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以鹦鹉鱼为研究对象,探究黑水虻不同投喂策略对鹦鹉鱼肝脏及血清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6组,每组2个重复。其中S组持续投喂配合饲料;S3H1组投喂3次饲料、1次黑水虻;S2H2组投喂2次饲料、2次黑水虻;S1H3组投喂3次黑水虻、1次饲料;H组持续投喂黑水虻;SH组1 d投喂黑水虻、1 d投喂饲料。每天饱食投喂4次,周期60 d。结果表明,S、SH组肝脏中SOD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S组T-AOC显著高于SH组(P0.05),H组溶菌酶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S组NO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血清中,S、SH组T-AOC、SOD、ACP和AKP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SH组CAT和GSH活性显著高于S组(P0.05),H组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SH、S1H3、S3H1、S组(P0.05),但与S2H2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SH组的抗氧化和非特异免疫指标基本不受影响,且CAT、GSH、LMZ优于S组,说明间歇性投喂黑水虻幼虫(SH组)的策略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将6种中草药及维生素C配伍后混合粉碎,按1%、2%、3%和4%的比例添加于基础饲料中,连续饲喂刺参24 d,以基础饲料组为对照。于投喂后第7、10、14、18、24天测内脏组织的一氧化氮合酶(NOS)、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结果表明:投喂期内,随时间的延长,各试验组免疫酶活力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试验组NOS、SOD活性在投喂后第10、14、18、24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AKP、ACP活性在投喂后第10、14、18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合添加量及饲喂时间综合考虑,饲料中添加2%~3%中草药复方添加剂,投喂14~18 d可使刺参免疫相关酶的活力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中草药添加剂对刺参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按中医理论将几种中草药配伍,以1%、2%、3%和4%的质量比添加于基础饲料中作为试验组,以基础饲料饲喂组为对照,连续投喂24 d.在投喂期间的第7天、第10天、第14天、第18天和第24天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酸性磷酸酶( ACP)与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结果表明:在24 d的饲养周期中,各试验组SOD、NOS、ACP与AKP的活性均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SOD活性在投喂后第18天达到最高,为262.88 U/mL,1%和2%剂量组的SOD活性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3%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极显著;NOS活性在投喂后第18天达到最高,为6.35 U/mL,2%剂量组的NOS活性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2%添加组的ACP活性在投喂后第14天活性最高,为38.46 U/100 mL,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投喂后第14天时AKP活性最高,为70.92 U/100 mL,3%和4%剂量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1%和2%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中草药添加剂能促使刺参相关的免疫酶活性增强,有一定的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投喂频率对虎斑乌贼生长性能、体成分、消化酶活性、组织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13.08±0.01)g的虎斑乌贼幼体180只,随机分成3组(投喂频率分别为每天1、2和4次,分别命名为F1、F2和F4投喂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1)F2和F4投喂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肝体比均显著高于F1投喂组(P0.05),F1和F4投喂组的饵料效率显著低于F2投喂组(P0.05)。2)F4投喂组的肝脏水分含量显著低于F1投喂组(P0.05),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1和F2投喂组(P0.05)。F2和F4投喂组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F1投喂组(P0.05),肌肉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1投喂组(P0.05)。3)各组肌肉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F1投喂组的肝脏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F2和F4投喂组(P0.05),F2投喂组的肝脏总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与F4投喂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4)F1投喂组的肌肉和肝脏的二十二碳六稀酸(DHA)含量和DHA/二十碳五稀酸(EPA)显著高于F2和F4投喂组(P0.05),而F2和F4投喂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肌肉和肝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3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5)F1投喂组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F2投喂组(P0.05)。F1投喂组的前肠α-淀粉酶、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F2投喂组(P0.05),F2和F4投喂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虎斑乌贼幼体养殖的适宜投喂频率为每天2次。