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授精、胚胎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动物克隆技术、性别控制技术、体外受精技术和分子生物技术等。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开发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方面,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逐渐成为动物育种和繁殖的趋势和主流。在家兔生产中,各种生物技术也被育种学家充分利用,对家兔品种的培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将几种生物技术在家兔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胚胎工程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传统的动物育种手段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动物育种的需求,胚胎工程技术作为动物育种的新兴技术,已经在动物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简要介绍了胚胎工程技术中的体外受精技术、胚胎分割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和胚胎性别鉴定技术,以期为胚胎工程技术在动物育种中更好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尽快解决通辽地区无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品种的问题,提高本地区牛群肉用生产性能,制定了科尔沁肉牛新品种(类群)培育方案。本方案是在科尔沁牛基础上采取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遗传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对肉用性状进行选育,培育肉牛新品种。育种方案包括新品种定向、育种任务、预期指标、育种方法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肉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良种产业化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20世纪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发情控制等繁育技术的出现及常规育种技术的应用,使肉牛遗传改良取得了巨大进展,但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肉牛业发展的需求。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肉牛育种已从传统表型和表型值育种朝着分子水平方向发展;以配子与胚胎工程、基因工程为主体的高新繁育技术将逐渐成为肉牛繁育的主要手段;体外胚胎生产、胚胎移植商业化应用将会进一步提高,实现产业化;动物克隆、转基因动物生产经不断发展与完善,将成为肉牛育种方面最具潜力的方法。论文就肉牛育种与繁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一简要论述,旨在为肉牛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牛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牛遗传育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染色体核型、蛋白质多态性、水牛胚胎体外生产与胚胎移植技术等方面。本文从中国水牛的类型和分布特征、遗传特性的研究现状、现代生物技术在水牛育种中的应用、中国水牛育种研究前景及展望等四个方面综述水牛的育种进展,认为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分子育种将成为水牛育种的总趋势,为我国水牛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团队简介:东北农业大学家禽遗传育种团队主要依托于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农业农村部鸡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及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开放实验室(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家禽遗传育种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形成了以地方鸡品种资源保护与肉鸡新品种(品系)选育、鸡脂肪性状的遗传基础和家禽重要经济性状的功  相似文献   

7.
3场内测定方案 场内测定方案专为帮助种猪生产者利用系统的方法评估他们的动物而设计.本章介绍的方案将帮助育种者:(1)选择他们育种方案中要使用的公猪及母猪;(2)提供鉴别血缘、品系或品种中优秀个体的方法;(3)提供经过测定的高性能种猪;(4)向养猪业传达使用统一术语和种猪选择指南的好处.  相似文献   

8.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是从早期胚胎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或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Gs)分离和克隆的具有全能性的细胞。ES细胞作为一种新型的实验材料,广泛应用于动物克隆、转因动物的生产、真核细胞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人类遗传病动物模型的创建,人类器官移植材料的生产以及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等领域。ES细胞分离、克隆技术与遗传工程和胚胎工程相结合,对于阐明动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抢救和保护濒危动物遗传资源、建立先进的动物育种技术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将结合胚胎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综述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胚胎工程技术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工程或叫胚胎技术 ,是以胚胎移植为基础 ,以转基因动物为中心 ,通过人工操作胚胎 ,定向改变动物性状使之为人类造福的一系列生物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 :胚胎移植、体外胚胎生产 (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胚胎培养 )、胚胎冷冻、胚胎分割、动物克隆、胚胎性别鉴定、胚胎嵌合、显微受精和转基因动物技术等。1 目前可以在畜牧业上应用的技术胚胎移植、体外胚胎生产 (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胚胎培养、胚胎冷冻 )、胚胎分割等胚胎工程技术在国外已经商业化 ,牛和羊的胚胎移植技术在我省的畜牧业上的应用前景最大。要开展胚胎移植技术 ,还需要开…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转基因动物技术一直是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它在改良动物生产性状、提高畜禽抗病力以及生产人药用蛋白等非常规畜牧产品等方面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动物转基因的效率很低、难以控制转基因在宿主染色体中的行为、无法控制转基因表达的频率和水平等,转基因的稳定遗传问题也未能解决,以致难以形成转基因畜禽品种或品系,因而转基因动物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广泛应用尚需时日。随着动物基因组计划的深入进行,转基因技术将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从而在未来的动物育种中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笔者通过对辽宁绒山羊生产及研究现状的调研,从种质资源保护、生物技术辅助育种、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胚胎工程技术提高繁殖率等几方面进行探讨,阐述了现代生物技术与辽宁绒山羊育种的紧密联系,认为现代生物技术为辽宁绒山羊的育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创了绒山羊生产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动物胚胎干细胞在动物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Evans等从延迟着床胚胎中分离出小鼠胚胎干细胞 (ES)以来 ,包括小鼠在内的各种动物ES细胞的分离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关注[1] 。ES细胞在克隆动物 ,生产转基因动物 ,创建人类遗传疾病动物模型 ,研究细胞分化 ,细胞与细胞的相互关系以及用人类ES细胞定向分化制造用于器官移植的组织器官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动物ES细胞克隆及其遗传操作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胚胎学及发育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一评述和展望。1 生产克隆动物1 1 利用ES细胞生产克隆动物的优势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动物早期胚胎细胞、动物胚胎…  相似文献   

