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正玉米饮料多为混浊型或固体型,消费者的口感不佳或饮用不便,澄清型发酵玉米饮料具有玉米的良好的口感、饮用方便,可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市售普通玉米籽粒(玉米面亦可)。1.2方法测定自然发酵酸度;控制人工发酵条件,调配发酵液达到自然发酵酸度。1.3检测方法感官评价评价为主,同时测定有效酸度(pH法)。2工艺流程玉米预处理→糊化→酶解(液化→糖化)→自然发酵→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一种乳酸菌醇化饮料。以麦芽汁浓度、酸奶酸度、用量比和糖用量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风味的加工工艺参数。依据这些参数分别控制牛奶的乳酸菌发酵与麦芽汁的酒精发酵进程。结果显示:牛奶经乳酸菌发酵,待其酸度为90°T时,与经酵母24小时发酵的2%(以麦芽糖含量计)的麦芽汁以2:3(mm)相混合,加入10%的白砂糖,经过均质、杀菌过程,得到口味独特的含醇乳酸菌饮料。  相似文献   

3.
探讨乳酸菌发酵多肽饮料的生产工艺条件和工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多肽饮料最优工艺条件为:菌种鼠李糖乳杆菌,发酵温度37 ℃、接种量3%,发酵时间9 h,冷藏温度6 ℃,冷藏时间12 h;乳酸菌多肽饮料最优工艺配方为:酸度50 (0T)、白砂糖12%、β-CD 0.6%、香精0.04%,稳定剂0.6%.在此工艺条件和工艺配方下生产的乳酸菌饮料口感最佳,并具有一定的ACE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HACCP理论在发酵型活性乳酸菌饮料中的应用,列出了发酵型活性乳酸菌饮料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纠正措施.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种类乳酸菌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瘤胃降解率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筛选适合全株玉米青贮发酵的最佳乳酸菌添加剂.以蜡熟期收割的全株玉米为材料,分别调制5种乳酸菌添加剂青贮和无添加青贮(对照组),发酵60 d以后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营养成分、瘤胃降解率及有氧稳定性.结果 表明:发酵60 d后,对照组和各处理组青...  相似文献   

6.
夏世仁 《中国奶牛》2007,(11):45-47
为研制黄瓜杀菌型乳酸菌饮料.对黄瓜的添加量、增稠剂、乳化剂、酸度调节剂和螯合剂等配方工艺进行了研究,最后确定了黄瓜乳酸菌饮料的生产最佳配方,生产出一种具有黄瓜香味并略带酸味、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的黄瓜乳酸菌饮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添加剂对豆渣型发酵饲料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首先在玉米胚芽粕、豆渣、大豆糖蜜、喷浆玉米皮、豆壳等几种原料培养液中添加5μL复合乳酸菌[植物乳杆菌(LP)+布氏乳杆菌(LB)]并观察其生长情况,与乳酸菌培养基(MRS培养基)对比判断几种原料是否适合做发酵料;其次以只添加纯化水的豆渣型混合饲料(由玉米胚芽粕、豆渣、大豆糖蜜、喷浆玉米皮、豆壳组成)为对照组,在其他5个处理组中分别添加复合乳酸菌(LP+LB)、乳酸菌水复合制剂、乳酸菌MRS复合制剂、复合化学添加剂1和复合化学添加剂2,发酵10 d后测定豆渣型混合饲料的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复合乳酸菌在大豆糖蜜中生长情况最好,且pH值一直趋于下降趋势;2组复合化学添加剂组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有氧暴露期间pH值稳定;乳酸菌水复合制剂组、乳酸菌MRS复合制剂组、复合乳酸菌组的乳酸和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添加剂组的乳酸菌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酵母菌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5个种类的添加剂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豆渣型混合饲料的发酵品质,复合化学添加剂有效地改善了豆渣型混合饲料发酵后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选用草地放牧牛所产牛乳和红枣粉为主要原料,辅以益生元——低聚异麦芽糖,通过乳酸菌发酵等技术集成,研制出具有营养平衡和保健价值的红枣乳酸菌饮料。通过预处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红枣乳酸菌饮料最佳工艺配方为:红枣粉1.0%、鲜牛乳40%、糖类4.0%(其中,低聚异麦芽糖2.0%)、复合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三聚磷酸钠、魔芋粉)0.2%。采用直投式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比例为2∶1,添加量为40 g/1 000 kg)发酵酸奶:发酵温度为43℃、发酵时间4 h、终点酸度60°T,均质温度65℃、均质压力22 MPa。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用昆明地区全株玉米青贮发酵的优质乳酸菌菌株,探求其青贮效果,本研究以自然发酵60 d的全株玉米(Zea may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鸭茅(Dactylis glomerata)为试验材料,将继代培养、菌株分离和形态及基因序列鉴定等方式筛选的3株优质菌株制成菌液,单独或2种菌液按1∶1配比添加到全株玉米中,检测其对全株玉米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短乳杆菌B10、植物乳杆菌B16及戊糖片球菌C23是昆明地区3种青贮饲料中的优质本土乳酸菌;与自然发酵相比,同型发酵乳酸菌B16,C23单独添加或与异型发酵乳酸菌B10配合添加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的数量(P<0.05);与商用复合乳酸菌相比,优质本土乳酸菌单一菌液或复合菌液的添加可更好的保存青贮饲料的DM及CP含量,但对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的提升效果相对较差。因此,添加本土优质乳酸菌可改善全株玉米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乳酸菌对收获籽粒后玉米秸秆的发酵品质及饲料特性的影响,本实验以收获籽粒后的玉米秸秆为实验材料,笔者将未添加乳酸菌的玉米秸秆与添加乳酸菌的玉米秸秆进行密闭发酵处理。13个月后室温贮藏开封,通过分析测定不同实验组发酵秸秆的化学成分、发酵品质及体外培养等指标来评定乳酸菌对收获籽粒后玉米秸秆的发酵品质及饲料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乳酸菌的添加不但改善玉米秸秆的色泽、气味和质地,而且显著减少(p <0.05)了NDF、ADF含量,干物质降解率和氨态氮含量明显提高。乳酸菌的添加可以保证玉米秸秆发酵初期对乳酸菌数量上的需求,使玉米秸秆能尽早进入乳酸发酵阶段,pH值迅速下降,蛋白分解作用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发酵玉米秸秆中的氨态氮浓度增加,提高了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使干物质损失降低。  相似文献   

