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8个分离自新疆不同区域的不同致病型黄萎病菌菌株和2个分离自河北、河南的菌株,在温室中对中棉所96B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了不同致病型菌株对其发病及生长情况的影响,以及病情指数与生物量指标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中棉所96B品种区划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接种10个黄萎病菌菌株后,中棉所96B的病情指数为12.93~34.44,说明其对这10个菌株均有较好的抗性。此外,分离自新疆的8个不同致病型黄萎病菌菌株侵染后棉花生物量指标无显著差异。通过棉花黄萎病病情指数与生物量指标相结合可较好地评价品种的黄萎病抗性,进一步为中棉所96B品种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3个不同黄萎病抗性的棉花品种进行种子引发、丸粒化、引发+丸粒化+灌根3种方式处理,同时在棉花黄萎病鉴定圃调查拮抗菌3种处理方法的田间防效,确定拮抗菌最佳应用方式为“引发+丸粒化+灌根”,接菌浓度为1×109 cfu·mL-1;拮抗菌处理对3个不同黄萎病抗性的棉花品种第一次发病高峰的黄萎病田间防效可达30%~70%.初步建立了一种棉种携带拮抗菌制剂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中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黄河流域棉花品种抗病性水平,根据2015―2021年国家审定黄河流域的53个棉花品种的抗病性鉴定数据,分析了该时期国家审定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对黄萎病和枯萎病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2015―2021年各年审定品种整体抗枯萎病性和抗黄萎病性稳步提高,各年度平均枯萎病相对病情指数达到抗或是高抗级别,各年度平均黄萎病相对病情指数波动降低,且均在耐病级别。可见,其间审定品种抗枯萎病性相对较好,而抗黄萎病性相对较差。针对品种的抗病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今后应加强抗黄萎病棉花品种的选育工作,同时做好棉花黄萎病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4.
 比较分析了2006-2011年山东省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抗枯、黄萎病鉴定结果的病情指数和不同抗性品种(系)所占年度总样的比例。从鉴定结果可以看出,近年来参加山东省棉花新品种区试的品种(系)对棉花枯萎病的抗性水平显著提高,尤其近两年来参加区试的新品种(系)对枯萎病的抗性均达抗或高抗水平;对黄萎病的抗性也明显增强,2010年和2011年达到抗和高抗棉花黄萎病的品种样次占全年的60%。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观察发现,目前推广的3类抗虫棉品种,在无病田种植,均未发生枯萎病但都发生了黄萎病,发病株率在63.35%~81.65%,病情指数在21.66~44.55;品种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杂交棉在抗黄萎病方面没有表现出优势.根据试验结果,综合多方面对黄萎病的研究,棉花品种抗病性差和种子带菌应是黄萎病普遍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根治棉花黄萎病,选育抗性强的品种是基础,生产无菌种子是关键,建立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是保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个黄河流域推广种植的棉花审定品种进行田间系统调查和定株观察,评价不同品种对铃病的抗性差异,分析烂铃发生的空间格局和烂铃与枯、黄萎病发生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按照烂铃株率和平均单株烂铃数进行评价,不同品种对铃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但差异显著的品种不多;覆膜春播模式棉田烂铃主要集中在下部果枝的内围节位,所有品种由下向上的第1、2、3果枝烂铃比例在82.14%~100%,由内向外的第1、2、3节位烂铃比例在98.48%~100%;烂铃株率、平均单株烂铃数和烂铃病情指数三者显著正相关;平均单株烂铃数、烂铃病情指数与枯、黄萎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天义  曹娟 《中国棉花》2016,43(3):43-44
