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疆虫草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新疆黑槌虫草菌的形态特征 1.1 天然虫草形态特征子座从寄主头部发出,棕褐色,棒状,长约20 mm,柄粗约2 mm,可孕部似球形,黑褐色,子囊壳垂直埋生拟卵圆形,颈部长525~600 μm×210~300 μm,子囊柱状,子囊帽半球形,子囊孢子分隔,子囊孢子成熟后断裂成细长柱形的次生子囊孢子.  相似文献   

2.
对安徽省分布的布氏虫草Cordyceps brongniartii及其无性型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柱形虫草Cordyceps cylindrica及其无性型紫色野村菌Nomuraea atypicola、牯牛降异虫草Metacordyceps guniujiangensis及其无性型柱孢绿僵菌近似种Metarhizium aff.cylindrosporum、根足线虫草琅琊山变种Ophiocordyceps heteropodavar.langyashanensis及其无性型根足被毛孢Hirsutella heteropoda、腮金龟线虫草O.melolonthae、蜻蜓线虫草O.odonatae、蝼蛄线虫草(朝鲜虫草)O.gryllotalpae和草剃虫草Cordyceps kusanagiensis等20个虫草及其相关真菌种类重新整理发表,其中腮金龟虫草为中国大陆首次报道;同时,纠正了蜻蜓线虫草原始描述中的错误。鉴定标本保存在安徽农业大学虫生真菌研究中心(RCEFAAU)。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万佛山自然保护区的多次野外采集和调查,研究发现万佛山地区分布的虫草分属6个种,分别为丝虫草Ophiocordyceps filiformis、珊瑚虫草Cordyceps martialis、粉被虫草C.pruinosa、下垂虫草O.nutans、亚黄蜂虫草O.oxycephala和莲状虫草C.nelumboides。其中下垂虫草和丝虫草最多,分别占总数的28%和23%。虫草的寄主涉及到鳞翅目的幼虫和茧、蜂的成虫、蜘蛛和蝽象,而主要寄主为鳞翅目的幼虫,占总数的58%。莲状虫草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此前仅在日本和中国台湾省有过报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记载了四种腐生于木头和枯枝,分别代表我国半知菌新记录属的真菌。采自柳树(Salix sp.)和白榆(Ulmus pumila)的掌状网格孢(Dictyosporium toruloides)其产孢细胞为全壁芽生式,分生孢子手掌状;粘环孢(Myxocyclus polycistis)采自桦属(Betula)和栒子属(Cotoneaster)植物,是该菌的寄主世界新记录,这种菌产生盘状至垫状的子实体,产孢细胞为全壁芽生式,分生孢子砖格状,具离壁隔膜,孢子及梗包裹在胶质壳内;忍冬锥壳孢(Sphaerographium lonicerae)其分生孢子器具长喙,生于忍冬(Lonicera heterophylla)枝上,产孢细胞为内壁瓶梗状芽生式,分生孢子镰刀状;生于白榆枝条上的门座孢(Thyrostroma compactum)具垫状分生孢子座,全壁环痕芽生式产孢细胞及暗色的砖格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5.
对安徽省3个不同地区竹林样地的虫草及虫生真菌进行了野外采集和调查,发现安徽省竹林中分布的虫草分别为多座线虫草(小蝉草)Ophiocordyecps sobolifera、大蝉草Cordyceps cicadae、拟细线虫草O.gracilioides、一种线虫草O.sp.;主要虫生真菌分别为蝉棒束孢Isaria cicadae、细脚棒束孢I.tenuipe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布氏白僵菌B.brongniartii、柱孢绿僵菌Metarhizium cylindrosporae。其中蝉棒束孢最多,在3个地区竹林中均占60%以上。竹林中主要寄主为蝉若虫,在3个地区竹林中均占80%以上。并且对竹林中蝉棒束孢的发生规律和发生周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对安徽省3个不同地区竹林样地的虫草及虫生真菌进行了野外采集和调查,发现安徽省竹林中分布的虫草分别为多座线虫草(小蝉草)Ophiocordyecps sobolifera、大蝉草 Cordyceps cicadae、拟细线虫草 O. gracilioides、一种线虫草 O. sp.;主要虫生真菌分别为蝉棒束孢 Isaria cicadae、细脚棒束孢 I. tenuipes、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布氏白僵菌 B. brongniartii、柱孢绿僵菌 Metarhizium cylindrosporae。其中蝉棒束孢最多,在3个地区竹林中均占60%以上。竹林中主要寄主为蝉若虫,在3个地区竹林中均占80%以上。并且对竹林中蝉棒束孢的发生规律和发生周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首次应用长座虫草的无性型—长座被毛孢对长座虫草子实体的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并确立了最佳的培养工艺。结果表明,长座被毛孢液体摇瓶最佳培养时间为9 d,在营养液中添加10%的动物性蛋白(黄粉虫粉)有助于提高子实体产量,其所需营养液最佳pH为6.0,培养温度为25℃,初期菌丝培养时间为完全黑暗培养,待菌丝长满后给予1~200 lx连续光照,可获得更多的子实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亚硒酸钠对蛹虫草菌落形态、子座产量及子座硒含量的影响,旨在为富硒蛹虫草产业化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蛹虫草菌株CM003为试材,采用平板培养基探讨不同质量浓度(0,50,100,150,200,250,300,350,400和450 mg/L)亚硒酸钠对蛹虫草菌落形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瓶栽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50,100,150,200和250 mg/L)亚硒酸钠对蛹虫草长势、子座产量及子座硒含量的影响,并拟合了栽培营养液中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与蛹虫草长势评分、子座产量、子座硒含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在平板培养基上,当亚硒酸钠质量浓度≤100 mg/L 时,蛹虫草的菌落形态基本正常,菌落直径的变化幅度较小;当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450 mg/L 时,蛹虫草菌丝仍能缓慢生长。采用常规瓶栽法栽培蛹虫草时,随着亚硒酸钠质量浓度的增加,蛹虫草的长势评分和子座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子座硒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拟合方程显示,营养液中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28.2 mg/L时,蛹虫草的长势最好;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58.17 mg/L时,蛹虫草子座产量最高;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子座硒含量最高达92.68 mg/kg。【结论】蛹虫草对亚硒酸钠不仅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且具有较强的富硒能力,是人工生产富硒产品的优良载体。  相似文献   