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复方中草药对刺参免疫的影响,将由9味中草药配伍的复方中草药粉碎制剂,以质量分数分别为1%、2%、3%和4%的剂量添加于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刺参24 d,以基础饲料饲喂组为对照.于投喂后第7天、第10天、第14天、第18天和第24天测定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显示,投喂后24 d内,各试验组ACP、AKP、NOS与SOD活性均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2%复方中草药试验组的ACP活性在投喂后第14天活性最高,值为6.93 U/100 mL,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投喂后第10天时AKP活性最高,2%复方中草药试验组为3.25金氏单位/100 mL,3%和4%复方中草药试验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1%和2%复方中草药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NOS和SOD活性在投喂后第18天达到最高,分别为10.78和138.05 U/mL,3%复方中草药组的NOS活性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1%和2%复方中草药试验组的SOD活性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3%复方中草药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极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复方中草药能提高刺参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将以黄芪为主药并加入另外5味中草药所配伍的复方中草药粉碎制剂,以质量分数分别为1%、2%、3%和4%的剂量添加于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刺参24 d,以基础饲料饲喂组为对照.于投喂后第7天、第10天、第14天、第18夭和第24天测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一氧化氮合酶(NOS)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投喂后24 d内,各试验组ACP、NOS与SOD活性均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AKP活性随时间延长而升高.2%复方中草药组的ACP活性在投喂后第14天活性最高,值为2.91 U/100 mL;SOD活性在投喂后第18天最高,值为137.08 U/mL;投喂后第24天时AKP活性最高,为3.05金氏单位/100 mL.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1%复方中草药组的NOS活性在投喂后第18天最高,值为10.76 U/mL,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能提高刺参免疫,建议其适宜添加量为2%复方中草药.  相似文献   

7.
通过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了两类饲料糖源在低、中、高三个饲养频率下(分别为S1、S2、S3、C1、C2、C3)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营养组织和免疫力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实验组对虾的生长、体组成成分、肝胰腺指数和免疫相关指标。实验结果显示:(1)投喂频率对南美白对虾的性腺发育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了对虾增重率、特殊体重增长率、特殊体长增长率和肥满度(P<0.05);(2)投喂频率对南美白对虾的全虾水分、全虾粗灰分、全虾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提高投喂频率粗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3)投喂频率对南美白对虾肝胰腺AKP、ACP、SOD活性影响显著(P<0.05),对血淋巴中ALT和AST及肝胰腺中T-AOC无显著影响(P>0.05)。高投喂频率投喂下S3、C2、C3组南美白对虾肝胰腺中的AKP、SOD活性显著高于低频率投喂S1组和C1组(P<0.05)。综上,提高投喂频率有利于南美白对虾的生长和提高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锦鲤为试验对象,将黑水虻幼虫活虫和黑水虻幼虫干虫分别替代饲料对锦鲤进行投喂,投喂30 d后测定血清和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干虫组的特定生长率、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活虫组(P<0.05),而体均重与肥满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ALT活力活虫组显著高于干虫组(P<0.05),AKP活力对照组显著低于活虫组和干虫组(P<0.05),AST活力、ACP活力和溶菌酶活力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肝胰脏T-SOD活力和T-AOC对照组显著低于活虫组和干虫组(P<0.05),CAT活力和GSH-Px活力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前肠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活力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将黑水虻作为一种环保、价格低廉的饲料投喂锦鲤,对其生长、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有促进作用,作为新型饲料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饲料中异亮氨酸(Isoleucine,Ile)和缬氨酸(Valine,Val)的交互作用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肠道消化酶及肝脏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设2个异亮氨酸(Ile)水平(分别占饲料干物质的0%和2%),并将其分别与3个缬氨酸(Val)水平(分别占饲料干物质的0%、0.83%和2.27%)制成6组试验饲料(LI-LV、LI-MV、LI-HV、HI-LV、HI-MV、HI-HV)。以初始体重为(3.57±0.05)g的牙鲆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20尾鱼,分别投喂上述6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低Ile水平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随Val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脂肪酶活性随之显著降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随Val含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则先升高后降低,碱性磷酸酶(AKP)则先降低而后升高;但在高Ile水平时,脂肪酶、SOD活力随饲料Val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Ile和Val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且在Ile 2%与Val 2.27%水平下,牙鲆幼鱼脂肪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力均达到最高值。