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龙泉市是我国黑木耳之乡、我国食用菌十大主产基地县、全国食用菌文化产业建设先进县。食用菌产业已成为龙泉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食用菌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1/3。食用菌产业以代料黑木耳栽培为主,2014年,全市生产代料黑木耳1.5亿袋,产值5.5亿元,占食用菌总产值的61.3%。  相似文献   

2.
龚兆培 《食用菌》2012,34(5):62-62
浙江龙泉市是食用菌生产的传统主产区,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发源地,发展食用菌历史悠久.位于龙泉市东部的安仁镇,被誉为中国南方黑木耳菌种第一乡,有着20多年黑木耳菌种生产历史,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注重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使食用菌产业尤其是黑木耳菌种生产取得快速发展,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龙泉市于2002年开始发展代料黑木耳生产,规模急骤扩大,2013年全市生产量达到1.8亿袋,产值5.4亿元,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大产业。但近两年农民普遍反映,黑木耳生产中出现产量降低、质量下降的现象。为此,我们对代料黑木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提出高产优质栽培必须把握好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龙泉市从2002年开始发展代料黑木耳生产,至2009年,黑木耳年生产量已超过1亿袋,已成为龙泉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黑木耳生产每年产生1.5万~2.4万吨干菌渣,如不能及时有效利用,不仅会成为害虫、杂菌的滋生源,严重影响下一季食用菌生产,而且也破坏了环境。利用黑木耳废菌渣生产毛木耳,平均每袋(15厘米×55厘米)成本只需0.7元,产毛木耳125克,每千克价格在20~30元,平均袋产值2.5~3.7元,净产值1.8~3.0元。且毛木耳生产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龙泉市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并连续获得丰收,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预计2010年香菇、木耳生产量将达2亿袋。但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扩大和木制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木材资源越来越匮乏,已远远不能满足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促进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开展了利用象草、芒秆等草本植物替代木屑栽培黑木耳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叶松梅 《食药用菌》2012,(6):330-331
浙江省龙泉市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的发源地,食用菌是龙泉市农村经济的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产值已连续数年超过2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4~1/3,当地农民收入的近1/3来自于食用菌生产。新时期如何保持龙泉市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可持  相似文献   

7.
何建芬 《食用菌》2012,(4):54-55,72
食用菌产业是龙泉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袋料黑木耳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达到了1.5亿袋,产值达到了4亿多元,黑木耳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但随着栽培规模的扩大和栽培期的延长,加上异常气候的影响,黑木耳病虫危害越来越重,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农民生产效益参差不齐,平均袋产值为3~4元,差的亏本,最好的袋产值达到9元。笔者对龙泉市黑木耳生产情况进行长期观察和思考,认为造成黑木耳栽培效益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浙江食用菌》2010,(2):25-25
从龙泉市农业局获悉,2009年龙泉生产代料黑木耳1.1亿棒,代料香菇7000万棒,段木灵芝4100立方米,全年总产值达4.6亿元,生产规模弄口产值均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9.
<正>食用菌产业是浙江省龙泉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多年来,食用菌产业在取得高速发展,有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也遇到了土地紧张、农药残留等瓶颈问题,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探索和发展新的生产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黑木耳立体式栽培模式因具有保温效果好、对空间的利用率高、管理效率高、抗灾能力强和省水、省地、省工等特点,在北方早已大面积推广。2013年,龙泉市从黑龙江省东宁县引进该项技术,经过两  相似文献   

10.
浙西南地区是世界人工香菇栽培的发源地,已有800年的食用菌栽培历史,其中丽水市食用菌产业目前从业人员达31.5万,占全市人口的12%,基本形成了集食用菌生产、加工、流通为一体的较完整的产业链,已成为当地最大的农业支柱产业。-10丽水食用菌生产以香菇为主,近年来黑木耳发展势头迅猛,是全球最大的香菇产销集散地和我国南方最大的袋栽黑木耳生产基地。经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浙江省黑木耳栽培量仅次于香菇,是第二大类食用菌,主要生产区是丽水市。"十二五"以来,庆元县黑木耳产业取得长足发展,2013年、2014年代料黑木耳栽培量分别为4 500万袋和3 500万袋,成为继香菇之后的第二大主栽食用菌。由于黑木耳菌丝抗性较弱,接种成活率和菌棒成品率低下是黑木耳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庆元县食用菌科研中心通过研发黑木耳胶囊菌种,改变传统黑木耳制种和接种技术,促进菌种生产向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传统上为段木栽培,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功开展代料栽培后,代料栽培成为黑木耳的主要栽培方式。尤其是21世纪初创新的露地全日光代料栽培技术,颠覆了食用菌必须遮光栽培的传统,使黑木耳栽培在各地得到迅速推广。截止2010年,我国黑木耳产量已经达到120万吨以上,成为继平菇、香菇之后的第三大食用菌。  相似文献   

