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带毒并传播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其发生程度主要取决灰飞虱数量及带毒率高低。本市一代灰飞虱主要发生在麦田,但因本地区农民对小麦生产缺乏重视,疏于管理,造成灰飞虱逐年增多。为科学防治麦田灰飞虱,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2003~2004年我们开展了相关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2.
灰飞虱是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带毒寄主,又是传毒媒介.近年来,我县灰飞虱连续大发生,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给水稻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失.压低麦田灰飞虱的虫量,减少向秧田的迁入量,降低传毒机率,是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中的有效措施,笔者于今年对麦田灰飞虱防治中常用的药剂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淮阴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原因,包括:麦田和秧地灰飞虱密度高、种植感条纹叶枯病的品种、田边杂草未防除和忽视灰飞虱的防治,据此提出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当地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灰飞虱发生猖獗,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暴发。灰飞虱虫量的增多及其带毒率的提高,殃及了一般不易发生条纹叶枯病的小麦。2005年我县境内绝大多数麦田都不同程度发生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小麦条纹叶枯病,特别是重病区部分稻套麦田块,条纹叶枯病对小麦造成较大的产量损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宝应县麦田灰飞虱的发生动态和防治效果。加强麦田灰飞虱防治,仍是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重要措施,应针对水稻不同的栽培模式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靠介体昆虫(主要是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病原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属水稻条纹病毒组(或柔线病毒组)病毒.近年来,我地水稻条纹叶枯病呈逐年加重趋势,2004年为特大发生年份,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据调查,今年灰飞虱冬后残留基数为:麦田平均2.62万头,油菜田平均1.36万头,冬闲田平均1.63万头,与去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大发生的灰飞虱基数相仿,预计今年我市水稻条纹叶枯病仍将达到大流行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2004年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成灾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是我市历史上水稻条纹叶枯病特大发生年,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分析造成不同程度的主要因素,可为以后防治工作积累经验。12004年盐城市灰飞虱及条纹叶枯病发生情况(1)麦田灰飞虱发生期早,盛发期长,发生量特大。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在4月上旬,比常年  相似文献   

8.
张娟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44-144,172
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都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发病轻重或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灰飞虱发生数量、带毒率、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而赣榆县麦田灰飞虱虫量高、灰飞虱带毒率高、水稻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水稻易感生育期与一代灰飞虱集中迁移期相吻合。因此,2009年赣榆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将呈大流行趋势,黑条矮缩病呈中等偏重流行态势。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防治应采取“切断毒链,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做到“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治思路,实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9.
受耕作制度、暧冬等影响,本地区大麦田后期灰飞虱虫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后茬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条纹叶枯病由携带病毒介体的灰飞虱传播,秧田期是灰飞虱传播病毒的主要时期,控制早期迁入秧田灰飞虱的数量,对降低条纹叶枯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在大麦田进行防治灰飞虱药剂筛选试验,考查对灰飞虱的防效和持效期,为指导麦田防治灰飞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麦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病毒病.近几年由于气候变暖,冬季气温升高,尤其是耕作制度的改变,对传播该病毒的媒介昆虫灰飞虱的越冬与繁殖极为有利,麦田灰飞虱的越冬基数逐年增加,使得原本不受水稻条纹病毒侵染危害的小麦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条纹叶枯病.  相似文献   

11.
小麦条纹叶枯病症状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病毒病,其病原物是引发水稻条纹叶枯病的RSV,病毒为纤细病毒属的水稻条纹病毒组(或称柔线病毒组).近几年由于气候变暖、冬季气温升高,尤其是耕作制度的改变,对传播该病毒的媒介昆虫灰飞虱的越冬与繁殖极为有利,麦田灰飞虱的越冬基数逐年增加,而越冬死亡率却不断降低,导致小麦田中灰飞虱的数量每年都以几倍甚至十数倍增加,使得原本不受水稻条纹病毒侵染危害的小麦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条纹叶枯病.  相似文献   

12.
灰飞虱是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根源,为更好地控制灰飞虱的发生和危害.笔者在麦田对启旺、奇侠等药剂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浅析灰飞虱重发原因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危害农作物的主要表现是传播病毒病,不仅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而且还传播玉米粗缩病、麦子丛矮病及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我县灰飞虱发生量逐年增大,几种病毒病在我县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是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严重.特别是2004年我县灰飞虱特大发生,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特大发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由于病毒病,特别是水稻条纹叶枯病没有特效治疗药剂,一旦发病损失巨大.因而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是控制传毒灰飞虱.为此,我站对灰飞虱重发原因及综合防治方法作了一些调查和探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不同药剂防治麦田灰飞虱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剂防治麦田一代灰飞虱,可减少水稻秧田灰飞虱虫源基数,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起到间接的控制作用.2006年我们在雪堰镇进行了80%敌敌畏乳油不同施药方法防治麦田灰飞虱越冬代成虫和一代若虫试验;并在勤丰测报观察区设置了不同药剂防治麦田一代灰飞虱若虫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病害。调查结果表明,灰飞虱在郯城县一年发生5代,主要以第五代若虫在麦田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入成虫发生高峰期,5月底6月初是一代成虫向秧田转移高峰期,6月下旬水稻移栽前出现二代低龄若虫急增期,7月上中旬大田即进入第二代发生高峰期。抓好秧田期一代灰飞虱成虫和水稻移栽后二、三代卵孵化高峰至低龄若虫高峰期的防治是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芮明方  谭宏  叶根如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93-5793
[目的]为了明确湖州市条纹叶枯病主要病区灰飞虱的传毒率。[方法]用人工饲养的五代灰飞虱,对“嘉花1号”水稻进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接毒试验。将饲养的5代灰飞虱成虫每穴1头接入瓶内的试验苗上,用网罩隔离培养接虫苗,连续观察60 d,通过统计计算带毒灰飞虱传毒率。[结果]主要病区灰飞虱的传毒率为5.69%。[结论]带毒灰飞虱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传毒率较高,应密切监控灰飞虱的发生动态,防止条纹叶枯病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地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发生种类增多,发生范围扩大,发生程度加重.不仅水稻条纹叶枯病连续3a特大流行,而且小麦条纹叶枯病在稻套麦田也普遍发生,稻麦黑条矮缩病及玉米的粗缩病在局部地区也出现了重发田块,上述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发生与流行已对我地的粮食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消灭灰飞虱,预防病毒病的发生与流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灰飞虱是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传毒媒介,防治灰飞虱是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措施.为寻求速效、持久的防治灰飞虱药剂,我们进行了该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带毒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田间灰飞虱传毒率是反映条纹叶枯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指标。为明确湖州市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病区灰飞虱的传毒率,2005年笔者捕捉了本市老病区——道场乡菰城村直播单季晚稻田的二代灰飞虱成虫。进行网罩大棚繁殖饲养后。测定了五代灰飞虱成虫的传毒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邰祥友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145-146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探明了我地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病毒来源,病毒在带毒灰飞虱体内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来源,麦田是灰飞虱向秧田和直播田迁入传毒的主要虫源地。如果秧苗期与灰飞虱迁入期吻合程度大,发生危害程度重,4月底-5月下旬早播的秧田,感染灰飞虱传毒的机率大。如果灰飞虱基数大,该病就易大流行。直播田还受到二代灰飞虱的传毒风险,因此直播田要加强防治。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应坚持“治虫防病、早预防早控制”的防治策略。药剂拌种和秧苗期采用长效药进行预防,其次是合理调整播期,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高峰,减轻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