故Ile与Val对牙鲆体组织消化酶和免疫酶有显著交互作用,并且Ile 2%与Val 2.27%交互作用时显著提高牙鲆脂肪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饲料中脂肪和虾青素水平对血鹦鹉鱼体色和肝脏免疫酶及相关酶活力的影响,采用2×2因素试验设计,用豆油调节饲料脂肪水平,同时添加虾青素,配制4组试验饲料,分别为低脂无虾青素(LL-NA)、低脂高虾青素(LL-HA)、高脂无虾青素(HL-NA)、高脂高虾青素(HL-HA)。以初始体质量为(15.72±2.63) g的血鹦鹉鱼为试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投喂4组饲料,21 d后检测其体表L*值(亮度值),测定其肝脏抗氧化和部分免疫相关酶活力及虾青素沉积量。结果表明:脂肪和虾青素交互作用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GOT)和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活力存在显著影响(P0.05),SOD活力会随着脂肪含量的升高而增强,随着虾青素含量的升高而降低; GOT和GPT活力随着脂肪含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且均在LL-HA一组达到最大。脂肪和虾青素的交互作用对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溶菌酶(Lysozyme,LZM)活力存在显著影响(P0.05),AKP、ACP、LZM活力在LL-HA一组达到最大。脂肪和虾青素的交互作用对虾青素沉积量存在显著影响,在LL-HA组沉积量最大。脂肪和虾青素的交互作用对L*值无显著影响(P0.05),亮度值L*随虾青素含量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虎斑乌贼幼体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消化酶活性、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6.83±0.01) g虎斑乌贼幼体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采取周期性饥饿1 d再投喂6 d(S1F6组)、周期性饥饿2 d再投喂5 d(S2F5组)、周期性饥饿3 d再投喂4 d(S3F4组)和持续投喂(对照组) 4种投喂模式,进行为期14 d的投喂试验。结果显示:1)不同饥饿时间对增重率、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上述3个指标S3F4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1F6组、S2F5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肌肉水分、粗脂肪以及粗蛋白质的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不同饥饿时间对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S2F5组达到最大值;不同饥饿时间对肝脏丙二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4)不同饥饿时间对肝脏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肝脏淀粉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在S1F6组有最小值,肝脏脂肪酶活性则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在S2F5组有最小值。5)在虎斑乌贼幼体的肌肉组织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10种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以及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TEAA/TAA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6)肝脏和肌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C20∶5n-3(EPA)、C22∶5n-3(DPA)、C22∶6n-3(DHA)以及肝脏DPA、DHA含量在各组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但S3F4组肝脏EPA、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S1F6组与S2F5组的虎斑乌贼幼体均出现了补偿生长,且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从节约成本、减少污染以及补充生长等方面综合来看,建议在虎斑乌贼幼体的养殖过程中采用周期性饥饿2 d再投喂5 d的投喂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ughusbaudi)幼鱼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健康、大小均匀、已驯化完全、体重(22.42±0.56) g的拉萨裸裂尻鱼幼鱼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各组试验鱼分别投喂蛋白质水平为20%、25%、30%、35%、40%、45%的等脂等能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 30%、35%蛋白质水平组的体重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拉萨裸裂尻鱼幼鱼的血清和肝脏的免疫和抗氧化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血清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以及肝脏ACP、AKP、SOD、CAT活性均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肝脏丙二醛(MDA)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其中,血清或肝脏免疫酶LZM、ACP、AKP活性和抗氧化酶CAT、SOD活性及血清IgM含量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0%或35%时最高,肝脏MDA含量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之后趋于稳定。综合考虑生长、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经多项式回归分析得出,(22.42±0.56) g拉萨裸裂尻鱼幼鱼人工配合饲料的适宜蛋白质水平为30.43%~33.88%。  相似文献   

13.
