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明厚唇裂腹鱼的精巢、卵巢周年发育及血清中性激素含量的变化,2020年8月—2021年8月,每月在克孜勒河采样,获得样本共计194尾,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其精巢和卵巢进行观察,以耳石为鉴定材料对厚唇裂腹鱼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进行研究,选取成熟鱼卵描绘卵径分布判断其产卵类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厚唇裂腹鱼各发育周期的雌二醇和睾酮的质量浓度。试验结果显示:厚唇裂腹鱼精巢和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雄鱼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为2龄,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为3龄,精巢发育早于卵巢;厚唇裂腹鱼产卵期在3—5月,卵粒的数量百分比在直径2.9~<3.1 mm时出现峰值,产卵后的Ⅵ期卵巢中极少存在成熟的卵粒,判断其产卵类型为完全同步产卵类型;雌鱼与雄鱼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的质量浓度均在Ⅴ期时达到最高。厚唇裂腹鱼属于完全同步产卵类型,性腺于2017年3—5月发育成熟并产卵,雌二醇和睾酮的质量浓度在厚唇裂腹鱼繁殖期间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伊犁裂腹鱼胚胎及早期仔鱼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5月通过人工催产,人工授精方法获得伊犁裂腹鱼(Schizothorax pseudaksaiensis Herzenstein)受精卵,在人工培育的条件下对其胚胎和仔鱼发育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伊犁裂腹鱼成熟卵为淡黄色,卵径为1.70~1.80 mm.受精40 min后,受精卵卵周隙接近最大化,此时卵径为2.9...  相似文献   

3.
为积累短须裂腹鱼的基础生物学资料,并对规模化人工繁殖提供理论指导,利用养殖条件下的短须裂腹鱼亲鱼,通过干法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发育和仔鱼早期发育全过程进行连续观察。短须裂腹鱼受精卵的平均卵径为2.36 mm,吸水膨胀后为3.68 mm,沉性卵、弱粘性、卵黄丰富。在水温(14±1)℃的条件下,受精后6 h 30 min进入卵裂期,20 h 55 min进入囊胚期,60 h 28 min进入原肠期,70 h 4 min进入原肠中期,77 h 52 min进入神经胚期,142 h肌肉开始收缩,177 h 46 min进入心动期,254 h 40 min开始出膜。孵化全过程所需积温为3 565.3℃·h。初孵仔鱼全长8.7 mm。出膜后第2~9天,胸鳍、鳃、口腔、眼色素、体内血管等器官相继发育完全;第10天仔鱼全长达15.15mm,鳔充气,鱼苗开始平游和觅食。孵化过程中应重点防控水霉病。早期仔鱼可以投喂轮虫、蛋黄或者豆浆等,待仔鱼捕食能力变强之后,可以投喂更加适口的枝角类、嫩口丰年虫等。  相似文献   

