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奶牛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分子育种是依据分子遗传学和分子数量遗传学原理,利用DNA重组技术来改良畜禽品种的新型学科。本文从奶牛分子育种的角度,综述了奶牛主效数量性状基因座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牛基因图谱的构建和奶牛数量性状位点研究进展,以及通过转基因技术来改良奶牛重要生产性状或研究开发乳腺生物反应器。同时指出奶牛分子育种是将来奶牛品种改良的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总论     
010969transfer水产养殖基因转移技术=Genetechnology及n squaeulture〔刊,英]/Levy JA,Marins LF,SallChezA//Hydrobiologia一2000,420(1)一91一94 水产养殖基因转移技术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给另一种生物以改良其特性,诸如提高生长率、饲料利用率、抗病、以及拓宽生态范围等。转基因生产鱼的程序如下:(1)设计构成遗传DNA;(2)将基因转移给胚细胞;(3)筛选转基因鱼;(4)测定转基因的表现与表型;(5)研究遗传;(6)筛选转基因稳定线。遗传改变生物特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对生态环境有所威协,有利亦有弊。由于生产的转基因鱼供人类消费,…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国外制作转基因动物的常用方法,如显微注射法、逆转录病毒介导法、配子介导法、干细胞法和核移植法等方法和原理及应用上的优劣。并综述了动物生物反应器的分类及其在生产中应用的范围和效果,概括了目前国外在动物转基因生物反应器上取得的成果,为我国动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动物就是指通过人工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导人动物染色体基因组,使之稳定表达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转基因技术的一般方法有原核期胚胎的显微注射法(Microjection)、逆转录病毒载体法、精子载体法、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胚胎干细胞介导的基因转移,这几种方法各有其公优缺点,在动物转基因上均有不同的应用,目前在动物抗病育种、建立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用蛋白质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植物所具有的输入特征或输出特征并不一定是人和动物所必需的,与传统作物相比,转基因植物的食(饲)用价值并无明显优势。由于转基因植物可能对人或动物有潜在的不利影响,应该着重进行长期大量的动物毒性试验,评价其安全性。就转基因植物对畜禽生产性能、屠体品质、血液生化参数等影响,以及转基因DNA在动物体内或加工处理过程中的降解等研究等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滕勇 《畜禽业》2002,(8):X033-X035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动物营养学的发展需要在分子水平上分析及解释营养物质对动物机体的变化调控,如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免疫与疾病等。本文综述了转基因动物在动物营养学中的应用:改善生产性状,提高生产性能;建立遗传性疾病、肿瘤和其它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增强抗病力;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用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3,(10)
<正>当前动物疫情复杂多样,动物疾病的诊断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准确、快速、直观的诊断技术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应运而生,它是一种新颖的核酸扩增技术,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强的特点,特别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及基层普及应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病原体和转基因食品、胚胎性别的检测中,并得到了欧美国家的认同,预计在动物病毒病检疫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1.1概述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由Notomi T等在2000年发明的一种全新的核酸扩增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两对特殊设计的引物和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使反应中在模板两端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01,(2):9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等采用显微 注射法,将外源人mAAT(修正的人抗胰蛋 白酶)基因导入山羊原核期胚胎内,经过两 年努力,于2000年6月获得4只人基因 转基因羊,日前转基因羊已通过聚合酶链 式反应(PCR)和DNA杂交(southern)两种分 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证明转基因成功.