虫肽蛋白在南美白对虾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虫肽蛋白粉代替鱼粉的比例为试验因子,采用单因素梯度法。替代比例分4个水平,即试验1组(36%鱼粉组)、试验2组(24%鱼粉+12%虫肽蛋白组)、试验3组(12%鱼粉+24%虫肽蛋白组)和试验4组(36%虫肽蛋白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虾。测定各组生产性能及其虫肽蛋白表观消化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酚氧化酶(PO)活力和杀菌活力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各组间生产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而南美白对虾肌肉中ACP、LZM、SOD、PO活力和杀菌活力随着虫肽蛋白粉用量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说明虫肽蛋白粉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对虾饲料中动物蛋白原料。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鱼诺卡氏菌全肽聚糖(WPG)对鱼类的免疫效应,应用1%鱼诺卡氏菌WPG溶液对乌鳢进行腹腔注射,在注射后第0、1、2、3、4、5、6、7、8天对乌鳢血液、黏液、肝脏、头肾组织进行取样,测定血细胞吞噬指数(PI)、血清替代途径补体活力(ACH50)以及组织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活力等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同法等量注射0.7%灭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此外,通过攻毒试验测定鱼诺卡氏菌WPG对感染鱼诺卡氏菌乌鳢的免疫保护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红细胞和白细胞PI及血清ACH50在注射后第1天就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并分别在注射后第2天、第2天和第1天达到峰值,峰值分别为2.45%、3.64%和306.67 unit/mL。试验组血清中LSZ和AKP活力分别从注射后第3天和第4天开始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血清中ACP和SOD活力则在注射后第1~7天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注射鱼诺卡氏菌WPG后,黏液、肝脏、头肾中ACP活力均有升高现象,达峰值时间分别为第2天、第4天、第7天;黏液和头肾中AKP活力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P>0.05),肝脏中AKP活力仅在第3天、第4天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肝脏和头肾中SOD活力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黏液中SOD活力在各时间点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黏液和肝脏中LSZ活力在第1天就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在第2天均达峰值,而头肾LSZ活力呈现逐渐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仅在第5天表现出显著升高(P<0.05)。鱼诺卡氏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鱼诺卡氏菌WPG腹腔注射免疫7、21、35 d后对乌鳢的保护率分别为35%、55%、60%。以上结果说明,鱼诺卡氏菌WPG对乌鳢血细胞PI、血清ACH50及组织中ACP、AKP、SOD、LSZ活力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但调节作用的强弱存在组织差异性;鱼诺卡氏菌WPG腹腔注射免疫21 d以上对乌鳢诺卡氏菌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索不同添加剂对幼虾标粗效果的影响。选取10 800尾虾,随机分为6组,每组3重复,每个重复600尾虾。1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2组投喂70%基础饲料+30%螺旋藻粉,3组投喂80%基础饲料+20%螺旋藻粉,4组投喂80%基础饲料+10%螺旋藻粉+3%虾青素+2%亚麻籽油+3%南极磷虾油+2%核黄素,5组投喂70%基础饲料+10%螺旋藻粉+6%虾青素+4%亚麻籽油+6%南极磷虾油+4%核黄素,6组投喂70%基础饲料+20%螺旋藻粉+3%虾青素+2%亚麻籽油+3%南极磷虾油+2%核黄素。试验期10 d。结果显示,4组、5组幼虾的成活率显著高于1组、2组(P<0.05),各组成活率排序依次为4组>5组>3组>6组>2组>1组。4组幼虾具有较高的增重率与全长增长率,各组幼虾增重率依次为4组>3组>5组=6组=2组>1组,全长增长率依次为4组>5组>3组>2组>6组>1组。4组幼虾胰蛋白酶(TP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均显著高于1组、2组(P&...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配合饲料和血液对菲牛蛭水蛭素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用配合饲料和血液对菲牛蛭进行60 d的养殖,测定和分析这两种投喂方式下菲牛蛭水蛭素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情况。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水蛭素活性略低于血液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肠道组织中,配合饲料组溶菌酶(LSZ)活性显著低于血液组(P<0.05),而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血液组(P<0.05);嗉囊组织中,配合饲料组LSZ活性稍低于血液组,而AKP和ACP稍高于血液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菲牛蛭摄食配合饲料,水蛭素活性未受影响;在AKP和ACP方面能达到或超过血液饲养水平,但对菲牛蛭的LSZ活性有一定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蛋白饲料投喂革胡子鲶后,在低盐度环境胁迫下的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用含蛋白量为28%(A组)、33%(B组)、38%(C组)的配合饲料分别与鲜杂饲料按1∶6比例以及投喂单一鲜杂饲料(D组)对革胡子鲶进行56 d的投喂后,放入盐度5的水体中进行盐度胁迫试验。在试验0、12、24、48、96 h尾柄采血,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各试验组SOD活力24 h后均显著升高(P0.05)。