4.
短须裂腹鱼胚胎及早期仔鱼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12月通过人工繁殖获得短须裂腹鱼受精卵,并在人工孵化条件下对其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短须裂腹鱼成熟卵为浅黄色,卵径为(3.18±0.17)mm,吸水膨胀后达(3.96±0.25)mm。在水温12.7~14.0℃[平均(13.68±0.32)℃]条件下,受精卵在受精后3.17h胚盘隆起,16h进入囊胚期,47h进人原肠期,60.67h进入神经胚期,74.67h出现肌节,192.5h孵出,胚胎发育有效积温为2633.68h·℃。初孵仔鱼全长为(10.88±0.41)mm,13d仔鱼鳔完全充气,开始平游,18d仔鱼卵黄囊消失。分析发现短须裂腹鱼胚胎发育特点与其他裂腹鱼亚科鱼类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2016年4月1日—4月19日,在水温12~14℃下采用催产、人工授精和室内孵化方式获得暂养的野生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受精卵和仔鱼,观察其胚胎发育和早期仔鱼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新疆裸重唇鱼成熟鱼卵为亮黄色或橙色,卵径(2.2±0.28)mm,受精约35min后卵周隙达到最大,卵径2.90~3.40mm,卵黄约占卵体积的3/5。整个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6个阶段。在水温(16±2)℃下,胚胎发育积温为2 359h·℃,187h仔鱼上浮。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裸重唇鱼的胚胎发育特征与新疆地区其他几种裂腹鱼类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卤虫无节幼体、专用仔鱼料、鳗鱼仔鱼料等3种不同饵料对西藏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Lloyd)、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 Regan)等3种鱼类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尖裸鲤、异齿裂腹鱼、拉萨裂腹鱼仔鱼的初始全长分别为(13.29±0.52)mm、(12.29±0.44)mm、(15.81±0.50)mm,实验周期分别为25 d、25 d、15 d。结果表明:与其他饵料组相比,投喂专用仔鱼料组,异齿裂腹鱼仔鱼和拉萨裂腹鱼仔鱼的平均全长、全长增加倍数以及存活率均高于其他各组,并有显著差异;尖裸鲤仔鱼的平均全长和全长增长倍数也高于其他各组,但存活率较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低,并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活体观测、拍摄了狭鳕受精卵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详细描述记录不同发育时相胚胎的形态特征、发育时间等。选取6个发育期(未受精、细胞分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胚体发育期、将孵化前期)的照片,利用Image J软件测量不同发育期的卵径,以探讨狭鳕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卵径的变化。此外,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4个胚胎发育期(未受精期、2细胞期、原口关闭期、孵化前期)受精孔及卵膜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狭鳕产浮性分离卵子,卵膜单层、透明光滑,卵黄均匀,无油球,卵径1.45~1.58 mm。在水温(6.3±1.24) ℃,盐度34时受精后约1 h胚胎形成,24 h后进入囊胚期,61 h后进入原肠胚期,134 h后进入器官形成早期,161 h后心脏开始跳动,319 h后开始孵化。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狭鳕卵子的直径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亚显微观察显示,狭鳕受精孔为Ⅱ型,受精孔前庭平坦,但受精孔孔道较长。未受精时,受精孔开放,卵膜上多皱褶,卵膜壁孔不明显;2细胞期时,受精孔被卵周液分泌物阻塞,卵膜皱褶减少,卵膜壁孔明显;原口关闭期时,受精孔呈半开放状态,卵膜褶皱增多,卵膜壁孔不明显;即将孵化期时,受精孔完全塌陷,卵膜表面十分粗糙,卵膜壁孔明显。由此可见,狭鳕卵子卵径、受精孔和卵膜结构的动态变化都与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紧密相关,其对提高卵子受精率、卵子在海底正常发育和散布,卵子发育过程中防止多精受精和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是长江上游特有的小型鱼类,近年来受采砂、水利工程建设、环境污染和滥捕等多种因素影响,其资源量持续下降,本研究旨在探明四川华鳊胚胎发育规律,为后续人工繁育提供参考。从2014年5月起,在大渡河下游流域收集四川华鳊亲鱼进行池塘人工驯化培育,2016年8月筛选出90尾雌鱼,体重(60.40±7.83)g,全长(16.28±0.62) cm)和30尾雄鱼,体重(31.93±3.77)g,全长(13.90±0.64)cm,进行人工催产和人工干法授精,在溶氧充足的微流水中孵化胚胎,水温变化范围控制在22.3~23.0℃,用体视显微镜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细胞进行连续观察和记录。结果表明,四川华鳊在池塘驯养条件下性腺发育成熟可开展人工繁殖,受精卵呈圆球形,浅黄色,具弱粘性,吸水后卵径为(2.11±0.04)mm,卵周间隙为(0.72±0.01)mm;在水温(22.0±0.7)℃的条件下,受精卵发育经过42 h 21 min孵化,总积温931.7℃?h,发育过程可分为受精卵胚盘、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以及孵化出膜7个阶段;初孵仔鱼全长(2.91±0.05)mm,肌节数为24对,具心跳和血液循环,仔鱼静卧水底,极少活动,偶尔窜游。四川华鳊胚胎发育与亲源关系最近的鲂属鱼类表现出很大的一致性,该研究为四川华鳊的规模化人工繁育及其他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资源增殖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红头丽体鱼[Cichlasoma synspilum(♀)]×红魔丽体鱼[C. citrinellum(♂)]杂交子一代(F1)(俗称“血鹦鹉”)的胚胎及仔鱼形态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平均受精率为(91.33±3.06)%,平均孵化率为(91.67±2.08)%;血鹦鹉的受精卵呈椭圆球形,黏性,有浅黄、白灰和红褐3种颜色,无油球,平均卵长径为(1.89±0.04)mm;发育过程可分为6个阶段:受精卵阶段、卵裂阶段、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出期,并进一步分为28个发育分期;在水温(30±0.5)℃下历时约52 h 36 min 完成孵化。初孵仔鱼全长(3.71±0.05)mm,卵黄长径为(1.74±0.09)mm,短径为(1.25±0.07)mm,于第3天开始摄食轮虫,孵出后第5天卵黄囊完全消失。第13天全长(11.86±1.02)mm,各鳍条基本形成,进入稚鱼期。  相似文献   

