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选育适合在一化性柞蚕产区放养的优质、高产、蛹丝兼用的柞蚕新品种。[方法]对川柞1号、川柞2号、河33、贵101及通江这5个柞蚕品种鲜蛹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硒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川柞2号鲜蛹营养组分综合表现最优,其中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2.45%;粗脂肪质量分数为5.77%;氨基酸质量分数为9.71%,EAA/TAA为40.37%,EAA/NEAA为67.6%,药效氨基酸和支链氨基酸含量略高于其他品种,鲜味氨基酸仅次于贵101;维生素A、B_1、B_2、C、E及微量元素锌、硒含量较为丰富。[结论]川柞2号属优质蛋白质资源,适合在一化性柞蚕产区作为蛹丝兼用品种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柞树有辽东柞、蒙古柞、槲柞、尖柞四个品种,以辽东柞、蒙古柞为主,槲柞、尖柞次之,这些柞树品种均适宜饲养柞蚕。采集柞树种子要以辽东柞和蒙古柞为主。1.采集柞树种子成熟期在9~10月,成熟种子种皮由绿变为浅黄色,果实与壳斗分离。一经成熟就要抓紧采集,否则容易遭象鼻虫寄生为害。可树上采收和地面收集,避免挤坏橡实的外壳。  相似文献   

3.
正柞园轮伐是指为了给蚕提供适熟饲料而对柞园中的柞树进行定期砍伐,是科学合理安排柞园茬口的一种手段。在轮伐的过程中还要对柞园中的各类杂树一并清除,以利养蚕操作。长期以来轮伐物作为蚕区农民生活的主要薪炭来源,十分抢手,供不应求。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每年蚕期结束后,当时的生产队要组织蚕业生产骨干对当年轮伐柞园的柞  相似文献   

4.
<正>由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辽柞1号"×"方青黄"做母本,以"多丝3号"×"多丝2号"为父本,采取多元亲本杂交的方法,历经5年10代选育成功的柞蚕强优势杂交种"多元多丝1号",将诸多亲本的优良性状集  相似文献   

5.
宽甸县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是我省柞蚕生产重点县之一。现有柞园60万亩。其中一类柞园25万亩、二类柞园35万亩,年养蚕8000把,产茧5000吨,收入l亿元左右。长期以来,多数蚕民受利益驱动,只注重养蚕,轻视建设管理,导致大部分柞园树势衰退,缺墩少株,水土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柞蚕生产的健康发展。为了更好贯彻落实《宽甸满族自治县柞蚕场管理条例》,保证青山常在,柞园永续利用,2011年末我县制定了大力开展生态型柞园建设实施方案,主要内容是:合理保护和利用一类柞园,全面科学地建设二类柞园方针,转变蚕业生产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同步增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两年来主要做了下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6.
宽甸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是我省柞蚕生产重点县之一,现有柞蚕园60万亩,全县22个乡镇,有18个乡镇放养柞蚕。近两年来,由于县里采取整合林业、水利资金,用于柞园建设,县民宗局从2012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投入200万株柞苗,进行柞园建设,加之蚕民对柞园建设认识逐步提高,使我县的柞园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缺株断条现象逐年在减少,植被得到逐年恢复。现在一类柞园达到25万亩,二类柞园35万亩,年养蚕量逐年增加,目前已达8000把,产茧5000吨,收入2亿元左右,重点乡镇长甸、永甸等地柞蚕收入占农业总收入20%左右,柞蚕生产是我县山区一项重要支柱产业,虽然柞蚕生产形势喜人,但是还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7.
柞蚕人工放养在柞园中,常被害蚕蚂蚁捕食危害。害蚕蚂蚁种类多、分布广,严重影响柞蚕生产和柞园资源高效利用。文中对辽宁省柞蚕主产区柞园中害蚕蚂蚁的种类、生活习性、发生数量、发生规律以及对柞蚕的危害程度等情况进行调查,评估柞园害蚕蚂蚁对柞蚕放养造成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黑褐草蚁、血红林蚁是柞园害蚕优势种,蚁害每年可造成经济损失4 200万~8 300万元,调查结果将为防治害蚕蚂蚁提供防控依据。  相似文献   

8.
春季柞园害虫取食芽苞及嫩叶,与柞蚕幼虫争食,严重影响柞树的生长及柞蚕发育.通过调查确定春季柞园主要害虫种类,根据发生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从维护柞蚕安全和柞园生态的平衡的角度提出了防治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正一、基本情况鲁山县是我国典型的一化性柞蚕主产区,柞坡资源丰富,养蚕历史悠久,是河南省重点柞蚕生产基地县,植柞、养蚕、缫丝、织绸是鲁山县山区人民传统的生产、生活门路。全县有柞坡资源6.67万hm~2,春季柞蚕放养量稳定在4000?kg左右,利用柞坡资源近2.67万hm~2。2008年,柞蚕被鲁山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六大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之一。柞蚕产业作为鲁山  相似文献   

10.
以樟子松板、柞木板、不锈钢板、平板玻璃板、花岗岩板、石膏板等6种材料为试材,运用分位数转换与粒子群算法-支持向量回归(PSO-SVR)算法对6种材料的隔声、吸声、光泽度、光反射率、心理感受、心理温度冷暖感6个特性进行实验,建立室内装饰界面材料生态学属性模型,并依据均方根误差、决定系数对回归算法与预处理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SO-SVR模型优于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原始数据使用分位数转换与缩放器处理后,效果最好;使用6种装饰材料的6个特性进行建模可行。  相似文献   