此 次转基因实验成功率为13.79%. 据介绍,获得转基因羊的目的之一是 今后可以从山羊奶中,提取人药用蛋白, 研发含有人保健蛋白的营养制品和生物 药品.今年在顺义区三高科技农业示范区 获得的转基因羊为两只母羊和两只公羊, 其中一只出生3d后死亡.其他3只目前 生长良好,转基因羊扩群等研究开发工作 正在进行中. 有关专家认为,获得人基因转基因 羊,标志着我国转基因技术进入了新的阶 段,为利用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物 药品探索出了又一个新的途径. 江苏农科院 研究成功畜禽养殖新技术 南京大学有关专家日前宣布:江苏省 农业科学院陆昌华副研究员主持的"九 五”国家攻关项目"蛋鸡养殖场生产管理 系统”取得成功. 我国畜禽养殖业在防疫条件、产蛋率 等方面与该领域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 大差距.该项成果,覆盖了优化饲料配方、 编制生产计划、诊断鸡病等蛋鸡场生产管 理的各层面,可诊断30种常见鸡病,可检 测鸡舍的温度、湿度和氨气浓度,自动控 制通风、光照,具有网络化、管理控制一体 化的特点. 目前,该成果已在上海、北京、南京等 地示范推广,均获得良好效果.南京市象 山蛋鸡场应用以后,产蛋率提高8%,死亡 率下降5%,饲料成本每公斤节省0.05元. 以目前20万羽种鸡规模测算,一年创利 60万元. 抑制二恶英的食品容器问世 日本中央化学公司近期成功地开发 出一种可以抑制二恶英发生的新型塑料 食品包装容器,并开始投放市场. 据了解,这种一次性便当容器和熟食 容器是将聚丙烯和无机物性质的滑石粉 高度均匀地混合制成片材,然后经热压成 型所制成的,这种材料不但本身不会产生氯 化氢气体等一些与二恶英发生有关的任何气 体,而且在燃烧时还能够吸附固定其他废弃 物产生的氯化氢气体,从而抑制二恶英的产 生.权威部门的检查结果表明,混合进这种材 料进行燃烧时所产生的二恶英减少了一半. 中央化学公司早已开发成功了将无机物性质 的滑石粉充填进塑料的CT技术,CT制的便 当容器和熟食容器等也已实现了商品化.这 次开发的新材料则是在CT技术的基础上加 大滑石粉的混入比例而制成的.这种材料在 抑制二恶英的发生以后,和以往的产品相比 较还可以将二氧化碳含量降低25%.此外, 通过增加无机物的混合比例,还可以削减塑 料的使用量,抑制其他有害物质的产生. 据该公司市场部预测,今后这种节省资 源的食品容器在全球的需求量将会急剧增长. 日本韩国发现猪圆环病毒感染 在日本富山县的一个饲养场发现一些断 奶仔猪生长不良.其所表现的临床症状有皮 肤苍白,精神不振和腹泻.病理组织学检查, 表明有淋巴细胞减少症,在网状内皮细胞中 有噬碱性包涵体.用电镜检查在包涵体中检 出圆环病毒样颗粒.从被侵袭仔猪淋巴结中 得到的PCR产物及DNA顺序表现有96.9% 以上与圆环病毒相同. 在韩国,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PCR首次 在患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症的断奶仔猪中 诊断出猪圆环病毒(PCV)感染.发现最特殊的 病变是多灶性肉芽肿性炎症,侵袭淋巴结、肝 和脾,其特征是上皮样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 胞浸润.在福尔马林固定的切片中检出圆环 病毒抗原,一般在脾的白髓和淋巴结滤泡的 剩余物中有大的圆形树状细胞.扁桃体的淋 巴滤泡中也含PCV抗原.从测试的淋巴结、 肝和脾中成功的扩增出圆环病毒的 530bpDNA片段. 当前农业科技新热点 基因资源近年来世界各国都越来越认 识到基因资源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 重视作物物种资源的搜集保存,并在基因资 源的快速有效地开发利用方面做文章,成为 90年代世界生物技术竞争的关键. 植物基因工程到90年代,一批研究成 果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如美国利用分子标 记技术,从产量很低的野生西红柿中发现了 可使产量提高24%的高产基因位点. 动物基因工程育种与克隆技术转基因 "超级猪”.近年由于科学家的不断努力,转基因 猪的研究又取得了较大进展,并趋于实用化. 基因工程鱼近几年,国内外从事鱼类 转基因研究的学者已经在生长激素(GH)基因 的转移、抗冻蛋白(AFP)基因的转移、珠蛋白 基因的转移以及用精子载体法转基因技术、 光敏生物素标记探针检测转基因鱼技术、 PCR检测转基因鱼技术及鱼类基因转移的 "导师弹”、"霰弹”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 发展. 动物生物反应器以动物乳腺或其它组 织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贵重的医用蛋白,是 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另一种特殊形式.近十年, 这方面的研究在英、美、法、瑞士与荷兰等国 家已相继展开. 动物抗病基因工程育种培育抗病能力 强的畜、禽、鱼品种,是动物转基因工程育种 研究的主攻目标之一. 动物克隆技术截至目前,全世界应用 胚胎细胞克隆技术几乎成功地克隆了所有家 畜,并获得了后代,而用体细胞克隆成功的报 道只有羊、猴数例.我国克隆羊、牛等动物研 究也取得了成功. 动物胚胎细胞克隆技术 80年代以来, 许多国家竞相开展了此项研究,并取得了很 大的进展. 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克隆羊的成功对 农业、畜牧水产业中筛选和培育优良品种提 供了新的有利途径和技术.