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细菌性烂鳃病是池塘养殖草鱼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后常造成草鱼大量死亡,因此,了解此病的发生过程及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保证养殖生产的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1致病菌草鱼烂鳃病致病菌为柱状屈挠杆菌(Flexibactercalumnaris)。该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柔韧、可屈挠的特性。其菌体细长,大小约为0.5μm×4~48μm,在病灶和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体较短,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菌体较长。其菌落黄色,大小不一,中央较厚,显色较深,由中央向周围扩散成颜色较浅的假根状。2细菌性烂鳃病发病原因草鱼细菌性烂鳃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在水质良好的条…  相似文献   

2.
正淡水池塘养殖过程中常并发草鱼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及赤皮病,统称草鱼"三病",各养殖场在养殖季节都有可能发生。2017年6月,靖远县东湾镇瓜园村刘某渔场发生草鱼"三病",发病草鱼100尾,死亡33尾。为了更好的防治鱼病,笔者将发病情况及诊治过程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1病原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是柱状嗜纤维菌,细菌性肠炎病的病原是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赤皮病的病原是荧光假单胞菌,3种病害的病原都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病原菌适宜水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诊北京地区某养殖场金鱼发生烂鳃病的病原。【方法】采集具有临床症状的濒死金鱼,制作鳃组织的水浸片进行寄生虫和真菌观察,取肝脏、肾脏、脾脏、鳃组织开展金鱼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GFHNV)检测。同时,从鳃上分离病原菌,分析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分类地位及药物敏感性等特性;采取鳃组织划痕浸泡和未划痕浸泡方式开展病原菌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自然发病鱼鳃丝上有少量车轮虫寄生,未观察到真菌菌丝,GFHNV核酸检测呈阴性。从鳃组织分离到大量假根状菌落,该菌株为革兰染色阴性长杆菌,菌体大小(0.5~0.7)μm×(4~8)μm,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降解明胶和硫酸软骨素,产生硫化氢,不发酵葡萄糖等糖醇类,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与柱状黄杆菌聚为一枝,确认分离菌为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基因型Ⅰ型。划痕浸泡的各组金鱼均出现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似,划痕对照组和未划痕浸泡组均未出现死亡,经计算该菌对金鱼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8.8×106 CFU,为弱毒株。该菌对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和...  相似文献   

4.
<正>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Pseudotuber-culosis,CP)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和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为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Caseouslymphadenitis,CLA)[1],多发于山羊和绵羊群体,导致病羊呈进行性消瘦、繁殖功能障碍且生产性能低下,发病迟缓难以察觉。一旦羊群感染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就很难彻底清除,因此对养羊业的危害极大[2]。  相似文献   

5.
烂鳃病,是草鱼常见三大病害之一,可分为粘细菌性烂鳃病,原生动物烂鳃病和中华鲺烂鳃病3种。病因不同,用药也不一样。在无显微镜检查的情况下,怎样区别3种鳃病呢?根据它们的病灶部位、发病鳃丝颜色、发病时间各不相同,可通过以下“三看”进行区别。  相似文献   

6.
五倍子能预防鱼类烂鳃病,但作用剂量不明确。为探明五倍子的推荐使用剂量,该研究从体内、体外两方面考查了不同剂量五倍子对病原菌抑制效果和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五倍子对草鱼烂鳃病预防效果的影响。将五倍子煎液以40、60、80、100 mg/kg剂量加入Shieh琼脂选择培养基,涂布柱状黄杆菌,培养72 h并计数,计算抑菌率;选择健康的草鱼幼鱼240尾,分为4个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3个试验组分别添加1%、2%、4%五倍子进行投喂,用柱状黄杆菌悬液向鱼缸连续泼洒3 d攻毒,饲养56 d后测定血清、肠、肝胰脏溶菌酶活力及血清补体C3、IgM含量。结果表明,80~100 mg/kg的五倍子抑菌效果明显,100 mg/kg能完全抑菌;2%五倍子剂量组肝胰脏溶菌酶活力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因此,五倍子在草鱼饲料中推荐添加剂量为2%。  相似文献   

7.
魏建辉 《广东饲料》2002,11(1):37-38
1烂鳃病病原及症状1.1细菌性烂鳃病因:细菌性烂鳃一般都是由柱状屈挠杆菌(FlexibacterColumnaris)感染引起。病状:发病初期,鳃上分泌大量的粘液,呼吸困难。因此,可以看见鳗鱼在水车、增氧机、岸边游动、聚集。随着病情的发展,轻压鳃部有大量污物或淡红色血水流出,剪开鳃盖可见鳃瓣充血缺损,有无数菌体聚集形成柱状菌落。有的病鳗肝脏颜色变浅,肠道充血。1.2寄生虫性烂鳃病因:由多种车轮虫、杯体虫、斜管虫、指环虫、两极虫等寄生虫感染引起。病状: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鳗鱼活力低,采食量下降,离群独游,鳃丝分泌大量…  相似文献   

8.
第二讲 草鱼烂鳃病的种类及防治 草鱼在养殖过程中常患烂鳃病,引起草鱼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鳋引起的各种鳃病。 一、鳃病症状:1.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细菌性烂鳃病。鳃丝腐烂,严重时鳃软骨外露,并且常带有污泥,鳃盖内侧表面充血,中央表皮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  相似文献   

9.
<正>耕牛霉稻草中毒病,俗称“烂脚病”,即耕牛采食发霉稻草后,引起牛的蹄部肿烂、蹄壳脱落为主要特征的中毒性疾病[1]。在临床上,该病与一般性外伤等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容易混淆,一旦误诊,治疗不当,会导致病情愈来愈重,后期病牛可能出现瘫痪甚至极度衰竭而死亡[1],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无法挽回。2019年1月笔者接诊过一起耕牛霉稻草中毒病例,现将诊疗报告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1 发病情况武鸣县城厢镇某村黄某饲养耕牛3头,  相似文献   