新疆棉花黄萎病发生日趋严重,目前国内常用的黄萎病病情指数法对于育种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通过多年育种经验总结出一种抗黄萎病指数法,该方法为棉花抗黄萎病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试验建立了一种鉴定棉花品种(系)抗黄萎病性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商品蛭石和晒干的河沙为基质,制作无底纸钵,于可控条件下种植棉苗;在棉苗第一片真叶平展时,定量蘸根接种棉花黄萎病菌的孢子悬浮液(接种孢子浓度为1×106~5×106个.mL-1);棉苗普遍发病后进行分级调查,以相对病情指数来评价供试棉花品种(系)的抗病性。采用该方法和人工病圃成株期鉴定方法对20个品种进行了鉴定,两种鉴定结果达极显著相关。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经济、环保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控制棉花黄萎病,以抗病品种中植棉2号、耐病品种鲁棉研28号和感病品种新陆早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施加有机肥、喷施叶面肥、施用生防制剂、控制早铃等处理,并与只施加生防制剂和不做任何措施的处理进行发病率、病情指数及产量比较。结果表明,应用该综合防治措施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高的防效,最高可达67.13%。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后,抗病品种中植棉2号、感病品种新陆早7号、耐病品种鲁棉研28号分别增产16.95%、42.11%、11.44%。该综合防治技术为田间棉花黄萎病防治提供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棉花枯、黄萎病是新疆植棉区棉花生产的两大主要病害,而防治枯、黄萎病经济、有效的方法除轮作倒茬外,就是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随着病区的扩大和病情的加重,抗病品种已成为棉花生产发展的迫切需求。针对该团目前种植的棉花品种,对其抗病性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发病期症状调查和剖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新海46为感病对照,在兵团第一师农科所棉花育种试验基地对塔里木自育的16个海岛棉品种(系)进行黄萎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病情指数与产量呈负相关,耐病品种有K212、K289、K293、K383、K458和新海36,占调查品种数的38%;感病品种有K5等10个,占调查品种数的62%。综合抗病性和产量得出K212、K289、K293、K383、K458和新海36是抗黄萎病效果较好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12.
李继军 《中国棉花》2010,37(10):29-29
通常棉花区域试验采用5级法病情分级标准,于枯、黄萎病发生高峰期进行一次病情调查,并根据病指的大小,判断参试棉花品种的抗病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索能够在病原菌侵染寄主的早期快速、准确、高效鉴定棉花品种对黄萎病抗性的方法。以标准菌株Vd076和28个不同抗病性的陆地棉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病圃鉴定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苗期根部黄萎病菌DNA含量,建立快速鉴定棉花品种黄萎病抗性的新方法。利用标准品的Ct值和DNA含量绘制标准曲线,计算标准曲线方程,通过对未知样品的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计算出棉花根部所检测Vd076的DNA含量,确定接菌后1 d为最佳取样时间。28个棉花品种根部Vd076的DNA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它与病圃鉴定的相对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2=0.958 8)。确定接种后1 d棉花根部Vd076的DNA含量在0~0.3 mg·g-1为高抗品种,0.3~1.0 mg·g-1为抗病品种,1.0~3.0 mg·g-1的为耐病品种,>3.0 mg·g-1的为感病品种。该方法具有准确、快速、高效的特点,为大批量棉花材料的黄萎病抗性快速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棉花品种资源抗黄萎病田间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流域棉区以枯萎病发生危害为主;黄河流域棉区枯、黄萎病多混合发生为害.近年来,枯萎病为主的混生区随着抗枯萎品种的推广和综合措施防治,病情已显著压低,但黄萎病又有所抬头。因此,在继续搞好抗枯萎育种的同时,加强对棉花品种资源抗黄萎鉴定和培育兼抗枯,黄萎新品种显得十分重要。为了“互通情报”,现将1974—1978年在苗庄大队科研基点进行的棉花品种资源抗黄萎病田间鉴定结果加以整理,提供有关育种和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2017―2021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581个棉花品种(系)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进行分析,为新疆棉花抗病育种及品种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81个品种(系)中未出现对枯萎病和黄萎病免疫的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较高且稳定,达到抗级及以上的占比在90%以上,其中2019年早中熟棉、2020年早熟棉和早中熟棉、各年彩色棉和长绒棉中抗级及以上的品种占比均为100%;除参试长绒棉品种(系)对黄萎病的抗性水平较高外,早熟棉、早中熟棉和彩色棉品种(系)均以耐病为主,5年中耐病的品种(系)平均占比为60.0%;长绒棉和早中熟棉品种(系)对黄萎病的总体抗性优于早熟棉,不同年份间彩色棉的黄萎病抗性波动较大。