杂交F1代羔羊补饲兼放牧育肥试验,补饲阶段试验结果表明:经过90 d补饲,试验组增重10.88kg,比对照组高4.32 kg(P〈0.01),平均日增重0.121 kg,比对照组高0.048 kg;放牧育肥阶段试验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放牧育肥,试验组增重9.09 kg,比对照组高2.67 kg(P〈0.05),平均日增重0.101 kg,比对照组高0.03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