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对2种市售膜处理牛乳及市售未经膜处理牛乳,通过加糖与不加糖作为对照进行发酵,以发酵时间、发酵前后糖类含量变化、黏度、质构及持水性为分析指标,对比不同市售膜处理牛乳的发酵差异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膜处理后牛乳蛋白含量越高,发酵时间越长;糖类含量分析表明,超滤提高了乳糖的消耗率,而纳滤导致葡萄糖的消耗率大幅下降,即使添加外源糖消耗率也无法显著提高;黏度分析表明,膜处理牛乳发酵后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牛乳发酵后黏度,但抗剪切性变差;质构分析表明,膜处理牛乳发酵后硬度及咀嚼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持水性分析表明,经膜处理的牛乳发酵后持水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 HPLC)测定了山羊内毒素休克时肝线粒体膜 ( Mi M)中磷脂酰肌醇 ( Ptd Ins)、磷脂酰丝氨酸 ( Ptd Ser)、磷脂酰乙醇胺 ( Ptd Etn)及磷脂酰胆碱 ( Ptd Cho)的变化 ,并观察了山莨菪碱 ( 6 54-2 )的相关保护效应。结果表明 ,内毒素 ( ET)处理组线粒体膜磷脂主要成分 Ptd Ins、Ptd Ser、Ptd Etn及 Ptd Cho含量在处理后 5、1 2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 6 54-2处理组 ( P<0 .0 5,P<0 .0 1 )。 6 54-2处理组的 Ptd Ins、Ptd Ser、Ptd Etn、Ptd Cho含量在处理后 5h显著低于对照组 ( P<0 .0 5) ,处理后 1 2 h趋于正常 ( P>0 .0 5)。可见 ,ET可诱导线粒体膜磷脂含量的改变 ,而 6 54-2能有效地改善 ET诱导的这些损伤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膜生物反应器(MBR)、人工湿地以及沼液浓缩等畜禽养殖沼液深度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为沼液高效处理、资源化利用及防止环境二次污染等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混凝沉淀法对猪场污水中重金属的净化效果,采集经厌氧发酵的沼液和固液分离后的污水,按40 mg/L、60 mg/L、80 mg/L三种剂量添加混凝剂明矾及按1 mg/L、2 mg/L、3 mg/L三种剂量添加助凝剂硅酸钠,处理24 h和48 h后测定重金属Cu、Zn、Mn、Cd、Cr6+和As的含量,计算重金属的降解率,与排放标准相比,分析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Cu、Zn、Cd、Cr6+、As的降解率随净化剂含量增加而提高,且处理48 h的净化效果优于24 h.添加混凝剂后,沼液和固液分离污水中Mn的降解率随净化剂含量增加而提高,处理时长增加,降解率基本不变或略有增加;(2)与排放标准相比,混凝沉淀法处理后,沼液和固液分离污水中的Cu、Zn、Mn、As可达排放标准,Cd、Cr6+仍高于排放标准.从测定结果可以看出,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后的沼液处理效果优于固液分离的污水,沼液和污水中添加80 mg/L明矾加3 mg/L硅酸钠净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水葫芦沼液对青菜生长及AsA-GSH循环影响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菜为材料,研究了在青菜整个生长周期内,不同比例水葫芦沼液对青菜生长的影响及其体内AsA-GSH循环影响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使用不同比例沼液代替化肥对青菜的株高及生物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以25%沼液替代化肥的处理效果最好,在不同的采样时期,其株高和生物量均显著大于对照,当沼液使用比例大于50%时,株高和生物量均随着沼液使用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处理后总量Vc、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脱氢抗坏血酸(DHA)的变化趋势不同,25%沼液替代化肥处理45和60 d时,总量Vc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AsA虽然有所增加(除了30 d时),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DHA含量均显著大于对照。当沼液使用比例大于50%时,总量Vc、AsA和DHA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在AsA循环中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抗坏血酸氧化酶(AAO)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随着处理时间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25%沼液替代化肥处理30 d酶活性最高,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则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以25%沼液替代化肥的处理效果最好;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循环中的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和GSH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以25%沼液替代化肥的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随着处理时间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25%沼液替代化肥处理45 d酶活性最高。说明用适量的水葫芦沼液替代化肥对青菜进行处理,有助于植株的生长,同时增加了体内AsA-GSH代谢循环,提高了青菜的抗氧化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6.