11.
添加不同乳酸菌对玉米秸秆青贮有氧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可供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利用的复合乳酸菌系。方法 以前期研究筛选得到的同型发酵乳酸菌AS06株和异型发酵乳酸菌BS26株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不同的乳酸菌添加处理方式,即对照处理组(CK组)、同型乳酸菌AS06株发酵处理组(LP组)、异型发酵乳酸菌BS26株处理组(LB组)、同型乳酸菌AS06株+异型发酵乳酸菌BS26株混合处理组(LBP组),进行玉米秸秆青贮发酵试验。测定并比较各处理组玉米秸秆青贮的有氧暴露后pH值、微生物菌群、乳酸含量、有机酸含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以及有氧稳定性时长。结果 添加异型发酵乳酸菌BS26株及复合乳酸菌系(异型发酵乳酸菌BS26株+同型发酵乳酸菌AS06株)的玉米秸秆,开封后青贮pH值上升缓慢,乳酸含量下降缓慢, WSC的营养损失有效减少,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得到明显抑制,青贮有氧稳定性时长分别达到208 h和147 h。结论 异型发酵乳酸菌单独或与同型发酵乳酸菌复合添加,可有效抑制玉米秸秆青贮的有氧腐败,且前者有氧稳定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市场上流行的5种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的焦糖味、果味、发酵味、甜味、酸味、涩感的感官评定,采用组合赋权法得出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焦糖味、果味、发酵味、甜味、酸味、涩感的质量权重.对5种杀菌型褐色乳酸菌饮料各指标以权重,然后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得出模糊关系曲线.结果表明:5种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的整体感官排序为:样品5>样品2>样品4=样品l>样品3,与一般排序法所得结果样品2>样品4=样品1>样品5>样品3相比较稍有不同.因此,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比常用的排序法更科学、合理、客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糯米和牛乳为主要原料,采用糯米酒与牛乳混合发酵的工艺来制取新型乳酸菌饮料。产品状态为凝固型,酸度75°~90°T,酒精含量1%左右,风味独特,口感细腻。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糖蜜和乳酸菌对去穗玉米(Zea mays L.)秸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对照(C)、糖蜜(M)、乳酸菌(LAB)、糖蜜+乳酸菌(M+LAB)4个处理,发酵60天后测定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添加糖蜜或乳酸菌均提高了去穗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M+LAB组的V-Score评分最高。因此,在去穗玉米秸秆青贮实际生产过程中,建议使用糖蜜和乳酸菌组合添加剂。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6,(7):60-64
以发酵初期(5 d)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为材料,分离获得乳酸菌菌株。经过表型特征,不同温度、p H和盐浓度生长,不同糖发酵底物和生长产酸速率筛选鉴定,选取3株乳酸菌通过测定16S rRNA序列,进一步鉴定属种。结果表明:菌株C1、C5和C8分别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ii),均可以在15~45℃环境下生长。菌株C5能在6%Na Cl,p H 3.0~6.0培养基中生长,并且与菌株C1和C8相比,具有更强的产酸和耐酸能力,适宜用作玉米秸秆青贮生产的乳酸菌添加剂。考虑到乳酸杆菌和肠球菌在青贮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亦可将植物乳杆菌C5与肠球菌(C1和C8)组合添加用于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生产。  相似文献   

