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转基因苜蓿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简要综述了紫花苜蓿转基因研究的现状,介绍了外源基因转化苜蓿和构建转基因苜蓿植株的手段以及转基因苜蓿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展望了转基因苜蓿应用的前景,讨论了苜蓿转基因育种中的生物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苜蓿转基因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苜蓿转基因研究的现状,介绍了转基因苜蓿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展望了转基因苜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转基因技术在苜蓿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绩,如改善了苜蓿的品质、抗逆性、抗虫害、抗除草剂、抗病性等;讨论了转基因苜蓿巨大的商业化潜力;指出了在期望利益的同时,应注意评估转基因苜蓿的生物安全问题和商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转基因技术在苜蓿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绩,如改善了苜蓿的品质、抗逆性、抗虫害、抗除草剂、抗病性等;讨论了转基因苜蓿巨大的商业化潜力;指出了在期望利益的同时,应注意评估转基因苜蓿的生物安全问题和商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苜蓿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苜蓿基因工程在育种上的研究、转基因技术在苜蓿上的进展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就苜蓿基因工程在育种上的研究、转基因技术在苜蓿上的进展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山东饲料》2005,(B08):13-14
1引言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深层液态发酵技术首次用于大规模生产产品以来,这种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饲料业中生产酶制剂的传统方法。然而,这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方法。这种技术依赖于经过基因修饰的转基因微生物,通过人工过程产生单一酶,其酶活与自然状态下微生物产生的酶相比潜力较差,生理生化属性也较差。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全球家禽饲料酶制剂的研发试验都把焦点集中在了固态发酵技术。  相似文献   

8.
一句话新闻     
《饲料工业》2006,27(19):34-34
★前不久,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对鲁花集团按照非转基因身份保持(IP)认证规范建立的IP体系,进行了现场审核,并一次性通过。体系是为防止在食品、饲料和种子生产中潜在的转基因成分的污染,从非转基因作物种子的播种到农产品的田间管理、收获、运输、出口、加工的整个生产供应链中,通过严格的控制、检测、可追踪性信息的建立等措施,确保非转基因产品“身份”的纯粹性,并提高产品价值的生产和质量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导入双价基因OvBAN/bar,通过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4个转基因株系含有目的基因且均出现杂交条带,其中2个株系为单拷贝,1个株系为双拷贝,1个株系为三拷贝;对获得的4株转基因苜蓿进行qRT-PCR分析表明,具有三拷贝数的1个转基因株系OvBAN基因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双拷贝数的2个转基因株系,并且这些株系的花青素还原酶活性及缩合单宁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苜蓿。以过量表达OvBAN基因的3株转基因苜蓿为试验材料,进行抗蚜性和除草剂耐受性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苜蓿相比,转OvBAN/bar基因苜蓿对苜蓿蚜都具有较好的抗性,蚜虫抑制率为78%~93%;用0.5%的市售草铵膦喷施各株系,10d后各转基因株系除个别叶片枯萎死亡,其他叶片及茎秆生长状况良好,而野生型苜蓿全部枯萎死亡,表明bar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苜蓿基因组中并稳定表达。综上所述,转OvBAN/bar基因紫花苜蓿表现出良好的抗虫性和除草剂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苜蓿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的平板计数法和PCR凝胶电泳技术,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转BADH基因苜蓿和非转基因苜蓿为材料,于2009年和2010年连续2年测定苜蓿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变化,并对外源基因是否转移到土壤微生物中的可能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月份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根部土壤3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变化趋势一致;二者根部土壤3大类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差异,2年间转基因苜蓿的土壤3大类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差异;并利用BADH基因特异引物对土样的总DNA,以及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均未检测到外源基因扩增产物。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苜蓿对土壤微生物系统尚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乳蛋白是乳的主要营养成分,乳蛋白的种类及其在乳中的浓度都影响乳的品质,而乳中各乳蛋白的含量都受到相应乳蛋白基因的控制。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在转基因动物乳腺细胞中特异性地表达目的蛋白,从而改善乳的品质以及生产具有特殊药用价值的乳产品。本文主要概述乳蛋白多态性及其作用,乳蛋白基因及多态性,并着重介绍乳蛋白基因在转基因动物体内的表达调控;通过介绍大量转基因试验的研究成果,以探寻改变乳成分的分子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与哺乳动物的转基因相比,禽类的转基因研究遇到了更大阻力,尽管如此,一些很有希望的生产转基因鸡的方法还是在人们的不断努力下产生了.不少人用基因做注射的方法得到了转基因鸡.转基因鸡的潜在利用价值极大,本综述对目前鸡的转基因研究进行总结并探讨了转基因技术在家禽抗菌育种中的应用及转基因鸡的某些特殊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三文鱼是全球第1例批准上市的转基因动物,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于2015年批准其进入市场,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于2021年批准其进入市场。除此之外,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还批准了转基因鸡、转基因猪等作为医用或饲用,日本批准基因编辑真鲷和河豚于2021年上市,这说明全球范围内转基因动物的研发和上市正在稳步推进,并逐渐被普通大众认可。我国作为最早研究转基因动物的国家,虽然研究正在稳步开展,但还未有1例转基因动物获批生产应用安全证书。通过概述美国转基因动物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转基因动物在美国的商业化情况,结合转基因三文鱼的批准过程,为我国转基因动物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苜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转基因苜蓿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转基因苜蓿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深层液态发酵技术首次用于大规模生产产品以来,这种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饲料业中生产酶制剂的传统方法。然而,这并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方法。这种技术依赖于经过基因修饰的转基因微生物,通过人工过程产生单一酶,其酶活与自然状态下微生物产生的酶相比潜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植物生产基因工程疫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转基因植物生产有用的外源蛋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廉价生产系统,它可能替代传统的外源蛋白生产体系。通过外源基因的瞬时表达或稳定表达方式,多种基因工程疫苗已在植物中表达成功,并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本文概要介绍了国内外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的研究现状,并对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的潜在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在疫苗发展史上 ,最令人欣慰的事件之一是 ,利用植物作“工厂”(植物反应器 )生产疫苗 ,即利用转基因植物技术生产疫苗的新技术。转基因植物疫苗与常规疫苗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 ,即只要有土地即可大规模生产 ;没有其它病原污染的机会 ;人、畜可通过直接食 (饲 )用而获得免疫力 ;贮运简单 ,不需提供特殊的低温条件 ;免疫原存在于植物组织中 ,食用后不会引起任何副作用。转基因用植物以香蕉、苹果、西红柿、黄瓜、香瓜和马铃薯等为好。因为人、畜食 (饲 )用瓜果蔬菜后 ,即可获得免疫原 ,产生免疫力。目前研制的转基因植物疫苗中 ,以产毒性大肠…  相似文献   

19.
农业转基因产品(包括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这些基因食品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诸方面都有所改变。目前在中国,转基因农作物和林木已有20多种,有的已大规模商品化生产,转基因动物也已问世。对于转基因食品与生物安全性问题以及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笔者2003年以项目交换专家的身份考察了俄罗斯及东欧国家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及访问了普通老百姓。  相似文献   

20.
基因工程是生命科学的重要一环,输卵管生物反应器是转基因鸡的理想反应器,为将来鸡育种、药用蛋和免疫球蛋白(IgY)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由于禽的繁殖方式特殊,它也为转基因技术研究提供了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