11.
为给贵州油桐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以2010—2012年从贵州决选出的36株3年桐优良种源为备选优树,以油桐产量为目标,根据油桐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性状相对稳定的树高、冠幅、单株产量、冠幅平方产量、平均单果重、出籽率和出仁率、含油率8个性状作为评分指标,取其均值和标准差构建综合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分,并对36株优树采用kolmogorov-Smirnov方法进行正态检验。结果表明:36株优树总体得分呈正态分布。依照参选优树得分平均数进行单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确定显著低于平均分数的上限值为41.61,将大于该值的参试优树定为最终优树,共22株,分值由高到低的优树是34号、24号、1号、10号、27号、28号、32号、33号、2号、21号、36号、20号、22号、23号、29号、35号、30号、8号、19号、31号、4号和26号。  相似文献   

12.
观赏型南方红豆杉优树选择标准与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树选择是人们短期内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分别应用5株优势木平均法及观赏价值评价方法对6株10~12年的预选树进行分析比较,建立了评价因子的5级评分标准和观赏价值的分级标准的评价体系,制定出观赏价值法的观赏型南方红豆杉选优方法,并确定3株Ⅰ级优树。  相似文献   

13.
滇杨优树无性系物候期观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测41个滇杨优树无性系的物候期数据,以物候期距同一对比标准时间(2008年3月1日)的天数对数据进行转换,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以此将滇杨优树无性系分为5种物候类型,即总体物候出现较晚类型,总体物候出现较早类型,生长期较短类型,生长期较长类型和中间型物候类型。观察滇杨优树无性系苗期物候变化突出的指标,其中,展叶始期的差异最小,落叶始期的变幅最大。  相似文献   

14.
采集福建政和11个闽楠Phoebe bournei优树和福建建瓯13个闽楠优树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容器育苗试验,测定不同优树苗木生长及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以了解不同闽楠优树的苗期变异性。结果表明:24个闽楠优树的1~2年生子代苗高、地径、生物量及光合、蒸腾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年生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变异大于1年生苗,变化幅度分别为29.3~56.4 cm,3.50~4.91 cm和5.985~27.965 g,变异系数分别为27.6%,14.8%和37.6% 。2年生闽楠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幅度分别为2.081~5.122 molm-2s-1,0.715~1.829 mmolm-2s-1,4.36%~12.31%和2.224~3.703 mmolmol-1,变异系数分别为6.1%,21.9%,19.7%和13.8%。1~2年生闽楠优树子代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均以福建建瓯8号优树表现最好。因此,福建建瓯的优树子代生长、生理特性都优于福建政和的优树。按20%的入选率,筛选出J8,J1,J13,J12,J4等5 个优树。表6参23  相似文献   

15.
29个优树及其种子园无性系自由授粉家系的实生苗造林试验11年结果表明:①两类家系生长量呈紧密正相关,树高胸径均达到显著水平;②生长量的年度相关,造林后第3~4年与第11年就达到极显著水平;③本试验估算的广义家系平均遗传力树高为86.67%,胸径80.01%;④家系间差异极大,并且多数家系优于对照,即家系间选择潜力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林木树种单株选优原则和方法运用到林木群体选择和划分上。注意林木单株的数量指标(生长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形质指标)的结合;把对林木生长量有直接关系的形质指标,作为单株评价的一部分,考虑在单株选择之中,作为提高单株选优质量和准确性的根据。由此将林分树木划分为4级,再根据4级林木的比例而对林分进行分级。进而划分了种子林分,这对当前采种基地的划分和建立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思茅松高产脂优树选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松分布的主要区(县)进行了思茅松高产脂优树选择。采用绝对值法与对比树法相结合的方式,以单位产量作为主要指标,树体因子、环境因子等相关指标结合,共初选高产脂优树405株。进行了产脂量相关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思茅松单位产脂量与胸径呈一元回归线性关系。且相关性极强,相关系数0.964。思茅松胸径达到21 cm以上时产脂量变化稳定,表型表达完善,在胸径21 cm以上的林分中进行选择更有效。(2)胸径、树高都与产脂量具有相关性,但树高在山地复杂环境中不便测量,且误差较大,因此在野外选择思茅松高产脂优树时应将胸径作为关键因子。(3)环境因子对思茅松产脂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树体因子的影响极显著,可以推断影响思茅松产脂量水平的主要是遗传因素,侧面证明了可以通过遗传改良提高思茅松的产脂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有些地方栽植绥李3号不结果或结果很少的问题,根据对各地绥李3号李园结果差异情况调查,发现了有些李园栽植绥李3号品种在配置授粉树技术环节出现了问题;剖析了栽植绥李3号品种在不配置授粉树情况下造成果实绝产、少配置授粉树在李子花期遭遇低温年份造成果实低产、配置授粉树品种不当情况下仍然多年不结果的实质。同时指出了合理配置绥李3号品种授粉树的重要性、配置比例、配置方式和适宜授粉品种。  相似文献   

19.
采用5株大树法,在古巴加勒比松优良林分中选择优良单株24株,以材积为主,附加树冠因素,分级评分,按总分值将优树划分为五个等级.  相似文献   

20.
油松优树选择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19株人工林优树周围的标准地每木实测数据,对小标准地和大树选优法作了比较;根据31株优树的选优结果,比较了1~5株大树选优法间的相关关系,大树法间相关都显著,但以3株法为最好,对“六五”和“七五”期间各地选择的3183株优树的数量指标作了比较,对不同种子区选优标准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