10.
细菌性烂鳃病是草鱼养殖过程中发生最频繁,危害严重,较难治愈的疾病。该病的死亡率较高,呈现发病快、死亡迅速、继发性感染能力强等特点。本文介绍了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现状、病原以及发病条件,并通过分析感染鱼体的组织病理变化以及药物敏感性,对该病提出治疗和预防思路。  相似文献   

11.
1病原体及流行情况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是柱状曲杆菌。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鲫、鲢、鲂、鳙,鱼或成鱼均可发生此病。由于致病菌的宿主围很广,野杂鱼类也都可感染,因此,容易染和蔓延。本病常与赤皮病和细菌性肠炎并发。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对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炎性损伤的缓解作用及机制,将104,105,106 CFU/mL的干酪乳杆菌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共培养3 h后加入1 mg/L的LPS继续培养8 h,使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相关炎性因子mRNA和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5,106 CFU/mL的干酪乳杆菌预处理组显著降低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IL-1β、IL-6、IL-8和TNF-αmRNA的表达(P<0.05),同时,104,105,106 CFU/mL的干酪乳杆菌预处理显著降低了IкBα和p6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可以通过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NF-κB信号通路及相关炎性因子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草鱼烂鳃病肠炎病防治方法最近,四川合川市利泽乡四村二组农户王正中发现他所养的草鱼大量死亡,经有关专家检测,病鱼得的是草鱼烂鳃病,肠炎病的并发症。每年夏季的6-9月,是草鱼烂鳃病、肠炎病的高峰季节,草鱼肠炎病死亡率较高,有时甚至高达90%以上。现分述这...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在精粗比为50:50的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6×1011 CFU/kg和5种水平的地衣芽孢杆菌[0(C1组)、1×1011(C2组)、2×1011(C3组)、3×1011(C4组)和4×1011CFU/kg(C5组)],并且设置空白对照组(两种菌均不加)(C组),制成6种发酵底物。测定体外发酵48 h产气参数、CH4浓度、培养液发酵指标和饲料养分消失率。结果显示: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共同作用对24、48 h累积产气量、快速发酵部分产气量、慢速发酵部分产气量、潜在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在地衣芽孢杆菌添加量为2×1011 CFU/kg时产气量和各项产气参数均达到最大值。②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共同作用对pH影响不显著(P>0.05),但可显著影响氨态氮(NH3-N)和微生物蛋白(MCP)产量(P<0.05)。当地衣芽孢杆菌添加量为2×1011 CFU/kg时,NH3-N浓度最小,MCP含量最大。③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共同作用对干物质消失率(DMD)、有机物消失率(OMD)和代谢能(ME)影响显著(P<0.05),对中性洗涤纤维消失率(NDFD)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失率(ADFD)无显著影响(P>0.05),且DMD、OMD、NDFD和ME在地衣芽孢杆菌添加量为2×1011 CFU/kg时最大,ADFD最小。综上所述,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联用能促进绵羊瘤胃体外发酵,整体来看,当酿酒酵母的添加量为6×1011 CFU/kg和地衣芽孢杆菌添加量为2×1011 CFU/kg时,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草鱼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养殖品种,在池塘养鱼中,草鱼增肉倍数高、生长速度快、增产潜力大,但是草鱼抗病力弱,易患烂鳃、肠炎和赤皮病,简称“三病”。草鱼“三病”在我国许多养鱼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在北京,6—9月份为“三病”流行季节,尤其是7月下旬至9月上旬,盛夏  相似文献   

16.
细菌性烂鳃病是由柱状嗜纤维菌感染所致.主要感染养殖对象的鳃部.感染部位细菌密集,肉眼可见黄色圆柱状菌落.在高温季节,尤以草鱼、青鱼易感,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了解常见鱼病的流行季节、掌握可见主要症状、防治鱼类疾病是养殖业应当重视的问题,是减少渔民损失、提高养殖效益的措施之一。 1 细菌性烂鳃病 (1)流行情况。每年4~10月为流行期,7~9月为盛期,水温在20℃以上开始流行,28~35℃为最适流行温度,主要危害草鱼,其次是青鱼。常与肠炎、赤皮、出血等病并发。  相似文献   

18.
草鱼四病,即草鱼肠炎病(烂肠病)、细菌性烂鳃痛、赤皮病和病毒性出血病,因其常见、多发、并发、暴发,对草鱼危害很大。现介绍1种用清凉油治疗草鱼四病的方法.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从患典型烂鳃病草鱼病变部位分离到1株柱状黄杆菌(FC-3株),采用0.4%甲醛灭活制成免疫原,接种健康120日龄桃源蛋鸡,收集鸡蛋并提纯卵黄抗体(IgY),并以此IgY为基础建立间接ELISA方法。结果:用FC-3株制备的IgY经初步提纯后电泳分离可见重链和轻链2条蛋白条带,获得了IgY多克隆抗体。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检测柱状黄杆菌纯培养液的检出限值为1×10^7cfu/mL,抗原包被最佳浓度和抗体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1∶100和1∶512,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兔抗鸡IgY最佳工作浓度为1∶4000。结论: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柱状黄杆菌有明显的检测特异性,与其他菌株无交叉反应,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0.
草鱼九江头槽绦虫病的诊断治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6月27目西安草滩一精养草鱼池塘的草鱼发生疾病,根据发病特点、病理解剖和显微镜观察,确诊为草鱼九江头槽绦虫病并继发感染赤皮、烂鳃病。经用晶体敌百虫配合其他药物辅助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