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饲料广角》2005,(16):4-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近期,四川省资阳市等部分地区发生因私屠病死猪,致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沉着应对,猪链球菌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考虑到当前持续高温,正处于猪链球菌病易发期,为控制猪链球菌病疫情蔓延,进一步加强生猪屠宰管理和肉品市场供应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5年6月下旬以来,四川省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当地人称之谓“怪病”.截止到8月20日,这种“怪病”已造成38人死亡.据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农业部办公厅新闻处7月25日联合通报:2005年6月下旬以来,四川省资阳市相继发生了以急性起病、高热、伴有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脑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有关专家初步认定,疫情系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人-猪链球菌感染.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直接因素为宰杀、加工病死猪.病例呈散状分布,未发现人传人现象.卫生部、农业部8月21日发布四川省猪链球菌病已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3.
从一个多月前“怪病”突袭资阳、内江,到7月31日中午12时,四川省累计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已达181例,其中死亡34例。猪链球菌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被首次鉴定出来,迄今为止,法国、丹麦、美国和加拿大等国都出现过感染病例,但疫情并不严重。为什么它在我们这里就惹出如此多“命案”?  相似文献   

4.
8月21日下午,卫生部、农业部联合发布《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瘦情评估报告》。疫情病原及其传播途径已经查明,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医疗救治成效显著。经专家综合评估分析.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猪业》2005,(4):4-5
2005年6月底在四川贵阳等地爆发了一场来势凶猛的猪链球菌疫病,造成人和猪的不明死亡,路当地的经济带来损失的同时,也给当地的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通过国家农业部、卫生部、商务部等部委及时制定方案,深入一线指导工作,地方政府密切配合,人民群众切实有效的执行,8月4日国家疾控中心、四川省疾控中心等单位组成专家组。对资阳市疫情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专家认为,目前资阳市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截至8月2日12时,四川省累计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205例,死亡37例。有的病人从发病到死亡,不到10个小时。四川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缘何死亡率偏高?新华社记者8月3日独家采访卫生部派驻四川的国家临床专家组组长陈志海。  相似文献   

7.
6月下旬以来,猪链球菌疫情一直牵挂人心。值得欣慰的是,在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后,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据报道,从8月5日到8月9日,四川省已连续6天无新增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卫生部也从8月9日起停止了每日向社会通报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一种分布广泛的常见疫病,为什么会突然暴发并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此次疫情令人深思,目前来看它至少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辛闻 《中国禽业导刊》2005,22(20):35-35
引起全国关注的四川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目前已得到确诊和有效控制。这其中,“四川省猪链球菌病诊断与防控”农业部专家组成员,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陆承平可谓功不可没。科学家的责任感和良知,驱使花甲之年的陆教授10天来马不停蹄地往奔波于南京,四川,广东,为控制该病的暴发和流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不仅第一个确诊了疫情,由他率领的课题组所研制的猪链球菌2型疫苗,也已快速投入生产并已运低疫区。[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中国动物保健》2005,(9):21-21
8月21日卫生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四川猪链球菌病疫情报告。截止8月20日12时,四川省累计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204例,其中死亡38例,治愈出院146例,现住院病例20例。病例分布在资阳、内江、成都等12个市,37个县(市、区),131个乡镇(街道),195个村(居委会)。发病地点遍及四川省的资  相似文献   