所有参试品种(系)的总体抗枯萎病指数(rF)远大于总体抗黄萎病指数(rV)和总体枯黄萎病兼抗指数(rFV),各年份均表现为rF>rV>rFV。可见,筛选出抗黄萎病的品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审定双抗棉花品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棉花抗病品种区域试验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南省麦套棉花抗病品种区域试验 1 5年的实践中 ,笔者对棉花品种抗黄萎病鉴定方法及抗病性和丰产性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有些自己的见解 ,庞庆和等在《中国棉花》1 999年第 9期发表的“棉花抗病区试中抗病性和丰产性鉴定之我见”中作了初步探讨 ,本文试从抗性鉴定圃、品种对黄萎病的反应、品种抗性分类标准、抗性与丰产性的统一等方面谈点看法 ,并与棉界同仁商榷。1黄萎病抗性鉴定圃和感病对照种区域试验的棉花黄萎病鉴定圃是自 70年代中期开始连年棉柴还田 ,并多次人工接菌建成。近几年来 ,感病对照品种冀棉 1 1号 ,实际发病的病情指数都在 …  相似文献   

17.
枯草芽孢杆菌对南疆棉花黄萎病、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中棉所49为供试品种,在新疆阿克苏棉花黄萎病重病地进行枯草芽孢杆菌滴灌处理防治黄萎病试验,并分析了其对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发生初期,枯草芽孢杆菌滴灌处理可使病情指数较未处理区显著降低,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40%;在黄萎病发生高峰期,枯草芽孢杆菌滴灌处理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不显著。枯草芽孢杆菌滴灌处理较对照,籽棉产量略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对纤维品质也无显著影响。因此,枯草芽孢杆菌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滴灌可以用于棉花黄萎病的防治,但应在发病高峰前施用。  相似文献   

18.
棉花抗黄萎病育种是个难点,特别是很难协调抗病性与丰产性之间的关系。为了寻找协调棉花抗病性与丰产性的关键措施,作者采用了河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邯郸试点2006~2010年连续5年的调查数据,对单铃重、衣分、结铃性、株高等性状与黄萎病指数和皮棉总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便为棉花抗黄萎病育种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棉花品种对枯黄萎病的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枯萎病、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危害严重,且药剂防治难于有效的两种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的经济有效途径,而抗性鉴定则是选育抗枯、黄萎病品种不可缺少的环节。育种者根据抗性鉴定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选育品种,以达到所育品种抗病增产的目的。“十五”以来,改进了抗性鉴定评判方法,采用校正病情指数来划分抗性反应型,对四川省棉花育种攻关协作单位培育的新品种进行抗性鉴定,以期为棉花育种工作提供抗病性能依据。1材料和方法1.1鉴定材料。供试棉花品种(含品系、组合、材料等,下同)共251个。其中,四川省区域试验87个,四川省农…  相似文献   

20.
棉萎克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控效果及使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15年于河南安阳黄萎病人工病圃和新疆黄萎病重病田研究了棉萎克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人工病圃黄萎病发生的中期,连续喷施600倍棉萎克2次后,处理区的病情指数下降14.3%,标记病株的平均病级由4.0下降到2.8;而对照区病情指数增长92.6%,标记病株的平均病级由4.2上升到5.9,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55.4%。在新疆阿拉尔和石河子重病田黄萎病发生初期,连续喷施棉萎克3次后,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1%和73.1%。本研究表明,在棉花黄萎病发生初期喷施棉萎克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