选取健康、体重差异不显著的72周龄强制换羽后的科宝48肉种母鸡36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鸡。3个处理组日粮分别为对照组、试验1组(添加1%肠膜蛋白粉)和试验2组(添加0.3%深海鱼肽),3组饲料配方营养成分含量一致。试验结果表明,多肽饲料肠膜蛋白粉和深海鱼肽显著地提高了种蛋的哈氏单位,改善了种蛋的品质;显著地提高了种蛋孵化率;对强制换羽后的肉种鸡产蛋率也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试验按2×3二因子设计,安排了常规密封(有膜)和全不覆盖(无膜)的两种薄膜对氨化稻草的覆盖程度和三个处理时间Ⅰ(20d),Ⅱ(30d),Ⅲ(40d)。试验结果从感观性状上表明,无膜氨化稻草除在Ⅱ(30d)以后出现部分霉点外,与常规法无明显差异;从营养成分测试结果及其统计分析表明,同期的有膜氨化稻草和无膜氨化稻草差异不显著,且在粗蛋白含量上要比一般稻草提高约3%~5%。结果表明,无膜氨化技术可以替代有膜氨化技术;同时,若无膜氨化技术在全国推广和应用,按全国每年产出率2150万t氨化稻草计算,则全国每年可因此而节省1.505亿元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了孕马血清和绒毛膜促性腺素影响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效果。选择湖南永州市某良种猪场246头体重接近的健康长大初产母猪,按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126头,对照组120头,给处理组初产母猪注射含有400 U的孕马血清加200 U的绒毛膜促性腺素(产品名PG600)。结果表明:处理组断奶到发情的间隔期缩短了2 d,与对照组的差异极显著;断奶后7 d配种率处理组较对照组提高21.7%,在断奶后25 d处理组比对照组配种率提高9.5%。  相似文献   

9.
单宁酸溶液对低温胁迫下紫花苜蓿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植物叶片膜透性的测定方法研究了外施单宁酸溶液,对紫花苜蓿幼苗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浓度的单宁酸处理的苜蓿叶片膜透性都有所增加,但增加速率不同,为:V0>V0.25>V0.5>V1;经浓度为0.5%,1%的单宁酸溶液处理过的苜蓿幼苗,其膜透性均明显高于未经单宁酸溶液处理的苜蓿幼苗(P<0.01);经浓度为0.25%的单宁酸处理过的苜蓿幼苗,其膜透性变化在低温处理时间为0 h,2 h和4 h差异不显著,但在处理6 h的时候差异性显著(P<0.05);随着单宁酸溶液浓度的增加,每个处理时间上苜蓿幼苗的膜透性逐渐减小,保护性作用逐渐加强。此研究结果为单宁酸溶液能提高苜蓿抗寒性,减轻低温伤害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等离子体处理技术使丝素膜表面被激活,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接枝肝素分子进行丝素膜表面抗凝血性修饰,从而为新型抗凝血生物医用材料的设计及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单因素优化实验结果显示:经等离子体和戊二醛处理后的丝素膜与肝素溶液的较好反应条件为pH 1.5、40℃、4 h,该条件下丝素膜表面肝素含量为37.62μg/g。经体外凝血试验检测,接枝肝素分子后的丝素膜具有较强的抗凝血活性;经稳定性试验分析,肝素与丝素膜结合稳定牢固不易被洗脱,提示其结合方式为共价键结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多花黑麦草、大麦和油菜3种不同绿肥作物翻压还田在不同浓度沼液条件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8.5 L/m2(L1)和17 L/m2(L2)两种沼液浓度条件下,田间翻压多花黑麦草、大麦以及油菜,设为多花黑麦草(L1)、大麦(L1)、油菜(L1)和多花黑麦草(L2)、大麦(L2)、油菜(L2)几个绿肥试验组,同时设置只浇灌沼液未翻压绿肥的对照组(L1)和对照组(L2),分析绿肥试验组与对照组土壤中pH值与有机质、全氮含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绿肥翻压110 d后,多花黑麦草(L2)与大麦(L2)组土壤pH值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L2),但仅上升约0.17;大麦(L1)与多花黑麦草(L2)土壤盐分显著(P<0.05)高于同沼液添加量的对照组;大麦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种沼液浓度影响下均显著(P<0.05)高于各自对照组,同时油菜(L2)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组(L2)也有显著(P<0.05)提高;大麦组在2种沼液浓度下,土壤全氮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各自对照组;多花黑麦草(L1)和大麦(L1)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L1);大麦(L2)组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L2)。[结论] 3种绿肥翻压对浇灌沼液后土壤的改良作用各不相同,但大麦在2种浓度沼液替代氮肥情况下均可大幅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低浓度沼液条件下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在高浓度沼液条件下可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可作为一种新型绿肥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沼液的资源化利用、提高饲草产量和营养价值,本研究设6个处理组:对照处理组(T0)、无机肥处理组(T1)、体积分数25%沼液处理组(T2)、体积分数50%沼液处理组(T3)、体积分数75%沼液处理组(T4)、体积分数100%沼液处理组(T5),探明不同比例沼液施用量对苜蓿生长发育、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苜蓿生长发育方面,T3显著提高第二茬苜蓿的株高及干物质产量(P<0.05);在苜蓿品质方面,T0,T1的粗蛋白较T3,T5显著提高(P<0.05),T0的粗脂肪较T3显著提高(P<0.05),T3的酸性洗涤纤维较T0,T1,T2,T4显著提高(P<0.05),T0的中性洗涤纤维较T2显著提高(P<0.05),T2的相对饲喂价值较T0,T3,T4,T5显著提高(P<0.05);在土壤肥力方面,T5的土壤pH值较T1显著降低(P<0.05),而总氮较T0,T1,T2显著提高(P<0.05);T3的土壤速效钾较T0,T2显著提高(P<0.05)。