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大鲵人工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中国特有的大型濒危两栖动物,在食用和药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因环境污染及过度捕捞,野生大鲵几近灭绝,其人工养殖技术亟待完善。目前大鲵仿生态与工厂化繁殖和养殖技术日渐成熟,饲料与疾病研究逐步深入,但仍存在人工配合饲料研发尚未成功,虹彩病毒病无法有效防治等瓶颈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大鲵人工养殖技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大鲵品质、养殖成活率,文章从大鲵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养殖模式、疾病防治和饲料研发等方面综述其人工养殖技术研究现状,以期为大鲵人工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鲵人工养殖中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珊 《内陆水产》2001,26(6):33-33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珍贵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由于大鲵性成熟晚,生长缓慢,自然条件下繁殖率低,加之滥捕现象严重,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开发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必须大力开展人工养殖。近年来,全国各地已报道的有30余家生产科研单位先后建立了养殖场,对大鲵进行人工养殖和繁殖。随着人工养殖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大鲵病害逐渐增多,危害也逐渐加大。以下是人工养殖中几种常见的大鲵病害。1 腐皮病腐皮病是对大鲵人工养殖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传播速度较快。由于人工养鲵的水质易受污染,水…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和珠江流域,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国特有物种。近年来,大鲵人工繁殖和生态繁殖获得突破,不少地区开展人工养殖,种群数量大幅增加。与此同时,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病害种类增多也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在湖北一家大鲵养殖场遇到大鲵幼苗(幼鲵)暴发水肿病,进行了诊疗研究,现将情况作一介绍。一、养殖场基本情况该大鲵养殖场面积5亩,室外生态繁殖池3亩,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大鲵人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喜食饵料的选择成了大鲵养殖者最关注的问题。目前在大鲵养殖中主要投喂鲜活饵料或冰冻饵料,包括鱼、沼虾、昆虫幼虫、鸡肉、猪肝等。我们根据养殖场常用的饵料,筛选出麦穗鱼、沼虾、鳙鱼肉和虹鳟鱼肉进行比较研究,探究大鲵对四种饵料的喜食率,寻求大鲵喜食饵料,以减少饵料浪费,降低养殖成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21,(10)
当前,养猪业逐渐呈现出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但在养殖期间也出现了许多传染性疾病,如非洲猪瘟等。非洲猪瘟对于养猪行业来说危害比较大,对于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存在一些难点,如果没有做好相应的措施及时应对,将会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到我国养殖业经济发展水平。针对非洲猪瘟疫情防控难点提出一些有效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有很高的营养、药用、观赏及科研价值,因此大鲵人工养殖日益兴起。但大鲵人工养殖条件终究异于自然栖息环境,人工养殖过程中常出现各种问题,其中病害最常见,也是造成经济损失最重要原因。目前,大鲵病害繁多,在养殖各时期都会出现疾病,其中腐皮病是当前出现最多、危害最大的鲵病之一,通常轻度的感染表现为体表皮肤的溃烂,烂尾、烂肢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正> 由长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大鲵集约化养殖技术及其人工繁殖研究”课题已取得突破性进展。1987年从自然产区引进的大鲵在人工生态条件下,经过几年的养殖,摸索到大鲵的亲本培养技术和性腺成熟指标,并选择适当药物和剂量进行人工催产,催产率从1989年的♀28.6%和♂36.8%提高到1992年的♀65%和♂65.7%。人工授精技术进一步完善,1992年平均受精率30%,最高可达98%,平均孵化率达45%,获人工大鲵幼苗140余尾,并解决了幼鲵的开口饵料,幼鲵成活率达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的特有物种,具有极高的产业开发价值,但病毒性疾病严重危害大鲵人工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大鲵虹彩病毒的分类地位及主要特征、大鲵虹彩病毒病的病理症状及诊断防治措施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以期为大鲵病毒性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工养殖大鲵常见病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野生状态下大鲵的病害很少,但是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扩大,放养密度不断增大,以及饵料都是来自人工高密度饲养的鱼类,大鲵病害也随之加剧,特别是自2006年来关于大鲵患病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目前,人工养殖大鲵发病呈现以下特点:①鱼病种类推陈出新;②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③发病范围更广,以前苗种阶段发病较为常见,现在许多疾病对成鲵也产生影响。通过长期的大鲵养殖工作,现将其分类及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河蟹已成为人工繁育与人工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河蟹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导致蟹病的发生、危害程度日益严重,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科学使用渔药治疗蟹病是河蟹养殖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关注点。