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位酸对奶牛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刍动物具有利用纤维性饲料(如牧草)合成微生物蛋白,吸收挥发性脂肪酸(VFA)作为能量的能力,这种能力使肉用、乳用反刍动物在农业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今后几年内,新技术成果的出现将对饲养者向市场提供的肉奶的数量及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合成生长素、B_2兴奋剂、异位酸等产品为农民提供了很多途径去高效率地生产肉乳以满足越来越关心健康的消费者的要求。异位酸即指异戊酸,2-甲基丁酸、戊酸、异丁酸之合称。商品名称是 Eastman Isoplus营养添加剂。Isoplus 是泌乳牛的第一种新型的化学制剂。7000多头奶牛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2.
复合异位酸对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复合异位酸对比单体异位酸对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5个处理,分别为添加(占发酵底物质量):0.2%复合异位酸、0.9%异丁酸、0.3%2-甲基丁酸、0.6%戊酸、0.3%异戊酸,每个处理4个重复.体外连续培养24 h,测定累计产气量、细茵氮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结果表明,复合异位酸组的累计产气量和细菌氮含量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各组间NDF降解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中,复合异位酸改善瘤胃发酵的效果优于各单体异位酸.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种类及水平的异位酸对奶牛日粮养分消化率和纤维素酶活性影响,进而筛选异位酸的最适添加量。依据前期体外瘤胃液批次培养的筛选结果,试验利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探讨日粮中单独及混合添加3种异位酸对日粮DM表观消化率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异位酸显著提高了日粮CP、NDF和ADF消化率(P<0.05),且0.2%DM异丁酸、0.15%DM异戊酸、0.1%DM2-甲基丁酸和0.6%DM混合异位酸效果较好。3种异位酸单独及混合添加均显著提高了瘤胃纤维素酶活性(P<0.05)。  相似文献   

4.
何天培同志来稿报道:奶牛在饲喂通常日粮(玉米、玉米青贮)的条件下添加异位酸,能显著地提高产奶量。异位酸即异戊酸、2一甲基丁酸、戊酸和异了酸的合称。  相似文献   

5.
混合异位酸添加水平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水平混合异位酸添加水平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将异丁酸、异戊酸、2-甲基丁酸按45%:33%:22%混合构成混合异位酸.试验采用体外培养法,研究其对瘤胃pH、NH3-N浓度、菌体蛋白含量和培养残留物有机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论] 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混合异位酸对瘤胃pH值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添加0.6%DM混合异位酸与未添加组比较显著降低瘤胃液NH3-N浓度20.93%(P<0.05),也显著提高瘤胃液的菌体蛋白浓度31.48%(P<0.05).添加0.6%DM混合异位酸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正效应明显. [结论]混合异位酸添加量为0.6%DM可以缓解瘤胃蛋白质降解速度,提高菌体蛋白质浓度和有机物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水平混合异位酸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在体外培养筛选结果的基础上,利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探讨不同水平混合异位酸对瘤胃pH、NH3-N浓度及发酵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混合异位酸对瘤胃pH值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添加0.6%DM(H2组)混合异位酸与未添加组(H1组)比较显著降低瘤胃液NH3-N浓度25.50%(P<0.05)。H2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高于H1组6.9%(P<0.05),H2和H3(0.8%DM)2组乙酸及C2/C3浓度显著高于H1组。结果提示,混合异位酸添加量为0.6%DM时,更有利于改善瘤胃内环境,进而提高饲料养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异位酸主要指异丁酸、异戊酸、2-甲基丁酸和戊酸,属于短链挥发性脂肪酸.异位酸对于反刍动物瘤胃内的纤维降解菌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饲料纤维的降解消化率;异位酸还可以促进瘤胃内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进而提高微生物蛋白的合成;而且异位酸能够抑制脲酶,增加瘤胃内非蛋白氮的利用和机体内氮的留存,提高动物的增重性能;此外,异位酸还...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只体况良好、平均体重(25.48±1.51)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割南江黄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用体外发酵法考察在3个精粗比(30∶70、50∶50和70∶30)饲粮中添加异位酸(1%)后的体外发酵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4 h体外培养,不添加异位酸时,随精粗比由30∶70升高到70∶30,培养液pH、氨态氮(NH3-N)浓度、乙酸/丙酸和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和丙酸占TVFA的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30∶70时,添加异位酸pH无明显变化,NH3-N浓度下降,产气量及微生物蛋白质(MCP)和丁酸浓度上升,但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当精粗比为50∶50时,添加异位酸可显著降低NH3-N浓度(P<0.05),提高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P<0.05),而对pH、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当精粗比为70∶30时,添加异位酸NH3-N浓度显著下降(P<0.05),产气量及MCP、乙酸、丙酸和TVFA浓度显著上升(P<0.05),而对pH和乙酸/丙酸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异位酸有利于提高有机物的消化率和NH3-N的利用,增加MCP、乙酸、丙酸和TVFA的合成.在本试验中,对于MCP和TVFA的合成而言,精料比例越高,添加异位酸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利福牌”异位酸型增奶剂的试验研究高龙高明辉(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150111)王英龙(双城市建巢种畜有限责任公司)温丽慧(大庆市让胡路区兽医卫生防疫站)异位酸是奶牛瘤胃营养代谢控剂,它能刺激瘤胃中纤维分解菌的活性,刺激胃微生物的合成,提高纤维素的...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L8正交试验设计,用体外培养法研究异丁酸、异戊酸和2-甲基丁酸不同配比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并且筛选适合瘤胃发酵的异位酸适宜配比。结果表明,异位酸不同配比对瘤胃pH没有显著影响(P>0.05);异位酸配比1组(45∶33∶22)与未添加组相比,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显著降低了18.36%(P<0.05),而瘤胃液的菌体蛋白浓度和培养残留物有机干物质消化分别显著提高了13.43% 、10.97%(P<0.05)。因此,异丁酸、异戊酸和2-甲基丁酸3者按45∶33∶22比例混合,可以缓解瘤胃蛋白质降解速度,提高菌体蛋白质含量和有机物的消化率。配比1组多项指标综合指数正效应明显,因此确定混合异位酸的适宜混合比例为45∶33∶22。  相似文献   