16.
酸奶、乳酸菌饮料风味及其部分理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市售酸奶及乳酸菌饮料中选取6种国产品牌产品,应用物理化学方法测定分析各产品中乙醛、丁二酮、粘度和酸度值。探讨市售酸奶及乳酸菌饮料的主要理化指标的分布和变化范围。结果表明:被测酸奶产品中乙醛含量分布范围11mg/-18mg/kg,丁二酮0.5mg/kg-0.9mg/kg,粘度值15mPa.s-55mPa.s,酸度值100°T-110°T。乳酸菌饮料中乙醛含量范围3mg/kg-8mg/kg,丁二酮含量0.08mg/kg-0.6mg/kg,粘度值8mPa.s一200mPa.s,酸度值60°T-90°T。  相似文献   

17.
蛋液经特殊处理,用乳酸菌发酵,制成蛋饮料。结果证明,如同牛奶一样,蛋液能提供乳酸菌生长时所需营养物,使蛋液PH值下降,并产生凝乳现象。乳酸菌发酵的蛋液,酸度低于酸乳,能产生类似酸乳的风味,并能产生蛋液发酵后所产生的特殊香味及风味,基本除去蛋腥味。但乳酸菌的生长状况与蛋液高温灭菌的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以海带汁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并对该条件下发酵过程中的糖度、粘度和酸度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海带汁添加量8%、接种量5%、加糖量7%、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4 h。所得产品的酸度和粘度优于普通酸奶,并且乳酸菌数可达到1.56×109cfu/m L,是普通酸奶的乳酸菌数的7.1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登海605玉米品种为材料,于蜡熟期2/3乳线时进行刈割,乳酸菌制剂的添加量分别为0,10,20和30 mg·kg-1,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在室温条件下发酵45和90 d,取样测定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等指标,旨在研究不同乳酸菌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物质(DM)受乳酸菌添加量和发酵时间的影响较小,差异不显著(P>0.05);随乳酸菌添加量的增加,发酵90 d的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线性降低(P=0.018),而相对饲喂价值(RFV)显著线性增加(P=0.006)。发酵90 d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和pH值较45 d显著降低(P<0.01),而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随乳酸菌添加量的增加,乳酸含量显著线性增加(P<0.05)。24 h的DM和NDF消化率受乳酸菌添加量和发酵时间的影响较小,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90 d时,48 h DM降解率随乳酸菌添加量的增加显著线性增加(P=0.034),48 h NDF降解率较45 d显著增加(P=0.022)。发酵90 d时,20 mg·kg-1组的RFV、总可消化养分(TDN)和有机酸含量最高,而pH值最低。综上所述,乳酸菌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和DM瘤胃降解率均有显著影响,全株玉米青贮在发酵90 d且乳酸菌添加量为20 mg·kg-1的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20.
王文伟 《中国乳业》2019,(12):56-57
研究了双蛋白发酵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和稳定性分析,具体包括还原、发酵基料的制备、褐变,褐变基料的发酵,乳酸菌饮料的配制。研究发现,当大豆蛋白和牛乳蛋白比例为1∶1时,褐变强度为95 ℃,2.5 h,羟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与黄原胶复配时的优化用量为CMC-Na 0.5%、黄原胶0.1%;体系的稳定性较好,根据筛选出的方案制备蛋白含量为1.0%的双蛋白发酵褐色乳酸菌饮料,经稳定性分析仪测定,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