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研究一类生化开关模型dx/dt=a1/1+b1y^2-c1x dy/dt=a2/1+b2x^2-c2y其中X≥0,Y≥0;a1,bi,ci(i=1,2)为正参数,给出了系统(1)具有开关行为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畜牧系统灰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畜产品产量的主要因素作了灰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猪出栏率、粮食产量是影响猪肉产量的关键因子(r(y1,x5)=0.894,r(y1,x2)=0.824;禽肉比重、粮食产量是禽肉产量的主控因素(r(y2,x6)=0.905,r(y2,x2)=0.848);禽出栏率、粮食产量是影响禽蛋产量主要因素(r(y3,x8)=0.998,r(y3,x2)=0.991);草杂肉比(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肉类比率)与非农业人口率分别是影响草食动物肉类产量与奶产量的关键因素(r(y4,x10)=0.852,r(y5,x12)=0.832),文中所建立的GM(O,N)静态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平均误差皆在-1~1%之间)。  相似文献   

3.
通过1985 ̄1993年对龙海市稻飞虱调查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晚季主害代(第六代)低龄若虫高峰期在9月底10月初,其发生量(y)分别与8月30日至9月5日的五代若虫稳定期的虫量(x1)9月上旬的诱虫量(x2),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建立预测模式为:y1=3918.2978+8.4254x1(r1=0.8328)y2=3058.4073+14.8494x2(r2=0.9090)。采用直线回归直  相似文献   

4.
地膜小麦播期和密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柴文北  王建鹏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2):126-127,133
在小麦地膜盖栽培中,播期和密度是2个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较大的因子。滁州市1997~1998年度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地膜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诸因子与播期、密度之间,均可建立起二元二次多项式曲面回归方程:y=b0+b1x+b2x21+b3x2+b4x22+b5x1x2。解析方程可求得到最高产量时的播期和密度组合,以及产量构成因素指标。  相似文献   

5.
以水育秧为对照,分析旱育秧苗生长发育与膜内温,湿度的关系,建立了秧苗生长与温,湿度的二元回归方程,H=0.04T1-0.22D+16.57,L=0.012T1-0.029D+4.73。根据面上调查情况和试验结果分析,玉林地区旱育秧的适宜播种期为2月下旬中至3月初。  相似文献   

6.
求函数值域、最值问题,它涉及代数、几何、三角等知识,所使用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配方法(2)利用函数单调性(3)判别式法(4)反函数法(5)换元法(6)数形结合法(7)均值不等式法(8)求导法等。  一、配方法分析  例1求二次函数y=-2x2+5x+1的①开口方向②对称轴方程与最值③作出图像④单调区间。解①a=-2<0开口向下②对称轴方程X=54,ymax=338③略④x∈(54,+∝)递减。求函数y=-2sin2x+5sinx+1的最值。解:y=-2(sinx-54)2+338令t=…  相似文献   

7.
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羽化都有显著的影响,高温低湿及高温高湿对成虫羽化均不利.15、20、25和30℃恒温条件下,相对湿度与羽化率关系式分别为y=8.5017+1.7569x-0.0123x2、y=-3.5494+2.2391x-0.0147x2、y=-7.3213+2.3888x-0.0157x2和y=-20.0583+2.516x-0.0177x2.土壤含水量太高时对成虫羽化不利.25℃时,土壤含水量与羽化率关系式为y=54.897+3.9403x-0.1093x2.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与甜菊干叶产量(Y)有密切关系的6个数量性状(株高x1、茎粗x2、分枝数x3、主茎节数x4、单株叶片数x5、肉质根条数x6)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这6个性状对干叶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为x3>x4>x5>x1>x6>x2,它们与干叶产量的回归关系为,Y=979551-0048215x1-078821x2+011641x3+0573072x4+00082286x5-00090717x6。用此方程预测干叶产量,其可靠程度可达R2=09998894。  相似文献   

