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秦岭  李树仁 《果树科学》1996,13(1):23-26
干旱条件下山楂细胞膜磷脂和脂肪酸的含量发生变化,轻度干旱时磷脂酰胆碱即发生降解,叶片中磷脂酰甘油增多,严重干旱时叶片中磷脂酰甘油减少,磷脂酰乙醇胺明显减少,嫩茎中磷脂酰乙醇受在干旱呈明显减少趋势,严重干旱时磷脂酰胆碱含量显著下降,轻度干旱山楂脂肪酸中亚麻酸含量增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无明显变化,叶片总饱和脂肪酸减少,茎中饱和脂肪酸变化不明显,严重干旱时亚油酸含量明显减少,饱和脂肪酸增多,茎中不饱和脂  相似文献   

2.
干旱条件下山楂细胞膜磷脂和脂肪酸的含量发生变化。轻度干旱时磷脂酰胆碱即发生降解,叶片中磷脂酰甘油增多,严重干旱时叶片中磷脂酰甘油减少,磷脂酰乙醇胺明显减少。嫩茎中磷脂酰乙醇胺在干旱时呈明显减少趋势,严重干旱时磷脂酰胆碱含量显著下降。轻度干旱山楂脂肪酸中亚麻酸含量增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无明显变化,叶片总饱和脂肪酸减少,茎中饱和脂肪酸变化不明显;严重干旱时亚油酸含量明显减少,饱和脂肪酸增多,茎中不饱和脂肪酸明显减少。轻度干旱时脂肪酸不饱和系数值明显增大,严重干旱时脂肪酸不饱和系数值降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抗寒性强的宜昌橙(Citrus ichangensis)、抗寒性中等的本地早(Citrusreticulata)和抗寒性弱的 Verna 柠檬(Citrus limon)的叶片为试材.分析其叶片总磷脂、可溶性蛋白质以及各种磷脂含量与柑桔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柑桔叶片总磷脂含量、磷脂与蛋白质的比值与抗寒性呈正相关.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甘油(PG)的含量与抗寒性呈显著正相关,溶血磷脂酰胆碱(LPC),磷脂酰乙醇胺(PE)和磷脂酸(PA)的含量与抗寒性呈显著负相关.而磷脂酰肌醇(PI)和双磷脂酰甘油(DPG)与抗寒性相关不显著.由此说明用叶片磷脂含量可以鉴定柑桔抗寒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对26 份辣椒材料果皮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并与种子中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6 份辣椒材料果皮中共鉴定出9 种脂肪酸成分,分别为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和山嵛酸;辣椒果皮中主要脂肪酸组分是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各脂肪酸组分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变异系数为8.16%~53.37%。与种子中脂肪酸组成含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辣椒果皮中检测到月桂酸,且亚麻酸的平均含量相对较高;而种子中未检测到月桂酸,且亚油酸的平均含量约是果皮中的2 倍,说明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在辣椒果实的不同部位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对山楂属中7个种和9个品种的细胞膜脂质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不同种和品种的磷脂中各组分的含量配比不同,总脂脂肪酸中各组分的含量配比也有差异。磷脂酰胆碱(PC)是主要的磷脂,含量最多,在脂肪酸中亚麻酸(C_(18:3))为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其次为亚油酸(C_(18:2))和油酸(C_(18:1));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C_(16:0))为主。抗性强的野生山楂种比栽培种的脂肪酸不饱和系数(IUFA)高,起源于边缘地区、高寒地区的山楂种脂肪酸不饱和系数大,在山楂品种中,三倍体品种的脂肪酸不饱和系数大。  相似文献   

6.