13.
随着动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以及高通量组学技术的发展,畜禽育种已经从基于表型的选择方法过渡到以分子标记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为主的现代育种新策略上。生物育种是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统称,是衡量农业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包括标记辅助选择、全基因组选择育种、转基因和基因编辑育种、胚胎工程技术体系等育种手段。生物育种作为畜禽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持续推动着我国的种质资源创新。本文详细介绍了生物育种的关键技术及其特点,包括不同育种方法在畜禽种质开发和遗传改良上的研究进展,探讨分析了当前畜禽育种的现状与问题,以期实现生物育种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物技术与美国的肉牛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牛业是美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生物技术对肉牛业具有深远影响。本文以数量遗传育种理论为基础,着重论述生殖和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在肉牛业上的应用前景及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主要内容包括胚胎移植、MOET育种方案及应用、胚胎冷冻及克隆、性别选择、生物和遗传标记、基因移植以及重组细菌等生物技术在肉牛生产中的作用及生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猪育种结构及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丹麦Moerkeberg于 1 896年首次提出了长白猪育种方案 ,目的是培养新品种 ,当时的方案中就包括了育种目标、最好的品种组合筛选及品种内选择改良等育种要素。到了 1 90 7年才有了正式的胴体性状性能记录和后裔测定站。较早的猪育种方案主要目标是提高品种 (纯种 )的繁殖性能、产肉量及适应性。随着杂交理论在玉米生产中应用及其带来的巨大效益 ,猪育种者开始尝试杂优猪的生产 ,并逐步由以纯种生产为主转向以杂优猪生产为主 ,当然 ,杂优猪生产性能取决于纯种猪的纯度和配合力及其互补情况[1] 。不同国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不同 ,其猪…  相似文献   

16.
丹麦养猪业技术先进、体系成熟,在各个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因此丹麦是名副其实的养猪强国。随着高通量测序的日益成熟,成本逐渐降低,丹麦对丹系猪品种开展了大规模基因组选择育种,进一步加快了遗传进展,以提高其生产效益。本文主要从丹系猪品种起源与育种模式、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挖掘与标记筛选、全基因组预测模型方法以及我国猪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丹系猪选择育种的现状、策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提高我国猪生产性能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我国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方法,概述了数量遗传学、育种值估计、常规育种、分子育种技术等在肉牛育种、生产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并对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分割技术、性别控制技术、体外授精技术和克隆技术等繁殖技术在肉牛科研与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以期为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研究及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2014年国内、外家兔的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给家兔育种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2014年国外家兔传统育种主要集中在不同肉兔品种性能比较,而分子育种以毛色和生产性能为主要性状,同时在家兔基因组特征高通量测序挖掘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面也有涉及,当然,高效繁殖技术依旧是国外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精液冷冻保护剂开发和胚胎冷冻方法研究两方面。而国内传统育种研究内容重点在地方品种、培育品种种质评定以及与国外品种比较等方面,亮点是国内已经较为重视家兔配套系和现代育种软件系统开发。毛皮、生长、胴体等性状的分子育种则仍旧为国内遗传育种研究重点,繁殖相关研究较少,且方向分散,是国内繁育研究薄弱环节。总体来说,国内、外各有侧重,但中国家兔遗传育种研究特别是高效繁殖技术和生产性状分子基础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分子育种技术是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遗传学为依据,在DNA分子水平上对家畜品种进行的改良,包括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胚胎生物技术和分子遗传标记。分子育种技术加快了动物育种速度,改良了动物品种。1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1.1在产毛(绒)性状上的应用羊产毛(绒)性状评定指标主要包括剪毛量、毛(绒)的品质、净毛率等。IGF-1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羊毛囊形成和发育,增加纤维直径,研究者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IGF-1的转基因绵羊和转基因绒山羊,IGF-1转基因绵羊F1代的净毛量比非转基因绵羊高6.2%,IGF-1转基因绒山羊能够显  相似文献   

20.
疾病是影响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因素,虽然传统的疾病控制方法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分析在抗性和易感群体中候选基因的标记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合遗传育种技术,提高家畜的抗病性与健康水平已成为当今提高家畜生产水平的重要途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s,MBL)是构成人和动物血清补体凝集素途径的主要成分,在先天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笔者简述了MBL的分布、结构、功能,介绍了MBL基因与抗病力的关系,对其作为家畜抗病育种遗传标记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期望MBL作为遗传标记,通过标记辅助选择进行抗病育种可以培育出抗病力强的家畜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