10.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四川省资阳市、内江市突发猪链球菌病疫情,致使人也感染了猪链球病.为了减少疫情的传播、降低人员和畜禽的伤亡,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以下就对猪链球病的诊断与防控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猪链球菌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部分规模猪场猪链球菌灭活疫苗免疫前、一次免疫后及二次免疫后,分别对猪进行三次采样,检测猪扁桃体拭子中的病原和血清样本抗体水平。结果表明:与免疫前相比,二次免疫后60 d,猪链球菌带菌率由8.75%降到0,而抗体阳性率11.25%上升到100%。同时,部分未免疫猪群存在猪链球菌的隐性感染,猪链球菌病灭活疫苗免疫后,明显减少了猪群中猪链球菌的带菌率,整个猪群未发生猪链球菌病病例。免疫预防有效降低了猪群中猪链球菌带菌率和感染率,是防控猪链球菌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1968年丹麦首次发现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以来,先后有荷兰、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瑞典、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西班牙、日本、泰国和中国的香港、台湾、江苏和四川发生了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疫情。2005年6月24日至8月5日发生在中国四川省的猪链球菌病疫情,有215人感染,39人死亡。这次感染的特点是⑴几乎所有得患者都是农民和屠夫;⑵他们当中约80%为从事屠宰、加工和销售猪产品的男性;⑶40%以上的患者年龄在50-60岁。⑷病死率为19%;其中50~60岁的占40%以上。病原为猪链球菌Ⅱ型。病例分布在资阳、内江、成都等12个市、37个…  相似文献   

13.
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猪链球茵感染不仅可致猪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关节炎及心内膜炎,而且可感染特定人群发病,并可致死亡,危害严重,2005年6月四川局部地区暴发猪链球菌病疫情,7月25日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组织制定了《猪链球菌病应急防治技术规范》(农医发【2005】20号)。虽然目前四川局部地区的疫情已经被控制,但是,根据猪链球菌流行病学规律,预计在每年6~9月份高温高湿气候季节中,猪链球菌病疫情在我国局部地区零星散发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该病的应急防治技术规范对基层兽医工作人员和广大读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刊登该规范全文,供业内人士参考一同时读者对该事件有何看法也可以登陆我们的论坛发表评论。  相似文献   

14.
链球菌病例     
截至8月3日12时,四川省累计报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206例,其中实验室确诊43例,临床诊断122例,疑似41例。这些病例中,治愈出院26例,病危18例,死亡38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牧业通讯》2005,(17):30-30
截止8月4日,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疫情累计病死猪644头,当日新发现病死猪3头,新发病猪和病死猪数逐日减少.目前,疫区人心稳定、秩序井然,疫情的发展和蔓延得到了有效地控制,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6.
2005年6月中旬至8月初,四川资阳、内江等地发生一起较大规模的人一猪链球菌病疫情,疫情分布在12个市的37个县(市、区)、131个乡镇(街道)、195个村(居委会),造成206人感染,其中38人死亡。我国猪链球菌病疫情最早由吴硕显(1949)报道,在上海郊区发现本病的散发病例。1963年在广西部分地区开始流行,继之蔓延至广东、四川、福建、安徽等省。1998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江苏海安、如皋、通州、泰兴部分地区发生数万例猪链球菌病例,同时有数十人感染,并造成10多人死亡。近年来国外报道了数起R群猪链球菌Ⅱ型感染人的事件,但每起报告病例数不多,一般为1~2例。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做一个初步汇总。  相似文献   

17.
猪链球菌病给世界各国的猪养殖、加工行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猪只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该病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目前,国内对于猪链球菌病的预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仅简单的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抗生素长期大量地滥用,造成了耐药菌株不断涌现,导致疾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猪链球菌病疫情也不断暴发.根据中兽医学辨证,猪链球菌共分为5种证候类型,使用中药特别是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时,治疗猪链球菌病会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局长屈坤宁指出,目前全省猪链球菌病疫情已经扑灭,生猪生产已经正常化,8月22日和8月24日川猪开始恢复向港澳地区出口。  相似文献   

19.
《饲料广角》2005,(16):5-5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8月8日发布新闻通报,表示8月7日12时至8月8日12时,四川省报告无新增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20.
去年六、七月间四川资阳、内江等地相继发生的猪链球菌病疫情,波及四川8个市(县),不仅造成成百上千头病猪死亡,还发生了200多例猪链球菌感染人的病例、致死30多人、而这种致死人的猪病,据农业部专家调查确定,起因是农户喂养猪的环境太差,太不卫生,猪的防疫保健措施又几乎等于零,导致在高温高湿季节疫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