用膜脂脂肪酸法鉴定小浆果资源的抗寒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膜脂脂肪酸成分分析法,对小浆果资源进行抗寒性鉴定发现,在膜脂脂肪酸组分中,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γ-亚麻酸)与脂肪酸(软脂酸+硬脂酸)的比值或不饱和度与抗寒性吴正相关。这一结果与多年的田间观测一致。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下阿月浑子叶片细胞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增强,可溶性磷含量增加。随干旱胁迫加剧,阿月浑子叶片细胞中MDA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酸性磷酸酯酶活性与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变化呈相反的趋势,说明干旱增加的活性氧启动了膜脂过氧化和膜磷脂的脱酯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四川牡丹部分野生居群种子脂肪酸组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 Hand.-Mazz.)结实量大,专性种子繁殖,具油用开发潜力。对7个不同野生居群的四川牡丹种子千粒质量、种仁出油率、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探讨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四川牡丹不同居群种子千粒质量平均为(311.65 ± 46.45)g,平均种仁出油率32.23% ± 1.96%,居群间差异显著(P < 0.05);籽油中共检测到7种主要脂肪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一烯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达91.94% ~ 93.70%,亚麻酸相对含量高达40.45% ~ 47.68%,不同居群籽油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土壤有效钾含量与种子出油率呈显著负相关(P < 0.05),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 0.05),其他脂肪酸组分与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不同温度条件下常春藤叶片磷脂变化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沈漫 《园艺学报》2003,30(4):431-435
 以栽培在露地和温室的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car.sinensis)为材料,运用荧光偏振、薄层层析扫描、气相色谱等技术测定叶片磷脂流动性、磷脂及其脂肪酸组成配比。结果表明,与温室栽培相比,地栽培的常春藤具有较高的不饱和磷脂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低温胁迫下,磷脂酰胆碱(PC)的不饱和脂肪酸水平是影响膜脂流动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的常春藤的磷脂流动性、磷脂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性分析,从膜脂组成与结构的角度探讨了常绿阔叶植物的抗寒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采集广西南宁的油梨品种‘桂研10号’,检测其种子中含水量、灰分、粗脂肪、脂肪酸成分、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质、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油梨种子含水量最高,其次是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此外,粗脂肪、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也较高。种子中共含有22种脂肪酸成分,其中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要脂肪酸成分。棕榈酸相对含量最高,达到47.94%,其次为亚油酸,相对含量达到28.94%。种子中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最低。通过分析油梨种子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为油梨种子中的化学成分在农业加工等行业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Midnight’和‘Brilliant’两个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品种为试材,研究叶片渗透 势、膜脂肪酸成分变化以及抗氧化酶对高温胁迫(35/30 ℃,昼/夜)的响应。高温胁迫下,‘Midnight’ 草地早熟禾草坪外观质量显著高于‘Brilliant’;随胁迫时间延长,‘Midnight’叶片的渗透势不断下降, 而‘Brilliant’除在前5 d 有一定程度下降外,而后基本处于不变,‘Midnight’保持更高的相对含水量; 两品种亚麻酸(18︰3)含量不断下降,亚油酸(18︰2)和棕榈酸(16︰0)不断增加,即脂肪酸饱和水平 增加,‘Midnight’比‘Brilliant’含有更高的亚麻酸和棕榈油酸(16︰1),更低的棕榈酸和硬脂酸(18︰0), 因而伴随着更高的双键指数(DBI);‘Brilliant’的MDA 含量在胁迫10 d 后上升加快,胁迫25 d 结束时 其含量为‘Midnight’的1.6 倍,与之相对应的则是‘Midnight’的SOD 酶活性显著高于‘Brilliant’,电 解质渗透率显著低于‘Brilliant’。以上结果表明,‘Midnight’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较高的SOD 酶活性, 减轻了膜脂过氧化程度,有效保护了细胞膜稳定性,因而缓解了高温胁迫下的水分和氧化压力,表现出 较强的耐热性。同时,‘Midnight’具有避免膜脂饱和程度剧烈变化的能力,也可能与耐热性较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热激减轻柿果冷害及其与脂氧合酶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自生 《果树学报》2006,23(3):454-457
为研究采后柿果实冷害发生机理,探讨热激延缓采后柿果冷害的技术措施,以扁花柿果为试材,研究了经48℃热空气处理3h后,在1℃下冷藏时,热激对柿果冷害、脂氧合酶活性和膜脂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激延缓了脂氧合酶活性的上升,其棕榈酸和硬脂酸的相对含量低于对照,而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反而高于对照,并降低柿果冷害指数,但对油酸相对含量则无明显影响。这表明,热激减轻柿果冷害可能与抑制脂氧合酶活性和提高果实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龙眼叶片膜脂肪酸组分含量与龙眼耐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眼叶片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脂肪酸不饱和度与龙眼不同品种的耐寒性成正相关 ,在年周期中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与龙眼耐寒性的变化有着平行的关系 ,龙眼叶片膜脂肪酸组分含量反映着龙眼品种间耐寒性遗传上的差异 ,可作为耐寒性的鉴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南疆栽培杏品种杏仁油脂肪酸组成及其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30个南疆栽培杏品种杏仁油脂肪酸组分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与4个华北栽培杏品种进行了比较。在参试的30个南疆杏品种杏仁油中共鉴定出包括油酸、亚油酸、棕榈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15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含量的83.26% ~ 88.81%,各品种均以油酸含量最高,亚油酸次之,棕榈酸第三,存在“高油酸、高亚油酸、低棕榈酸”的优异种质;南疆杏与华北杏杏仁油脂肪酸组成较为接近,均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脂肪酸组分的含量在各品种间亦存在差异,变异系数分别为6.37% ~ 49.38%和3.44% ~ 79.57%,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遗传多样性,但油酸及亚油酸等主要脂肪酸组分的变异幅度不大,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15.