10.
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是世界著名的濒危礁栖鱼类,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本研究对波纹唇鱼的胚胎发育及初孵仔鱼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将其全过程划分为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孵化6个阶段,共26个发育时期。波纹唇鱼的受精卵为无色透明的浮性卵,圆球形,卵径为(635.6±50.0) μm,具油球1个,其卵径显著小于多数海水鱼类。在水温27.7–29.0℃、盐度30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5 h 30 min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为(1305.5±50.0) µm,卵黄囊前部长于仔鱼头部,且油球位于卵黄囊的最前端。结果显示,波纹唇鱼卵子较小,胚胎发育较快,其较快的胚胎发育与较小的初孵仔鱼可能是导致胚后发育阶段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肉羊产业的发展环境,本文从生产和国际贸易角度对我国肉羊产业的发展特征、面临的矛盾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分析表明,从生产上看,肉羊生产快速发展,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肉羊生产的区域化特征明显,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从国际贸易上看,中国肉羊国际贸易总额不断增长,但贸易逆差不断拉大,并且进口、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特别是进口市场集中化趋势更为明显。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肉羊产业的发展处于矛盾重叠期,现存的矛盾制约着我国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因此,在一系列矛盾相互交织之中,从整个产业发展的高度,对肉羊产业链各环节进行优化整合,赋予传统肉羊产业以新的内涵,用现代畜牧业的要求来改造传统的肉羊产业,促进我国肉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用XTL-2400型解剖镜连续观察苏氏圆腹鱼芒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过程,描述了各发育阶段特征;用XS-18型显微镜观察其器官发育特征和结构,并用数码照相机拍摄和记录。在水温29~31℃时,孵化时间为19 h,孵出仔鱼后70 h卵黄囊基本消失,90 h开始摄食。虽然水温稍有不同,苏氏圆腹鱼芒的胚胎发育速度比同属鲶形目的鄱阳湖黄颡鱼(55 h15 min)、瓦氏黄颡鱼(49 h15 min)、南方大口鲶(53 h25 min)和不同目的白鲢(31 h35 min)、多鳞鱚(36 h30 min)、银鲈(32 h)、梭鲈(106 h)要快得多。  相似文献   