9.
鲫鱼体尺及RNA/DNA比值与体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取21尾健康鲫鱼停食2天后测基体长,体高,体宽,体围,白肌中RNA/DNA比值及体重,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方程Y=-94.237+2.713x1+7.467x2+7.908x3+1.904x4+39.366x5+3.151(r=0.996);单独分析体重(Y)与RNA/DNA比值(x5)建立回归方程Y=-38.730+82.764x5+5.969(r=0.9817)。经主成分分析,第1  相似文献   

10.
美洲斑潜蝇的羽化特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羽化都有显著的影响,高温低湿及高温高湿对成虫羽化均不利。15、20、25和30℃恒温条件下,相对湿度与羽化率关系式分别为y=8.5017+1.7569x-0.0123x^2、y=-3.5494+2.2391x=0.0147x^2、y=-7.3213+2.3888-0.0157x^2和y=-20.0583+2.516x-0.0177x^2。土壤含水量太高时对成虫羽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表明:蓝膜有提高秧苗N、P、K合量;促进秧苗干重、分蘖数、叶面积、根数增加的效应,随膜色加深效果越显著.80%透光率的蓝膜对提高秧苗素质效果最佳。还研究了不同光强、不同天气下蓝膜透光率的变化,以及蓝膜育秧的地下、地上温度状况.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温度下,抗冷性不同的水稻品种苗期叶片离子渗漏量有显著差别。抗冷性强的品种含自由氨基基团的类脂比不抗冷品种少,而磷脂、中性脂和糖脂则较多,其脂肪酸不饱和指数提高。线粒体膜结合ATP酶活性的Arrhenius图表明,抗冷性强的秋光,在5~25℃呈线性关系,在25~30℃处有一温度折点;抗冷性弱的品种红410温度折点落在10℃;抗冷性居间的早籼78130,密阳23温度折点落在15℃。这种酶活性变化与这4个品种苗期田间生长的抗冷性和耐热性的表现完全吻合,同时也反映根系活力与秧苗抗冷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斯里兰卡进行水稻抛秧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抛秧可比直播稻增产30%以上,与移栽稻产量相当或更高;可比直播稻节省用种78%,比移栽稻省种614%;还可节约除草用工80%左右。塑料软盘播种方式以种子、细土分层撒播为好,本田经济最佳抛秧密度为50苗/m2(相当于用种量22kg/hm2)。  相似文献   

14.
水、陆稻根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选用来自日本、中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的粳型水稻品种8个和陆稻品种7个,在大田旱种和雾培条件下测其根系性状和叶片水势等。结果表明,在2种栽培条件下水、陆稻的根长、根数、根基粗、根中粗和根体积等性状相关显著;水、陆稻不同的品种间根系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陆稻品种的根比水稻品种的长、根的基部粗。陆稻品种的叶 片水势比水稻高,并且与根长、根基粗相关显著;水陆稻幼苗4叶期根基粗和灌浆期的根基粗相关极显著。因此水、陆稻苗期根基粗可以作苗期初步鉴定抗旱性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15.
水陆稻在水田和旱地栽培的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有代表性的陆稻(TANGARA,IAPAR9)为试材,水稻新香优80为杂交组合,R80为常规稻,采用裂区设计,通过水田和旱地栽培比较试验,探明在不同栽培条件下主要是干旱对水、陆稻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条件下各品种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旱地栽培时,产量明显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旱栽产量低的原因陆稻主要是有效穗数不足、结实率下降,水稻表现为有效穗数增多,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陆稻;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直接通径系数为1.4530.干旱对生育期、株高、茎蘖数、叶面积和米质有一定影响.旱种时生育期较短,株高中等,叶面积较小的品种有利于抗旱,各品种米质水田栽培优于旱地的,但旱地栽培能明显提高水、陆稻品种的粗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杂交中稻冈优22、D优95为材料,研究了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机理及本田最栽植密度.结果为:秧苗素质优良、单株带蘖10个以上的超多蘖壮秧实行超稀栽培,单株分蘖多而全田茎蘖数及叶面积发展平缓,从而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改善了稻田通透条件,稻株个体生长健壮,光合生产率高,干物质积累快而多,尤其是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速度均明显地优于常规栽培,且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率也高,为大穗高产提供了物质条件.所以,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能明显地改善稻田穗、粒结构,比常规栽培增产10%以上,而大穗多粒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而且得出:超多蘖壮秧本田的最佳栽植密度为11.25-15.00万穴/公顷,过稀过密均不利于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而增产.且在分蘖力不同的两品种间主要效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覆草旱作和常规水作对水稻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早晚季覆草旱作和常规水作在两种施肥方式下的试验,对广东省常规优质稻主栽品种丰华占和粤香占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方差分析表明,早季,水分管理和施肥方式对两品种产量及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晚季,两品种覆草旱作时产量显著低于常规水作,粤香占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分别受施肥方式的影响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粤香占产量、丰华占单科穗数受水分管理与施肥方式互作效应的影响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因此,广东早季实行水稻覆草旱作是完全可行的,建议晚季采用常规水作以获最大产量.  相似文献   