桃果实采后脂氧合酶活性和膜脂脂肪酸组分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敏  陈昆松  吴平  张上隆 《园艺学报》2001,28(3):218-222
 以‘湖景蜜露’桃果实为试材, 分析了果实后熟软化进程中的乙烯释放、脂氧合酶(LOX) 活性和细胞膜脂脂肪酸组分的变化, 探讨其与果实软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细胞脂脂肪酸组分主要有棕榈酸(16∶0) 、硬脂酸(18∶0) 、油酸(18∶1) 、亚油酸(18∶2) 和亚麻酸(18∶3) 。在果实采后20 ℃后熟过程中, 三种不饱和脂肪酸组分比例变化较大(尤其是亚油酸和亚麻酸) , 而两种饱和脂肪酸的变化很小。在LOX 自我活化之前, 亚麻酸可能是LOX催化反应的主要底物。果实组织的后熟软化与LOX参与的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有关, 乙烯跃变可能是桃果实成熟启动后的伴随因子, 参与后熟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对冷冻温度不同敏感性的三个柑桔品种(构橼Citrus medica L.; 粗柠檬C.Limon Burm. F;酸橙C. aurantium L.)进行了四周的寒冷锻炼。从寒冷锻炼和对照处理的实生苗叶片中分馏出类脂,并分析其脂肪酸。经寒冷锻炼的叶片甘油三酸脂及硫脂的绝对含量增加,且亚油酸总量也增加;(构橼增141%,粗柠檬增219%,酸橙增233%)。研究表明,甘油三酸酯、四种磷酯(卵磷酯、脑磷酯、磷酸酰肌醇、磷酯酰甘油)及中性类酯(比甘油三酸酯极性更大的)的亚油酸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基于膜脂代谢组学研究低温诱导的桃果实采后膜脂代谢变化与冷害的关系。与4℃相比,8℃延缓了桃果实磷脂降解、磷脂酸(PA)生物合成以及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增加,进而降低PA积累和脂肪酸去饱和过程,保持高水平的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组分和脂肪酸不饱和度,最终延迟桃果实冷害发生。8℃诱导桃果实差异脂质代谢物数量显著增加,并在贮藏后期保持较高水平的甘油二酯(DAG)和较低水平的甘油三酯(TAG)组分,可能是8℃诱导的采后桃果实正常后熟软化过程和冷害作用的结果。综上所述,8℃下桃果实的膜脂代谢动态变化利于冷害的延迟。  相似文献   

18.
不同低温处理对黄瓜子叶极性脂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杨玲 《园艺学报》2001,28(1):36-39
 研究了黄瓜子叶极性脂的组分及其脂肪酸组成于不同温度(25、20、15、10 ℃)处理下的变化。结果表明: 黄瓜子叶在15 ℃处理条件下虽无可见冷伤害症状, 但类脂成分已发生显著变化。双半乳糖甘油二酯(DGDG) 含量明显升高, 而磷脂酰胆碱(PC) 、磷脂酰乙醇胺(PE) 大幅度减少; 且主要类脂MGDG、DGDG及PC 中不饱和度高的分子种含量增多,最终导致总类脂的不饱和脂肪酸, 尤其是亚麻酸增多。说明黄瓜子叶在15 ℃下处理7 d , 已经对低温产生了冷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龙眼低温胁迫及其抗寒性生理(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理的角度综述了龙眼低温胁迫及其抗寒性研究概况,包括叶片组织结构、束缚水相对含量、细胞膜透性、膜脂脂肪酸组分、丙二醛(MDA)含量、细胞保护酶系统的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等与龙眼抗寒性的关系;同时提出了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番茄类囊体膜脂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LeFAD7基因)在干旱胁迫下对番茄抗旱性的影响,以野生型(WT)和转正义LeFAD7基因株系T(+)-12为试材,测定了番茄叶片类囊体膜脂脂肪酸组成,干旱胁迫后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活性氧清除酶(SOD、CAT和POD)活性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转正义基因番茄植株类囊体膜脂中亚麻酸(18:3)含量升高,亚油酸(18:2)含量下降,导致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升高.与WT相比,干旱胁迫下转正义基因番茄植株的PS 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合速率(Pn)下降程度较小,转正义基因番茄植株能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干旱胁迫下LeFAD7基因对番茄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