本文将从药物的选择、给药方法、给药剂量、给药疗程和药后处理简单阐述蟹病的治疗过程,以期为蟹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鲟鱼养殖种类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工养殖鲟鱼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区域性养殖密度增大,自然水域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鲟鱼养殖病害逐年增多,危害程度也逐渐加大,严重影响了鲟鱼产业的发展。针对目前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病害防控的对策,以期为今后鲟鱼健康养殖和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鲵的人工养殖与资源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河南省嵩县大鲵的人工养殖及对野生大鲵资源的保护情况。通过抢救性收集与养殖,现存池大鲵已达1578 尾,获得了从养殖设施到日常饲养管理的系统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人工繁殖研究;通过政策宣传与监督管理,对防止野生大鲵在该地区的迅速消亡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介了大鲵集约化养殖的养殖场地选择、设施建造、苗种放养、饵料投喂、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并结合实例简要分析了大鲵集约化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水产养殖》2014,(1):54-54
<正>大鲵(或称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濒危珍稀两栖动物,为我国所特有、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虹彩病毒在全球范围普遍流行,是侵染众多鱼类、两栖类及爬行类等水生动物的重要病毒病原。虹彩病毒是包括蛙和大鲵在内的两栖类自然种群显著下降或消亡的原因之一,而鉴定虹彩病毒病原并阐明其基因组结构特征是研发相应病害防控技术的前提。最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奇亚研究员、桂建芳研究员和南昌大学洪一江教授联手就大鲵虹彩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其结构变化开展研究,在新分离鉴定导致大鲵致死性出血病病原——大  相似文献   

15.
专家谈寄生虫病和病毒病的防控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虫病和病毒病是水产养殖动物中危害较大的两大病害种类,是养殖户的心头大患。6月份后、随着气温的升高,这两类病害也进入高发期。为此,我们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寄生虫病防控岗位专家王桂堂研究员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病毒病防控岗位专家曾令兵研究员等,就寄生虫病和病毒病防控策略及研究进展作一介绍,希望能对养殖者、渔药生产厂家就寄生虫病和病毒病的防控和新药的开发等方面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正>一、陕西省大鲵产业现状早在20世纪70年代陕西省就开始了大鲵人工驯养繁殖的研究,由于大鲵人工繁殖技术尚不成熟,无法满足大规模养殖苗种需求,大鲵养殖长期处于小规模、小范围摸索试养阶段。自从2007年陕西汉中研究仿生态养殖大鲵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极大地提高了大鲵繁殖出苗的成活率,有效地解决了苗种来源问题,开启了大鲵养殖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正大鲵的全人工繁育技术广泛用于大鲵的人工养殖过程,亲本的繁殖能力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养殖场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对于大鲵而言,雌性的繁殖性能对于养殖场养殖规模的发展和壮大尤为重要,雌性大鲵的繁殖性能是决定大鲵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雌性大鲵繁殖性能高,可在短暂的2~3年内增加养殖场的饲养规模,进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影响雌性大鲵繁殖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鲵保护与人工养殖的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海文 《内陆水产》2007,32(3):37-39
大鲵学名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中国特产,故又称中国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长期以来,其保护和人工养殖受到国家重视和人们的高度关注。作者通过调查了解国内大鲵保护与人工养殖情况,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多年实践,就我国大鲵保护与人工养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9.
大鲵烂尾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鲵又称娃娃鱼,属国家二类重点保护动物。大明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人们近年来养殖的热点,在进行人工养殖大缩的过程中,大鲵烂尾病是常见疾病之一。现将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大鲵烂尾病发生的原因1、水质的影响:大鲵常生长在有流水的深山溪流之中,水质清新,无污染。而人工养殖大缩的水质容易污染,被污染的水体中常繁衍着大量病原微生物,当大鲵机体今到创伤时.这些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引发病变。2‘环境条件的影响:由于人工建造的养貌场,难以达到野生B然环境条件的要求,特别是新的养眼地池壁(底)较为粗糙,易使…  相似文献   

20.
大鲵遥人工养殖与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河南省嵩县大鲵的人工养殖及对野生大鲵资源的保护情况。通过抢救性收集与养殖,现存池大鲵已达1578尾,获得了从养殖日常饲养管理的系统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人工繁殖研究;通过政策宣传与监督管理,对防止野生大鲵在该地区的迅速消亡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