9.
胶孢炭疽菌侵染杨树叶片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胶孢炭疽菌在杨树叶片上的侵染过程,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该菌的致病机制和杨树抗病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胶孢炭疽菌菌株BH12-2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健康杨树叶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和杨树叶片的防卫反应。结果接种4h后,孢子开始萌发产生芽管;8h时芽管顶端形成附着胞;12h时成熟的附着胞中央形成侵染钉;24h时,孢子另一端萌发形成芽管和附着胞;48h后芽管不断分枝异化成菌丝并产生次级分生孢子;接种3d时,附着胞基部的侵染钉穿透寄主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膨大形成侵染泡囊,侵染泡囊初始生长在寄主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不穿透寄主的原生质体,随后产生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的分化;接种4~5d后,次生菌丝在寄主表皮和叶肉组织内大量扩展;第6d时,菌丝聚集在角质层下形成子座组织,并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随着菌丝的扩展,叶片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在侵入点周围的叶肉细胞壁附近产生胼胝质,细胞壁向内凹陷并发生溶解,细胞质消解,叶绿体等细胞器解体以及寄主细胞坏死塌陷,最终在叶表面产生典型的褐色坏死病斑。结论胶孢炭疽菌在侵染过程中,一个分生孢子可萌发形成多个芽管和附着胞,提高其成功侵染的几率;胶孢炭疽菌对杨树叶片的侵染类型为细胞内半活体营养侵染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Na2SeO3对药食用真菌蛹虫草子实体生长及功能成分腺苷、虫草素的影响,大面积人工栽培富硒蛹虫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新疆本地蛹虫草菌种作为富硒载体,采用瓶栽法,系统分析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处理对蛹虫草菌丝、子座、子实体生长,产量、生物转化率、总硒及其功能成分腺苷、虫草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处理1(硒浓度20 mg/L)和处理2(硒浓度40 mg/L)与对照相比其蛹虫草的菌丝体生长、子座生长、子实体出草长度、鲜重、干重、生物转化率等无影响,其子实体中总硒含量最高,功能成分腺苷、虫草素含量明显增加;从处理3(硒浓度60 mg/L)至处理7(硒浓度200 mg/L)与对照相比,其蛹虫草的菌丝体生长、子座生长受到抑制,其子实体出草长度、鲜重、干重、生物转化率等呈显著性差异(P<0.05),呈降低趋势,并随着硒浓度增加,抑制越明显;其子实体中总硒含量逐渐降低,功能成分腺苷、虫草素含量逐渐下降。【结论】以亚硒酸钠作为外源硒,硒浓度20~40 mg/L效果最好,可作为进行蛹虫草富硒栽培较为理想的浓度。  相似文献   

11.
长座虫草及其被毛孢无性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采自安徽省霍山县的中国新记录种长座虫草(Cordyepslongissima Kobayasi),并且利用子囊孢子分离出被毛孢无性型,同时,在米饭培养基上得到了接受成熟的子座,它们的开状和颜色与天然虫草一致。另外,也观察到大量与天然虫草子座柄部相同的孢梗束。  相似文献   