结果表明,灌溉25%~50%的沼液可以提高苜蓿的产量和营养价值,并可以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种养结合绿色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新盐并考察其溶解性,旨在提高ENR的溶解度,丰富其晶体形式。【方法】采用混悬法制备ENR新盐,并通过溶剂挥发法培养其单晶。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单晶X射线衍射(S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失重分析(TG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新盐进行一系列表征分析。通过粉末溶解速率试验考察ENR和新盐在37 ℃、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解速率。【结果】制备的ENR新盐为ENR-2,6-二羟基苯甲酸半水合物(ENR-2,6-DHBA·1/2H2O)。经单晶结构分析可知,ENR-2,6-DHBA·1/2H2O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3.2495(7)Å;b=13.8266(11)Å;c=16.0672(8)Å;α=114.301°(6);β=90.322°(4);γ=114.438°(7)。不对称单元中包含2个ENR阳离子、2个2,6-DHBA阴离子和1个水分子。2,6-DHBA羧酸基团的质子转移到ENR哌嗪环的N原子上,形成N+-H…O-,证实形成的是盐,ENR与H2O通过O-H…O氢键连接。FTIR结果证实,2,6-DHBA上的C=O吸收峰由于质子的转移由1 680 cm-1移动到1 725 cm-1。新盐的熔点不同于ENR和2,6-DHBA,为253 ℃。新盐的外貌形态为光滑的棒状。粉末溶解速率曲线显示,ENR-2,6-DHBA·1/2H2O平衡时的表观溶解度为0.65 mg/mL,是ENR的1.86倍。【结论】试验成功制备了ENR-2,6二羟基苯甲酸半水合物盐,该盐提高了ENR的溶解度,为提高ENR的生物利用度、增强抗菌效应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施磷量对滴灌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微环境及干草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施磷(P2O5)梯度:0(P0),50(P1),100(P2)和150 kg·hm-2(P3),采用滴灌模式随水滴施,测定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干草产量,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根际土壤真菌、放线菌数量及脲酶...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饲料桑新品种‘川饲桑1号’(Morus alba cv. Chuansisang-1)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连续3年(2016-2018)对不同刈割高度(H1:70 cm,H2:90 cm,H3:110 cm)和施氮量(N1:138 kg N·hm-2,N2:207 kg N·hm-2,N3:276 kg N·hm-2)下的饲草产量、植物学特性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并对其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饲料桑的推广利用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随着年限的增加各处理下饲草产量逐年递增,且均以H2N3处理最高。刈割高度与施氮量对饲料桑产量、植物学特性和营养品质均有影响。其中,刈割高度是影响饲料桑植物学特性的主要因素,两者交互作用对饲草产量、单枝重及各营养指标影响显著(P<0.05)。在相同刈割高度下,鲜、干草产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均以N3处理最高,粗蛋白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相同氮肥用量下,H2处理下的大部分饲草产量、主枝叶片数、单株重最大,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整体随刈割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整体在H2高度下最高,粗脂肪含量随刈割高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隶属函数法对‘川饲桑1号’的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可知,在刈割高度为90 cm、施氮量为276 kg N·hm-2时其饲用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与免疫鉴别诊断及免疫评价二联试纸稳定的生产工艺,促进其产业化生产及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以胶体金免疫探针结合猪IgG,FMDV结构蛋白(SP)及非结构蛋白(NSP)的表位多肽偶联载体蛋白制备人工抗原,设置两条检测线精准拦截抗体的检测模式,以试纸条特异性及敏感性为评价指标,对胶体金免疫探针用蛋白、试纸拦截用多肽抗原、检测线位置及喷膜缓冲液、金标蛋白保存液、样品垫缓冲液以及样品稀释液等参数进行优化。