18.
油菜素内酯对水稻幼苗生长及耐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油菜素内酯(BR)对水稻进行浸种处理或幼苗喷雾,可促进幼苗在低生长温度下的生长,其株高、干物重,成苗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均较对照明显增加。但幼苗在较高的生长温度下,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同时还发现,经BR处理的幼苗在低温下生长,其组织的电导率下降、膜酯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麻酸含量及脂肪酸不饱和指数有所提高,幼苗可溶性糖含量也增加。这种变化与BR处理后水稻幼苗耐冷性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旱稻DH系定位产量性状的QTL及其环境互作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研究水、旱栽培条件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QTL表达的影响,以粳型陆稻IRAT109和粳型水稻越富杂交的116个株系的DH群体为材料,利用已构建的水稻分子连锁图(其中94个RFLP标记和71个SSR标记),在水田、旱田栽培条件下,定位了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单株产量等性状的QTL。结果表明,水田条件共检测到11个加性QTL和13对上位性QTL,旱田条件下检测到18个加性QTL和17对上位性QTL,其中控制千粒重的2个加性QTL和1对上位性QTL及控制有效穗数的1个加性QTL在水田、旱田条件下都检测到。 检测到11个控制产量性状QTL区域存在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其中3个区域也是控制根系性状QTL的热点区。 发现8个加性QTL和8对上位性QTL对表型变异贡献率(以下简称贡献率)大于10%(其中4个加性QTL和5对上位性QTL为旱田条件下检测到),这些高贡献率QTL特别是旱田条件下的高贡献率QTL对旱稻产量性状分子育种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云南地方稻种不同分类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的丁颖和程侃声栽培稻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按俞履祈的变种分类方法对云南搜集保存的5285份地方稻种资源进行分类研究表明:(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变异中心。(2)云南地方稻分属58个变种,为中国栽培稻变种的总和,但品种数约占中国栽培稻的8.6%;其变种特点是以普通籼、红籼,红粳、普通粳、普通糯粳和红光壳粳为优势变种,粳稻变异大于籼稻,深色型、糯稻、光壳稻和有芒变种占有较高比较。(3)云南地方稻种分为籼粳2个亚种、6大生态群,其中热带粳群、光壳粳群和普通粳群的品种数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的3.6%,18.1%,32.1%,分别为13,11和18个变种;早中籼群、冬籼群和晚籼群的品种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的1.8%,0.5%,43.9%,分别为11,4和24个变种。(4)云南地方稻籼亚种26个变种和粳亚种32个变种。籼水稻和晚稻是籼亚种的基本型,籼陆稻和早中稻则是生态变异型。粳亚种中的水陆稻、粘糯稻、早中和晚稻之间均没有基本型与变异型之分,且与籼亚种中的有明显区别。这进一步揭示了云南地方稻种籼和粳为两个独立起源中心。(5)初步提出云南栽培稻分类体系为按“种-亚种-生态群-生态变种群-品种类型”的5级新型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