英国不必为淘汰 "疯牛病”牛种而担忧,采用克隆技术可以创 造最能抗病的良种. 我国家畜经穴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对家畜体表经穴从电学特性进行10年研究, 目前取得重大突破.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了反 映卵泡发育且具有调控生殖内分泌功能的腧 穴,为传统经络学说在现代畜牧业生产中的 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腧穴电特性的研究及其应用>是农业部 "七五”、"八五”重点科研项目,科研人员以经 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根据经穴与内脏腑相 关为实验依据,对马、驴、骡、牛、羊、猪、兔、 禽、狗等动物进行了1988穴次经穴电学特性 实验研究,证实动物的经穴有相对低电阻特 性,并与内脏腑机能密切相关.应用这一特 性,对输精前后的母牛进行腧穴低阻敏感点 刺激,可促进卵泡发育、排卵、受胎,还可减少 早期胚胎死亡,提高受胎率18~20个百分点. 科研人员还研制出一种能显示出输穴低 阻敏感点的穴位显色方法,对动物首次应用 电化学反应,为针灸临床准确定位提供了一 种新的客观指标.与此同时,该所研制出的经 穴诊断治疗仪能准确、客观显示腧穴低阻敏 感点及其左右同名腧穴平衡B值,既可判断 内在脏腑机能状态,又可在低阻敏感点进行 脉冲电刺,具有较好的针刺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龙华 《南方水产》2005,1(5):60-62
外源基因(双链DNA)作为外显子可能整合在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DNA链上,转基因鱼的第一代为嵌合体。三杂交纯化过程方可获得转基因鱼纯合体:嵌合体与纯系个体两次回交,获得杂合子单一的杂合体;第二代杂合体自交可以获得纯合体。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动物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莉  胡佐忠 《畜禽业》2005,(5):20-23
转基因动物是现代生物技术中一个举足轻重的研究领域,目前已有转基因小鼠、猪、牛、鱼、鸡等多种转基因动物问世。文章论述了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原理、技术方法,以及转基因动物应用的领域,如生产药用蛋白、抗病育种,作为器官移植供体等,同时也指出了转基因动物存在的不足,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环境DNA(eDNA)技术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是指从皮肤、黏液、唾液、精子、分泌物、卵、粪便、尿液、血液、根、叶、果实、花粉和腐烂体等释放出来的、普遍存在的、游离的DNA分子。环境DNA技术是指从环境样品(土壤、沉积物和水体等)中直接提取DNA片段后利用测序技术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环境DNA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水生生物调查方法,其主要被用来进行生物入侵的防治、濒危物种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评价以及生物量的评估等。作者综述了环境DNA技术的发展历程、操作流程、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应用、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环境DNA在生态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RAPD技术在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水产动物的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评价 ,其方法主要是从形态学、经济性状、同工酶、线粒体DNA和核 DNA等几方面分析。对 DNA的研究以前主要测量 DNA的含量和分子量的大小 ,现在已深入到 DNA序列的测定和功能基因的标记等层次。 RAPD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  一、RAPD技术的原理  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ndom AmplifiedPolymorphic DNA,简称 RAPD)技术由 Williams等 (1 990 )首先运用 ,它是建立在聚合酶链反应 (Polyinerase Chain Reaction,PCR )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检测基因组 DNA多态性、基因组遗传标记的方法。其原理是…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转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主要包括: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刺等产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防范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的危险或者潜在风险。研究与试验农业转基因生物按照其对人类、  相似文献   

14.