11.
奶牛异位酸型添加剂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奶牛异位酸型添加剂对泌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异位酸型添加剂可使产奶量增加15.4%,乳脂率从3.25%增加到3.3%,牛奶比重保持不变。同时观察到异位酸型添加剂能增加食欲,具有抗高温应激的效果。异位酸型添加剂的投入产出比为1:4.62,应用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2.
异位酸影响反刍动物瘤胃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位酸是异丁酸、2-甲基丁酸、异戊酸和戊酸的总称,是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发酵过程中通过支链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脯氨酸等)进行氧化脱氨基和脱羧基后产生的支链脂肪酸.它是瘤胃纤维分解茵正常生长和活动所需的特殊营养物质,并且对瘤胃微生物发酵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用发酵精料、乙酸钠、异位酸和整粒棉籽饲喂奶牛,从中筛选成本低,可操作性强而又有效地提高乳脂率的方法。试验选用20头荷斯坦泌乳母牛,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对照组(C组)、发酵料组(F组)、醋酸钠组(A组)、异位酸组(I组)和整粒棉籽组(W CS组)5个组,每组4头奶牛,各组牛营养物质、日采食量基本保持一致。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乳牛各项指标生物统计差异均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综合各项指标以发酵精料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试验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日粮不同非蛋白氮水平条件下异位酸对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非蛋白氮(NPN)设置4个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5%、1.0%、1.5%,每个水平设4个重复,复合异位酸添加水平为0.3%。体外连续培养24h,测定24h累计产气量、细菌氮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试验结果表明,各组间累计产气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是1.0%组和1.5%组的累计产气量有增加的趋势;各组间细菌氮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是随着NPN添加水平的提高,细菌氮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各处理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添加0.5%、1.0%、1.5%非蛋白氮的试验组NDF降解率分别降低了6.62%、11.50%和13.16%。总体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非蛋白氮水平条件下,0.3%异位酸并没有起到改善瘤胃发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奶牛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和奶牛、新生犊牛血清指标的影响,为异位酸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合理添加使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18头健康、第3胎次、预产期相近的经产荷斯坦围产期奶牛,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组饲喂基础饲粮+30 mL/(d·头)的异位酸,Ⅱ组饲喂基础饲粮+60 mL/(d·头)的异位酸。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从奶牛产前21 d开始到产后21 d结束。结果表明:1)在产后10和21 d,Ⅰ、Ⅱ组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Ⅰ、Ⅱ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Ⅱ组瘤胃氨态氮(NH 3-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组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在产前10 d,Ⅱ组奶牛血清球蛋白(G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奶牛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在产前10 d和产后21 d,Ⅱ组奶牛血清尿素氮(U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21 d,Ⅰ、Ⅱ组奶牛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在产前10 d,Ⅰ组奶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10和21 d,Ⅱ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和产后10 d,Ⅱ组奶牛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Ⅰ组奶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10 d,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在产前10 d和分娩当天,Ⅱ组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当天,Ⅱ组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6)Ⅰ、Ⅱ组新生犊牛血清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Ⅰ组新生犊牛血清IgA、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可提高奶牛产奶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奶牛的抗氧化及免疫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新生犊牛的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本试验中,奶牛围产期饲粮中异位酸适宜添加量为60 mL/(d·头)。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日粮添加复合异位酸对山羊小肠氨基酸流通量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回肠远端瘘管、平均体重为(25.4±0.75)kg的健康麻城黑山羊为试验动物。I组为空白对照,饲喂基础日粮。II组、III组分别饲喂含0.3%和0.6%复合异位酸(钠盐形式)的试验日粮。采用Co-EDTA标记法测定小肠氨基酸流通量和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III组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十二指肠流通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亮氨酸和必需氨基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缬氨酸和丙氨酸的小肠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I组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十二指肠流通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II组异亮氨酸十二指肠流通量显著高于II组(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饲粮中添加异位酸对奶牛瘤胃微生物群、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为异位酸添加剂在奶牛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8头第3胎次、生产日期相近的围产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奶牛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30(A组)和60 mL/d异位酸(B组),预饲期10 d,正式试验从奶牛产前21 d开始至产后21 d结束。分别于产后10和21 d采集所有奶牛的乳样测定乳成分;产后21 d晨饲前使用瘤胃导管采集所有奶牛的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1)A和B组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2)B组奶牛瘤胃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显著高于C组(P<0.05)。(3) 3组奶牛的瘤胃微生物门水平主要优势菌群为Bacteroidota和Firmicutes, B组中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和C组(P<0.05),而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A和C组(P<0.05);瘤胃微生物属水平...  相似文献   