12.
许鹏辉  邢顺林  段双全  张正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354-12356,12381
[目的]对西藏冬虫夏草寄生镰孢属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以从新鲜冬虫夏草体上分离得到了镰刀菌菌株为材料,对其进行菌株和孢子形态观察。[结果]此种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生长茂盛,菌丝呈白色绒毛状,基质呈米黄色到粉红色;菌株在(18±4)℃条件下培养2周后,产生乳白色突起,里面有淡黄色的厚垣孢子,分大小2种孢子;通过安斯沃斯分类系统查阅分离到的菌株属于丝孢纲瘤座孢目镰孢属的一种;对菌株的大孢子观察发现有3种类型大孢子,而其中2种的形态比较特别,在安斯沃斯分类系统中未有描述。[结论]此次从西藏冬虫夏草上分离到的菌株,与查阅相关资料记载的镰孢属真菌结构有很大区别,有待于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西藏冬虫夏草寄生镰孢属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以从新鲜冬虫夏草体上分离得到了镰刀菌菌株为材料,对其进行菌株和孢子形态观察。[结果]此种菌株在大米培养基上生长茂盛,菌丝呈白色绒毛状,基质呈米黄色到粉红色;菌株在(18±4)℃条件下培养2周后,产生乳白色突起,里面有淡黄色的厚垣孢子,分大小2种孢子;通过安斯沃斯分类系统查阅分离到的菌株属于丝孢纲瘤座孢目镰孢属的一种;对菌株的大孢子观察发现有3种类型大孢子,而其中2种的形态比较特别,在安斯沃斯分类系统中未有描述。[结论]此次从西藏冬虫夏草上分离到的菌株,与查阅相关资料记载的镰孢属真菌结构有很大区别,有待于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北虫草在药用价值、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含量等方面可与野生的冬虫夏草相媲美,因而吸引很多的科研工作者对栽培方法进行探究.本文就搔菌一环节对北虫草生长做了认真细致的试验,得出如下结论:搔菌可以更好的促进菌丝转色,缩短出草周期,并且可以有效的防止"边草"和"不出草"现象的发生,使虫草子实体生长的更加茂密、整齐。  相似文献   

15.
以蛹虫草菌株CM-16为研究对象,小麦为主要栽培基质,研究不同的光条件对蛹虫草的子座产量及虫草素和腺苷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光照度为150lx时,子座产量及2种有效成分质量分数均较高,此时子座产量(以干质量计)达到每盒52.66g,虫草素和腺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56mg/g和2.11mg/g;光照时间为8h/d时,子座产量及虫草素质量分数较高,此时子座产量达到每盒54.30g,虫草素质量分数为4.41mg/g,光照时间对腺苷的积累影响不大;蓝光有利于蛹虫草生长和子座积累虫草素,但其他光质对子座中的腺苷的作用没有太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利用新疆虫草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并与不同产地的冬虫夏草的含量进行比对.采用高碘酸钠比色法测定D-甘露醇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应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虫草的氨基酸类型和含量.结果表明:3个产地的冬虫夏草中D-甘露醇的含量为78.5~115.2 μg/g,多糖的含量为2.24~3.59;;新疆虫草中D-甘露醇的含量为120.3 mg /g,多糖的含量为3.32;.3种冬虫夏草和新疆虫草中均含有18种氨基酸.新疆虫草中含有较丰富的D-甘露醇、多糖和氨基酸,为综合评价新疆虫草内在质量和开发新疆虫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蓝光对蛹虫草菌丝体中虫草素含量和分生孢子量的影响。[方法]以蛹虫草为材料,在不同的蓝光照射时间取样,以检测菌丝体中虫草素的含量,并计数蛹虫草分生孢子的产生量。[结果]蛹虫草受蓝光照射后,其虫草素的产生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同时虫草素含量的变化也有一定的波动性;在相同的时间点,受蓝光照射的蛹虫草分生孢子数量比黑暗时的分生孢子数量要多,同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分生孢子数均呈上升趋势。[结论]该研究为系统性的研究蓝光对蛹虫草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浓度的北冬虫夏草(简称北虫草)提取液(0.625%,1.250%,5.000%)分别处理野生黑腹果蝇,研究北虫草提取液对果蝇繁殖力及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5.000%浓度组F1果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当北虫草提取液浓度低于1.250%时,果蝇的繁殖力有增加趋势;北虫草提取液对果蝇平均寿命无显著延长作用,但可显著提高第一子代果蝇营养物质的积累,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