<正>11月19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公布批准一种快速生长的转基因三文鱼上市。这是全世界首个供食用的转基因动物。转基因三文鱼获得上餐桌的通行证,再次引发了社会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热议。转基因食品到底是怎样一种食物?它对人体会产生影响吗?对环境又会造成破坏吗?《海洋与渔业》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生物技术学  相似文献   

15.
总论     
020192水生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The role of aquatie biotechnology in aquae-ulture[刊,英]IHew CL,Fletehe:GL//Aquae.一2001,197(1/4)一191一204 食物安全将是新世纪人类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未来,为了满足对鱼的需求,水产养殖产量必须翻几番。生物技术能够提供各种手段以增加水产养殖生产的强度和能力。描述了一些技术平台包括DNA疫苗、DNA片断和Proteomics和转基因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它将使这种养殖过程变得更为有效。图2表4参55(李加儿)020193欧洲海水鱼类仔鱼培育二肠rvicul-ture of marine finfish in Europe…  相似文献   

16.
17.
转基因技术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即根据科研或生产需要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DNA片段),然后在体外切割,并连接成重组DNA,重组DNA再与载体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将其引入到没有DNA的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生产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或创造出生物的新性状,并使之能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  相似文献   

18.
朱斐 《水产科学》2005,24(7):50-52
近年来,作为分子生物学领域当中极具潜力的技术之一,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在全球范围内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起来。传统生物技术是借助自然选择或控制繁殖的方法进行物种内的基因改良,而转基因技术则是一种物种间的基因改良技术。它是指运用农杆菌介导、基因枪等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基因组中,使其获得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并且外源基因可遵循遗传法则稳定遗传至子代,新性状在其子代稳定表达。自Palmiter1982年将大白鼠生长激素基因显微注射到小白鼠受精卵,获得比正常小鼠大1倍的“超级巨鼠”以来,世界各国科学家竞相开展转基因技术研究,并通过多种转基因方法在猪、牛、鸡、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水生生物研制及其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年代以来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打破了生物进化形成的遗传堡垒 ,使生物学家能够将特定的遗传基因 ,经过修饰和改造 ,导入同种、近缘、甚至远缘物种的基因组中 ,按设计者的意愿创造具有特定表型的生物体 ,或者产生自然界非常珍稀的生物产品。通过基因转移创造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将逐步进入社会。另一方面 ,转基因生物体的研制与利用逐渐引起了人们对环境和人类自身安全性的关注。转基因植物自 1 983年问世 ,到第 1例商品化转基因植物 1 994年获得批准 ,跨时仅 1 1年 ;至 1 997年 1月 31日 ,商业化转基因植物在美…  相似文献   

20.
DNA条形码旨在通过PCR技术获得一段DNA序列,在物种水平上对现存生物类群和未知生物材料进行识别和鉴定。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是常用DNA条形码基因之一,为研究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贝类系统进化中的评估效果,本文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了60个贝类物种的353条COI基因序列,通过聚类法构建了neighbor-joining(NJ)进化树,同时还对7个物种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进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用的COI基因引物在大多数贝类中通用性较强,除在珍珠贝目中的扩增效率只有10%以外,在整个研究中扩增效率达到82.7%;60个物种中除太平洋潜泥蛤(Panopea abrupta)、沼蛤(Limnoperna fortunei)和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等8个物种在进化树中的进化地位与传统系统分类具有一定差别外,其他物种的聚类关系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对7个物种、共26个地理群体的聚类分析发现,COI基因基本能对同一物种的不同地理群体进行聚类,只有极个别群体或群体中的某个个体存在聚类混乱现象。综上所述,COI基因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贝类物种鉴别和系统发育研究,丰富了COI基因在物种鉴别应用中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