13.
龙泉市地处浙西南山区,是一个以栽培代料香菇为主的地区,近几年随着全国各地代料香菇的迅猛发展,代料香菇量多价跌,菇农增产不增收现象日益严重。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我们引导当地农民试种了袋料黑木耳获得了成功,但在栽培过程中发生烂棒现象较为严重,轻者造成减产,重者绝收。笔者根据多年的试验和观察,将黑木耳菌棒发生烂棒的原因和应采取的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香菇胶囊菌种技术最早应用于日本、韩国的椴木香菇栽培模式,2000年以来,庆元县食用菌科技人员在引进日、韩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代料香菇生产模式不断加以改进、完善和创新,终于研制成功“代料香菇胶囊菌种繁育技术”,近年来在庆元、丽水等代料香菇产区已形成产业化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科学院微生物所组织科技人员支援商洛老区,开展科技扶贫,并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加快食用菌开发和代料栽培技术推广,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商洛地区是陕西省黑木耳、香菇生产基地之一。商州市(含山阳县)科技示范基地重点开发黑木耳、香菇和平菇三个食用菌品种,通过研究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段木栽培黑木耳和香菇单  相似文献   

16.
赵丽萍  周新伟 《食用菌》2006,28(1):33-33
我县从1997年开始试栽代料黑木耳,通过试验、突破、完善三个阶段,到2004年全县种植代料黑木耳2000万袋。代料黑木耳与代料香菇相比,更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三大优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从事代料黑木耳生产多年,现将对代料黑木耳大田栽培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长,土壤肥沃,非常适合栽培香菇。20世纪80年代,袋料香菇栽培在龙泉市迅速普及,香菇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龙泉市生产代料香菇8 000万袋,比上年增加14.3%。龙泉香菇品种多,有普通香菇和夏菇,以9015、241、931等为主。每年10月下旬至翌年4月鲜菇集中上市,价格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8.
陕西宁强发展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从段木栽培香菇到代料栽培香菇,从冬季架栽到反季节地栽,从菇农一家一户到园区规模化栽培,发展势头强劲,2014年已达到3800万袋,产量达2万t,产值突破2.5亿元。为了更好地发展食用菌产业,对宁强食用菌产业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今后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1995,(6)
专题报告在菇城召开的国际香菇生产暨产品研讨会圆满成功…第五届全国食用菌学术讨论会在郑州召开……………庆元香菇业发展综述……………………………………开封市香菇代料高产栽培模式探讨……………………秦巴山区食用菌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增温发酵剂的应用使河塘镇蘑菇生产恢复生机………北方地区栽培香菇应注意的问题………………………试论提高香菇栽培后期菇质量的管理途径……………段木栽培黑木耳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嘉定食用菌生产起落的思考——来自食用菌生产重点地区的调查…………………浅谈提高…  相似文献   

20.
回顾香菇栽培法演变的三个阶段:砍花栽培法、段木栽培法和代料栽培法。从各香菇、黑木耳主产地森林的覆盖率、年木材蓄积量增长率分析,提出发展香菇、黑木耳要有区域性的思考。分析木屑短缺的原因有生态保护国策启动;新、老产区木屑短缺普遍存在;新产区一哄而上和香菇菌棒出口加剧木屑资源争夺。指出香菇、黑木耳替代原料开发的现状:香菇替代原料(禾本科)开发成功的概率为零;黑木耳替代原料开发虽有成功,但应用于生产任重道远;果树林更新材木屑作栽培原料,仅是权宜之计。指出食用菌专用林的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