D组CAT活力在12 h显著高于24 h和48 h(P0.05),96 h恢复初始水平。A、B、C组MDA含量24 h降至最低,随后升高,D组MDA含量24 h升至最高,随后降低。各试验组LZM活性24 h降至最低。A、C、D组96 h A/G比值最高,与其他时间点差异显著(P0.05);ACP活性及AKP活性均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ALT活性在24 h降至最低。A、B组24 h AST活性为最大值,与其他时间点呈显著性差异(P0.05);C、D组AST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革胡子鲶在低盐度胁迫下,抗氧化和肝功能指标出现波动,但随着低盐度胁迫的持续,逐步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环磷酰胺诱导的中华绒螯蟹免疫抑制试验模型,以10 mg/kg体质量的环磷酰胺对试验组中华绒螯蟹进行体腔注射,每隔5 d注射1次,共注射3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氯化钠注射液,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投喂基础饲料。自最后一次注射环磷酰胺的次日开始,将试验组分为自然恢复组和竹笋多糖调节组2个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和含2 g/kg竹笋多糖的饲料,对照组则继续投喂基础饲料。在竹笋多糖调节试验开始的第0天(最后一次注射环磷酰胺的次日)、第3天、第6天和第12天,采样测定中华绒螯蟹血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丙二醛(MDA)含量,以考察竹笋多糖对免疫抑制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2 g/kg饲料的竹笋多糖能显著提高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中华绒螯蟹的血清ACP、AKP、SOD和POD活性及肝胰腺的T-AOC,降低肝胰腺MDA含量(P0.05)。由此表明,竹笋多糖能增强免疫抑制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可作为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增强剂和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对黄颡鱼幼鱼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及肾细胞因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00、600和1 000 mg/kgβ-葡聚糖配制3种试验饲料。选取720尾初始体质量为(1.53±0.04)g的健康黄颡鱼幼鱼,随机分为7组,包括1个投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G0)、3个连续投喂β-葡聚糖饲料的连续组(SG200、SG600和SG1000)及3个交替投喂β-葡聚糖饲料和基础饲料各7 d的间隔组(IG200、IG600和IG1000)。养殖42 d后测定血清免疫、抗氧化相关指标及肾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结果显示,与G0相比,各添加组溶菌酶活力均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IG200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分别显著降低(P0.05)和显著升高(P0.05)。G0抗超氧阴离子活力显著高于IG600(P0.05),与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一氧化氮合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除IG1000外,各添加组肾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G0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β-葡聚糖,不论采用连续或间隔投喂方式,均对黄颡鱼幼鱼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没有明显影响,但间隔投喂1 000 mg/kgβ-葡聚糖能显著升高肾细胞因子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0.
在水温14.8~18.6℃、盐度(29±1)PSU下,用120 L的蓝色塑钢水箱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XOS)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幼参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力的影响。配制XOS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0.015%、0.030%、0.045%、0.060%和0.075%的6组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6.80±1.05)g的仿刺参幼参75 d。每组饲料随机投喂3个水箱,每个水箱放养45头幼参。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XOS显著提高了仿刺参幼参的特定生长率(SGR)(P0.05)。饲料中XOS添加水平(X)与仿刺参幼参SGR(Y)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51.68 X2+13.302 X+0.860 7(R2=0.927 5),得出XOS添加量为0.044%时SGR最高。饲料中添加XOS对仿刺参幼参的成活率(SR)和出皮率(GBW R)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添加XOS提高了仿刺参幼参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DM),但仅0.03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0.030%~0.060%的XOS显著提高了仿刺参肠道蛋白酶、淀粉酶活力和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P0.05),以0.045%组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最高,以0.060%组体腔液中SOD活力最大。饲喂30 d时,饲料中添加0.030%~0.075%的XOS显著提高了仿刺参体腔液中碱性磷酸酶(AKP)活力(P0.05),而饲喂60 d时,除0.045%组外,其他各组体腔液中AKP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0.030%~0.060%的XOS可提高仿刺参幼参肠道消化酶活力,增强其免疫力,从而促进仿刺参幼参生长;仿刺参饲料中XOS的最适添加量为0.044%,建议XOS投喂时间在2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