13.
利用显微电子成像技术对长鳍吻(Rhinogobio ventralis)胚胎发育和仔鱼形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了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显示,长鳍吻卵子的卵径为1.7–1.9 mm、卵膜径为6.6–7.0 mm、卵粒质量为0.0059–0.0077 g,精子的寿命为96.56–119.12 s、激烈运动时间为25.43–31.43 s。长鳍吻的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8个阶段,在水温为17.6–18.3℃流水孵化条件下,其受精卵历时56 h孵化出膜,在水温为18.5–22.0℃的条件下,长鳍吻仔鱼的卵黄囊在5日龄时基本消失,6日龄时完全消失,进入后期仔鱼阶段,30日龄的长鳍吻仔鱼鳍条基本形成,鳞片开始形成,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分析了福建省主要海水鱼类、贝类、藻类、虾类等的养殖现状,对福建海水养殖业存在的养殖空间日趋萎缩、养殖品种结构不合理、水产苗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施氏鲟的胚胎及胚后发育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施氏鲟的成熟卵为典型的多黄卵,受精后胚血隆起不明显,卵裂为特殊的辐射裂,与多数硬骨鱼类有明显差别,与两栖类卵裂相似,且卵裂方式有明显的硬骨鱼类盘状卵裂的痕迹,施氏鲟的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卵黄栓期、神经胚期、视泡形成期、心基层表动期和孵出期;胚后发育则分为卵黄囊期仔鱼、晚期仔鱼和稚鱼期。水温17~19℃时,施氏鲟胚胎发育历时95~104h,总积温需用1710~1872℃.h。  相似文献   

16.
银鲈胚胎和仔鱼的发育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对银鲈(Bidyanus bidyanus)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进行了观察,详细描述了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和所需时间。受精卵充分吸水后呈圆形,为浮性卵,在23-25℃时,孵化时间约为32h,仔鱼出膜后第3天卵黄囊消失,第5天开始摄食,到第7天基本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17.
对室内培育的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胚胎和幼虫的发育以及外部形态进行了显微观察。多棘海盘车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成熟卵卵径为(130~150)μm,卵裂属完全均等型。水温为(10.5~11.5)℃时,受精卵经20min左右释放第1极体,约50min进行第1次卵裂,约7h时进入桑葚期,19h40min发育成为膜内旋转囊胚,23h40min发育成为脱膜旋转囊胚,26h30min发育成为早期原肠胚,纤毛幼虫(初孵幼虫)出现在46h,从受精到短腕幼虫历时25d。由纤毛幼虫到短腕幼虫的过程中幼虫体长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进一步发现,投喂混合饵料(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f.minutissima和海洋红酵母Rhodomonas sp.1∶1)的幼虫发育速度比单独投喂小新月菱形藻的快,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对室内培育的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胚胎和幼虫的发育以及外部形态进行了显微观察。多棘海盘车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成熟卵卵径为130-150 μm,卵裂属完全均等型。水温10.5-11.5℃时,受精卵经20 min左右出现第1极体,约50 min进行第1次卵裂,约7 h时进入桑葚期,19 h 40 min发育成为膜内旋转囊胚,23 h 40 min发育成为脱膜旋转囊胚,26 h 30 min发育成为早期原肠胚,纤毛幼虫(初孵幼虫)出现在46 h,从受精到短腕幼虫历时25 d。由纤毛幼虫到短腕幼虫的过程中幼虫体长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进一步发现,投喂混合饵料(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和海洋红酵母(Rhodomonas sp.)1:1)的幼虫发育速度比单独投喂小新月菱形藻的快,但差异不显著(P > 0.05)。  相似文献   

19.
实验对银鲈受精卵的胚胎及仔、稚鱼发育进行连续跟踪观察,结果表明:银鲈受精卵具有在淡水鱼类中比较少见的油球,水温25.4~27.8℃条件下,24小时胚胎破膜而出.出膜仔鱼3日龄开始平游,消化道形成,已能开口摄食;35日龄全长2.3~3.0cm,全身已布满鳞片,形态已具备成鱼特征.  相似文献   

20.
安氏高原鳅胚胎和仔鱼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利用显微镜进行连续观察,并用数码相机拍照记录,对安氏高原鳅胚胎及仔鱼的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确定了到达各发育期所需的时间.成熟卵直径为0.87~1.05 mm,受精卵卵膜径为1.24~1.41 mm,微粘性.水温16.3~18.1 ℃,受精卵历时119 h 44 min孵出,所需积温为2083.4 ℃·h.受精卵发育的理论起始温度为4 ℃,发育所需的理论有效积温为1610.4 ℃·h.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35个发育期.初孵仔鱼平均全长约为4.58 mm,仔鱼期历时28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