采用优化后的试纸检测266份田间猪血清样品,并与口蹄疫O型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LPB ELISA)和3ABC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3ABC ELISA)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计算该试纸与商品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结果】经优化后,口蹄疫感染与免疫鉴别诊断及免疫评价二联试纸生产工艺参数如下:以胶体金标记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为免疫探针;选择混合多肽的形式设置拦截线,以非结构蛋白多肽(BSA-NSPs)喷涂T1线,结构蛋白多肽(BSA-SPs)喷涂T2线,以0.1 mol/L Tris-HCl为喷膜缓冲液;以ddH2O含15 mg/mL BSA、13.25 mg/mL Na2HPO4·12H2O、15.9 mg/mL NaH2PO4·2H2O、10% Trition X-100和0.3 mg/mL NaN3为金标蛋白保存液;以0.02 mol/L Na2B4O7·10H2O 含10 mg/mL酪蛋白、5% Trition X-100、0.3 mg/mL NaN3为样品垫缓冲液;以生理盐水含1.0% Tween-20为样品稀释溶液。制备的FMDV感染与免疫鉴别诊断及免疫评价二联试纸与3ABC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6.20%,与口蹄疫O型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4.36%。【结论】通过对试纸生产工艺的优化,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工艺,制备的二联试纸检测线显色清晰可见,肉眼识别度高,试纸的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良好。本研究为该试纸的批量生产和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为基层口蹄疫的检测提供了稳定、特异、敏感、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宁夏引黄灌区甜高粱优质高效生产最佳灌溉次数和施氮肥量,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灌溉次数(W1:灌溉1次,W2:灌溉2次,W3:灌溉3次)和施氮梯度(F0:不施肥,F1:300 kg·hm-2,F2:450 kg·hm-2,F3:600 kg·hm-2)对甜高粱生产性能、营养价值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灌溉次数相同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甜高粱干草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在W1F1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27 110.54 kg·hm-2;W2F1处理的甜高粱粗蛋白含量最高,W1F0处理的相对饲喂价...  相似文献   

18.
以8年生蜜柚为供试材料,通过连续3年施用猪粪沼液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等氮磷钾条件下不同比例沼液与化肥配施对蜜柚产量、品质及土壤重金属和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沼液施用年限增加,TFN25%和TFN50%处理蜜柚增产优势逐渐显现,与TF处理相比较,试验第3年TFN25%处理的蜜柚产量增加了6.91%,果实粒化率和裂果率降低,Vc、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提高。随沼液替代比例和施用年限的增加,土壤中Cu、Zn含量有显著增加,但均低于国家污染土壤的重金属限量标准,土壤电导率随沼液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综上,沼液替代25%化肥用量的处理在蜜柚果园应用效果较好,可在生产上推广,但长期沼液灌溉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的观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功能特性和培养条件研究是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工业化潜力挖掘和开发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对菌株开发利用,选取前期研究中从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洽草(Koeleria glauca)、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及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根际获得的5株菌株为材料,测定菌株溶磷、固氮、分泌吲哚乙酸(IAA)能力等特性,利用16S rRNA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菌株分类学地位;测定菌株生长特性、温度耐受性、pH耐受性、产气特性、产酸特性,确定菌株适宜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菌株M1溶有机磷量最高,为170.37μg·mL?1,菌株Y3溶无机磷量最高,为308.50μg·mL?1;菌株Y1、Y3、Y5、M1、M6均具有分泌IAA的能力,分泌量在24.23~164.74μg·mL?1。菌株Y1和Y3具有固氮能力,固氮酶活性分别为175.30和255.55 nmol·(h·mL)?1(C2H4)。通过对菌株生长特性测定,5株菌株在40 h均已进入生长稳定期,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5~31℃,适宜的生长pH范围为6.50~7.50,在LB培养基中生长无产气现象,生长过程中pH稳定在6.23~7.52,具有作为工业化发酵菌种的潜力。16S rDNA鉴定确定菌株Y5与Y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Y1为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M1为产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nxantha),M6为猴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imiae)。本研究为菌株的工业化生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