18.
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奶牛,采用单因素对照试验设计和体外培养法研究不同种类异位酸的单独添加水平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并利用多项指标综合指数对培养液pH值、氨态氮浓度、菌体蛋白含量和残留有机物的含量进行综合评定,筛选3种异位酸单独使用的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异丁酸0.2%DM和0.4%DM、异戊酸为0.15%DM和0.3%DM、2-甲基丁酸为0.1%DM和0.2%DM添加方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日粮添加复合异位酸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和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平均体重为(25.4±0.75)kg的健康麻城黑山羊为试验动物。I组为空白对照,饲喂基础日粮I;II、II组分别饲喂含0.3%和0.6%复合异位酸(钠盐形式)的试验日粮。采用Co-EDTA标记法测定小肠食糜流通量。结果表明:各组瘤胃液pH差异不显著(P>0.05)I;I组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显著提高了瘤胃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P<0.05)并极显著提高了丁酸浓度(P<0.01),极显著提高了中性洗涤纤维(NDF)前胃消失量和消失率33.55%和12.25%(P<0.01);与对照组相比I,II组显著提高了瘤胃乙酸、TVFA浓度和乙酸/丙酸(P<0.05),并极显著提高了丁酸浓度(P<0.01),显著提高了NDF前胃消失率8.19%(P<0.05)。  相似文献   

20.
日粮系酸力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粮的系酸力又称为日粮酸缓冲力、酸中和力、酸结合力或酸结合系数,即日粮结合酸的能力。Bolduan(1988)把它定义为使100 g饲料日粮的pH值降至4.0时所需盐酸的毫摩尔数,也有人把它定义为使1 kg饲料pH值降至3.0时所需盐酸的毫克当量。猪胃内蛋白酶原激活需要游离H ,胃蛋白酶活性有两个最优pH值2.0和3.5(kidder和Manners,1978),健康仔猪胃内pH值一般低于4.0。当仔猪摄食系酸力高的日粮后,进入胃内的饲料要结合一定量的胃酸,使胃内pH值升高,进而影响胃内有关酶的活性,降低养分特别是蛋白质在胃内的消化率,甚至影响小肠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